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班级肯定既有优秀生,又有后进生。后进生是指那些暂时学习能力比较差、课堂上表现积极性不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比较薄弱、思想品德比较落后、学习成绩还需提高的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种子的传播者,智慧田园的播种者,孩子心灵的开启者———教师是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的。
关键词:语文;后进生;转化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只有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不能转化后进生,反而会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一是要开展调查,了解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状态,特别是家庭情况、习惯、性格、心理状态等;二是在诊断的基础上对语文后进生进行分类,对每类后进生作整体转化研究。经过调查了解、基础测试,我发现后进生除了成绩低下、知识缺乏、兴趣低落、思路不畅的这些共同外部特征外,还有不同的外部特征,有的态度不端,有的死记硬背,有的错多且慢,有的持续性差,有的有火热的上进心却缺乏意志力,有的要求自尊却又自暴自弃,有的争强好胜又有诸多的干扰。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一种是自身原因,如智力基础、身心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另一种是外部原因,如教师水平、班风班纪、学校环境、家庭素质等。在搞清楚它的特征、形成原因,对它进行诊断和分类后,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转化。
二、激发后进生的好奇心理
中学语文后进生转化问题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由于后进生比例逐步扩大,因而只有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将面向极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真正变为“大众化”的素质教育。研究指出:“适当开展学习竞赛,通过比较而助长学习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及考试中,要有意識地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对于取胜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竞争,也激发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形成了在竞赛中学习和提高的良好氛围。
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差”的病根。因此,首先要“诊断”,对后进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后进生的形成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后进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与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如九年级一班有一个学生一上课就走神、打瞌睡,中午、晚上经常外出,从来不交作业,成绩处于班级末尾。我找他谈话,他却闭口不言。我从其他学生、家长、好友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经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去玩。我多次观察证实之后,不急于批评他、惩处他,而是摸索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具有逆反心理并且胆小。我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一次不够,两次,三次……几番交往之后,他说起初是欠某商店几十块零食钱,店主总是追要,无奈,只得向家里要,由于经常想这件事,因而不想学习了……后来就喜欢到处游荡,交了几个校外“伙伴”。针对这些,我连续找他谈话,帮他认识错误,还了钱,并在班里有意识地表扬他,结果他逐渐上进了。
四、以心理暗示法促使后进生转化,形成角色期待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影响的一种做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影响来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就是这种心理暗示法的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1、给学生“吃偏食”,形成心理暗示,促使成绩提高。学习差的学生,上课大都不爱发言,老师也很不爱叫他们发言,(因为他们的发言质量不高)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被人遗忘。为此,我在布置作业之后,专门找班内的几个差生给予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回答。另外,我还根据他们的特点,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意识让差生参与。
2、允许学生不断修改语文成绩,表明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心理形成暗示。对于语文成绩,如平时的作文、小测验的成绩,我采用了不固定成绩的方法,对于你认为不满意的成绩可以重写或重测,分数由此也可以改。这表明老师并未将学生“看死”,期待着他们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
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少学生作文做了三遍,才得到满意分数。学期结束记分册上虽然多数人平时成绩十分好,可这其中凝聚着学生的多少辛勤的汗水啊!
五、激发兴趣
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
六、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以实现期待
1.优化课堂环境
要打破课堂上中上等学生“一统天下”的局面,要为差生的发言,留有“一席之地”。 为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差生回答不理想也要让他把话说完,给予耐心的指导。另外,要将差生安排到 学习的最佳位置上,并将好学生与差生混排在一起,使好学生成为角色榜样,对差生产生间接影响。这是因为 ,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学习减少干扰,提高注意力,而只有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才能在全班 同学面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实践证明,单调、呆板的教学程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的感觉。生理心理学认为 :“长时间在一个单调的环境中,肯定有有害的影响,个人的思维损害了,他显示出孩子气的情绪反应,他的 视觉变得混乱了;……他的脑电波模式改变了。”“如果感觉剌激被限制为一种不变的环境的重复,单调的刺 激,它们就很快失去了这样做的能力,在这些环境下,皮层的活动受损,因而大脑的活动就不正常了。
总之,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然而,一个班级肯定既有优秀生,又有后进生。后进生是指那些暂时学习能力比较差、课堂上表现积极性不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比较薄弱、思想品德比较落后、学习成绩还需提高的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种子的传播者,智慧田园的播种者,孩子心灵的开启者———教师是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的。因为能否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但关系着一个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命运,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集体的荣辱和社会风气。
