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成春:书衣是有生命的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衣也是有生命的”,宁成春在他自己编辑的《书衣500帧》前言里这样说,“抚摸着几十年前质朴的书衣,我的心情复杂微妙……不同时代的书衣,反映着不同时代设计师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在书籍设计发展早已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作为当今中国书籍设计代表人物之一的宁成春却依然对那个时代怀有深深的敬意,当下出版与设计界浮躁日盛,这种谦逊和内敛的精神不得不令人深深敬佩。
  宁成春长期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工作,深受著名出版家范用先生的影响,而范用先生正是鲁迅书装艺术的传承者。对于范用对他的影响,他说:“我的书装设计的基本风格和理念都是在范用指导下形成的。他特别爱书,也参与设计,爱装饰书。范用有自己一贯的装帧设计思想和风格,那就是简洁、清新、大方、韵味深远,富有书卷气息。‘一定要了解书的内容再设计’,是范用坚持的原则,也成为三联美编室的设计作风:只有深刻理解文本,才能设计出好作品,越理解得深,越表现得充分、生动。”
  范用的言传身教使宁成春得到了源自鲁迅等中国第一代书籍装帧家的传承,这是他在1965年大学毕业进入农村读物出版和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的珍贵历程,除范用外,他还师从张慈中等书籍装帧名家,使他获益匪浅。这是他的第二段珍贵的历程;在之前的自1960年开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阶段,师从邱陵、袁运甫、庞薰琹、郑可、刘力上、余秉楠等艺术与设计大家,五年的勤奋学习,使他得到扎实的功底和严谨的创作态度。另有一段珍贵的历程不得不提,那是1984年,在范用的争取下,宁成春赴日学习,期间得到杉浦康平、真锅一男、道吉刚等许多书籍设计大师与名家指点,这使他极大地开阔了视野;1986年回国调任三联书店任美编室主任开始了他的设计高峰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同时,他还组建和引领了优秀的三联设计队伍,形成了鲜明的三联书籍设计风格。
  从七十年代的《西行漫记》、《彭德怀自述》、《纪念白求恩》画册,到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的八九十年代,宁成春创作了《中国近代学术名著》系列、《三联·哈佛燕京学术》系列、《学术前沿》系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乡土中国》系列、《中国重大考古发掘记》系列以及新版《中国:文化与世界丛书》等一大批设计作品,开中国大陆书籍设计风气之先。甚至连《金庸作品集》这样的大众经典图书,他也能发掘其内涵,设计得颇有特色。在这期间的1991~1992年他被借调到香港三联书店工作,他在香港编辑设计制作的《宜兴紫砂珍赏》画册获编辑设计制作印刷的全部大奖,后来香港特区政府还专门请他设计为香港回归设计大型纪念画册《香港》;到2002年他从三联书店退休,之后继续从事心爱的书籍设计工作,成立了1802工作室一直到2009年结束。
  在迄今四十六年的书籍设计工作中,他一直心无旁骛,专心于书籍设计事业,获得了大量书籍设计奖项,他是书籍设计界“三联风格”的主要继承者和开创者。在设计工作中,他总是强调要爱书、读书、懂书;要看稿,和作者、编辑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弄清楚书中体现出怎样的一种思想,然后寻找最贴切的形式来把作者的文化意图传递给读者;他强调设计者要想着读者,明了所设计的书是给什么人读的。
  从内容出发,用色彩说话。这是笔者在和宁成春访谈后给访谈文章起的题目。在业界广为称颂的三联风格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宁成春建立的低彩度而又异常丰富的灰色系人文色调,这是建立在宁成春深厚的艺术功底之上的人文思考,他在谈到这一点时说:“这是我对色彩的关心,我为什么都要用灰颜色呢,就是我理解知识分子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都是中间色,我认为就是灰调子,比较雅致。灰就是在中间那个色系里面,而又不是单一的灰,它里面有着丰富微妙的色调,在这个领域求变化,要把握主要情调。用色彩来说话,表达情绪和感情,实际上这个就是后来形成三联这种灰色调,也是非常丰富的、雅致的、后来所谓的人文情调。”
