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讨论式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实现策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c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巧设问题、营造氛围、多样讨论和改变评价几方面入手,探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 学生参与 实现策略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
  讨论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循规蹈矩、漠视学生的教学状况,以大胆的敢想、敢说、敢质疑的勇气,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讨论式学习,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是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授课实际,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巧设问题
  如何使课堂讨论行之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关键需要预设好一个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构思时,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一些具有参与性的题目。
  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内在驱动力。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说:“好奇心不是偶然的孤立的东西,它是经验这一事实的必然结果,这种经验是动态的、可变的,涉及与其他事物的各种联系。”①人类之所以有好奇心,正是因为头脑中有与此相联系的思想,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就应该考虑到问题与学生已知内容相关联。在授课时,我注重知识点前后的连贯性。在讲授《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两篇作品后,我请学生讨论“比较张天翼和沙汀的讽刺艺术”,这既是对学生以往知识的考察,又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之前学生们已基本掌握了两篇作品的讽刺特色,面对这一题目,自然有想深入探究的兴趣。
  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引起他们讨论的热情,而教学中一些重点难点的问题,则可以以组问题的形式组织讨论。预设一个主问题时,同时宽泛地提出推动这一问题解决的相关解释性问题。以相关问题切入,便于学生在更大的信息范围内细致思考,从而加深对主问题的理解。如在讨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题时,除了显层的“官僚主义”内涵外,我还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把这篇作品称为是‘成长小说’?”最初,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显得有些茫然,这时我从相关的角度切入,又提出了两个简单的问题:“林震和刘世吾的交往,对林震有何影响?”“林震和赵慧文的交往,林震的选择体现出什么?”这些问题经过讨论轻易解决,尝到甜头后,学生们显示出了继续讨论的热情。这样,学生从相关解释性问题切入,掌握了小说的主题。
  在讨论式教学中,设置一个集中明确、有探究价值的讨论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讨论能否顺利展开,讨论过程的延续性和讨论结果的有效性。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热情,事前可以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喜好,并结合教学内容,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的角度。恰当的问题设置,是顺利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开始。
  二、营造氛围
  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是讨论式教学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消除学生的压迫心理,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情绪,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这一课程来说,文本本身即具有无限言说的可能性,再加上读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分析角度的不同,很容易出现多样的解读方式。因此,课堂上,只有师生畅所欲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讨论式教学需要全班同学都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于一些不善于讨论的学生,我经常多给予帮助和指导,如让其选择适合的讨论题目,树立在众人面前表述观点的信心,逐步养成参与讨论的习惯。而要营造一种讨论的氛围,建立起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在讨论式课堂中,学生是积极建构知识的主动者,和教师一样拥有话语表述权,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应从内心里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如记住学生的名字,学会倾听。除了使用言语交流外,还注意使用面部语与学生交流,以鼓励的眼光注视学生,在表情、手势、体态等方面表示自己的态度。对言之成理的观点,不吝惜赞美的语言,慷慨大方地肯定学生的观点。学生表述后,归纳学生阐述的主要内容,通过澄清性追问等形式,帮助学生捋清自己的思路,突出表述的重点,也避免了误解。针对学生阐述内容时出现的某些漏洞,我及时予以补充,时刻注意加以适当的引导。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学会了耐心倾听,尊重学生的见解。面对学生不甚成熟的观点,我相信只要加以引导,它一样会走向坦途。同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也应注意尺度,切不可夸大其辞,盲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要中肯、贴切,注重实效性。
  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态势、学习热情和课堂表现。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宽容对待学生的不同见解,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多样讨论
  讨论式教学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运用多样化的讨论方式,让学生乐于参与,不致厌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授课内容,尽量选择适合学生能力和个性的讨论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越高,讨论就越成功。
  讨论式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小组讨论”。在学习《金锁记》主题时,围绕题目中“锁”字的含义,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我将学生以前后桌的形式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充分发挥主体性。讨论后,每组学生选出一名代表陈述小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最终归纳出“被锁”、“自锁”和“锁人”三个方面。在讨论中一个问题往往还会派生出很多小问题,讨论环环相扣,高潮迭起。除了小组讨论外,还可以围绕某一问题,组织班级进行集体讨论。如在讲授《寒夜》的象征性意象时,我就以学生共同评议的方式,总结出“寒夜”的多重象征意义。
  讨论式教学还可以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音乐、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创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现场氛围,增强课堂讨论的趣味性。如在学习《雷雨》时,讨论前我为学生们播放了我校学生的演出视频。此外,我还让学生进行角色演出,由学生扮演文本中的周朴园、蘩漪、鲁侍萍、鲁大海等角色。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演不仅使演员个人而且其他同学的思维都被极大激活。演出后,我适时地让学生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在讨论过程中,我点拨、引导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针对如“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情实感”这样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我用的是辩论式讨论的方法。即先按照学生的不同观点,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正方观点是“周朴园对侍萍是有真情实感的”,反方观点是“周朴园对侍萍没有感情,他对鲁侍萍的所作所为充分反映出他的虚伪、自私和冷酷”。正反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而讨论的各种观点最终能否成立,我认为不在于教师的决断,而取决于讨论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论证,只要言之成理,逻辑严密均可视为可行的答案。   学生在经过充分的讨论后,一定程度地还处于兴奋的状态,教师此时引导学生对方才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摘取其中的要点,归纳梳理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学生经过老师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更激起了创造的欲望,涌现出更多的灵感。
  四、改变评价
  对于讨论式教学来说,巧设问题,营造氛围,多样讨论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的教学评价同样也需要学生的参与。相较而言,我认为这更能够客观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的有效性。