关键词:语文;后进生;转化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只有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他们的心理状态,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转化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但不能转化后进生,反而会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一是要开展调查,了解后进生的非智力因素状态,特别是家庭情况、习惯、性格、心理状态等;二是在诊断的基础上对语文后进生进行分类,对每类后进生作整体转化研究。经过调查了解、基础测试,我发现后进生除了成绩低下、知识缺乏、兴趣低落、思路不畅的这些共同外部特征外,还有不同的外部特征,有的态度不端,有的死记硬背,有的错多且慢,有的持续性差,有的有火热的上进心却缺乏意志力,有的要求自尊却又自暴自弃,有的争强好胜又有诸多的干扰。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一种是自身原因,如智力基础、身心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另一种是外部原因,如教师水平、班风班纪、学校环境、家庭素质等。在搞清楚它的特征、形成原因,对它进行诊断和分类后,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转化。
二、激发后进生的好奇心理
中学语文后进生转化问题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由于后进生比例逐步扩大,因而只有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将面向极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真正变为“大众化”的素质教育。研究指出:“适当开展学习竞赛,通过比较而助长学习动力”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及考试中,要有意識地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对于取胜的学生及时进行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参与竞争,也激发了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形成了在竞赛中学习和提高的良好氛围。
三、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语文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差”的病根。因此,首先要“诊断”,对后进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后进生的形成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后进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与落后的原因,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如九年级一班有一个学生一上课就走神、打瞌睡,中午、晚上经常外出,从来不交作业,成绩处于班级末尾。我找他谈话,他却闭口不言。我从其他学生、家长、好友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经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去玩。我多次观察证实之后,不急于批评他、惩处他,而是摸索他的心理特点,发现他具有逆反心理并且胆小。我寻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一次不够,两次,三次……几番交往之后,他说起初是欠某商店几十块零食钱,店主总是追要,无奈,只得向家里要,由于经常想这件事,因而不想学习了……后来就喜欢到处游荡,交了几个校外“伙伴”。针对这些,我连续找他谈话,帮他认识错误,还了钱,并在班里有意识地表扬他,结果他逐渐上进了。
四、以心理暗示法促使后进生转化,形成角色期待
心理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影响的一种做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影响来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就是这种心理暗示法的应用。具体做法如下:
1、给学生“吃偏食”,形成心理暗示,促使成绩提高。学习差的学生,上课大都不爱发言,老师也很不爱叫他们发言,(因为他们的发言质量不高)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被人遗忘。为此,我在布置作业之后,专门找班内的几个差生给予指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回答。另外,我还根据他们的特点,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意识让差生参与。
2、允许学生不断修改语文成绩,表明教师的期待,对学生心理形成暗示。对于语文成绩,如平时的作文、小测验的成绩,我采用了不固定成绩的方法,对于你认为不满意的成绩可以重写或重测,分数由此也可以改。这表明老师并未将学生“看死”,期待着他们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
这样做,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少学生作文做了三遍,才得到满意分数。学期结束记分册上虽然多数人平时成绩十分好,可这其中凝聚着学生的多少辛勤的汗水啊!
五、激发兴趣
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学习兴趣浓厚,而学习落后的学生则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动脑,害怕困难,会产生厌学情绪,以致做出违纪的事。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太苛求,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对他们提出难度低一点,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会到战胜困难获取成功的喜悦。二是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组织他们阅读课外优秀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后进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自身的价值。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要常抓不懈。后进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之以恒,花大功夫。只有不折不扣的付出,才会有显著的成效。如果忽冷忽热,将会事半功倍。
六、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以实现期待
1.优化课堂环境
要打破课堂上中上等学生“一统天下”的局面,要为差生的发言,留有“一席之地”。 为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差生回答不理想也要让他把话说完,给予耐心的指导。另外,要将差生安排到 学习的最佳位置上,并将好学生与差生混排在一起,使好学生成为角色榜样,对差生产生间接影响。这是因为 ,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使学生学习减少干扰,提高注意力,而只有在课堂上有成功的体验,才能在全班 同学面前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创设情境,使学生乐学
兴趣是成功的先导。实践证明,单调、呆板的教学程式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的感觉。生理心理学认为 :“长时间在一个单调的环境中,肯定有有害的影响,个人的思维损害了,他显示出孩子气的情绪反应,他的 视觉变得混乱了;……他的脑电波模式改变了。”“如果感觉剌激被限制为一种不变的环境的重复,单调的刺 激,它们就很快失去了这样做的能力,在这些环境下,皮层的活动受损,因而大脑的活动就不正常了。
总之,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然而,一个班级肯定既有优秀生,又有后进生。后进生是指那些暂时学习能力比较差、课堂上表现积极性不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比较薄弱、思想品德比较落后、学习成绩还需提高的学生。作为人类文明种子的传播者,智慧田园的播种者,孩子心灵的开启者———教师是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的。因为能否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但关系着一个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命运,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集体的荣辱和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