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两篇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_lzh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实战演练是把知识内化,举一反三的重要途径。本期“题型讲练”立足湖北,兼顾全国,前呼“专题讲座”,后应模拟试题,精讲精练,点拨切中要害。
  
  泉的怀想
  胡昭穆
  
  我爱做梦,做泉的梦。因世界上除生物而外,它最有灵性与活力。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之所以能给人带来智慧与快乐,就因其流动、畅达、喜融合而富变化,不像山岳般滞固和凝重。泉又是水中最秀美、活脱、明澈的一族。它拔地而起,乘势以涌,涓涓不息,那景象,那态势,常令人发出不尽的追溯感、绵延感,从而激活着这个物我共生世界的每片经络和肤体。
  有幸的是我即在泉的怀抱中长大的。我们老家在鲁南,村名叫柳庄,即长满了青青杨柳的意思。这里柳树之所以多而绿,就因为积年累月受了泉水的浸润和滋养。村前有条小河,叫荆河。它是县城之东的荆山之泉弹奏出的一支悠长摇篮曲:摇出了方圆数十里、数百里田畴、村寨,摇出了一方人质朴而坚实的秉性,摇出了中华大地上一片曾被称为“善国”的小小疆域。荆山我没去过,但荆河却是我人生的襁褓:儿时光屁股在里面摸过鱼,洗过澡,爬上岸柳粘过知了;稍长又曾在河边看书、散步、写诗,做过比书里、画里、诗里还美的遐想。因这,心怀中便一直有种浓浓的“荆”字情结。记得成人外出后在某农村中学教书,听说附近有个不小的村落中荆集,便引起极大兴趣。访之,有些似有身份的人皆答说荆集之“荆”是指燕赵壮士荆轲,此乃其西行驻足,慷慨悲歌之地。然惊叹之余,查历史,观方位,均觉无凭。久而询忠厚父老并经反复考察后方知:原来,这里地势一向湿洼,很宜荆条生长,其民代以种、编、卖此物为生,故久而得其名。似此,当把它称为荆条之乡、荆制品之乡最好,既亲切自然,又宣传了本地特产特色。不过,现有些地方为发展旅游,制造亮点,竟不惜财力争古人,饰传说,开山伐木,大兴营造,却冷遇了本地更独特、更珍贵的东西——大自然的馈赠与魅力,该称本末倒置。
  时光荏苒,所幸我们家乡那泉、那河,就一直被认作是荆棘满坡的荆山自然造化之物。也就因于此,因于荆山上的荆棘和沿河草木较多,所以其水量、水质特好,终年都明净、清冽。多年来人们用它灌溉、烹煮,享不尽给生活带来的洁净和甘甜。
  我们那带还流传种叫“拉魂腔”的地方戏,据说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它又叫柳琴戏,其主伴乐器形如柳叶,琴声全用荆河沿岸光亮、色白、质细的柳木做成,故称柳叶琴。柳叶琴又叫土琵琶,就是电影《铁道游击队》上的那种。它因上过电影,进过歌曲而名闻天下,也把微山湖给唱美唱响了。
  不过我也很是为此而骄傲。因为荆泉之水蜿蜒流进微山湖中,是湖的近亲之一;因为微山湖是我第二故乡,我曾在那里工作、生活数年,亲见荆河之水溶入大湖之后,怎样汇纳百川,然后顺运河、长江浩浩荡荡地奔进大海里……
  现我又已稳居于第三故乡了。这是个很有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的都市。有道是:人越移越活。来这里几年,收入不薄,待遇不低,住高楼,坐汽车,敲电脑,可说是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了。然却更爱做梦。有次竟梦见荆泉之水也精灵般跟我迁来,入了城市户口。顿时,这带“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出现了一幅城乡难分、泉泉互映的壮丽景象。还有那如歌如诉的柳叶琴声。它伴泉声、涛声由远而近,越奏越响,一下子竟把人给震醒了。然醒后方知,这响声本是发自突涌的自来水。原来,近期天气特别干热,市里实行定时用水,我昨接通知后一时慌张,竟将水龙头给忘记关了。
  再上床睡个回头觉吗?已不必——为做梦而做梦做不出甜蜜的梦。就像舍自然而去造风景则绝对造不出真正的美景一样。
  (选自《散文》2002年1期)
  1.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反映了“仁者”和“智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因这,心怀中便一直有种浓浓的‘荆’字情结”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结尾“为做梦而做梦做不出甜蜜的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照应”在本文运用得很有特色,请举两例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泊湖的黄昏
  熊召政
  
