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研究进展

来源 :健康忠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心理卫生状况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医疗卫生事业主体的护士是一个高风险职业群体。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关于“护士心理健康”的文章可以发现,从2000年以后,关于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约有400多篇。由于工作负担重、行业管理严格、人际关系矛盾、角色冲突、护士经常面对病人的痛苦和死亡以及职业的低社会评价等因素带来负性效应,此效应影响护士的情绪状态,而不良的情绪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护士的心理健康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作用,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预示着病人的满意度,护士的疲溃感(burnout)越大,病人的满意度就越低等。本文旨在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对策、有待改善的方面进行综述。
  1、护士心理健康状况
  1.1国内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
  程金莲工具用SCL-90,样本数为300,护士心理问题检出率26.5%;邱丽容工具用SCL-90,样本数为252,检出护士不良心理反应占96.4%,高于普通人群的因子是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Wong工具用一般健康问卷-30,样本数为269,约1/3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高于普通人群的因子是焦虑;王志英调查668例,用SCL-90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饮食睡眠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72%的受试者反映存在身体不适感;张镇静工具用SDS、SAS,结果SDS、SA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同样使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内科、外科、急诊科、手术室、干部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大邑县医院的护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等因子高于常模(P<0.01),偏执、恐怖、敌对因子分除大邑县医院外均与中国常模一致(P>0.05),护士的心理健康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卢莉等对600例护士用SCL-90自评量表示:躯体化、强迫、焦虑、精神病项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由此可见,临床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国内一般人群,以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因子分高为主。
  1.2护理工作应激及护士的生活质量
  护理工作应激(压力)是护士工作中各种需求与护士生理、心理素质不相适应的一种身心失衡状态,其影响具体表现在增加心理、身体健康问题和发生行为变化。护理工作应激产生的常见心理症状有:焦虑、紧张、疲劳感、情绪过敏、感情压抑、退缩、忧郁、孤独感、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会降低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同时增加负面情绪,护士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使他们感到精力不足、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严重时出现神经衰弱、习惯性便秘和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护理工作应激可能给护士带来的行为改变有:拖延和避免工作,应激与差的工作成绩、缺勤、易于发怒相关联,还可表现为对工作的低介入状态,可导致个体对工作产生厌恶感,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对工作不负责任,对病人和同事漠不关心。有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与离职意愿呈正相关,高压力使得护士不安心工作,严重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均对护士来说,工作应激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SE作压力越大,生活质量越低。生活质量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王高华等人应用WHOQOL2100研究表与常模相比护士群体生活质量除生理部分和社会关系部分外,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休闲娱乐两个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疼痛不适、睡眠休息、对药物及医疗手段依赖、性生活、环境条件五个方面生活质量均低于常模。五官科、神经精神科护士的生活质量较其他临床科室高。李锦兰等应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源量表对艾滋病病区的3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艾滋病病区护士CES-D、SAS均分高于常模标准分,压力源主要因素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支持和8理解不够。
  1.3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研究方面
  目前国内外对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较多的是急诊科、精神科、ICU室等,徐习等人对9所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采用SCL290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表现在焦虑、敌对和抑郁等方面;文献中对精神科护士心理的研究结果显示:较普通内科护士严重,男护士的心理问题更多;谢莉等为了解长期从事ICU工作护士的心理状态探讨,降低ICU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使用SCL-90量表和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量表(Calell-16PF)对50名ICU护士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观察组SCL-90评分中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atell-16PF评分中的稳定性明显低于对照组,敏感性、紧张性等人格特质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长期从事ICU工作的护士相对心理稳定性较低,敏感性及紧张性较高,造成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刘敏对从事急救护理、年龄24-38岁、从事急救工作5年以上的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项目采用单项选择法,统计按每项的累计人数计算百分比。结果:64%感到头痛,62%有睡眠障碍,31%性冷淡或丧失性欲,82%有疲乏感,67%心情不好,29%容易被激惹,42%人际交往困难,52%希望调离工作岗位,提示: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客观存在;轧春妹网等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护理艾滋病患者的28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人员在敌对、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恐怖7项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中总分为(33.89±5.63)分,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不同年龄、工龄、学历、职称的护士,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同时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也存在一定关系,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李锦兰应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源量表对艾滋病病区的3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艾滋病病区护士CES-D、SAS均分高于常模标准分。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较普通病房护士尤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及偏执为突出。传染科护士在N、P两个维度上与普通病房的护士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2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原因
