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红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tto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鄉是个穷乡,山多地少,红薯多,水稻少,红薯成了村民们的主要食粮。
  1978 年,我进城了,从此告别了穷困潦倒的家乡,自然也远离了“ 拌茴砣”的日子。一天,堂哥来家看我,一碰面,他立马从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里掏出一包油炸红薯片往我手里塞,说,“城里人什么都不缺,就缺这纯正香甜的红薯味道,弟,尝尝吧,解解馋!”堂哥显得是那样逼促、真诚,我却有些迟疑,一听“红薯味道”四字,心就不禁呻吟了一下。应当说,堂哥拿来的不是炸得两面金黄的红薯片,而是一颗滚烫的心。可奇怪的是,这么好的东西家人都不吃,我只好拎到办公室,被同事抢了个精光。
  离开老家很久了,可在独处时,故乡一些零碎的事悄然涌上心头,春刈草、夏游泳、秋摸瓜,居然还有下地挖红薯……我忽然迷乱起来。
  2017 年仲秋,我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正在相次崛起。谁拥有了产业谁就拥有了世界,让特色村庄因特色而美的,
  这就是红薯。悠悠的韶光里,故乡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薯之乡。站在高处俯瞰,满眼的绿色,一望无垠。一场喜雨浇绿了红薯,像一条条舞动的绿绸带铺展在广袤的土地上,藤蔓,你牵我,我牵你,缠绵纠葛着,匍匐于田垄山坡上。
  一个红薯,两样情。山那边的邓谷,一位退伍军人牵头办起了红薯合作社。“开头缺资金、缺技术,他迷茫过,消沉过,后来镇党委把红薯合作社作为脱贫致富项目予以扶助,合作社渐入佳境,红薯种植面积由开头几十亩扩大到近万亩。”一村民高兴地告诉我。手中画是眼前景,眼前景是心中境。你看,晨曦微露,社员们迎着朝霞“收割”美好生活。一锄下去,一嘟噜一嘟噜红薯露出来,然后一掀一拽,一个个穿着红色外衣的胖娃娃滚落,“躺”在“黄金毯”上。加工车间,机器轰鸣。夜已深,值班工人还在车间工作,将红薯进行深加工,磨浆,滤粉,沸水煮,日处理红薯原料上百吨。厂房是白的,工作服是白的,红薯粉是白的,连这一蔚蓝的天空也染上了洁白无瑕的颜色了。红薯尽是宝,从头到脚都带着绿色奉献给人类:红薯粉丝煮着吃软糯,其色如玉,甘之若饴;红薯条、红薯片,香如栗,甜如蜜……成为“舌尖上中国”的美味。
  故乡发生了巨变。小红薯一跃成为全镇的“ 大产业”,平均每亩红薯加工增收5000 元,为2000 名农民创造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上百贫困户因“薯”脱贫,收入最多的户每年高达十多万元。合作社也完成了自己的“逆袭”:产品由一个发展到几个,营业额由 2013 年的 380 万元,增加到
  2017 年的 1300 万元,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并拿到了“中国有机食品认证”。

我爱红薯,更爱这片壮美的土地!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沛县的雪,确与别处的雪不同。  一夜之间,大雪已悄然潜入了泗水大地。落了雪的沛县城银白一片。路上、车上、树木、楼上,全都披上了一层厚厚的洁白棉纱。窗外不远处,蓬松的雪,毛茸茸的榕树上,风过处,玉屑般簌簌落下,仿佛挂满了一树的童话。  几个早起的孩子“咕咚咚”一溜烟儿地冲下了楼,满雪地里跑开了。地面上,积雪埋没了脚面,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远处,可敬的物业环卫人员正在清扫路上的积雪,他们头上、身
期刊
某人乐赌,善赌。不论什么种类的牌,  如麻将、扑克、骰子。他会算牌,记牌。一般人与他交手,必输。  有一年春节,他去舅舅家拜年。亲朋好友相聚,就赌一把,美其言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姑姨兄弟姐妹们。他一喊,大小都有压岁钱,就玩耍起来。他当庄家,结果, 经过多次较量,把众人口袋里的钱掏之一空。见众人无钱下注,他把全部赢的钱如数还给大家。  一次去马来西亚旅游,导游安排游客去云顶赌场参观。言下之意,有兴趣
