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赢在习作的起跑线上,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任务。在小学三年级这一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像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轻松地踏入习作的大门。
【关键词】作文辅导 循环日记
一、“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一直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许多老师的命题,又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和写作热情。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相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他们或就好文章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畏难心理,或持草草了事的应付心理。凡此种种,怎能写出情文并茂的佳作,写作教学又怎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另僻佳径,这便有了“循环日记”。对这种新的形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加上教师事先积极组织发动,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踏上了“吾手写吾心”的道路。
2.真情是生活的结晶。“循环日记”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少讲规矩要求,让学生尽情发挥,没有了顾虑,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审视自己的心灵,他们总有那么多的秘密要倾诉,总有那么多的心曲迸发出来,文思泉涌。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并让这一切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他们的写作便有了源头活水。
3.竞争是激励的手段。“循环日记”诞生后,由于每一天的日记都要与大家见面,还要接受同学的批评,优劣高下便显而易见,同学的中肯评价又很快反馈给本人,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竞争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作能力便也不断提高,这恐怕是“循环日记”能循环下去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
二、“循环日记”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1.引进竞争,公平分组。我把学生分成了11组,每组5人,在分配5人小组时,我不是强行分配,而是先聘出各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选组员。各组长先挑选1人。选完后,再依次选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因为学生了解学生,好生与学困生自然就搭配开了,达到了自愿组合又公平的效果。每个组只用1本日记本,由组长带领组员每周每人各写一篇。还选出每天收各组日记本的负责人,每天一大早将收集好的日记本及时交给老师批改,批改完后又负责发回各组传给下一位要写的组员手上。老师每天只需批改十几本日记本了,这种做法,也将老师从繁多的日记本中解放出来。衡量各小组的日记水平是每周小结时将本周5篇循环写的日记分加起来,看哪个小组的总分最高。每月还进行一次小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总结,选出50%总分最高的小组为先进循环日记组,发一本新日记本给予奖励。引进竞争后,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又回来了。
2.批改创新,提高兴趣。批改日记时,我一改往日的不同,来些创造,即给学生一些意外的惊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写作内容好的,写作手法新颖的,我会给予120分、130分甚至更高,取得进步的同学,我会看上次的分数,然后在上次分数的基础上,给她更高的分数,以提高他的积极性。每天的日记本发回后,学生都有意外的惊喜。他们会围在一起,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说:“我的日记进步了,你看我得的分数多高!”有的会怪罪别人:“你看你,不认真写,又没得到高分,给我们小组丢脸了。”还有的同学,尤其是好同学,还主动当起了小老师:“没写好没关系,下次你写的时候我教你,一定要为我们组争光。”渐渐地,学生日记想像力丰富了,修辞手法,好的词语越用越多了。
3.评价新颖,寻求信任。写日记是一种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恒心才能坚持下来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对日记保持积极性,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我在批改日记时,尽量少写评语,多写心语。日记本上有了老师的心语,会在学生中争相传看,起到了导向,激励作用。心语常写的有: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点拨他们应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感到你很喜欢他,进而亲近你,信任你。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记水平,也为了促进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每周我都会小结,并评出名次,对于前三名的小组,我就以拍合影、张贴班级丝绒黑板、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他们的优秀日记这样的形式鼓励他们、促进他们。事实证明,当日记本发回各组时,大家都会迫不及待地了解本组得分情况。每当轮到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写日记时,全组成员会自然聚拢,帮他想题材,教他如何下笔。回到家还会主动请家长指教。都希望自己写的日记得高分,为组里争光。为此,全班同学的凝聚力加强了。出现了学生教学生,团结协助提高写作水平的喜人局面。
