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味道这十二种美食不容错过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苏州,故事的开篇。
  江河湖海交汇,美食因水而生。通过岁月的沉淀与发酵,它们为这座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总有一种风味勾住你的味蕾,让你记住这座城市,忆起水做的江南。
  今天我们为你介绍江南十二道风味,敬请细赏。
  八仙过海 这里是水八仙
  水八仙是苏南、浙北地区的传统食物,又称水八鲜,包括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菇(慈菇)、荸荠、莼菜、菱八种水生植物的可食部分。大多在秋天上市。
  茭白  列于“水八仙”之首,因肉质肥厚,被称为“水中人参”。味略近于竹笋,却比笋多了几分柔软。其中以“中腊台”“吴江茭”品质最佳,其茭肉洁白柔软、少纤维,可加工配以荤素炒煮成佳肴。
  部分制作原料:茭白2根、酱油2大勺、耗油1勺、盐
  制作步骤:
  Step1 两个茭白滚刀切块
  Step2 倒入比平时炒菜稍多点的油,加几颗花椒,小火炸香(不喜欢吃花椒的不加)
  Step3 倒入茭白,翻炒至茭白变软,边缘变焦,
  Step4 两勺酱油,一勺蚝油,适量水搅匀,倒入锅中,盖上盖小火闷煮,开盖收汁,尝一下味道,加少许盐
  Step5 出锅装盘
  水芹  清香脆嫩,茎叶柔软,均可食用,生拌、炒食皆可,常在冬春蔬菜淡季采收上市。据医学及食品科学研究结果,膳食纤维对于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调理功能。在国外膳食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或单独制成保健品销售。而绝大部分水生蔬菜产品都是优质的膳食纤维食品。
  部分制作原料:水芹菜一把、猪肉50克、盐适量
  制作步骤:
  Step1 水芹菜去老根,洗净
  Step2 切段
  Step3 猪肉丝加黄酒、淀粉腌制,千万不要放生抽或者酱油
  Step4 锅烧热,倒入油,随后倒入肉丝滑散到变色
  Step5 放入水芹菜翻炒,水芹菜软了以后,撒适量盐即可
  茨菇  又称燕尾草,吴中茨菇以“苏州黄”驰名。个大质糯,淀粉、蛋白质含量高。茨菇有许多食疗功能,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行血通淋之功,是一种风靡世界各地的碱性保健食品,民间有“内火旺喝碗茨菇汤”的说法。
  部分制作原料:五花肉400克、姜3片、盐1勺、生抽、葱5根、老抽、糖2勺、茨菇350克
  制作步骤:
  Step1 五花肉切块洗干净
  Step2 冷水入锅焯水,然后捞出
  Step3 热锅放油,将肥肉先煸炒一下,然后放糖翻炒,糖炒化放入剩下的肉一起炒
  Step4 放生抽、老抽上色均匀
  Step5 加入热水,没过肉,大火煮开撇沫,小火盖盖焖十五分钟
  Step6 茨菇洗净切块,将茨菇倒入,大火煮开撇沫,小火盖上锅盖焖到茨菇软烂,十五分钟左右,大火收汁,加一勺盐
  芡实  俗称鸡头米。苏州的南芡圆整粒大,质地粘糯,香气浓郁,美味可口,是名贵食品之一。芡实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钙、磷、铁、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灰分、树脂等,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作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貧血者、气短者具有良好疗效。常吃芡实还可治疗老年人的尿频之症。
  部分制作原料:鸡头米200克、冰糖适量、糖桂花5克、干桂花适量、清水400克
  制作步骤:
  Step1 准备好所需食材
  Step2 一大碗清水加入冰糖煮开
  Step3 煮开后加入冲洗干净的鸡头米,煮一分钟
  Step4 最后加入糖桂花,再撒些干桂花即可
  荸荠  俗称“马蹄”。生吃,醇甘清香,胜似秋梨;熟食,则可以烹调成多种美味佳肴。中医认为,荸荠是寒性食物,具有益气安中、清热止渴、开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湿祛痰的功效。食用荸荠既能清热生津,又可以补充营养,发烧的病人可以多吃一些。中国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治疗热病伤津口渴的名方五汁饮,就是用荸荠、梨、藕、芦根和麦冬榨汁配合而成的。在呼吸道传染病较多的季节,吃鲜荸荠还有利于流脑、麻疹、百日咳以及急性咽喉炎的防治。
