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存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不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比例。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对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 培养现状 招生规模
  从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专业学位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层次并存的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应用性专业学位人才。“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是一对相对应的概念,学术型学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重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素养的培养,而“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培养兼具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009年3月19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中,决定从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这项决定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它进一步明确调整和优化我国研究生的教育结构,以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在2010—2013年连续4年下发的文件中,均侧重于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涵盖招生单位每年新增的招生计划主要或者全部用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招生单位应以上一年为基数按5%——10%减少学术型招生人数,调减出部分全部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等方面。按目前的政策及发展趋势,到2015年,“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将各占研究生培养比例的50%。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后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特点
  目前,除了传统的MBA和MPA专业学位外,新增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部分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基本没有工作经验,其中不乏有因考研成绩不理想而调剂到专业学位的考生。这类生源既要区分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又要区分于普通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近几年招生情况来看,报考规模和招生人数虽然每年在不断提高,但学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上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矮化,导致优秀生源报考积极性不是很高。刚开始招生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中一本院校学生很少,主要为二本甚至三本院校学生,而且许多学生还是跨专业报考,相对而言,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本专业的基本概念、方法、技术等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了解,相对来说培养难度较大。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
  (一)专业学位和学术硕士培养区分度不大
  1.指导教师基本相同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证。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导师的要求应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对导师的要求。正常来说,从事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导师不能根据相关行业、职业领域的要求,对专业研究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整个培养环节都在高校完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由高校的学术型教师独立指导,他们一般是按照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方式来培养专业型的研究生。这些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缺少具体行业的实践经验,能教给学生的主要是理论知识,偏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及教学形式基本无差异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才大规模招生,大部分高校在设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时,未能考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培养特点,安排的课程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本完全一致,理论研究型课程所占的学时和比例过大,应用型课程学时过少,即使安排少量应用型课程,也由于授课老师大多无实际工作经验,授课时常照本宣科,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好。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的课程大多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课程甚少甚至完全没有,专业学位教育的学术化倾向比较严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上还是按学术型研究生的模式培养的,这不利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认可度和满意度低,学习投入不足
  虽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飞速增加,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专业硕士总是比学术型硕士低一个档次,这种看法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全日制专业硕士是一个全新的新生事物,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的,还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被广泛认同和接受;其次,高校对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存在差别对待的问题,包括奖助学金、课程设置以及导师选取等方面;再次,学生并不认为通过区分度不高的课程学习就可以成为所谓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他们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确定,存在很多无奈和困惑。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他们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和认同度也不是很高。最后,许多学生攻读专业学位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通过另外一个平台先获取硕士文凭,从而导致自身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投入不足。
  (三)学校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目前,一部分高校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还缺乏一个清晰而准确的定位,对于如何培养国家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还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很多高校开设专业硕士点的目的仅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对于如何提供优质的课程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是特别重视。因此,很多高校对于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同等对待。另外,专业硕士的培养环节也欠系统性,培养过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如专业硕士生多与学术型硕士生一起上课,因此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在培养模式上的区分度实际上非常低,甚至存在很强的同质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有其自身特色,需要以实践课程和实习基地为依托,通过实践课程和实习基地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融合。然而,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实习基地短缺是目前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四)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个新生事物,全国各高校对于其的规章管理制度还都处于探索阶段,比如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及论文类型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都还不够完善。
  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
  首先,合理的课程结构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中要求“课程设置要侧重于实际应用、要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出全日制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研究生、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差别,要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三方面的结合,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帮助全日制专业学位了解当前行业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
  其次,教学手段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专业的特点和研究生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专题研讨式、启发式、参与式、学术讨论式、现场研究、模拟训练以及案例教学等。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标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线,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配备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基础上,应鼓励理论教学结合实例进行,实现以实例促进理论学习的直观性。同时,提供专家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增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学习的实践应用性。
  再次,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实践环节的力度是弥补应届本科毕业生生源与有工作经验生源的差距的主要手段。
  (二)建立健全优秀教材与案例
  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要培养的是应用性、职业性高级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学术性培养方向有所不同。在现实中,许多专业学位教育或许是因为开办的时间短,缺少优秀教材与案例,有的科目甚至直接使用普通研究生的教材或将其简化后使用。没有合适的教材,专业学位的教育质量就无从保证。在西方国家,由于教授都具有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本身就掌握大量的教学案例,多数情况下都采用“讲义”性质的教材,课后又推荐许多相关专业的书籍给学生,因此西方大学的专业学位教学工作更为灵活多样。目前在我国加快专业学位优秀教材和案例的编写工作是一件十分急迫的任务。
  (三)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首先,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对导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有深厚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指导能力,也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建立完善的导师评聘制度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其次,鼓励校内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研究,通过参与企业的管理,以提高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合作研究的课题可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学以致用。
  最后,在“双导师制”指导制度下,采用多途径、多渠道引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重视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学术骨干和优秀人才担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聘请企业或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导师,这不仅可以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队伍,而且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加强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
  开展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首先,可为学生就业搭建交流平台,有助于用人单位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间加强相互了解,有利于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其次,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高校在师资人数和实际经验等方面的不足;再次,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实践舞台,实现产学研合作单位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不断扩大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增加合作单位的数量,使产学研合作平台成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平台,使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成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使更多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和管理专家成为研究生校外导师;同时,要努力提升产学研科技项目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利用这些企事业单位经济和管理专家密集的优势,建立起更好的校外实践基地,选聘更多的优秀校外导师,让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参与企业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指导和提高。
  四、结语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会直接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们需正视这些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并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设置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遵守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一条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卢萍.浅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6).
  [2]胡娟、金红、方玉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1(12).
  [3]石敏、陈翌庆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12).
  [4]常宝英.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
  [5]秦发兰,陈新忠,汪华,胡承孝.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12(4).
  [6]张兴平,孙恒,曹荣,张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教学改革,2012(6).
  [7]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
  [8]杨旭辉,汪敏生.关于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广泛的知识海洋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新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谈一谈自己浮浅的看法:  一、创设愉悦情境,培养好奇意识  心理学研究
期刊
作为一名从教20年的一线数学教师,亲眼见证了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给孩子们带来的质的变化,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让课堂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使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提高,本来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说过“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编辑了从古至今优秀文学作品的语文教科书正是一个美的宝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接受深厚文化的洗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
期刊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有些人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和很强的学习能力,而有些人却相反。其实他们之间也不是智力上有差距,而是学习习惯好坏有区别,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从小培养。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习习惯培养的内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感受体验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遵循审美规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挖掘学生的知识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 培养 审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桂林山水的介绍,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张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具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个性的内涵很丰富,是一个人在性格、思想、意志、情感、兴趣、习惯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关键词]个性 性格 思想 意志 情感 兴趣 习惯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某些方
期刊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一切教育都要归结于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从这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中更让我体会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学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切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活动实施目标、如何实施与实施效果会如何,尽可能降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促使他们更愿意学、更有兴趣学。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几乎是一张白纸,一点一
期刊
国家富强要靠经济,民族复兴要靠科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要靠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为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每天都必须学习许多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增长才干,才能打下未来学习的基础。而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让孩子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更多的知识,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
期刊
[摘要]介绍了一种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方法。首先分析了国内外重点实验室的概念及功能,研究了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提出了实现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要遵循的原则。最后确立了重点实验室的十一种运行机制。  [关键词]重点实验室 运行机制 实现模式  一、引言  近20年来,部队依托军队院校建设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委重点实验室等,在院校研究经费与研究人员等科研资源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