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介绍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村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在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的同时利用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解决农家乐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该模式将常住居民与外来游客对环境的冲击负荷考虑在内;通过该模式能够妥善解决农家乐的污水、餐厨垃圾问题,处理好畜禽粪尿与农作物秸秆等问题;能够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同时,使有机废物的零排放成为可能。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消纳模式
  中图分类号S18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231-03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farmhouse tourism,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town circular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And foothold in developing the farmhouse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using circular economy concept comprehensively to address the maj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of farmhouse,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e pollution control and circular economy combined mode which can in situ utilize organic waste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in farmhouse tourism towns”. Considering permanent residents and tourists’ impact load on the environment, this mode can properly resolve the problems of farmhouse sewage, food waste, livestock manure and crop residues, thus develop farmhouse tourism economy, and make zeroemission of organic wastes in the most degree.
  Key words Farmhouse touris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ircular economy; Utilization mode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新高度。而农家乐旅游当前正以25%的年增长率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潮[1]。在“农家乐”旅游大发展的同时,也看到由游客引起的农家乐旅游村镇环境污染问题(废水、垃圾等)已较为突出;而以往存在的村镇畜禽废物污染、农作物秸秆等废物的处理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活动的同时,寻找适宜的途径与模式来消纳农家乐旅游村镇的环境污染物质,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紧迫任务。笔者将在介绍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村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以期为妥善解决农家乐旅游村镇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1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
  1.1农家乐旅游
  农家乐旅游的雏形来自于国外的传统乡村旅游,并将国内特有的乡村景观、民风民俗等融为一体。“农家乐”一词起源于四川,1992年四川省一位领导在农科村考察时,欣然题字“农家乐”。农家乐发展以“农”为根,以“家”为形,以“乐”为魂[2]。广义的农家乐旅游是指依托城郊地区的农民家庭,将“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综合,再加上优美的田园风景和独特的农家生活,吸引城市群体前来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体验劳作的一种乡村旅游活动;而狭义的农家乐旅游指的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1,3]。“农家乐”为渴望体验田园生活的市民提供了好去处;同时,它调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4]。“农家乐”旅游正朝着休闲、观光、参与、娱乐等综合型方向蓬勃发展[1]。
  1.2农家乐旅游的环境影响
  我国大部分农家乐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旅游环境影响不容忽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旅游设施的建设、维护与游客的活动,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主要在于旅游发展可以增强环保意识,改善和保护环境;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旅游地环境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目前旅游环境影响研究以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为主[5-7]。
  农家乐的发展使大量城里人在一定时期集中拥入农村,游客对农家乐旅游村镇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踩踏等对村镇土壤、生物的影响,但主要负面影响还是突出表现在环境污染上。①水污染。一定时期内大量城里人集中拥入农村,他们在这里游玩、吃住等都需要耗费洁净水,从而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及餐饮废水。在南方地区一般不住宿游客产生的污水量达到30~60 L/(人·d),住宿游客产生的污水有200~300 L/(人·d),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水污染负荷。②垃圾污染。由于游客大量增加,造成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与处理任务繁重,部分农家乐地区垃圾随处堆放。另外,农家乐的餐饮废物——餐厨垃圾的量在旅游高峰期量也较大,急待解决。③大气污染与噪声污染。农家乐地区一般较为偏僻,公共交通相对缺乏,城里人直接驾车前往的较多。车辆尾气会造成暂时的大气污染;客流量高峰时期,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会带来一定的噪声污染。农家乐大气污染与噪声污染属暂时性污染,带来的影响一般较小。而水污染和垃圾污染问题若不妥善解决,极易引发土壤污染等,也会直接影响农家乐旅游村镇的景观,降低旅游村镇的生产、生活与旅游价值。   除了要解决传统农村的畜禽废物污染、农作物秸秆等废物问题之外,目前农家乐旅游村镇的污染治理尤以污水、餐厨垃圾的问题比较突出。农家乐一般地处偏远,生活污水和餐饮废水不易接入城镇集中管网,且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处理困难。而偏远的农家乐,由于运输成本过高,其产生的垃圾也难纳入到市政垃圾的收运和处理系统中来。旅游旺季农家乐游客众多,餐厨垃圾的量也较大,急待处理。
