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麻理惠 让人生闪闪发亮的心灵收纳课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zxcv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的奥义,就是要把自己身边的环境稍微整理得舒适一些,增加每天心动的感觉。在心动物品的围绕下,生活就能变得幸福。
  “‘每天整理一点,一辈子都整理不完’:整理不会骗人,整理的成果一定会以显而易见的形式出现。因此我所传授的整理秘诀就在于不是‘一点一点培养整理的习惯’,而是要‘借由一口气整理完毕,引发戏剧性的意识变化’”。
  《时代周刊》评选了“201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整份名单里只有两个日本人入选,一个是村上春树,另一个就是近藤麻理惠。
  不要以为这是婆婆妈妈的日本媳妇的收纳经,感觉近藤麻理惠生下来就是为了做家务的,5岁的时候开始阅读“ESSE”和“orange page”等主妇杂志,初中三年的时候,通过畅销书《丢弃的艺术》以来,真正地开始了研究整理。然后,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咨询业务,发展出“麻里惠心动整理收纳法”。她的课程有“少女专属整理课”和“经理专属整理课”,学员爆满。
  近藤麻理惠每天的工作,都是从面向无尽的杂物开始,然后帮助客户从杂物的深渊中获得重生。近藤的服务价格是,上门一次5个小时,收费3万日元。整理一个家,大概需要上门5-8次。所以基本上整理一个家的费用是人民币1万元左右。
  在为各式各样的客户整理了近10年后,近藤把自己所有的整理经验都写成了书,结果一下子红透全球。
  “这本书是一本整理书,同时是一本心灵疗愈书。从精神层面到整理方法俱全。本书介绍“一旦整理,就不会变乱”的整理方法,教授按照心动的标准选择物品,按照先丢东西,后收纳的顺序,按照物品类别,进行一次性、短期、完善的整理等,使人通过整理找回人生决断力,找到最初的梦想,找到怦然心动的幸福人生。”他们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
  那些疯狂晒“近藤整理法”的粉丝就不说了,连高冷的经济学家都大喊近藤改变了他的人生。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Financial Times资深专栏作家,著有《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的提姆·哈福特,全家都是近藤麻理惠的粉丝。
  哈福特还撰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说明:近藤麻理惠不仅是个整理大师,更是个天生的经济学家。
  哈福特认为,近藤至少揭示了三个连他自己都忘了的经济学原理:1、忘记了人人都有维持现状的倾向:大家积屯一堆没用的杂物,都是出于心理上维持现状的误区,通过整理会把这种心态翻转为改变的力量。
  2、忘记了收益抵减(diminishing returns):第1条裤子特别有用,第2条也绝对有用,但第11条裤子似乎没用。
  3、忘记了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那些没啥用的第11条裤子,第4个平底锅,再去购买收纳箱甚至更大的房子,都只会增加毫无必要的财务成本。
  许多囤积症晚期患者们纷纷在instagram上玩起了晒“before and after”照片的游戏,并且很多读者还坚持每天写日记,专门记录用了“近藤整理法”后每天的生活和变化。
  有人说用了“近藤整理法”后,连皮肤都变好了,体重都下降了,大姨妈都准时了!还有人说因为屋子变得干净,朋友都来得更勤了,还因此找到了约会对象!
  这哪里是life changing,这明明是life saving!
  整理的奥义
  这些人靠着整理家里,顺便整理了自己的过去,而且也从中明确地了解到人生中什么是必要,什么是不必要,什么该做,什么又该戒。完全展现出只被喜爱事物围绕的生活。
  整理的九成得靠精神。每天整理一点,一辈子都整理不完。因为人如果不改变意识,就无法改变习惯。
  一口气正确地整理完毕,结果立现。所以能够持之以恒,一直维持在整理好的状态。无论是谁,只要体验这个过程,都会打从心底不让房间回到凌乱的样子。
  整理时该做的,大致上只有两年事,那就是“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和“决定物品的定位”。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谁都能完全彻底整理。
  很多人在身处紧要关头时,就会想要整理。弄乱这种行为,是人类想要逃避现实的防御本能。
  收纳不过是临阵磨枪的解决方法而已。为什么再怎么收纳都整理不好呢?其实里面几乎都是不要的东西。
  整理首先就要从丢东西开始。
  该如何整理才好呢?就是按物品类别整理。不是今天整理这个房间,而是以今天整理衣服、明天整理书的方式,按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
