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apova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
  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
  者往往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研究学法,以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得
  不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针对
  这一情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构建小学语文“探究式”
  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以下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探究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称
  职的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
  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务必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抛掉传统
  的教学观念,变知识的灌注者为“探究式学习”的领引者和参
  与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为主动地探究式学习,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探究目标,要么知识目
  标、要么情感目标、要么能力目标。无论设计何种目标,都必须具体明
  确,针对性要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不知所措,才不会迷失方
  向。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考点、热点、重点及难点来确定探究的主题。
  如教学《西门豹》这篇文章,教师可把“西门豹是如何破除河伯娶媳妇
  的迷信?”作为探究的主题目标;又如教学《亲人》这篇文章,教师可
  把“谁把谁当作亲人?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作为探究的主题目标。
  通过确定探究的主题目标,可以摆脱“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
  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创设情境氛围,诱发探究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
  课堂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就似一块无形的“磁铁”,
  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虽然新课的导入没有定法,但是
  贵在得法。导入得法,浓厚的课堂氛围会很快营造,学生也会
  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如果导入不得法,一堂课往往会产生“学
  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根
  据儿童接受能力和探究欲望的特点,认真剖析文本中的兴趣因
  素,找准突破口,创设最佳氛围,从而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达到理想的导入效果。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课时,老师
  可先在黑板上画一群小蝌蚪,让学生观察画的是什么?然后让
  学生回答,老师借机引趣导入:“小蝌蚪一生下来就没见过妈
  妈。它多想妈妈呀!我们现在就去帮助他们做什么呢?”学生
  会异口同声回答:“找妈妈!”这样教师板书课题,便很快进
  入了新课的探究式学习。
  三、剖析文本标题,提高探究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窥视文章的写作意图、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形象的精神实质、把握文章的精髓
  所在。因此,要研读一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文章的标题。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标题、展开讨论,深入剖
  析,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探究效果。
  如教学《唯一的听众》一文,教师可诱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谁
  是听众?”“为何只有一个听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系列问
  题,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浓厚兴趣,引领他们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进
  而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引导学生
  抓住关键词—“壮士”:理解其内涵,然后让学生谈谈“心目中的‘壮
  士’是谁?”“主人公为什么被称为‘壮士’?”使学生学会怎样审
  题,怎样归纳内容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探究条件。可见,剖析
  文本标题,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激励质疑问难,促进合作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
  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
  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動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问题。这样,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知识的兴趣才能得到充分激发,求异思维、创新意
  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问题均可在边学习边探讨中自行解决,
  而理解较困难或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
  回西蒙的孩子”这一问题,教师可设计这样的环节:先激励学生自主学
  习,大胆质疑,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分组(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
  为两组)合作探究,进行辩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而深入地理解
  课文内容。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
  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地主动地学习,师生之间才可能建立起
  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
  五、关注现实生活,提倡实践探究
  关注现实、体验生活,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
  究效果的验证,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开拓视野。鉴于此,教师可根据考纲及教材的具体
  要求,结合学生合作探究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学习
  和讨论探究所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如在学习了《爷爷和小树》这篇文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调
  查树的种类”的这一课题,然后组成课题小组,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实地
  调查或访问老师,最后完成课题内容。又如在学习《胖乎乎的小手》一文
  后,布置孩子们回家也像兰兰一样,用自己勤劳、灵巧的小手为家人做点
  什么,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们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敢于实践、自主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紫金县龙窝镇黄田小学)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  强,比较抽象甚至枯燥,教师要上好这门课很不容易,非下一  番苦工夫不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教  学方法,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活课堂教学,把枯燥  乏味、单调的说教变成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  想听、想学政治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  兴趣,启迪思维,培养情感,开发非智力因素,达到教书育人 
期刊
识字,历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有了兴  趣,学习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的教材安排了形式  多样的识字方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  官,进行趣味性识字呢?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一、新奇引趣——自主识字  爱因斯坦说过:
期刊
从2007年开始,伴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我们对  历史课教学进行了大胆创新,提出了“发现法”(又称“问题  教学法”)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1)学生预习课文——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但不给任何提示和指导;(2)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预习状况写出自己有疑问  的或不懂、不理解的地方,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资源; (3)  教师归纳学生提出问题、组织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
期刊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  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他  们希望政治课老师能真正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就他们所  关心的一些诸如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形势的变化  等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给他们以信服的解答,希望通过思  想品德课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就要  求我们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期刊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心灵沟通、情感交流的一个复杂的人际交往的过程。语文教师在  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来  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心理  学研究表明: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极其重  要,有着激励或丧失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  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学中情
期刊
语文是充满活力和灵性的学科,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语文教学应该把握语言形式背后活跃的主体生命与灵魂。叶澜  教授认为课堂应呈现生命态,是开展生成的,具有创生性。在  师生的多向互动中,进行智慧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从而衍生  出丰富的新的教学资源,即课堂动态资源。由于动态资源是即  兴的,灵动的,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因而利用生成资源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我们的课堂便会勃发生机,有效地促进教学质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  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  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  养。我认为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就要让学  生“动”起来。  一、扮一名小演员  小学生具有爱表现,好奇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是学生努力学习获  取真知的一个窗口和平台。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学习语  文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互动的  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  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否有  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作为教师
期刊
“让学生乐于写作”是语文学科实话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它顺应儿童习作的心理特征,注重教学中的情感方  面的改革,应该重“文”,更应该重“主体对象”——学生。  作文,作为学生主体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  复杂的心理过程,势必受到学生的心理愿望和表达方法这两个  方面的制约。我觉得,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取决于教师传授的  知识系统的多少,而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习作 
期刊
勤俭节约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能源资源浪费也成了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因此,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校园是全球环境和资源问题對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资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