提高中职德育课实效性的探索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为了达到预定的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文从中职学校德育课的现状,中职学校德育课提高实效性的途径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探索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相对来说质量整体水平偏低,大部分中职生是考试的落榜者,职业学校学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其具体表现为:学生厌学心理严重,学习基础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学生对理论学习普遍不重视,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自信心不强,缺乏理想追求,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而又对德育课普遍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问题。当前,我国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仍比较普遍,职业教育自身还存在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等问题。加之当前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尤其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客观上造成了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因此,形成了中职学生普遍素质较低的局面。中职生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常引发自卑、少言寡语、孤独甚至自闭等病态心理,由此产生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情绪,把读书当成“混”日子,整体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不遵守校纪校规,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2)学校方面。近几年来我们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能够利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措施,依然是校园广播、黑板报、课堂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职德育课的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抽象枯燥,教学过程中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师方面,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采用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不讲究语言艺术,而课堂教学还有不少学校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上。学校开展德育缺乏硬件、人才和经费等保障,使德育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向知识、智慧挑战的刺激与乐趣,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缺乏学习兴趣。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学生的思想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游戏室、营业性网吧、娱乐场所管理不规范,允许未成年学生随意进出;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学生会有负面影响;一些媒体的不恰当报道、非法出版物的泛滥,也对学生有不良影响。面对这种形势,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亟待解决的崭新课题。
  二、提高中职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阵地,教书育人,渗透思想教育内容,真正发挥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成长中的育人作用。要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大胆改革创新,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研究探索新途径,不断提高德育课教学模式的实效性。
  (1)坚定职业教育导向作用,明确教学培养目标。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上,教师要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把德育课教学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中职学校教育的目的概括起来说,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既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又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成为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重要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中“识记、理解、运用”与“知识、能力、觉悟”,并自如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和任务。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围绕培养合格的企业员工的终极目标,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制定阶段性培养目标,把教育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起来,体现出德育课教学的完整性、连续性、渐进性、层次性,保证德育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2)注重教学模块设计,创新德育课教学内容。中职德育课教学要围绕加强德育课教学的职业功能,实现中职教学目标,加快构建德育课教学体系。重点是要确立德育课教学模块、专题教学的思路。德育课教学模块建构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作为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教师在注意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的同时,还要把握好新颖性、适宜性、科学性原则,为学生生动自觉学习提供恰当的鲜活素材,为学生发展提供条件,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3)改进德育课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导致了重智轻德、重主导轻主体、重考试轻创造、重整体轻个性等封闭教学思想泛滥,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中职学生在自身的潜意识里就认为是失败者。因此,德育要不断破旧立新。首先,德育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让学生摆脱“阴影”,重拾信心,增强自信,积极参与,感到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其次,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的舞台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把学法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读的时间、讲的机会、论的安排让给学生,让学生学有办法,学有主动,学有进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
  (4)从思想上转变转念,在行动上立足于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要着重用激励、唤醒、鼓舞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为学生创造乐学的氛围。课堂教学中,要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根本目标,或设置问题,或比较辨别,或运用案例,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讨论、评论、争论。学生不是被动的观众,而是直接积极的参与者,积极探索,主动学习,思维开放,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内容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增强德育课活力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能直观展示最新的社会政治资料、图片、视频等信息,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热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认真研究学生思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德育要针对学生现实的品德状况,体现因人施教、因事施教、因时施教。提前预测提示,随时观察点拨,事后评价引导的方法,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兴奋点、情感点、变化点;要善于捕捉时机,适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进行教育时对症下药。
  (7)构建学校、家庭合作互动的思想教育模式。学校、家庭和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德育必须重视三者之间的互动、协调统一,共同施加积极的影响。学校要发挥传统美德教育主阵地作用,并注重和当地宣传部门、关工委、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调,齐抓共管,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老师要以身作则并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遵纪守法、维护公德、实践传统美德的自觉性。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教育培养工作的主要阵地,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使德育课程真正成为一门启迪智慧、净化心灵、塑造个性、完善人格和培养能力的课程,是每个德育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新乡市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以实验室气相色谱为主,辅以自行开发配套的自动进样分析系统,采用多柱分离流程,实现了铁矿石冶金性能试验还原气成分的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精度达到±0.5%。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效能的评判标准,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知识与技能教学上,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作为了衡量和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根据新实施的初中数学改革纲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强、针对性强的课程,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最初的绝对应试背景教学逐步转向让教师自主创新学习,从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思维;环境;实验  最新的《生物新课
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只有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通过教法培养兴趣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其学习兴趣。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详细讲解新概念,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