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美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说过“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编辑了从古至今优秀文学作品的语文教科书正是一个美的宝库。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接受深厚文化的洗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小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是审美感官直接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的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小学生的感知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把主体的注意力引向审美对象,感知的过程逐步趋向整体性。
  (一)通过朗读欣赏感受美
  朗读包括美读、讲读、诵读、赛读等。就是通过口、眼、耳等各种感官,进入优美的词、句之中,从而产生身心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审美情趣的审美阅读活动。通过朗读,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使音韵的铿锵顿挫,抑扬有致充分地显现出来,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和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感情的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指导学生对每篇课文都美读,让他们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通过画面展示感受美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语文教学插上了翅膀,也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搭建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花草树木的争奇斗妍,山川河流的雄伟澎湃,飞鸟走兽的机灵顽皮……都可以通过形象地画面直接的展示在学生眼前,产生视觉的美感,达到身心的愉悦。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通过想象再现感受美
  想象是一种心理行为,是在已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虽然具有虚构性和创造性特点,但不是无中生有。想象是感情炽烈时的产物,总是出现在某种情境之中,常将自我融入其中,生出诗的意境美,陶情冶性。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优美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最重要的一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想象,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想象,作品中原有的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也需要想象。可见,想象可以使审美对象不断具体、鲜明、生动,使审美活动更加丰富、活跃,文学作品通过想象而呈现出的优美意境,更增添了作品的韵致美、情境美、诗意美。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事物的领悟和评价的能力,是包括审美想象能力和审美理解能力在内的一种对美的自觉认识的能力
  (一)讲述童话、故事,丰富“美的形象”
  小学儿童对内容生动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的童话和故事最感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多听健康的童话、故事,对于他们学习语言、养成美德和形成美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行为习惯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摹仿性。讲童话、故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向他们的头脑中充实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的过程。儿童头脑中美的形象多了,鉴赏美的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补充讲述一些童话、故事。
  (二)运用对比方法,提高鉴赏水平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同时出现一美一丑两种事物或现象。教师应抓住它们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美与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如《落花生》一课,通过不起眼的花生苗,把那埋在地里的果实与那些高挂在树上的鲜红耀眼的果实对比,更显花生的内在美。再理解父亲的那段话——“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用的东西。”从而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通过鉴赏,提高了认识,明白了心灵美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创造力,是指小学生按照“语言文字的美的规律”再现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一)引导学生把文字变成图画,促进美的创造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把枯燥的文字绘成美丽的图案,从而直接感受到文章内涵的美,直接获得美的享受。同时,在优美的画面中,语言文字的魅力也真正展现了出来。引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想象,鼓励学生描画头脑中的景象,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由教材的文字到想象的画面景色,再到文字,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受到了审美教育,又学习了语文,真是一举多得啊。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促进美的创造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那创造力将无穷无尽。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创造美。
  (三)引导写作,促进美的创造
  写作是学生用文章来表现美、创造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学生在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从创造的产品——作文中感受到自身的本质力量而获得最充分的审美愉悦。
  值得一提的是,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敏感性不强,缺乏鉴别能力,甚至美丑不分。因些,对于语文教学中学生美的创造——作文来说,观察是前提。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灿烂的阳光是美,和煦的春风是美;鲜艳的花朵是美,飘零的落叶是美;丰硕的果实是美,肥沃的黑土地也是美……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各种各样的美,促进美的创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语文活动中积极地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从生活中发现美、产生创造美的冲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作者单位:辽宁省灯塔市大河南镇二台子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新教材全面推广,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颇有收获。这里笔者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谈谈地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地理教学 新课程改革 学生学习 教学改革 教学过程 教师  一、前言  《基础教育
期刊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广这种教学理念。这种教学形式被普遍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说明了,经过多年的推广,新课标的理念正在深入广大教师的头脑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
期刊
我认为,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今天,我们教师应该怎样上课?应该怎样使教师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应该怎样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教学管理的角度,谈谈我的认识,供教育管理者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工作时参考。  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
期刊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学习数学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一、什么是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数学教学就是要点燃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火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以教师实施专业课教学为平台,采取学院院本部医学基础课教师承担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学院附属医院相关临床科室兼职教师承担临床教学部分,按基础与临床两个模块,在每一教学学时内,分上、下半时,交互式进行教学活动,各有侧重,共同完成《临床免疫学》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提出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临床、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  [关键词]模块教学 交
期刊
[摘要]数学教学比较枯燥,但只要讲究方法,在与学生的理解、尊重、信任中加强沟通,注重细节,积极评价,同时加强修炼自我,就能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理解、尊重、信任、教法、素养 强化情感体验的润滑剂  调查显示,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欢的那位老师有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哪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
期刊
马云鹏老师在他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师生的这一关系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与学的承担者,从教师的角度看,由于教师在知识、经验以及全面素质方面占了绝对的优势,因此,教师应主导着教学活动,而从学生学的方面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得多么好,如果学生最 终没有获得应有的素质,那么这种教也是徒劳的。  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
期刊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广泛的知识海洋中,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新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重要要求。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谈一谈自己浮浅的看法:  一、创设愉悦情境,培养好奇意识  心理学研究
期刊
作为一名从教20年的一线数学教师,亲眼见证了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给孩子们带来的质的变化,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让课堂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使课堂开始变得精彩起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评价甚至质疑都非常精彩,学生活动有序有效。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提高,本来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