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语文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特别是初中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先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各种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那么收效将会更大。
  
  一、针对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过强的心理特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征
  
  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老师的帮助下,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例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文章;学习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就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是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三是形式多样,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和独创性。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独创精神,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
  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种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查。
  四是诱思导学,注重自主学习的尝试性。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学习理解新知识阶段。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得知识,而不是由教师嚼碎后喂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时,我让学生找出比喻句,并弄清比喻句的作用,从而慢慢地领会说明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知识。
  
  二、针对中学生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以表扬为主
  
  其一,重视学生的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个体的孤军奋战往往会导致思维和视野的狭隘,并且很多问题也并非个人能力所能解决。因此倡导交流、合作的方式势在必行。合作學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语文教学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其二,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1997年联合国提出:“学生应当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4—6人为一组,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不同性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与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其三,教学相长,师生互动。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尤其是语文教学,根据教材的要求,教师可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同桌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等多种形式地进行探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去做作业,在真实的情境里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激发学生“试与教师比高低”的好胜心理,体会师生共同建构新知识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中问题,如教《松鼠》一文中,引导学生了解了松鼠的特点,我和学生根据松鼠具有的特性各画一只松鼠,并且让学生帮我修改我所画的松鼠,他们帮我修改时还讲出我画的松鼠太肥了,体现不出乖巧的特点。
  
  三、针对中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采用探究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分为形成性探究、建构性探究、延伸性探究和应用性探究四种。
  一是形成性探究。形成性探究是指针对课文内容,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探究性问题。这些材料,可以是课文情节等关键处的联结点,可以是字词的删除、改换、比较,可以是文章精彩部分的咀嚼、内容瑕疵的辩论。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究性活动。例如教学《范进中举》课文时,不布置学生预习,直接对故事的开端和结局进行分析,把发展和高潮设为空白,让学生掩卷沉思,带着悬念读书,进行多层次哲理性动态思考。这样,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截然相反的境遇必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强烈的反差,学生必然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探索思考。而后,让学生阅读原文。这样既使学生豁然开朗,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体现了学生创意表达的落实。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预测的方法,不断调整修改预测,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对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究,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
  二是建构性探究。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人获得客观知识的过程,应该有主观经验的参与,应该是通过学习主体的实践,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去主动地发展,积极地建构。建构性探究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建立知识系统和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可以是对课文有关内容及其背景的探究,促其理解;可以是课文知识要点多角度的剖析,促其灵活;可以是相同内容的课文重组,促进知识的贯通与深化。例如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由于学生对抗美援朝的史实不够了解,教师就要求学生去探究抗美援朝的背景和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可上图书馆查找,可上网络查,可看《英雄儿女》等影片。这样一来,学生情绪极其高涨,探究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三是延伸性探究。延伸性探究,立足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语文知识或问题进行补充、扩展、猜测和发现。它通常是从部分向整体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学了一篇课文,有意识地将课文和同题材作品做一比较,探究一下相同点在哪里,不同点在何处,为什么会这样,以便开阔视野,使探究学习充满情趣,把思维引向深入。初中语文的课文有很多是文学名著的节选,在此可用延伸性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向文学名著延伸阅读。笔者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过程中,在了解鲁达“义、粗、细”的性格特征后,就试着让学生阅读《水浒传》,品评一下鲁达后来经历了哪些事,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探究一下梁山好汉的共性。这一问题的探究,既与课文有机结合,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宋江起义的全过程。
  四是应用性探究。在探究性语文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并指导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践行“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语文探究性学习呈现开放学习态势。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例如环境语文、街道标语、广告以及人际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演绎生活语文,可以到群众中体味语文用途。语文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可供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我在教学《死海不死》时注意到课文的科学性、趣味性的特点,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我是一个导游”活动,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死海。学生查阅旅游资料,穿上导游标志服装,记住课本中有关死海的知识信息,解开死海不死之谜。实践证明,这样的应用探究,这样的活动设计,能诱导学生把多科知识渗透到语文学习之中,巩固了课文内容,不断发展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总之,学生是发展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更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其心理变化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陈健兴.走向心理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李 晔)
其他文献
自建安时期已有六言绝句。六言绝句的格律有正体正格,正体变格,行体正格。六言绝句要求意象叠加,韵律和谐,事偶精工,结构严谨,声情并茂。六言律诗较罕见,有正体正格及正体变
在综合考虑潭耒高速交通流量现状、6车道与8车道的方案比选以及宁沪高速与泉厦高速的8车道拓宽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对潭耒进行8车道改造的必要性,并就路基、路面、桥梁的
在十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每堂课都在想方设法提高教与学的效果,但实际教学效果与期望值总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促使我不得不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尤其是思想认识问题。现结合平时教学经验谈谈对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几个误区  综观自己多年教学历程,发现我的英语教学效果尚不能完全达到自己所想要达到的效果,究其原因,对有效教学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是一个重要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itomycin C,MM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方法:随即对122例244眼患者进行PRK手术,等值球镜约
摘要钟德祥是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一位有名的广西诗人,也是一位不为人知的重要词评家。他在王鹏运的影响下填词、评词,其词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倡雅正、好白石、主自然、重人品等四
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认为五言诗起源于建安十六年(211),而曹植则是首位写出成熟作品的五言诗人,同时也是《古诗十九首》主要的作者。木斋通过魏国太子的宫廷斗争及
目的:报道应用新的B超检查参数(最大交叉截面积)测量评估随访患者的脉络膜转移肿瘤的大小。方法:报告1例脉络膜转移癌患者,在随访中应用B超测量其肿瘤的高、基底和最大交叉截面积
习题课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习题课上以题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请看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下面请大家来完成一组题目.(教师用幻灯片出示第一题)  (1)C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AC=10,BC=4,求MN的值.  ……  在教师巧妙地点拨和指导下,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了两个问
目的:应用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对角膜皮样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探索生物干燥羊膜植入在角膜皮样瘤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使用价值。探讨角膜皮样
改版后的初中英语新教材,可谓繁难厚重缺乏趣味,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且苦累过后仍收效甚微,学生成绩很不理想。艰辛的付出与惨薄的收获形成巨大反差,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几乎消失殆尽,许多学生刚上初一不久便对英语厌学、弃学。针对这一现状,身为英语教师,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把学生已经游走或即将熄灭的心灯吸引并点燃?用什么办法让他们重新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并重树英语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