  部分制作原料:马蹄适量、小米辣适量、生抽适量、醋适量、葱适量
  制作步骤:
  Step1 马蹄切片
  Step2 锅热倒适量油,放入马蹄片翻炒
  Step3 加少许水,小米辣
  Step4 加盐,少许生抽和醋,撒葱花
  莲藕  可作水果生食,或加工成藕粉,也可炒、煮、蒸、煨等,做成菜肴。莲藕种子称莲子,莲子汤是宴席上的名贵珍品,也是高级滋补品。苏州糖藕为江苏“三宝”之一,与南京板鸭、镇江香醋齐名,早在唐代便是进贡佳品。
  部分制作原料:藕1节、白糖2勺、醋3勺、耗油1勺、生抽1勺、蒜3瓣、葱适量
  制作步骤:
  Step1 糖2勺、醋3勺、生抽1勺、耗油1勺、水3勺,调匀备用
  Step2 切葱蒜末
  Step3 水烧开了下切好的藕片焯水2分钟
  Step4 烧油锅至冒烟,下藕片炒几下炒出香味
  Step5 倒入料汁,炒到汁粘稠就可以出锅了
  红菱  亦称水红菱,属菱科,为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3月种,9月收。红菱壳软薄而水分多,肉质细嫩,味道甘美,宜于生吃。主要产于苏州东郊,常常与藕间作。有民歌唱道“桃花红来杨柳青,清水塘里栽红菱。姐栽红菱郎栽藕,红菱牵到藕丝根。”红菱鲜嫩时味甘美,可作水果生食;老菱带壳煮熟,性糯清香微甜,号称“水栗”;老菱可制淀粉,菱粉身质细洁爽滑,为淀粉中佳品,最宜于制雪糕、冰淇淋和细糕点。菱的药用和食疗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载:“菱性甘平,能解暑气积食,消渴”。   部分制作原料:荠菜150克、嫩红菱400g、盐适量、淀粉一小勺、鸡精适量
  制作步骤:
  Step1 准备好所有食材,荠菜摘去老根、黄叶,洗净,开水中焯一分钟,拧干,切末
  Step2 盐和鸡精,淀粉和水搅拌均匀
  Step3 荠菜炒出香味,把嫩红菱倒入翻炒后倒入调料汁继续拌炒至粘稠起锅
  太湖莼菜  又有水莱、水葵等别名,是一种生长在湖泽池沼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清明至霜降间可采摘嫩叶供食用,与鲈鱼齐名,用以调羹,香脆滑嫩,味沁齿颊。
  部分制作原料:莼菜2袋、金华火腿1小块、生姜1片、绍酒15克
  制作步骤:
  Step1 莼菜本身是清香无味的,所以需要一个提味的主角:火腿、鸡胸、鱼肉丸子等等
  Step2 火腿、姜片切细丝
  Step3 锅里放少许油,3-5克即可,放火腿丝和姜丝,小火炒至变色,加入5克料酒提香,加水浇开
  Step4 水烧开,放入莼菜,再烧开,就可以熄火了
  多蟹款待 这里是大闸蟹
  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有诗曰:“不是阳澄蟹味好,此生何必住苏州!”可见阳澄湖大闸蟹的美誉度有多高。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蟹黄肥厚的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农历9月的雌蟹、10月的雄蟹,性腺发育最佳。煮熟凝结,雌者成金黄色,雄者如白玉状,滋味鲜美。
  秋风起,蟹脚痒。
  每年蟹季,阳澄湖畔,观三千碧波,持螯赏菊,饮酒当歌,成为了一道独特风景。据了解,阳澄湖年产大闸蟹约2000吨,打个比方,拿上海一年的消费力来说,仅一个上海一年就可以消费25个阳澄湖的所有大闸蟹,或者说上海人在大闸蟹高峰期一周就能吃掉两个阳澄湖的大闸蟹。
  老宋,是阳澄湖上第一批养螃蟹的人,一开始卖给小贩,后来商贩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开始贩卖外地蟹,也就是传说中的“洗澡蟹”,在螃蟹销售的前几天,把螃蟹运到阳澄湖,用网兜住,再捞出来标榜为阳澄湖蟹,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老宋有自己的坚持,不卖券、不预售、不搞分销,拒绝一切“洗澡蟹”,尽管这样会少了很多生意,但他不在乎。一只蟹,在老宋手中,是一种生活,一种艰辛,他不愿意在混乱的蟹市场沉沦,所以他选择另谋出路,做朋友圈,招待老客户。
  坦白说,在鱼龙混杂的蟹市挑选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还真得看运气,老宋说蟹个头越大越假,一般4两一只的已经算很好的了。可以观察一下蟹肚那块水干了后的光泽度,好的蟹干了也很光亮,另外太白了很可能是药水泡出来的。
  大闸蟹的传统吃法:清蒸