  2.1个人因素
  2.1.1对自身认识不足
  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造成了强烈的事业竞争紧迫感,护理服务范围扩大,服务内容的增加,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使护士认为自己的业务技术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迫使护士们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而造成了护士知识积累上的压力。有些护士缺乏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对本职工作不满意,甚至厌恶,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一种长期的消极负性情绪。消极的认知方式常会导致消极的行为和情绪,这种情绪进一步引起工作兴趣减退,形成恶性循环。加之多数护士没有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造成护患冲突,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2.1.2个人成就感低下
  大多数护士认为,在工作中始终处于被支配的位置圈,研究显示,处于低支配感状态下的人,则倾向于发生职业紧张,而导致心理问题,病人在出院后往往会对医生表示感谢,而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部分医院的领导对护士工作不够重视或相对医生待遇偏低,媒体和医院对外宣传中对护士正面形象宣传不足;文凭相对偏低,继续深造及职称晋升的机会太少等问题,使护士不能从工作中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也是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医院收费中较多体现了检查和治疗价值,而护理价格则远远低于护理价值,致使重医轻护、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差、精神压抑等。而情绪枯竭又会影响护士的服务质量、个人成就感、对专业的喜欢程度和医院的信心,形成恶性循环链。
  2.1.3一般影响因素
  年龄、护龄、职称、性别、人格、职务、学历、经济收入、人格类型、婚姻状况、应对方式、支持系统等均可对护理工作应激水平产生影响。其中对年龄、护龄、职称影响情况的研究较多,张继平等研究显示,压力源与年龄、护龄和职称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护龄越长,职称越高,所承受的压力越大;而刘化侠则认为,20岁以下的护士感到压力最大,20岁~30岁护士的压力水平有所下降,30岁~50岁护士的压力水平回升,50岁以上护士的压力水平又显著下降;初级护士面临中等水平的压力,护师和主管护师的压力水平上升,高于初级护士;副主任护师的压力水平下降,低于初级护士;在对职务影响程度研究中显示护士长工作压力高于普通护士;在对人格影响程度的研究中发现护士的人格特征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压力更大,A型人格的护士焦虑程度高,SE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谢小华报道,不同人事编制(在编护士、聘用护士)对情绪枯竭(emotionalexhaustion,EE)的影响有差异,提示在编护士的情绪控制略显不足;学历中大专学历的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最大,中专和本科以上的护士承受的压力基本一致。
  2.1.4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缺乏其他卫生工作人员的理解及尊重、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不够、护理管理者的批评过多、医生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同事之间缺乏理解与支持、与护理管理者发生冲突、与病区的某些护士工作很难相处、与医生发生冲突、同事之间缺乏友好合作的气氛。李永鑫等研究表明,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已成为护士的主要工作应激源之一,并严重影响护士群体身心健康及护理工作质量。国外的报道也认为,医护关系好坏影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不良的医护关系形成消极的工作氛围,是造成护士离职的重要原因之一。
  2.2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两方面。社会环境又含盖医院环境、工作应激等,基层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二级医院。3种工作应激因素:应付能力、工作满意感、职业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生活事件成负相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成正相关,社会支持总分及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得分显著负相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与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成正相关。注册护士心理健康水平高于未注册护士。工作时间不固定的护士比工作时间固定的护士更消极的看待工作环境,有着更高的工作压力。睡眠质量也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睡眠周期预示着睡眠质量,睡眠质量预示着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3护士心理健康维护对策
  3.1改变认知,善于自我调节
  临床护士积极系统地进修心理学知识,学会调适自己的不适宜的情绪。面对挫折,能自觉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调节,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减少消极情绪,愉快地接受工作,从容地应对各种问题。同时利用所学心理学知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初步的心理状态的判断,并采取合适的心理辅导技术,让“心理护理”不再停留在与病人简单的言语沟通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护理业务水平。
  3.2改善外部环境,减少应激源
  营造医院内休闲及健身环境,护士长时间的轮班制工作形态,使大部分人处于长期高负荷的生活状态,而休闲活动却很少。医院可以提供休闲场所和完善的休闲设施,如视听教室、健身房、瑜伽房等等,让护士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够有机会享受放松。有研究表明,护士练习瑜伽后,SCL-90各因子及SAS评分显著低于练习前,身体素质也显著提高。瑜伽练习可锻炼全身的肌肉,舒缓神经,调理机能,具有改善护士身心健康状况的作用。营造良好的院内休闲氛围,让院内工作人员深刻体会休闲的重要性,以更好的状态投入繁冗的工作中。
  增加护士编制,健全后勤系统,减少非护理性工作,提高护士地位。医院领导应重视护理工作,并在护士住房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提高护士薪金待遇,重视劳务价值,使护士得到合理报酬。对于工作量大、环境较差的科室,给予人力待遇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必要时采取轮转制度,缓解工作压力。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要进行积极有效的社会宣传,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保持护士的自尊和自信。
  3.3实行人性化管理,开展心理咨询
  护士,特别是年纪轻、资历浅的护士,由于缺乏经验与社会支持,加上轮班制的工作形态,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社交障碍等。医院管理者应该定期了解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对工作安排的意见,重新考虑改善及规划的必要性,并且安排专业咨询师不定期地与有需要的护士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工作、生活中的不适情绪,鼓励他们多参与休闲活动,合理消化消极情绪,缓解工作压力所造成的生理负荷。