三、我的思考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一举措带来的可喜变化,我想,如果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坚持让学生写好循环日记,把形式、主题、评价等作相应变化,通过这样轻松自然的写作形式,来有效地提高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来提高他们对待作文的兴趣。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作文辅导 循环日记
一、“循环日记”写作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作文训练的主渠道一直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而许多老师的命题,又往往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和写作热情。因此,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相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如他们或就好文章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畏难心理,或持草草了事的应付心理。凡此种种,怎能写出情文并茂的佳作,写作教学又怎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另僻佳径,这便有了“循环日记”。对这种新的形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加上教师事先积极组织发动,所以学生都跃跃欲试,真正踏上了“吾手写吾心”的道路。
2.真情是生活的结晶。“循环日记”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帜,少讲规矩要求,让学生尽情发挥,没有了顾虑,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身边的人和事,审视自己的心灵,他们总有那么多的秘密要倾诉,总有那么多的心曲迸发出来,文思泉涌。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实感,并让这一切在笔端自然流露出来,他们的写作便有了源头活水。
3.竞争是激励的手段。“循环日记”诞生后,由于每一天的日记都要与大家见面,还要接受同学的批评,优劣高下便显而易见,同学的中肯评价又很快反馈给本人,这样,每一个轮到的学生都会竭尽全力去写,去改,力争写出最高水平,竞争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写作能力便也不断提高,这恐怕是“循环日记”能循环下去长盛不衰的主要因素。
二、“循环日记”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1.引进竞争,公平分组。我把学生分成了11组,每组5人,在分配5人小组时,我不是强行分配,而是先聘出各小组的组长,然后由组长选组员。各组长先挑选1人。选完后,再依次选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因为学生了解学生,好生与学困生自然就搭配开了,达到了自愿组合又公平的效果。每个组只用1本日记本,由组长带领组员每周每人各写一篇。还选出每天收各组日记本的负责人,每天一大早将收集好的日记本及时交给老师批改,批改完后又负责发回各组传给下一位要写的组员手上。老师每天只需批改十几本日记本了,这种做法,也将老师从繁多的日记本中解放出来。衡量各小组的日记水平是每周小结时将本周5篇循环写的日记分加起来,看哪个小组的总分最高。每月还进行一次小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大总结,选出50%总分最高的小组为先进循环日记组,发一本新日记本给予奖励。引进竞争后,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又回来了。
2.批改创新,提高兴趣。批改日记时,我一改往日的不同,来些创造,即给学生一些意外的惊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写作内容好的,写作手法新颖的,我会给予120分、130分甚至更高,取得进步的同学,我会看上次的分数,然后在上次分数的基础上,给她更高的分数,以提高他的积极性。每天的日记本发回后,学生都有意外的惊喜。他们会围在一起,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在说:“我的日记进步了,你看我得的分数多高!”有的会怪罪别人:“你看你,不认真写,又没得到高分,给我们小组丢脸了。”还有的同学,尤其是好同学,还主动当起了小老师:“没写好没关系,下次你写的时候我教你,一定要为我们组争光。”渐渐地,学生日记想像力丰富了,修辞手法,好的词语越用越多了。
3.评价新颖,寻求信任。写日记是一种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恒心才能坚持下来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对日记保持积极性,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的评价。我在批改日记时,尽量少写评语,多写心语。日记本上有了老师的心语,会在学生中争相传看,起到了导向,激励作用。心语常写的有: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点拨他们应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感到你很喜欢他,进而亲近你,信任你。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记水平,也为了促进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每周我都会小结,并评出名次,对于前三名的小组,我就以拍合影、张贴班级丝绒黑板、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他们的优秀日记这样的形式鼓励他们、促进他们。事实证明,当日记本发回各组时,大家都会迫不及待地了解本组得分情况。每当轮到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写日记时,全组成员会自然聚拢,帮他想题材,教他如何下笔。回到家还会主动请家长指教。都希望自己写的日记得高分,为组里争光。为此,全班同学的凝聚力加强了。出现了学生教学生,团结协助提高写作水平的喜人局面。
三、我的思考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一举措带来的可喜变化,我想,如果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坚持让学生写好循环日记,把形式、主题、评价等作相应变化,通过这样轻松自然的写作形式,来有效地提高学生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来提高他们对待作文的兴趣。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