  所需调料:醋、酱油、姜、糖
  步骤:
  1. 将鲜姜去皮,部分切大片,部分切成姜末待用
  2. 为了给螃蟹祛除腥味,用姜片码放在蒸屉上
  3. 将螃蟹用绍酒稍微腌渍一下码放在蒸屉上
  4. 放好后再在最上面码放一片姜片
  5. 上锅蒸10分钟即可出锅
  6. 醋、酱油、糖、姜末调制成蘸料,去腥驱寒
  三足鼎立 这里是太湖三白
  吴郡太湖产名食,以太湖银鱼、白鱼、白虾三味湖鲜之形冠名,故曰:太湖三白,此说约定俗成、年代久远、绘声繪色。
  太湖三白是常州市武进区(原武进县)、苏州市吴中区(原吴县)和无锡市的地方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
  苏锡常三城的太湖三白做法都有所不同。白鱼、白虾、银鱼,由于其色泽均呈白色,因而称为“太湖三白”。利用太湖三白所制作之菜肴的选料,极为注重食材的新鲜程度。尤因其出水即易死亡,故而最适合在水边或船上烹制太湖三白。以太湖三白制作菜肴之方法,多为清蒸、白灼等,强调保持食材的原味。
  一白——太湖银鱼
  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可烹制各种佳肴,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传统做法:香酥银鱼
  食材:银鱼、鸡蛋、面包糠、淀粉、白酒、油、盐
  做法:1.洗净的银鱼加入精盐和适量的白酒,腌入味,鸡蛋中加入淀粉
  2.鸡蛋和淀粉调成糊,将腌好的银鱼放入蛋液中挂糊,银鱼裹上面包糠
  3.油温5-6成热,炸至金黄色,待油温升高后,复炸一遍逐一捞出即可
  二白——太湖白鱼
  太湖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目前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
  太湖白鱼又称太湖银刀,相传这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苏州太湖渔民张三带领一帮人与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带激战,有次还攻入苏州城。一次,张三在湖上与清兵作战时,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剧痛,弯腰从湖中拾起一把银刀,向清兵杀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给镇住了,纷纷落荒而逃。张三再一瞧手中,原来是一条银光闪烁的白鱼,这样“银刀”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传统做法:清蒸白鱼
  食材:鲜活白水鱼1条、料酒、盐、姜片、大葱或小葱、蒸鱼豉油
  做法:1、鱼掏内脏洗净,在鱼身上划痕,如果没有长型的盘子,可以把鱼切断,喷上料酒,用手抹上少许盐,姜片放鱼肚里和刀痕缝里,撒上蒸鱼豉油,腌制10分钟,然后上锅蒸8分钟左右取出,捡去所有葱姜片,另外切一些葱丝,把葱丝撒在鱼身上
  2、另外起油锅,油温烧到7成热后加几粒花椒粒,然后淋在鱼身上即可
  三白——太湖白虾
  白虾又名太湖秀丽长臂虾,俗称“水晶虾”(白泥虾),太湖著名水产。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   白虾没有专门汛期,每年五月到七月中下旬,是白虾产卵旺季,也是捕捞旺季,此时的虾腹中虾籽饱满,渔民称“蚕子虾”。
  白虾的吃法很多,名目繁多,各有特色,鲜食有盐水、油爆、虾片、虾仁、虾圆、虾卷,虾仁可做成虾仁炒蛋、虾仁羹汤、石榴虾仁、碧螺虾仁;用作配料的菜则更是不胜枚举:虾肉馄饨、饺子、馒头、虾绒蛋球、虾珠鲫鱼、荠菜虾饼、孔雀虾蟹等百十道名菜。
  传统做法:醉虾、咸水虾、虾干汤
  1.醉虾(酒呛虾):把鲜活乱跳的白虾放入有盖的玻璃器皿里,倒入白酒,上盖将其呛醉,大概8—12分钟,然后把佐料(姜末、葱须、细盐、红椒、腐乳汁)加入,即可食用。南方人、上海人、苏州人特别喜欢吃
  2.咸水虾:把水烧开,将白虾倒入锅中,煮熟,放入细盐,姜末、葱须,则可食用,味道鲜美
  3.虾干汤:在5月到7月白虾旺季的时候,一般打捞量大,来不及鲜用。可以直接把它在盐水里捞一下,在太阳底下晒干,放起来,一年四季可以食用。主要用来煮汤吃,不管什么汤里,可以放入虾干,此汤特别鲜美
  媒体聚焦
  苏州渔娘央视“叫卖”阳澄湖大闸蟹
  “哎!阿要买伲阳澄湖格大闸蟹哎……”熟悉的乡音,优美的旋律,这就是相城专属的非遗文化——阳澄渔歌。去年8月19日,相城区阳澄渔歌《卖蟹谣》表演团队受邀前往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的录制。