  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还是先让我们来欣赏镜泊湖的黄昏吧!
  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的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座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既是牡丹江的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最窄处只有300余米。惟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地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游船入浦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大凡美的东西,莫不都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这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蓦然发现: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选自《新民晚报》2007年10日30日,有删节)
  1. 你怎样理解第2段加点词语“禅机”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文章概括第5段中“别致生动的景色”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阮籍和李商隐的诗句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各选一个词语概括。作者为何要引用他们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句“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泉的怀想》
  1. 仁者凝重、稳固;智者畅达而富于变化。
  2. 荆江陪伴自已成长;荆泉之水流进第二故乡,引为骄傲;居于第三故乡梦中都是荆泉之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3. 作者借做梦所表达的是对目前一些舍自然而去造风景绝对造不出真正的美景现象的思考,这句话表达出了作者对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远离自然甚至破坏自然的担忧,洋溢的是对故乡的赞美与留恋。
  4. 开篇说“我爱做梦,爱做泉的梦”,自来水的突涌惊醒“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梦,这层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中间提到有些地方为发展旅游冷遇大自然的馈赠,结尾说“舍自然而去造风景则绝对造不出真正的美景”,这层照应体现了作者对目前一些破坏自然的现象的忧虑。
  《镜泊湖的黄昏》
  1. 文中的“禅机”,是指镜泊湖的黄昏带给作者的启示: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2. ①枕着山脊的不再炽烈的夕阳像金箔打造的浮萍。②船头两岸青山在水中翡翠般的倒影和船尾荡漾的金箔般的湖水变幻无穷。③沉入山脊只剩半弯的夕阳在水中的光晕更为明亮,使船尾水花更为璀璨。(根据第6、7、9段概括)
  3. 苍凉;感伤。①表达了对他们两人不能借助禅宗参透生命的遗憾。②为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铺垫。(或和下文自己的积极人生态度作对比)
  4. ①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第二段中的“禅机”。②表达了作者从镜泊湖黄昏中所获得的积极人生态度启示的喜悦。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单位:张兴武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
  邱文华 江西省南康中学】
  责任编辑:周俊
其他文献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歌语言”,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精练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进行变形不可。  诗歌对语
期刊
编者语:构思是写作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能顺利迈开这一步,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之中。张慕元老师不讲空话,不说套话,而是结合自身擅长写作的优势,设身处地从学生实际写作的情景出发,授之以渔,独创“提问式”作文构思法,能帮助同学们走出作文构思的困境,较好地解决“无话可说”的苦恼。    【导 语】  几年前,张老师看到武汉的公园都收门票,而不像许多城市一样免费开放,就想写一篇“呼吁武汉的公园也免费开放”
期刊
综观近两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在素材的运用上多有巧妙之处,现归纳总结,供广大考生借鉴。其常见技法一般有以下五种:    一、量裁    量裁,就是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上切入材料。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是这样“量裁”的:   还记得那个让整个中华为之感动的邰丽华吗?对于她来说,生活是苦的,苦不堪言,但她从容
期刊
记不得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只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在记忆里静静地流淌,微风徐徐而来,空气里掺杂着水的味道。  也许每个人都是一只风筝,无论飞多高都会被一根线紧紧牵住,在高飞与回归之间挣扎。任你飞得再高,一种说不清的情愫也会像开在心底的蔷薇,时不时的诱惑着你。  如果我是一棵树,那鸟语花香的家乡就是我扎根的地方。那些安静祥和的景象屡屡出现在我的梦中。那条东流的小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碧玉似的水中沉
期刊
“环保”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和世纪性的时尚,绿色意识早已渗进了我们的思想和文化。此类话题倍受关注,因此,它也将成为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之一。    旷野与城市  毕淑敏    ①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②我听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③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期刊
一、要“直译”,不要只求“大概”    所谓“直译”,就是“以直译为主,字字有着落”。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等。愈是“难”的字、词,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  如:“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中“披”字,许多考生要么没译,要么译成“披露”或“披衣”。这里应该是“批阅”的意思,即“阅读”。    二、要“通达”,
期刊
成语,主要指习用的古语、俗谚以及能独立表意的词组、短语。大都约定俗成,结构固定。成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前代故事等,二是历代流通度大、影響甚广的经典著作。正是由于成语的这两个来源,决定了成语含有前代语言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因此,利用好这一部分的成语,以此作为桥梁,有助于提高我们学习文言的效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
期刊
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不同的诗人,不同的人生境遇,感受自然千差万别。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和杜牧的《初冬夜饮》这两首小诗就借雪夜饮酒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悟。前者是这样写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后者是这样写的:“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白诗似熊熊炉火,照亮眼睛,温暖人心;杜诗如暗淡烛光,拉长身影,投下凄凉。何以见得?
期刊
在現代汉语中,含“如”字的成语不仅“量大”——各类工具书中收录的有190余条,而且“面广”——因其形象的表意功能被人们广泛使用。“如”字成语也出现了媒体使用出错率高、命题考查点击率高的“双高”现象。所以有人戏言:“都是‘如’字惹的祸。”为帮助广大师生走出“如”字成语的使用误区,现对其错因作如下剖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经典回放]    游庐山记  [清]恽敬  嘉庆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绝宫亭①,泊左蠡。庚辰,因往游焉。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過小三峡,驻独对亭,振钥②顿文会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叶方茁。月出后,循贯道溪,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③,横五老峰之麓焉。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