  除了视觉上的人文格调色彩系统的建立,宁成春更注重书籍人文内涵以及中国精神的挖掘和提炼,这使他的作品呈现了深厚的书卷气息和文化特质。“宁成春的书籍设计中蕴含着中国精神,朴素、雅致、厚重,讲究书卷气,有儒家文化色彩。但他绝不保守,不但喜欢采用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还一直留意西方当代艺术走向……可以说,宁成春的书籍设计既讲求‘守正’,又志存‘新致’。守正是他的为人品格和文化追求使然;新致则是在守正的基础之上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总编、出版家汪家明这样评价到宁成春的设计。
  而另一位当代著名书籍设计大家吕敬人亦对宁成春的书籍设计赞赏备至,2011年4月,吕敬人专门在北京为宁成春策划了大型个展“宁成春书籍设计四十六年回顾展”。而早在1996年,吕敬人和宁成春就联合书籍设计家吴勇、朱虹策划举办了极为轰动的“书籍装帧四人展”以及出版了《书籍装帧四人说》,对当时中国书籍设计观念产生深刻影响,促使中国的书籍设计全面摆脱了简单的封面设计与美化的装饰局限,进入整体设计的时代。
  对于这一整体设计观念,宁成春说:“我完全赞同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这样的转变,四十六年来我自己就是这样的转变。最早引进杉浦先生的理论观点是1989年我编辑设计的《日本现代图书设计》,就发表了杉浦先生的文章《从“装帧”到“图书设计”》的文章,我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已经着手于书籍整体设计……并对所有用纸,材料进行选择,设定印刷装订工艺,进而连书籍的宣传品也成为设计的对象。”“‘书籍设计’已无法用‘装帧’、‘书装’等词汇加以概括,‘书籍设计’已不是设计者或插图画家个人承担的工作,而是参与从选题计划到成书为止整个出版过程的所有人的共同工作,而设计者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核心角色。”
  宁成春四十六年的执着不仅成就了宁成春自己,更成就和创新了自范用先生传承下来的儒雅的三联书籍风格。从鲁迅到范用,再到宁成春,这成了中国书籍装帧的薪火相传的最佳写照。而宁成春,也把薪火继续传承了下去。自三联工作开始,他提携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籍设计家,其中包括后来声誉日隆的书籍设计家陆智昌,这个来自香港的优秀设计家现在已经成为三联书籍设计风格的主要继承者,并且开创了新的中国人文书籍设计新潮。他曾回忆道:“90年代初,我在香港和阿智(陆智昌)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非常欣赏他。2000年,半夜阿智打来电话问我,说老董(董秀玉,当时的北京三联书店总经理)问他可否来北京工作,于是我极力推荐,希望他来。他受的西方教育,我早就劝他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于是,他真的来了,为了解决办公室,我陪他到处找地方,都不合适,我最后下决心,就买了现在‘1802’这套房子,让他在这里办公。一年后阿智在北京逐渐打开局面,在现代城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才离开这里”。“陆智昌延续发展了这种风格(三联低彩度色调人文风格),但他有来自英国的知识结构与教育背景,因此又融入了西方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很内敛、不张扬。”宁成春对陆智昌的提携与欣赏可见一斑。
  开阔的胸怀、低调的谦逊和内敛,是宁成春做人做事的真本色彩,这与他为书衣赋予生命的不凡设计成就交相辉映在一起,成为了一位书籍设计大家,一位中国风骨的知识分子的人生写照。
  
  韩湛宁
  著名设计师 专栏作家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版协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深圳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曾任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秘书长、“平面设计在中国展”执委会秘书长等职。
其他文献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前身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成立于1978年11月18日,承担着《中国大百科全书》部分编辑任务和全部校对、印制和发行任务。1995年10月11日,更名为东方出版中心。“从初期做一套76卷的大辞书转变为做普通图书,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型。”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总经理祝君波介绍说。    经过了三十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开拓进取,东方出版中心逐渐形成了以人文、社科学术著作为