  我归纳出三种不会整理的类型,分别是没办法丢东西的人、没办法物归原位的人,以及这两类的综合体,即既无法丢东西也无法物归原位的人。
  整理时的必须作业就只有丢东西与决定收纳场所这两项而已,重要的只有要先丢东西这个顺序而已。
  整理是节庆,不能每天都整理。请尽早完成节庆的整理。如果不完成节庆的整理,就绝对做不好日常的整理。只要一次完成节庆的整理,日常的整理就只是把用完的东西放回原位而已,你甚至不觉得是在整理。
  重点就是,要先体验过一次完美的状态。只要一次就好,请一件一件地判断,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该丢掉,还是留下来,并且试着决定所有留下东西的定位。
  只要戏剧性地体验过一次整理完毕的完美状态,就不会想再回到以前乱七八糟的情况。
  整理一定有终点,当你决定好所有物品的定位,那一瞬间就是终点。而且这与工作、念书或运动不同,完全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基准完全操之在己。无论是谁,只要整理,就能体验最棒的自己。而每个人都以为最困难的部分——持续,其实是多余的动作,因为东西的定位只要决定一次就够了。
  我现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空间里,泡一壶温热的花草茶,回想今天一整天的大小事。环顾四周,墙上挂着国外买回来的、我喜欢的画作,房间的角落摆着可人的鲜花。就算房间不大,但只要摆满让自己心动的东西,在这样的房间里生活,就能让我感到幸福。   为了能够有效的整理,必须死守的一个重点就是:绝对不要搞错步骤。整理时必要的作业就有丢东西与决定收纳场所,而且一定要先进行丢东西的作业。更重要是,要做完一项后才能做接下来的作业。


  在丢东西的作业结束之前,不可以去想收纳的事。整理的诀窍就是一口气、短时间内、彻底完成,还有先完成丢掉的动作,这就是我的结论。
  在丢东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过去我只把焦点放在要丢的东西上,都在专攻障碍物,却没有好好珍惜应该重视的要留下来的东西。
  碰触时是否怦然心动?把东西一个一个拿到手里,留下令你心动的东西,丢掉不心动的东西。这样就是判断,是最简单又正确的方法。重要的是要一件一件拿地手里,试着触摸。在触摸东西的时候,试着去感觉身体的反应,就会发现自己的反应会明显地因物而异。
  请想象下只被心动的东西所围绕的生活,这才是你想拥有的理想人生,不是吗?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剩下的,全部毅然决然地丢掉。
  一定要按物品类别来思考,把同一类的东西全都集中在一起后,再一口气做出判断。
  从纪念品开始整理,势必失败。
  严格来说,物品除了物体本身的价值外,还有机能、资讯、感情这三种价值。再加上稀有性的要素后,就决定了是否丢掉的难度。换句话说,人之所以没办法丢东西,通常是因为还能用(机能上的价值),还有用(资讯上的价值)或还有感觉(感情上的价值)。
  顺利丢掉东西的基本顺序如下:一开始是衣服,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东西,然后最后才是纪念品,这是最佳顺序。
  我相信,空间的使用不该是为了过去的自己,而应该是为了将来的自己。
  因为体验过一次没有多余库存的生活后,那种解放的感觉会让人上瘾,最后完全都不想再囤积库存。反而当库存用完时,会开始思考若持续不买的话还能够撑上多久,尝试用别的东西代替或干脆省略等,很多客户的心声是:有一种动脑的乐趣,生活变更更愉快。
  所谓的收纳,就是如何合理地使用空间,以收进更多东西的脑力比赛。把收纳简化到极限为止,达到能够掌握自己所持物品的状态,这就是能够让房间一直维持在整理完毕的收纳秘诀。
  如果各位的目标是不会乱七八糟的房间,那么让物品配置变得更一目了然,远比思考琐碎的动线来得更重要。
  不堆叠,直立收纳才是王道。包包每天都清空。收纳衣服时,如果要用透明收纳盒,绝对推荐抽屉型远超过箱型。
  整理之后,我发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
  为了了解自己,在书桌前自我分析或是询问别人当然都是好方法,但我认为整理是最快的捷径。你拥有的东西,会正确地述说你自己的选择历史。
  整理魔法的效果之一,就是开始能对自己的判断有自信。
  拥有什么东西,就等同你的生活态度。对于现在所拥有的东西,我们所能选择的路有三条:现在就面对,总有一天会面对,到死都不面对。
  透过丢东西,可以磨练出一个人的决断力。正确的收纳方式是,在抽屉前方靠近自己的部分摆放颜色较浅的衣服,愈往深处颜色就愈深。
  请你把更多的时间和热忱,投注在真正心动的事上。或许,那也可以说是你的使命。
  ——摘自《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Tips:
  你生活在秩序当中吗?


  加拿大摄影师Sara Cwynar用超过10年的时间收集她的个人物品,排列组合成这些装置创作,并命名为“Accident Archives(意外的档案)”。真正赏心悦目又有趣的作品不是刻意拼凑,当然也不会是偶然巧合。10年,我们曾丢掉了多少生活中的艺术品?