期刊
小时候,母亲看到别人家的屋檐下,燕子筑巢安居,她是无比的羡慕。在没有人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三叔大门前,对着门楣上的燕子窝,说上几句:我说燕儿啊,搬我家去吧。  一日,和母亲在院子闲谈。几十只燕子在蔚蓝的天空下,盘旋飞舞。母亲见状, 叹道:“燕子求雨了!多想燕子在我家做個窝!”在母亲许下这个愿望没有多久,两只燕子开始在我家门框上筑巢。由于门叶被父亲刷了桐油,很光滑,燕子衔来泥,开始垒筑巢穴,待泥巴潮
期刊
老家门口几百米的地方有条小河,小河不宽却十分的长,有几十公里。说它是河,其实就是条泄洪沟,只不过是天然而成且历史久远,弯弯曲曲犹如玉带,一直通到南京地区最大的湖泊——石臼湖。  小河成型于何年?就连村中百岁老人都说不清。我对小河极有感情,很小的时候便在河边放鹅、放鸭,大点儿的时候就在草滩上放牛,不用看管,牛得自由我得闲, 伙伴们就地取材,以河里的干螺蛳和河蚌壳玩起最古老的游戏。最有趣的当是雨季在小
期刊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1998年,女儿读小学五年级,儿子读小学一年级,那时候开始兴起玩游戏机,孩子们每天回来都津津有味地分享他们班里同学玩游戏的事,谁谁好厉害,谁谁又过多少关。有一天,姐弟俩商量好回来跟我说,想用他们在我这里保管的压岁钱买一部游戏机,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我知道小孩儿在学校除了学习之外,还有很多课外交流, 交流无非就是玩游戏的话题,我要让他们不迷恋游戏,也要在同学之间有交流的语
期刊
摘山竹,是童年时的一大乐事。  我的爬树技巧,就是从摘山竹开始练就的。山竹果的成熟期在每年公历7月至8月之间,每当我用稚嫩的目光望着满树金灿灿的山竹果时,觉得整片竹林的空气都是甜丝丝的。学龄前,每到山竹果成熟时段,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便走向老屋后面的 竹林,像个小猴子一样,开始爬山竹树。起 初,我爬树是双手抱着树干、双腿夹住树干往上爬的,后来,我跟伯父学了“攀缘式”:双手抓住树干的背面,双脚掌踏住树
期刊
初升的阳光斜射过来,照耀着机关地坪前的一块碑石,镀了铜粉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八个字金光闪闪。  “这个‘于’字不应该这么写!”父亲说得态度坚决,但还是脸带笑容,这笑容其实就是包容。也可能是怕误导了儿子,或许还是底气不足,于是用苦笑对自己说的话做了补充与修正,其实就是不便明说。  “确实不能这么写。”我直接给了态度鲜明的回应,算是力挺。  这个“于”字怎么写成了“子”字!頂上那一横,为什么要折一下
期刊
我一直以為 50 多岁的母亲,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  这个暑假,侄儿满月办酒,虽然在遥远的北京,但我这个当姑姑的没有考虑就买了去北京的机票。一来去看看可爱的小侄儿,二来因为母亲也在北京。  因为飞机延误,到达首都机场已经是晚上九点多。原本说好就弟弟一人开车来接我,没想到母亲也来了,我感到很意外。母亲一向晕车,她这一生最受折磨的就是头晕头痛。在儿时记忆里,我最早认识的药就是去痛片,用白色小瓶子装着,
期刊
天刚蒙蒙亮,当街人家就将木凳、门板之类,抬出来摆成摊子。不久,许多村民如蚂蚁一般,或背着装满蔬菜的菜篓,或挑着杂货的担子,慢慢地向街子聚来。  灼热的太阳渐渐升高,火辣辣的阳光照得人汗流浃背。街中心的摊子上,不单陈列了各色货品,还支上了布棚或芦席,老远就看见人头攒动,抵近就听见叫卖吆喝声,牲畜哄叫声。  农妇站在布摊子前,看了又看。生怯地将布料理起来,向身上量了又量,又向头 上比了又比。当听到几十
期刊
又到了麦收的季节,我仿佛又听见爷爷磨镰刀的声音,响在我的梦里,响在刺乒嚓(一种黑色大鸟)的催促声里。  “ 大哥大哥起来吧! 大哥大哥起来吧!”刺乒嚓又在唤人们早起!爷爷把镰刀磨得特别锋利,场已碾好。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金色的麦浪翻滚。爷爷和村里的几个长辈守望在麦田旁,讨论着今年的麦子, 收早了怕麦子不饱,收晚了怕麦焦在地里, 还担心这几天有雨。这可是一年的口粮, 一家人的生活都在这麦子里。爷爷经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