  管理者还应理解护士的日常感受,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训斥,帮助护士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情。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为病人提供护理质量取决于护士自己受关怀的程度。管理者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环境,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为护士提供渲泄情绪的环境和时机,如安排协商工作的聚会和一些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做好后勤工作,使护士对意外情况和出现的困难有充分准备;帮助护士掌握心理沟通技巧,加强业务培训,让护士掌握减轻工作压力应具备的职业技巧。广州军区总医院护理部组织成立了心理咨询辅导站,对全院护士开展心理疏导和咨询辅导,通过两年努力,在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和保持护士心身健康方面收到一定成效。
  4护士心理健康研究有待改善的方面
  4.1进一步明确护士心理研究的方向
  针对护士职业的独特性,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方向应明确,不同的专题特点不同,同一专题不同人群也各不相同,我们应加强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护士生活质量、护士职业应激源以及护士角色等方面的研究。
  4.2采用实证性量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以往的研究多采用经验描述性,对护士心理健康进行的实证性研究较少。对护士心理健康的研究应从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实证性的分析论证,从而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尽可能去除主观和人为的因素,避免研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4.3研究的应用性要增强
  目前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已初具规模,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但对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的实证性研究却较少。针对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必须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其他文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加强眼睛的保养,显得更加重要。现介绍清肝明目效果显著,又容易办到的两种汤剂,供大家选用。  一、桑叶猪肝汤  【用料】桑叶15克,猪肝100克,盐适量。  【做法】先将桑叶、猪肝分别洗净,猪肝切片。把桑叶入锅,加水适量煎至汁浓时,去渣取汁。再把药汁入锅,放进猪肝,加适量盐,煮汤即可。肝病患者每日2次,饮汤食猪肝。健康人护眼可常食用。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补养肝血。 
期刊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乳房脓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房疾患。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治愈及控制复发。此类患者发病率有愈来愈高的趋向。目前西医认为,手术治疗是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一般脓肿切开引流术无法根治,亦因脓肿范围广泛,反复多次行乳房手术,导致乳房明显变形伤口久不愈合,最终切成乳房,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我科治疗病例
期刊
荨麻疹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临床发病率高,就诊率高,复发率高。西医治疗缓解容易,复发也容易,有的甚至终身反复迁延不愈。因而求助于中医者甚众,而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但由于来求于中医者往往多是顽固不愈的患者,因而其病机往往复杂难辨。然只要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又往往药到病除。笔者将其分为临床常见的五种证型分证施治,效果甚佳。  1.临床分型  1.1风邪袭表型  病例1汪某某
期刊
春天是养生的最好季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时节,树木发芽返绿,人体的气血从内向外运动,腠理开始疏松,冬季的寒冷在外没有消失,此时气候乍寒乍热,特别注重保护人体的阳气,不要受外来寒邪的侵袭,所以,古人云:“春夏养阳”。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天人合一”春天的气候与人体的肝密不可分,肝的功能为肝在季为春,主风藏血主疏泄,春天预防风邪为患,如内风、高血压、惊厥、外风、风寒风热
期刊
【摘要】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临床治疗疾病和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而中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是保证疗效、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于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错误认识、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如何减少和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等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目的: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心电图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手指的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pSS患者心脏损害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表现。结果:67例患者中40例有心脏损害临床表现患者(59.3%);67例患者中有40例心电图正常、大致正常患者(59.7%),27例心电图异常患者(40.3%)。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pss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社区已婚妇女妇科病普查,了解妇女人群的健康水平,找出影响妇女健康的重要疾病,及时给予治疗以保障女性健康,并制定出防治措施和相应的对策,切实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掌握妇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趋势,进一步做好妇女病的普查及保健工作,为妇女常见病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我们对我区35-59岁已婚妇女(包括流动人口)妇检,查白带常规、宫颈刮片、乳腺红外线扫描、盆腔B超,并作登记分析;结
期刊
【摘要】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满状态”;于1978年又重中“健康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且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分化、交叉、渗透、综合,新兴的边缘学科的出现,特别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对
期刊
【摘要】中医作为一种古老的医学,既属于中国的,亦属于世界的。至今仍在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这可以说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不朽的奇迹。诚如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正在逐渐被世界人民认识,中医学亦将在西医学强劲的冲击下不断崭露头角。其治未病的,重视人本和整体观念思想将渗入到西医学的各个方面。目前,中医的境地不容乐观,政府政策的失利,中医药教育的失败,可以说各种矛盾和弊端充分显露。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热敷配合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方法:选择1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热敷配合推拿手法、卧式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推拿手法治疗,内容同治疗组。结果:参照颈椎病(神经根型)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79例中治愈23例,有效58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6.2%;对照组79例中,治愈17例,有效49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