其他文献
北京不是我的家  在台湾的日子里,白举纲喜欢打开窗子,看海浪不停地拍着沙滩,他的耳朵里单曲循环着一首名叫《Prelude for time feelers》的曲子,“然后海风把脸吹得麻麻的,很舒服。”  讲起台湾之旅,白举纲淘出手机,开始播放这首歌曲给记者听。旋律像流水一样潺潺流动,游离虚幻。对面的白举纲抱起琴,和着旋律弹起来。就这样谁也不说话地过了一分钟,他对记者说,“你听,这首曲子就是我在台湾
期刊
8月18日,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在京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座谈会由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主持,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出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讲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杨天石、王立平、赵仁珪、陈平原和来自吉林、江苏、重庆、陕西、甘肃文史研究馆的馆员代表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近50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热情讴歌
期刊
Viktor & Rolf Haute Couture F/W 2015两位设计师在T台上忙活半天,原来是在模特身上组装名画。设计师把展馆级的当代画作根据立体解构剪裁原理,连画带框的变成眼前这些搭配牛仔工装的高级礼服,模特展示完毕再动手拆下,铺展开来随即还原为挂在墙上的绘画装置艺术作品。  幽默的,实验性的,梦幻的,怪诞的,精致的,这是人们对Viktore & Rolf二人组合的作品的主观感觉,人
期刊
整理术,远比我们想象的范围广,如果你自己扩展一下,你会发现整理无处不在。重要的是通过整理概念的扩展和整理意识的加强,人们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自我秩序。这种秩序是一点一点整理出来的,而且是一种慢慢建立的成功秩序。  美丽商数,关注美态,掌控美感  老实话,“整理”这个词竟是从演员刘涛身上得来的。  因为,搬家要收拾鞋子,买了好多的收纳袋,淘宝上一搜,竟然全是“刘涛同款”。原来在真人秀节目中,刘涛大秀了
期刊
劳斯莱斯魅影  劳斯莱斯曾于1938-1939年生产制造过魅影车型,而在第83届日内瓦车展的媒体日首日,劳斯莱斯正式发布了全新魅影车型。经由Bespokes设计团队精心打造的魅影特别版车型外观极具张力,其搭载的V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仅需4.4秒加速时间即可轻松达到100公里/小时。除了手工打造的内饰和强劲动力之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魅影一口气推出了三款特别版车型。魅影灵感定制系列共包括三款特别版车
期刊
希区柯克有一部特别的电影叫《群鸟》,是他作品中罕见的灾难片。和一般的山崩地裂不同,《群鸟》讲的是鸟类骚扰人类形成鸟灾的故事,这些人类眼中最温顺不过的鸟儿出乎意料地成为攻击人类的战争发动者。片中,惊恐万分的人们不断地相互询问或者自言自语:“鸟类为什么攻击我们?”但是,希区柯克没有给出答案。  《群鸟》中人类对鸟类的恐惧显然给日本摄影师水谷吉法造成了深深的心理阴影。后来,在东京上学的他常常被一个诡异的
期刊
Schiaparelli 2015秋冬高定,新任设计总监Bertrand Guyon执掌首场高定秀,以传奇创始人Elsa Schiaparelli的早期形象为灵感,每一套服装都有着自己的表情,巴洛克式的华丽在这一季演绎的淋漓尽致。Bertrand Guyon在一方T台间演绎出万千姿态,花卉长裙之飘飘欲仙、鎏金套装之高冷干练、丝绒礼服之性感妖娆,在考究的廓形与精致的剪裁之间表达独有的“高定态度”。 
期刊
因为闺蜜中都有A轮千万级的人物了,再加上朋友圈隔天就有离开传统媒体奔向自媒体创业大潮的人,物质狂觉得如今女人圈最时髦的话题早已挣脱了原来的美容+星座组合,一个女人如果不谈创业,似乎要被潮流抛弃。  “似乎新媒体时代,小女人很容易弄起大浪潮!”物质狂发现原来一向以不靠谱为荣的一群人都开始做联合创始人了。到底是时代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时代?  最近一次中关村的下午茶,物质狂真的被这股女性创业狂潮
期刊
昆明文物市场就像大多数古玩市场一样,每天都有人捡漏、打眼。某日,古玩店老板老七因为一件文物跟人吵了起来,正在旁边闲逛的漫画家李昆武被他一句“爱国主义国宝”吸引过去,俩人聊了起来。这次偶然的经历让李昆武和抗日战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李昆武自称老李,与老七混熟了之后,老李在他那里发现了一张日本人于1894年描绘中日甲午战争场景的彩图,这张彩图的文物价值和技术价值让他惊讶不已。老七又神神秘秘地告诉李昆
期刊
“我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流连忘返。每日从各色各样精彩纷呈的花朵中采撷那一点点精华,认真品味,不知餍足。生命不息,采蜜不止。直到老得再也飞不动了,才躺在花丛中静静地死去。——李银河”  李银河出版了自传《人间采蜜记》,这是她剥离性学学者、王小波遗孀的身份,作为一位作家来讲述自己的人生和经历。褪去公众赋予的各类标签,李银河是一位谦和温柔并且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老人,她天真、羞涩、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