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不了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荀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有这样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或者能够做得更好。但是,父母的焦虑会源于自己所期待与孩子现实表现之间的差距,加之身边朋友的孩子还比自己孩子优秀得更多,因此这样的焦虑感加深,免不了拿别人家小孩来比较。最近,我就是遇到被这样的烦恼困扰的孩子。
  我总是被跟别人家的小孩比较
  “老师,最近我感觉特别不好。从小开始,我的妈妈就喜欢拿我跟身边的孩子进行比较:隔壁的姐姐学钢琴速度比我快,很快考过了十级;谁谁谁又拿了数学竞赛的奖……进入高中之后,妈妈这种比较就越演越烈,快把我逼疯了!”
  “老师明白了,你现在因为妈妈总是拿你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而感到苦恼和痛苦,进入高中之后这种比较越来越严重。”
  “是的,妈妈老是在我耳边念叨:谁家的孩子很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月考成绩出来,为什么我的好朋友就发挥很好,而我这么马虎丢分——说实话,她说也正常吧,好像哪家家长都会这样念叨。但本来高中学习就很紧张了,她的比较让我更焦虑,根本不能专注学习。”
  “学习的压力和妈妈的比较让你对学习更加焦虑,所以不能够安心学习。那么你尝试跟她沟通过吗?”
  “老师,其实我有表达过。妈妈开始说到别人家小孩的时候,我就说:‘我又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的努力你们看不见,老看着别人家孩子好!’说实话,妈妈没有停止,反倒觉得我就是在狡辩。我该怎么办啊?”
  “是的,你和妈妈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两个人都是希望彼此按照对方的意愿来,坚持己见,逐渐变成争吵,这个问题就不能很好沟通解决了。”
  这位来访学生(小A)在咨询时,从她紧缩的眉头便可感受到她的无奈、难受、焦虑。她和母亲的沟通姿态,让我想到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亚提出的沟通姿态——母亲总是伸出手指责孩子,嘴里还念叨着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而孩子用手堵住耳朵背对着母亲。
  这样的比较,带来的危害是:一方面加重了父母的焦虑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即便是使出浑身解数都没办法让孩子成长得如自己所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维模式,让孩子倍感压力,变得敏感自卑、嫉妒心强,“我好像什么都不如别人”“从小一直被比较,我也习惯了和别人比较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感”。
  用表达代替反驳
  不论是这位小A同学,还是我们,在父母提及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时,总是会倍感压力和烦躁。我们唯一能反抗的就是“怼”回去、与之争辩,但在认为我们不如别人家孩子的父母眼中,变成了狡辩和叛逆。所以,当我们面对父母“无情”地将自己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时候,除了逃避和争执,我们还可以这样做:
  1.分清楚父母要求的不合理性。父母这样的表达,反映着对我们的要求与期待,爱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有期待,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也要从他们的表达中分清期待是否合理,比如:没有舞蹈天赋的我,妈妈要求我舞蹈很好,这就是不合理的期待,就要想办法拒绝。
  2.按下暂停键,消灭争执。当准备拒绝父母的比较时,如果我们带着焦虑、压力和不耐烦的情绪去要求停止,亲子间的负面情绪会产生“交互作用”,导致争执越演越烈。那么,当意识到我们已经被父母影响了,按下暂停键,心里对自己说:“哦,妈妈又开始这样了,我感觉很不舒服,先让自己平静一下吧”。让彼此都停下来,再继续沟通。
  3.学会用表达感受代替争论。我们不表达,没有人能够知道你内心的感受,但表达也要有“技巧”哦!不能一味强调父母拿我们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如何不好,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特别是经验丰富的父母。但我们却可以让我们最亲近的父母知道自己感到压力和难受了,“妈妈,学习已经让我蛮焦虑,我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但你们提到其他家孩子如何好的时候,我的焦虑就更深了。”用我们的感受代替与父母争辩、说他们的不好。
  别把我们的期待转嫁给孩子
  曾经一位同学这样跟我说过:“我其实很努力了,但总是考第二,所以也获得了‘千年老二’的绰号。父母总是看到我们班的第一名,认为我就是差那么一点就可以拿到第一。有時候,我的脑子里会闪过邪恶的想法:‘第一名不存在就好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成年人的评价。”不少父母总会忽略这一点,他们有时候认为自己只是“好意”提醒,却不曾想这种随口的提及,虽然不是谩骂,但却重重敲击着孩子的内心,因为孩子们很看重我们对TA的评价。
  当我们忍不住要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时候,有意识改变一下:
  1.真正看见孩子。我们都能理解,每个孩子从生下来那一刻,基因、接受的教育、性格特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就造就了个性化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接纳他们。无条件接纳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意思是无论孩子好坏,都会接纳这样的孩子。在充满接纳的环境下成长,孩子们会更加关注自我、找寻自己的价值所在和人生意义,不被他人所干扰,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2.自我成长代替让孩子替自己成长。作为父母,我们会把自己的期待与遗憾“转嫁”给孩子,希望通过孩子完成曾经那些我们未完成的期待,但却忽略了是否适合他们。所以,我们可以把关注孩子如何才能更加优秀完美的力气,更多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成长更多。
  “一个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其实,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也就是我们的幸福。虽然,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特别或者不足,但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和速度,而不是走一样的路。爱孩子,应如他所示,而非如你所愿。