  在讨论式教学中,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使评价体系采取了教师学生双边参照的办法。除了传统评价中的领导、同行对教师的评价外,教师的自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讨论式教学还突出了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前者这里就不赘述了,后者中学生之间的互评指的是课堂讨论中,各层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这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查漏补缺。而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自我审视、自我反省的方法。学生可以围绕课前准备程度、参与讨论程度、语言表达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目前的制约因素等进行评价,也可围绕讨论收获和经验等展开评价。自我评价可以让学生形成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律性和自觉意识,最终实现完善自我的目的。
  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优劣最直接的感受者,因此,应给予学生评价老师的机会。鼓励学生指出老师授课过程中的不足,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反映情况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我曾进行过一次学生意见调查。学生们在纸条上写出对我课程的评价,包括教学组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内容,学生表述了很多让我感动和深思的意见,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学生的心声是宝贵的、真实的,我借此反思和改正我的教学方式,经过我和学生们多次探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问题,有效地促进了讨论式教学的长期开展。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评价对教学的目标、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是完善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再通过反馈(评价),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调控的内容包括知识目标、学习方法、思维方向等”[2]。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堂讨论过程进行观察反省,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对讨论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正确、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同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独立的人格。
  讨论式教学方式对讲授式教学方式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对师生是双赢。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情感、能力、思维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创造性,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目标。长远看来,讨论式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探索分析习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讨论式教学也有助于促进教学相长,使教师在灵活多变的讨论中提升教学水平,体会到教学工作的乐趣,彰显自身的生命价值。
  注释:
  ①J.杜威.民主与教育[M].New York:Free Press,1916:209.
  ②周宏.主动参与教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0.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索(项目编号:12—XJ14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蜀中九年生活,陆游的词风发生巨大转变。乾道八年(1172),陆游的处境更是发生巨大转折。这年中长达9个月的南郑边塞生活,开阔了陆游的视野境界,也开拓了词风,更是陆游一生最引以为怀念的纵情岁月。本文试图从乾道八年陆游的经历及词的创作入手,结合陆游深入边境最终黯然离去的史实,分析这一年间陆游词风的转变历程。  关键词: 陆游词 蜀中词 词风转变  陆游专力写诗,词仅为其“诗余
摘 要: 本文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探讨了远郊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并从提高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认知、加强专业教师指导、拓宽经费渠道及健全社会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远郊高校 大学生 社会实践活动 困境 改进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进行教学交流互动的主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是构建合理、科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支撑。本文以五年制高师语文课堂为研究对象,从有效提问的研究意义、作用、存在的问题、基本原则等方面,阐述了有效的提问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都有重要的意义价值。  关键词: 五年制高师 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近年来,随着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改革步伐
摘 要: 不少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视不够,其中有教学管理、工作机制、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因素,但大众传媒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造成的冲击应受到重视。新闻传媒的负面因素及形势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有必要在今天信息时代条件下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并且从教学内容、方法、师资建设上提高实效性。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网络信息 形势与政策 实效性  根据20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成为实现大众化的重要途径。由于独立学院本身就是高收费的民办性质院校,学费很难减免,因此,独立学院贫困生承受着远大于公办高校学生的学费压力。如何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良性贫困生资助体系,帮助独立学院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是目前独立学院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贫困生现有资助体系分析,希望在提出“关爱学生”的学生工作方
摘 要: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描写青春期少年霍尔顿以他特有的敏感冷眼观看世界,捕捉社会的虚伪和混乱,同时做着一场白日梦。小说叙述了他精神崩溃的过程,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本文解读剖析了霍尔顿的悲剧命运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 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悲剧命运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美国著名作家,其作品数量不多,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麦田里的守望者
摘 要: 在全媒体时代,女性传播对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与日俱增。本文分析当今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呈现的特点和问题,论述女性传播对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影响和传播范式,并从大众传媒与高校两个维度探讨如何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理性地就业。  关键词: 女性传播 女大学生 就业价值观 大众传媒 高校  女性传播指以女性为内容、由女性来从事、为女性而进行的传播。女
摘 要: 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作了以下几方面的阐述:悲剧的含义是什么;悲剧由六个成分组成,即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其中情节最为重要,其次是性格,最后是思想;情节的布局是“悲剧艺术中的第一事”,它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情节要具有整一性,二是布局应有“突转”和“发现”。一反古希腊人的“命运悲剧”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主人公犯错误,即“过失说”;在悲剧的社会作用的
一、个案基本情况  2006年,初当班主任,内心有些忐忑,新生培训的第一天,我早早地站在了教室门口,笑脸迎接每一位同学,大家陆陆续续来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个打扮怪异的男生向我走来,我暗想,可别是我班的。他走到我跟前,也没打招呼,就自顾自在签到本上打了勾,这是我跟小波的第一次见面,一头高高竖起的喷了摩丝的头发,像极了刺猬,颈上一条银光闪闪的链子,下身穿一条黑色的喇叭裤,长得卷起了边,一脸的桀骜不驯。 
摘要: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直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的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骨干和核心,自身素质对受教育者影响很大,可谓任重而道远。作者就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需的综合素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职业学校 语文教师 综合素养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语文、数学这样的基础课就相对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