  阳澄渔歌表演唱《卖蟹谣》,源于阳澄湖蟹农卖蟹时随口的悠悠小调及阵阵吆喝声,经由阳澄湖文化站整理创作而成,属省级非遗阳澄渔歌原创作品。节目既保留了阳澄渔歌的原生态性,又注入了富有现代气息的音乐元素,服饰道具运用巧妙合理,表演形式欢快活泼,艺术再现了“阳澄好秋光,渔家卖蟹忙”的喜庆丰收景象。
  《舌尖上的中国》寻味江南“水八仙”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法自然”,孔子在《论语》里也说“不时不食”,显然,顺应季节时令变化的食材理念,是我们传统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与大自然和睦相生的文化智慧。
  于是,有了江南的“水八仙”的流行,荸荠、莲藕、茨菇、水芹、茭白加上莼菜、荸荠、芡实八种水生的产物,早在春秋时就已开始烹食,个个都是风味独特的养生宝物,民谣说“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菇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这四季出产的时令性格,深受食客的喜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对“水八仙”做了非常新鲜的呈现,不仅介绍了做法,也介绍了其渊源,使人食味思源。
  《知乎日报》力荐去太湖观湖光山色品“太湖三白”
  大学期间有次和朋友自驾去太湖,开车吹着风,渔人撒出夕阳下的网,然后在一个绿意盎然的饭店吃白虾,着实难忘。
  太湖地跨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四个大市,包含众多风景区,主要的景色集中在苏州的西山景区和东山景区、无锡的蠡湖景区。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距离苏州市区比较远,大概 50 多公里,太湖一天没法玩得完,至少得两天时间。当年西施与范蠡泛舟于太湖之上,太湖之美可想而知不是浪得虚名。来这一定不能错过“太湖三白”——白鱼、银鱼和白虾。
其他文献
夜幕降临,向西的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像一块正在全速运行的超级计算机电路板,流光溢彩、灯火璀璨。30年的一路负重、拼搏、激荡,即便早已料到今天必然有瞩目成就,但如果亲眼见过当年的场景、条件,仍是不免要出神、心动、潸然的。一路向西,心潮涌动,更誓为再战下一个30年而斗志昂扬、激情满怀。  苏州高新区的来龙去脉  苏州高新区的开发建设是苏州市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1982年5月
期刊
近日,“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20最美班主任”名单公布,全省10位教师获评,来自苏州昆山的于洁老师榜上有名。于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思考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路径,并出版了《草尖上的露珠》《对教育失败说不》《教育如此美好》等7本书,江苏省教科院的专家评价:“于洁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在教育和生活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寻找这平衡之道,是苏州教育工作者探索德育之道的缩影。近些年来,苏州始终坚持把培
期刊
一座城市的精神需要空间和文化去承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连接并融合,最终成为这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20年,我们不得已改变了往常的生活模式,文艺也不例外。  但精神空间有自己的维度,吴中的文艺时光在“云端”继续绽放,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艺精品创作等亮点频出,丰富人们生活的各种面向,充盈着这座城市的精神空间。  精神实体秀出新高度  关键词:公共文
期刊