  2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旅游村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依据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在充分协调旅游与自然环境、旅游与社会经济、旅游与群众文化的基础上,把旅游开发和使用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力之内,在维护文化完整、保持生态安全的同时,实现旅游业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又能造福子孙后代的一种旅游经济发展模式[5,8]。循环经济把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活动和旅游地的持续发展真正融入到大自然中,能切实带动并实现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5,8]。
  2.2旅游村镇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模式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产品生产的再利用(Reuse)、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我国西南山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有:庭院式循环经济模式、林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牛(羊、猪)-沼-果-林模式、畜-沼-稻-果-鱼-加工模式、牛(羊、猪)-沼-果-林模式、畜-沼-稻-果-鱼-加工模式、畜-沼-稻-果-鱼-加工模式、畜-沼-稻-鱼-桑-蚕-纺模式、猪-沼-稻-酒-果模式等[9-10]。农村庭院模式、农业生态产业园模式是目前旅游村镇循环经济的常用模式。农业生态产业园是通过对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农业企业间,以及其他企业、居民和自然
  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入与输出进行优化,从而在该地域内对物质与能量进行综合平衡,形成内部资源与能源高效利用、外部废物最小化排放的可持续发展地域综合体。农村庭院模式是利用农村庭院这一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条件,建立高效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户生态系统,独立地形成一个无废弃物的循环式结构[11-12];农村庭院模式见图1,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庭院经济为主,把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太阳辐射能,并用现代的技术开发手段和经营理念进行生产,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这种模式包括常见的农家乐经济。
  3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
  “农家乐”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居民的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目前,“农家乐”旅游村镇由于游客的大量介入,所面临的环境污染(污水、垃圾等)问题比较突出,以往存在的畜禽废物污染、农作物秸秆等废物的处理问题也没有得到更有效地解决。
  农家乐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更好地体现出农家的特点和地方特色,结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力求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看,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的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认识到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要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农家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通过适宜的方式使农家乐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实现农家乐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以期建立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协调的生态型农家乐经济系统。
  结合以往的村镇循环经济模式,立足在发展农家乐经济活动的同时利用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解决农家乐的主要环境问题,特提出了“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具体见图2。该模式结合农村的沼气化工程,将污水处理工程、有机物堆肥化工程作为人工消纳农家乐旅游村镇旅游污染的工程措施,而这些“人工”工程却能与农家乐旅游村镇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成功构建了污水处理-种植结合、有机垃圾处理-农林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有机农业结合、生活污水灰水黑水分离治理-沼气-农牧业生产结合等的良好循环模式。该模式将常住居民与外来游客对环境的冲击负荷考虑在内,其优势在于,能够妥善解决农家乐的污水、餐厨垃圾问题,处理好畜禽粪尿与农作物秸秆等问题,能够在发展农家乐旅游经济的同时,使有机废物的零排放成为可能,进而实现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目的。
  4结语
  农家乐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潮,但目前农家乐旅游村镇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较为突出。该研究探讨的“农家乐旅游村镇污染治理与循环经济结合的就地消纳模式”为农家乐旅游村镇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参考文献
  [1]
  应莺.临安市农家乐旅游对农村环境的影响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2] 陈昕昕.基于川西农耕文化的成都市域农家乐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3] 田喜洲.休闲旅游“农家乐”发展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2002,7(1):72-74.
  [4] 梅小清,赵玲艺. “农家乐”旅游环境的安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7):2047-2048,2105.
  [5] 谢芳,张艳玲.旅游生态与环境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孙文昌.旅游学导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
  [7] 李文杰.旅游干扰驱动下的草原景观格局演变生态效应研究——以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8] 孙静,杨丽春,孙崎.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黑龙江省“农家乐”旅游[J].商业经济,2007,2(6):14-15.
  [9] 雷清,苏维词.西南山区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生态经济,2008(2):66-69.
  [10] 王济,蒋志毅,蔡景行.“多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的探索[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 28(4):47-52.
  [11] 任平,曾永明.四川省农村循环经济区域模式探索[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214-217.
