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幼儿园:给留守儿童更温暖的童年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苏是广东湛江遂溪县的留守儿童,今年3岁,个子瘦小,不爱说话。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奶奶要忙于农活,苏苏经常自个溜达在马路上玩,有一次竟然在竹林里睡着了。妈妈知道后,心里很是内疚,只好在今年3月把她送到幼儿园。当时,苏苏还不够3岁。
  刚到幼儿园时,苏苏的话很少,只会讲方言,不会讲普通话,也不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只喜欢躲在老师的怀抱里。老师很疼惜,经常抱她,和她说话,也教会其他的小朋友照顾这位小妹妹。经过一段时间,苏苏脸上的笑容变多了,也能用普通话和大家简单交流了,和哥哥姐姐们玩得不亦乐乎。
  苏苏入读的是华德福幼儿园。按照创办人的说法,华德福教育起源于德国,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注重身、心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让孩子自由玩耍的同时,获得充分的照顾和尊重,也让出门在外的家长们得以安心地工作。
  为留守儿童办幼儿园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达到6100多万,他们经受着父母分离的现实,他们由于缺乏监管和照顾,受意外伤害、犯罪、自杀比率突出。
  《报告》发布后,引起众多公益人士和教育人士的关注,其中就包括黄晓星。公开资料显示,黄晓星曾在高校任教,1995年前后前往英国学习华德福教育,随后,他参与创办成都华德福学校,成为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第一位倡导者和实践者。
  2013年,黄晓星回到遂溪老家,发现当地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只留下孩子和老人共同生活。在了解当地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后,黄晓星萌发了把华德福教育引入乡村,为留守儿童建所华德福幼儿园的想法。
  在创办幼儿园过程中,黄晓星获得了广东省山海源慈善基金会(下称“山海源基金会”)的资助。山海源基金会理事长贺海珍说,基金会致力支持华德福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希望通过用华德福教育的有爱和温暖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满足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助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不足的问题。
  2013年10月,位于遂溪县乌塘镇的华德福幼儿园正式开园。
  开园之初,幼儿园得到了很多当地家长的关注,有20多位家长前来了解,最终因为场地和师资不足,幼儿园只能接收首批15个孩子。受限当地的收入水平,幼儿园的收费很低,因此,需要山海源基金会募集资金,承担幼儿园的行政支出和老师工资支出。
  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幼儿园总算建起来了。


  幼儿园坐落在一个绿树成荫的院子里,院子里有秋千、竹筒、沙堆等玩具,孩子们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在这里玩耍,他们既要学会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又要还学会协力收拾玩具。幼儿园里过着节律的生活,有户外时间,游戏,讲故事,唱歌,手工,画画……
  按照幼儿园老师李莹说,这里,让孩子充分感受自然时令,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圣诞有圣诞爷爷的礼物,还有小白鸟的故事,孩子们在其中了解来自远古的文化与智慧;这里,不急于教孩子识字、算术,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玩耍中感受自然的美、色彩的美、节奏的美,感受来自人心的善良友爱。
  探索可持续模式
  幼儿园是建起来了,但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困难。
  首先,幼儿园场地有限,并且存在场地合法性问题;其次,对于孩子们来说,再好的陪伴也比不过父母在旁。有的老师反映,“爸妈在家时,孩子的状态特别好,爸妈一旦回城市了,孩子就变得不一样”。
  还有一层挑战源于家长的意识。华德福倡导的自然教育和艺术教育,虽然在国外已经被认可,但在国内却还没被普遍接受,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的家长。他们常常跟园方反映,玩耍和照顾固然重要,但“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多教孩子学点知识吧”。
  面对身份尴尬以及家长教育意识跟不上的现实,华德福幼儿园需要寻找突破口。
  今年,幼儿园推出扩建计划。目前,在原址旁边,新的幼儿园正在建设,总建设面积为600平方,包括了4个教室,1个活动室,1个厨房,一套3房的教师公寓,1间办公室以及男女厕所。基本满足政府对农村幼儿园的要求。新园预计2016年3月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幼儿园将通过华德福教育培训课程和城市教育资源的互通,打造当地乡村教师和有志于华德福教育的年轻父母的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幼儿园也将成为当地乡村父母的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城乡交流与互动。
  幼儿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父母的教育意识,让更多的年轻父母回到家乡,将华德福乡村幼儿园的模式复制到所在乡村,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也陪伴更多的乡村孩子成长,让乡村的孩子在爱和温暖的陪伴中快乐成长。
其他文献