其他文献
那天,我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在那之前,我一直怀着兴奋却带有一丝紧张不安的心情。我知道一年的时间不算长,却足已使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有所改变,尽管已经做好了一点思想准备,但当我再次看到那些熟悉的脸的瞬间,仍然,感到了陌生。  曾经最好的朋友坐在我的面前,笑而不语。想开口,却怔怔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思绪像潮水一样哗哗倒退——记忆里那个飘满落叶的季节,两个小女孩坐在操场边的栏杆上,说着一切她们感兴趣的话题
毋庸置疑,即使2020刚刚过去一半,《隐秘的角落》也已经提前锁定了年度最佳。  来自离异家庭的朱朝阳,母亲早逝、父亲吸毒的严良,父母双亡、弟弟身患白血病的普普,故事的展开,正是从三个小孩爬山,无意中用相机拍下犯罪现场开始。  然而,为何初心是想警告罪犯的小孩,却一步步迷失,到最后逐渐拉近了与恶的距离?人之初,性本善。少年的恶,从何而来?剧中,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的朱朝阳,在母亲具有强烈控制欲的关
星期六去火车站朋友家玩,无聊时下到楼下喧嚣的市集去看闹热。不经意间发现对面街道边人声喧杂,一商贩站在一把高凳上大声揽客,店旁广告牌上狂草一行大字:“图书大清仓,15元一斤”。我一惊,书可以清仓大处理?而且还论斤卖!也许是我太孤陋寡闻了。家中有几本藏书的我还是快步过了街道。  之后和朋友笑谈起那段感受,朋友建议:“何不去市政府旁的图书馆瞧瞧。”遂心里一动,从没有去过市图书馆,今日有暇,可以去试试看。
来到西安这座城市,四处都能感受到曾经长安城的繁华之茂。陕西省西安小学坐落在这座古城的中央已将近百年。没有硕大的校园环境,也没有众多学生的热闹场景,但却是西安市唯一一所陕西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示范小学。这里的师生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知识,学校还把“党建”融进了整个学校的方方面面。曾经,这里是繁华的“帝都”,如今,“帝都”依旧在心中。吴积军怀着这样的情怀,在这座城市的教育路上,一走就是29年。  【关键词:
作为一个教师,就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或弟弟、妹妹一样,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的进步和成才着想。这是职业所要求的,也是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所要求的。我想让孩子们知道,读书绝不仅仅是为了分数,为什么要读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刚毕业时,我在镇上一个中学任初一年级英语教师,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因为教学成果显著,加上领导对我的认可和肯定,后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英语教师。在工作的
“这次采访,也正好让我借此机会,把我的工作梳理一下。”接受采访时,巫大清带着一点幽默地说道。几年前,巫大清开始同步担任城北小学的科任教师和德育主任,双重的身份常常会令她面对繁杂的工作,一开始也令她有些无所适从。为了更好地应对,梳理工作便成了巫大清的日常。“我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每天把需要做的工作记在上面,这样就能条理清晰地分清轻重主次,不会遗漏。”巫大清说,这样的习惯让她更好地完成工作的协调。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一帮大三学生创作的服务于中央空调的“管道清洗机器人”,在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他们为此申请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这要得益于同学们本学期上的《创新发明》课。  武汉科技大学76岁的老教授周鼎被该系聘为学科带头人,并在武汉高校中首开《创新发明》课。周教授长期从事工程机械研究,拥有50多项国家专利,退休10多年仍有各地企业找他“诊断”,谈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第一次走进教室时,陈琳总会微笑着和每一个孩子眼神交流,以此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孩子都是充满童真和好奇的,老师如果能放下自己的威严,以同样童趣的方式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期待,那他们也会对这个老师有所好奇,相处起来就不会有压力。”陈琳如此说。  “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这是陈琳常常挂在嘴边的。但现实里,一个班60多
在跟全国的专职心理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学校的学生及老师都会遭遇类似的问题和困境。因此,每期我们将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咨询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老师和同学们提供帮助。  一、身体不能随意触摸  明明(化名)是学校一名二年级的小男生,总是喜欢对同学进行“过分地”亲密接触与身体触摸。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后,家长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只是调皮而已。班主任放心不下,担心明明是“性早熟”。于是,
四川省教育厅等部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期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突出教师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提出教师工作“三个优先”要求,提出要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點支持战略领域,优先谋划教师工作、优先保障教师工作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实施意见》明确四川省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近期目标是:经过5年左右努力,全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