  [12] 王萍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经济,2008(7):3-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枯草芽孢杆菌B29对黄瓜根际功能细菌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方法]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和化学杀菌剂(百菌清)灌根处理黄瓜根际土壤,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对根际功能细菌和土壤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施用枯草芽孢杆菌B29菌剂后,根际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在第10、20天显著增加,第30、40天恢复到与对照一致;施用百菌清处理后,在第10、20天根际氨氧化细菌、
期刊
摘要  利用黔东南州16个县市气象站1961~2010年的地面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黔东南地区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复杂地形的影响,黔东南地区雾日分布不均,出现雾日较多的区域是北部的三穗至东部的锦屏一带和西部的雷山、丹寨,形成2个高值区;较小的是西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形成2个低值区;年雾日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以0.26 d/a的幅度下降;雾日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上
期刊
摘要新余蜜桔是新余市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产量却极不稳定,在影响产量的诸多因素中,气象条件是最关键也是最活跃的。在此对新余蜜桔的产量与温度、降水、日照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出了新余蜜桔生产的气象灾害,提出了应对气象灾害的对策,对提高新余蜜桔产量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新余蜜桔;生产;气象条件;对策  中图分类号S1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
期刊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概括了斜纹夜蛾的主要自然天敌种类,论述了植物源提取物、性信息素、转基因技术、诱集植物、抗虫品种防治斜纹夜蛾及其应用,并讨论了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持续控制斜纹夜蛾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斜纹夜蛾;生物防治;天敌  中图分类号S43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10-126-04  Abstract Advances in b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云南省奶山羊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初产萨能奶山羊日粮中添加低、中、高水平的精料,探讨不同精料水平对初产萨能奶山羊的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 补饲中、高水平的精料后,初产萨能奶山羊的妊娠增重及产后失重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其产羔率、羔羊初生重、产奶量和育成增重等繁殖性能均没有太大改善。[结论] 综合考虑养殖成本及奶山羊后续生产,建议在生产中采用中营养水平精料对妊娠期和
期刊
摘要报道了河南玉兰属特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种,即楔叶玉兰、青皮玉兰、奇叶玉兰、信阳玉兰、朝阳玉兰、华丽玉兰、中州玉兰、鸡公玉兰、两型玉兰、舞钢玉兰、华夏玉兰、宝华玉兰、伏牛玉兰、天目玉兰、石人玉兰、腋花玉兰、黄山玉兰、安徽玉兰、具柄玉兰、莓蕊玉兰、异花玉兰、河南玉兰、大别玉兰、多型叶玉兰、杂配玉兰25种。同时,记述其主要形态特征,并且提出保护措施和开发与利用建议。  关键词河南;玉兰属;特有珍稀濒危
期刊
摘要利用Micaps3.1常规资料、两要素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21~22日贵州省西南部出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中低层的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是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资料分析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中有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以下简称MCC)生成、发展,强降水落区随MCC的移动而移动,由
期刊
摘要摸清传统烟叶生产与开展专业化服务一体化模式生产烟叶的用工数量及用工成本,探索一套适宜六盘水山区烤烟种烤分离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服务体系,实现烟农种烟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标,同时探索一套专业化服务队伍处理不适用烟叶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烤烟种烤分离专业化服务一体化模式在烟叶采收-不适用鲜烟叶处理-运输-绑杆装烟-烘烤5个环节中累计平均每公顷减工57.90个,降本4 634.40元,尤其在烘烤环节减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方法]以土霉素菌渣活性炭为吸附剂,研究了pH、吸附温度及转速对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方程和准二级方程模型对反应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结果]随着pH的增大,吸附量增大;吸附温度为35 ℃时吸附量最大;转速为150 r/min时吸附量最大;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土霉素菌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数据。
期刊
摘要对红云红河集团云南省卷烟原料基地的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构建数学模型,筛选不同档次原料基地的关键生态因子。结果表明,红云红河集团省内原料基地烟叶符合作高档原料的占32.0%;符合作中档原料的占58.7%;符合作中低档原料的占9.3%。海拔、土壤质地及大田期降雨量是影响各档次原料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对高档、中档及中低档原料影响的平均权重分别为22.80%、19.27%、19.13%,平均权重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