期刊
“有声电影专号”极其要紧,它表明默片时代的结束,电影会说话了。美国人说“嘉宝开口了”,嘉宝是默片时代的电影明星。我们曾有一批默片明星,而现在除了搞电影史料的专业人员,谁还记得他们,能知道胡蝶、金焰是曾经的影后影帝就该表扬了。电影不像小说,电影是必须到电影院这个特定场合去领受它的艺术感染,小说就简单得多,随时随地都可以,古人怎么看书我们今天还是怎么看书,形式上几乎毫无改变。八十年前的电影是没有声音的
期刊
《胡志颖作品集》辑录了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胡志颖的100余件代表性作品和他艺术生涯的相关资料,以及国内外艺术批评家、学者、策展人、经纪人关于其艺术的研究成果。此次由海风出版社将胡志颖代表性的作品结集成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的作品集,刊行于世。胡志颖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风格借鉴和融合了东西文化的不同元素,在民族传统艺术样式及精神的现代转换上贡献卓然,建立了独特艺术形式和个人风格。同
期刊
严韵形容自己是一个很快的人。但她却用一种很慢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日光夜景》。  在20多年前,台湾书市上大部分的书还是活版印刷,这是陪伴严韵长大而让她感觉非常熟悉的东西。当书都转为电脑平版印刷后,她强烈地感觉到两者之间的落差,“电脑排出来的字,我觉得很丑”。  作为翻译者的严韵拥有四十多本译作,而写诗的严韵的历史则可追溯至1997年。诗作累积到一定数量,她开始考虑出书的事情,“活版印刷”也
期刊
凡是拥有自己事业的人,都有把这事业越做越大的意愿。在出版界,人人都希望拼尽全力制作出畅销书,且多多益善,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占一些份额,多圈几块地。当市场版图增大,出版实体也须随之扩大,招贤纳士,以应对越来越多的出版相关事务。这也许是多数出版人期待的一条主流路线。然而大千世界,亦存有他者,例如台湾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绪文化)。  地处台湾新北市的立绪文化,是台湾数千家出版社中的一员
期刊
正当世人开始相信,Google将横扫网络世界,成为终极霸主的时候,一家成立不过六年,首席执行长年仅27岁[祖克博格(大陆译为扎克伯格),21岁创办Facebook,目前是富比士富豪排行榜第55名,身价约60亿美金,是全球最年轻的富豪],员工总人数不过两千人(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的新兴网络公司迅速窜起,挑战并且开始瓜分几乎被Google给寡占的网络商机,它就是崛起于美国哈佛大学某个男生宿舍的社群网
期刊
22岁以后的路金波,与“榕”字结下不解之缘:先是以“李寻欢”为笔名驰骋于以“榕树下”为代表的文学网站,成为第一代网络文学写手的代表人物;2000年加入“榕树下”的管理团队;2002年主导贝塔斯曼与“榕树下”的合作,成立“贝榕”公司,路金波正式转入幕后运营,成为文化经理人;2008年,随着贝塔斯曼全面退出中国市场,路金波带领麾下创作团队另起炉灶,与万卷公司合作成立现在的万榕书业图书发展有限公司(以下
期刊
嘉德拍卖公司的古籍拍卖图录,最早九三、九四年的时候,我都是径直奔公司花一二百元原价买来的,一本一本珍藏至今。后来不那么犯傻了,知道潘家园书摊有卖三四十元一本的就去那买便宜了。去秋,惊悉董桥先生的藏品,在嘉德有个拍卖专场,专场的名字很煽情——《旧时明月——一个文人的翰墨因缘》,这使人无端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听说专场拍了四千多万人民币(到董桥手里小五千万港币),“战罢拍场月色寒”,我早就看破,董桥
期刊
日前福州大学传出严打早恋,作家杨照少作《迷路的诗》最近重出,也提到当年重点中学男女生结伴上学,教官撞见,作状抄女生胸口绣的姓名学号,实际伸咸猪手大吃豆腐,还骂女生“还没长大就想出嫁”。电视栏目《新老娘舅》中柏万青说:“现在有许多小姑娘不珍惜自己,贞操是女孩给婆家最珍贵的陪嫁。”现场掌声雷动。世上女孩们得知自己身为三大件之一,应该倍感光彩;而男孩婚前的贞操非但老是缺货,连婚后的贞操也老着脸赖账,听凭
期刊
现今说到“音乐厨房”,并非什么让人费解的陌生词语,就是一家既有美食又有好音乐的餐厅嘛。可是十来年前,初看这个新词汇,还是让人不禁问上一句:这到底是什么?要回到20世纪快要走到尾巴的一个秋天。彼时韩良忆还未被冠以美食家、作家的称号,她刚刚出版了一本名叫《罗西尼的音乐厨房》的书。书名中意大利著名作曲家“罗西尼”和“厨房”的怪异组合,着实为难了摸不着头脑的书店店员——到底应该归入音乐类书架还是饮食类专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