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有些人有很高的学习效率和很强的学习能力,而有些人却相反。其实他们之间也不是智力上有差距,而是学习习惯好坏有区别,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从小培养。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要顺应小学生本身的成长、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要求,符合小学实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这一宗旨,来谈谈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内容:
一、认真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另外,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还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
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低年级时提出的预习要求是:一圈划,大声地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子。二听,听录音,自学字、词,读通顺课文。三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四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二、学会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能从老师、同学的发言中,捕捉学习信息。
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家庭中,要倾听父母的建议。
学会待别人说完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知识,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如果想做到这些,就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其次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再者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在课堂内外腰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
三、善于思考、提问的习惯
在课前预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在课堂中能带着问题学习,会自主探究、主动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课后能认真思考,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以上的好习惯呢?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四、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室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学生全员参加,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但我强调的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因此,一定要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学过的内容复习好了,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难免会埋头乱做一气或者照抄别人作业。不少同学之所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大多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所致。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就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新华小学)
一、认真预习的习惯
预习的好处很多: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另外,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还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
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低年级时提出的预习要求是:一圈划,大声地朗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子。二听,听录音,自学字、词,读通顺课文。三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四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二、学会倾听的习惯
学会倾听,能从老师、同学的发言中,捕捉学习信息。
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家庭中,要倾听父母的建议。
学会待别人说完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获取知识,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如果想做到这些,就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集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会倾听。其次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再者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在课堂内外腰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
三、善于思考、提问的习惯
在课前预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在课堂中能带着问题学习,会自主探究、主动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课后能认真思考,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以上的好习惯呢?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四、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室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学生全员参加,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但我强调的是合作学习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以后的复习积累资料。因此,一定要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地完成作业。
教师应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学过的内容复习好了,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作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难免会埋头乱做一气或者照抄别人作业。不少同学之所以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大多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作业方法所致。
总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环节之中,往往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关注学困生,传统的分层教学也就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特别是心中时时装着学困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作者单位:辽阳市白塔区新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