9月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5胡润全球华人慈善报告》,列出了历年慈善捐赠额超过5亿元且在慈善方面深具影响力的46位华人大慈善家。  报告显示,大陆地区上榜慈善家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超过一半。30%是以个人名义进行捐赠的:如马云、曹德旺、牛根生;向教育领域捐赠最多,如捐赠母校教育:杨休捐赠南京大学、马云捐赠浙师大,或者捐建中小学如黄如论、王健林;另外在扶贫领域也捐赠较多,其中捐建家乡较多,如黄如论、
期刊
丁学良,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性格直爽,敢于直言。  9月21日,出现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地方教育基金会论坛上,与嘉宾谈及中国教育公益发展问题时,他不改性情,毫不避讳地指出国内地方许多政府热衷于喊口号,不做实事,认为政府解决教育问题上要多创造条件,让公益组织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丁学良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在美国、香港等地工作,教育与公益是他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之一。由于常年在国外学习和工作,他得以接触和研究
期刊
家族基金会对于社会有什么价值?首先,家族基金会和公司基金会相比,它没有市场利益的诉求,更加纯粹;其次,家族基金会有财产的独立性,可以为社会创新承担风险;第三,家族基金会是腐败率最低的。因为家族是自己拿钱做慈善,如果自己再拿回去,这不合逻辑。(来源:中国网)  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社会创新,就是全面激活未被有效利用的资源  资源原本就在那里,只是没有被利用到,没有被激活。社会创新就是设计出一个好的
期刊
朱健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院长,多年来关注社会组织的发展。在他看来,教育公益组织是教育创新的探索者、实验者和引领者,教育公益组织应该推动公民教育,这既包括软性的服务他人,更包括硬性的抗争表达。  教育创新的探索者  中国财富:教育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议题,在你看来,在教育改革或者教育创新事业中,民间公益力量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朱健刚:民间公益力量在教育改革
期刊
8月底,“TOT性安全教育讲师”系列培训顺利结束,参加培训的学员将作为“教师的教师”,前往广东偏远的乡村学校,为当地教师进行儿童性安全的培训。  这是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下称“绿芽基金会”)发起的乡村儿童性安全教育项目,希望能够提升乡村教师开展性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同时推广普及性安全教育知识,提高乡村儿童预防性侵害的意识和应对性侵害风险的能力。  作为一家关注乡村妇女儿童发展的公益组织,
期刊
9月,广州公益圈热闹非凡,教育公益组织是当中的主角。  月初,广州多家公益组织联合发起图书众筹,计划筹集业内专家、媒体人以及公益人,合力撰写“教育公益案例集”,详解民间教育公益现状,为公益同行及后来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1日,第二届地方教育基金会论坛举行,一众公益人、媒体人和学界专家汇集广州,共同探讨民间教育,助力乡村儿童发展方向。主办方希望藉此搭建资源整合平台,解决当下流动及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
期刊
梁晓燕,民间教育学者、资深公益人。曾于大学任教十余年,后从事杂志、出版工作,参与发起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  2003年前后,她全职投入民间教育公益事业,曾先后担任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总干事和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近年来,致力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公益组织的整体发展,是历届教育公益组织年会的重要策划人和组织者。  作为中国教育公益的先行者,梁晓燕对国内教育公益领域的
期刊
1931年,梁漱溟先生读到当时的“现代教育名著”系列之《丹麦的民众学校与农村》(贝脱勒等著,商务印书馆,1931年1月初版)时,专门写了一篇题为《丹麦的教育与我们的教育》的文章来谈社会自办教育与的重要意义与官办教育的弊病。这篇疾呼反对国民党官办教育的文章,今日读来,仍不失为“针砭时事”之大作。  梁先生说,“我们敢说要想中国教育有生机,非打破推翻今日官办教育的局面,得一大解放不可,官办教育,教育愈
期刊
9月21日,第二届地方教育基金会论坛在广州举行。作为本次论坛的轮席主席单位,广东省春桃慈善基金会(下称“春桃基金会”)联手广州慈善会、广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广东济德文化公益服务中心共同发起“儿童阅读联盟”。  按照发起方的设计,儿童阅读联盟旨在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儿童阅读机构的发展,将通过搭建学习和交流平台,并向专注于儿童阅读项目的民间机构提供项目配资、行政费用支持等,助力公益组织的能力建设,实现推
期刊
早在辛亥革命前,就有华侨捐款购买飞机,赞助孙中山革命。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役中,日军不断出动飞机轰炸,国人逐渐认识到空军建设的重要性。战争结束后,上海人民发起“航空救国”运动,向美国订购18架驱逐机,分别以捐献者名号命名。南京政府于1933年5月组织“全国航空建设协会”,管理经各地汇缴的飞机捐款。群众性捐款献机运动形成全国规模。抗战全面爆发后,各种形式的捐款献机运动几乎从未间断。  国人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