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型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6827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是时代的重大战略,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支持,拥有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的高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学校产教融合水平低,专业设置产教脱轨等问题。高校可同提高产教融合意识,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养,优化专业布局等措施解决农校服务乡村振兴中人才培养的问题。以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教融合;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等院校必须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研究指出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校不重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未建立农业推广体系,导致高质量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迫切需要高校进行产教融合,将科研及成果转化等融于一体,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制约农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加工专业可以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对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高校食品加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需要把产教融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点,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食品加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教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结合区域学校情况,在规范教学要求基础上,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院校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优秀人才参股乡村振兴产业,发挥院校的优势。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非常必要,体现在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技术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高水准人才【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主要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需要国家层面政策与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院校要针对性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实现产教融合后,培养人才应为农民生产管理进行科学指导,可以熟练掌握农业基础知识,能在相关领域快速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贴合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近年来,农业科研成果研发与转化存在巨大差距,科研成果转化率为30%,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必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农作物从育种等系列过程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开发新技术完善。当前便捷化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急需现代化科技支持。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二、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中人才培养的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现代化人才,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新的要求,高校应发现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积极探索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优秀人才。通过对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发现,目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许多问题,无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持,制约食品加工专业教育发展。
  分析当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教融合水平低,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匹配度低,学校忽视科研育人功能等。院校未意识到产教融合的作用,未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系统,形成顶层设计不完善的局面。校领导缺乏主动联合校外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意识,企业出发点是利益,大多数企业面临生存挑战,在具有风险情况下不会主动与学校合作【2】。乡村振兴实质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型农业人才,当前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体现在培养方案不科学,忽视实践教育环节,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加工专业教育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布局适宜,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人才资源。随着新兴行业的崛起,考生更愿意选择热门的专业,迫使许多院校在未做好完善前提下盲目开设大量热门专业,造成学校学科发展重心偏离,导致农校培养毕业生不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科技的支持,需要把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优秀人才,将技术转化到生活等各方面。目前高校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学术价值,忽视科研对学生教育功能,造成院校培育人才缺乏创新能力。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目的是评职称,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科研概念,导致学生不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状态。
  总结目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专业结构相对滞后,院校食品类专业招生难,毕业生返乡创业形势严峻。农业院校普遍存在招生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社会高考生源总量不足,从事农业生产较为辛苦,农村教育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许多家长学生不愿选择涉农食品类专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经济发展促使农村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乡村企业需求技术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目前高校存在专业課程设置不够贴合生产,存在相关实习项目与企业工作脱节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加工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产教融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的重要途径,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方式主动联合企业搭建平台,可以为创新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目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别背景下,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通过提高农校产教融合意识,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有机结合校外实践工作,调研人才市场需求,实现校企生三方互利共赢。企业介入模式是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教育中。食品加工专业企业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利用专业群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平台,从机制上保障合作实行【3】。企业明确告知学校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标准。参与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帮助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毕业顶岗实习就业等岗位,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使学生得到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增加《企业管理》课程,按照企业对乳制品要求加大实训力度,开设食品机械放门课程,在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企业需求。   高校产教融合意识转变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办学理念能促进农校向正确方向快速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是农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通过观察知名高校发现,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发挥高校人才技能及政府资源等优势,取得显著的成效。高校应学习优秀院校成功经验,建立科技园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载体,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高校应在原有农业发展水平基础上,学习国际农业发展经验,为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高校应邀请相关专家与部分企业等代表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农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规划提出要求,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构建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学科设置,需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了解目标市场更多供给状况,以本地区现代农业特色为基础,创新专业设置,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对接。高校可通过产教融合了解弱势学科,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如部分院校开班专业为低就业专业,要考虑撤销合并,为发展新兴专业提供人力保障。校企合作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高校可以借用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师,根据农业市场发展需求,提出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议,有利于改变长期职评机制依靠论文的现状。适当减少科研指标在量化考核中的权重,细化量化考核指标。
  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发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明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与企业合作开发食品工艺校本教材,企业人员参与授课,在课程评价体系上落实产教融合。在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等方式,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师,教师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企业安排高素质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建设高素质,人员精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校企制定短期见习、顶岗就业的学习一体化方案,学生逐步接受企业,使企业各项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被学生认可。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高等教育要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为导向,食品加工专业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产教融合下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使得院校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转型升级研讨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提伟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研究[J].河南农业,2019(36):26-27.
  [2]吕云云.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食品,2019(01):35-36+48.
  [3]提伟钢.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2):47-49.
  仲愷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教学位置,尤其是学生的体质健康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质,才能从事学习和后来的生活。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质和综合发展素质,体育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不二选择学科。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让他们爱上体育运动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教师需要采用一定的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新的认知和向往,提升学生的
期刊
摘要: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在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个人的脾气和性格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学前阶段学会了解和认识新的事物,同时也是接受学校教育和集体生活体验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可以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也能够实现幼儿保留个性的同时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在幼儿
期刊
课题信息:  2019年主持长沙理工大学“媒体艺术之都”建设与发展策略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互联网+湘西苗族踏虎凿花传统手工艺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2019ZKJJ02  2019年长沙理工大学艺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开放基金拟资助项目《互聯网+新业态背景下湘西苗族踏虎凿花传统手工艺产业链创新模式研究与构建》2019YSJDA03  【摘要】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过程中,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也不断寻求更新和
期刊
摘要: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技术、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组成”,计算思维占有重要地位。为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要,落实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要求,广大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展开教学探索,以求在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上,在深入理解计算思维定义中明
期刊
【摘要】近年来,“以学生为主体” 似已成为共识性的理念,把学生培育成为自立、自律的学习者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似已植入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中。然而,理论层面诠释过了,作为口号也喊过了,操作层面却仍按惯性滑行。于是,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成了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  【关键字】 学生主体 倾听习惯  一、教学中的常见的主体性假象  (一)主体性假象之一:自主学习=自由预习  学校推广“先学后教”,有些教师认为
期刊
摘要:中职教育对于我国就业的作用很大,当然,中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便是在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培养更多不同领域的人才,这也将会为我国以后的良好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计算机的学习在现在中职的教育里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学习到计算机的知识,并能够灵活地使用老师所教的一些知识与方法。把这些内容运用到学习与平时学习中去。而这些知识也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会给学生个人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都应该对中职计算
期刊
摘要: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载体,也是学生获得可理解性目标语的重要来源。本文通过自然调查法,对三位高中英语老师正在践行的批判性阅读课堂进行录像,及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阅读课堂上一线教师话语量、提问方式、反馈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阅读教学和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师话语;批判性阅读教学  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
期刊
摘要:在任何学校当中青年的教师对学校的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现在的青年教师的成长并不是系统的,也并不深入,认识问题不全面,因此就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例如专业的阅读,专业的写作,同伴的帮扶,活动的引领等的办法,以此来激励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以此来使他们的专业基础得到夯实,在视野中进行拓宽,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探求规律以此来让青年的教师得到快速的成长。   关键词:专业的阅读,
期刊
摘要:在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英语的运用也变得非常普遍,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国国民的英语水平,我们要从小学时期进行英语学习。在这种形势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合作学习”这一方式,通过师生的共同创造,实现小学生英语有效学习。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对于当前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展开深入讨论,有利于推动“合作学习”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 合作学习
期刊
摘要:德育在教育的各个学科中都成为了教师不可躲避的话题之一,这一教学行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行为品质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德育的真正渗透方法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难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虽然自身的教学关注学生更多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自身的内涵丰富,其中的德育因素更不容易被“粗枝大叶”的体育教师所发觉。为此,体育教师要进行积极的教学尝试,并让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