家中浴室瓷砖地面易打滑、淋浴时无法长时间站立、如厕后一下子站不起来、烧到只剩半壶水时才想起来正烧水……居家养老,常常要面对各种问题。  我国近年提出适老化,在建设设计、公共设施建设、居家环境装修等进行适应中老年人的改造,以满足进入老年生活的人群在生活及出行方面的需求,保障安全。其中,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住宅便成了适老化改造的重点,这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有直接影响。  目前,姑苏区金阊街
期刊
网站点击数超8500万次,网站累计注册45.8万人,微信累计关注44.5万人,苏州未成年人有个专属的网络成长社区,“成长苏州”云平台由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办牵头打造,三年来,此平台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生命教育的应有之义出发,来探讨生命教育的价值体现。苏州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系统培育,创造了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学生
期刊
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有一本畅销书译作《林间最后的小孩》。在这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中,他对“自然缺失症”做出阐释,描述了在电子产品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在生活中与自然之间,有着令人惊异的断裂。  也许我们还会从儿时的作文中读到夏令营的经历是多么得美好,然而我们却很难重新感受躺在广袤的星空下,伴着昆虫的低鸣和林间的微风,真正安然睡去的那一种灵魂的荡涤。我们离开自然太久,久到失去了与它亲近的本能。  让
期刊
石路社区的居民范学勤带着一块老梅花表到石路一家钟表店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修好。因为手表机芯内一个零件坏了,手表没法正常工作,如果送返国外的官方维修,费用实在太高。这块老梅花表是范学勤结婚时买的,晨练时突然摔坏了,戴了这么多年,实在舍不得扔掉,到石路来找修表师易伟良看看。易伟良对照着手表机芯的结构,愣是自己打磨出那个已经停产的零件,将范学勤的梅花表修理好。  与“时间”打了近60年的交道,75岁的修表
期刊
随着苏州“三定一督”的实施,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白洋湾街道玉景湾社区对辖区多项硬件设施以及软件配置也进行了提档升级。小区内环保主题壁画随处可见;分类点位变身“网红打卡地”,微信群和朋友圈邻里间互相晒照片;“先破袋、再分拣、后洗手”成了家喻户晓的分类“口诀”;线上“云课堂”及时为大家科普易混淆的分类小知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小区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面貌。  便民改良实用贴心
期刊
走在苏州城区的路上,偶尔会见到一些与周围建筑风格并不统一的近现代老建筑、老设施,神秘而有故事地矗立着。这是哪里?原来是做什么的?即便是路人,也会有想要探究的念头。  苏州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在一个多世纪的近现代工业发展中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是苏州近代工业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特征的重要载  体和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是古城保护对象
期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节气传统逐渐被人们淡忘或忽略的时下,食材是另一种感知季节变化、重温四季传统的方式。  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南山社区,将二十四节气以活动的形式贯穿全年,将传统文化通过美食为引线,深刻融入了百姓生活。  老苏州的美食秋日进行曲  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为了感受农耕秋收之趣,老苏州们分享了多道用桂花“点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