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的比例上升,他(她)们已成为高校学生中的主体。对于高校中独生子女的教育,国内已有很多探讨,而医学院校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毕业生职业的重要性,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曾对市区相关医院进行对新进职工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的受访者认为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比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能更快进入工作角色,在业务上的进步也较快。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本科学历的医学院校毕业生除医技和护理等少数专业外,在省市级医院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难度已相当大,更多的要面向县级医院甚至是乡镇卫生院,这对城市独生子女来说是很大的落差。显然,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医学院校中独生子女的教育与管理,以提高我们的人才培养水平,同时让毕业生能够和社会平稳接轨,人尽其才。
一、高校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
目前进入高校的独生子女,大部分来自城市,由于生活优越,独生子女学生在智力发育、思维活动和兴趣爱好方面比非独生子女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在集体活动、劳动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方面,则显得相对不足,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对于从未离开过父母的独生子女高校新生,异地求学开始过集体生活,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自理能力的不足。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形容他们绝不过分。不少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床铺,不会处理日常琐事,有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靠父母处理,常常是每天一个甚至是几个电话向家长“请示”。
2.以自我为中心,包容意识差
在各项活动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即处处以我为主,自己的要求必须实现,自己的意见必须得到尊重,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应博得喝彩。这种心态与群体生活的要求显然是格格不入的,于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难免让他们产生矛盾心理和抵触情绪。这种心态走到工作岗位上,显然很难适应周围的人和事。
3.过度强调享受忽略付出
现在的独生子,都是在和平年代和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幼倍受父母宠爱,沐浴在娇弱与纵忍的氛围中,几乎一切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因此,他们热衷于物质享受,难以适应艰苦条件,缺乏劳动观点,习惯于坐享其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理财,没钱就伸手向父母要,缺乏勤俭节约意识。
二、医学院毕业生的社会责任与就业现状
1.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社会责任重
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由于所学之目的是为了帮患者解除病痛、治病救人,因此在业务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与之对应的就是医学院校的课业负担重,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医务工作对毕业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目标都是要求在大学五年时间里面达到的。
2.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门槛增高
省市级医院招聘向高学历、高素质看齐,本科生需重新给自己定位。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城市,而像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在城市就业的门槛却越来越高,省级医院要求博士研究生以上,市级医院也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且岗位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调,常常是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尚如此严峻,大量的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3.面对现状,医学院校独生子女毕业生的选择
我们随机对100名来自市区的独生子女学生进行了调查,有92%的同学表示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去县级和县级以下单位工作; 60%的同学表示可以接受暂时在家闲一段时间;42%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考研考博继续深造;19%的同学表示可以为了在城市就业而放弃医学专业。由调查结果看,大部分的独生子女毕业生希望留在城市工作,整体上的态度不够积极,有的选择逃避和等待,有的选择了放弃所学专业,选择继续奋斗、继续深造的并不占多数。
三、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面对这个课题,学校不能逃避,也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积极地寻求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对所有事物都感到新奇,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来自各方面的精神食粮,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对新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作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学生尽早树立具体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或者其他集体活动,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培养独立意识和吃苦精神、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
独生子女思想活跃,不再是盲从的一代,因此要在学生刚进校时就帮助、引导他们做好大学生活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成才。要以精神引领、校园文化熏陶、榜样引导、网络聊天、志愿服务等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独生子女的科学和人文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切忌简单说教。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夏令营、周末晚会等娱乐的形式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也可以通过组织医疗三下乡、街头义诊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3.加强就业引导
就业是对学业的检验,对教师的检验,对学校的检验。就业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验。因此,除了掌握好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协调能力。可通过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和就业竞争力。对于独生子女,要培养其独立性,通过模拟应聘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教育学生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要让他们明白当前形势下要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新的时期,新的群体,医学院校中的独生子女以其鲜明的特点给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紧紧把握独生子女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一、高校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
目前进入高校的独生子女,大部分来自城市,由于生活优越,独生子女学生在智力发育、思维活动和兴趣爱好方面比非独生子女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在集体活动、劳动互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方面,则显得相对不足,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对于从未离开过父母的独生子女高校新生,异地求学开始过集体生活,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就是自理能力的不足。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形容他们绝不过分。不少学生不会洗衣服,不会整理床铺,不会处理日常琐事,有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靠父母处理,常常是每天一个甚至是几个电话向家长“请示”。
2.以自我为中心,包容意识差
在各项活动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即处处以我为主,自己的要求必须实现,自己的意见必须得到尊重,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应博得喝彩。这种心态与群体生活的要求显然是格格不入的,于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情难免让他们产生矛盾心理和抵触情绪。这种心态走到工作岗位上,显然很难适应周围的人和事。
3.过度强调享受忽略付出
现在的独生子,都是在和平年代和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幼倍受父母宠爱,沐浴在娇弱与纵忍的氛围中,几乎一切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因此,他们热衷于物质享受,难以适应艰苦条件,缺乏劳动观点,习惯于坐享其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理财,没钱就伸手向父母要,缺乏勤俭节约意识。
二、医学院毕业生的社会责任与就业现状
1.医学院校的毕业生社会责任重
医学院校的毕业生不同于其他专业,由于所学之目的是为了帮患者解除病痛、治病救人,因此在业务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与之对应的就是医学院校的课业负担重,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医务工作对毕业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目标都是要求在大学五年时间里面达到的。
2.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门槛增高
省市级医院招聘向高学历、高素质看齐,本科生需重新给自己定位。独生子女大多来自城市,而像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在城市就业的门槛却越来越高,省级医院要求博士研究生以上,市级医院也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且岗位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调,常常是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竞争一个岗位。高学历毕业生的就业尚如此严峻,大量的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3.面对现状,医学院校独生子女毕业生的选择
我们随机对100名来自市区的独生子女学生进行了调查,有92%的同学表示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去县级和县级以下单位工作; 60%的同学表示可以接受暂时在家闲一段时间;42%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考研考博继续深造;19%的同学表示可以为了在城市就业而放弃医学专业。由调查结果看,大部分的独生子女毕业生希望留在城市工作,整体上的态度不够积极,有的选择逃避和等待,有的选择了放弃所学专业,选择继续奋斗、继续深造的并不占多数。
三、教育和管理的对策
独生子女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课题,面对这个课题,学校不能逃避,也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作用,积极地寻求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对所有事物都感到新奇,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来自各方面的精神食粮,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对新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作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学生尽早树立具体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教育学生积极参加素质拓展活动或者其他集体活动,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培养独立意识和吃苦精神、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创新工作方式
独生子女思想活跃,不再是盲从的一代,因此要在学生刚进校时就帮助、引导他们做好大学生活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成才。要以精神引领、校园文化熏陶、榜样引导、网络聊天、志愿服务等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独生子女的科学和人文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教育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切忌简单说教。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艺术节、夏令营、周末晚会等娱乐的形式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也可以通过组织医疗三下乡、街头义诊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
3.加强就业引导
就业是对学业的检验,对教师的检验,对学校的检验。就业是学生真正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验。因此,除了掌握好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协调能力。可通过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学生的就业优势和就业竞争力。对于独生子女,要培养其独立性,通过模拟应聘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教育学生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要让他们明白当前形势下要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需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降低自己的期望值,立足现实,脚踏实地。
新的时期,新的群体,医学院校中的独生子女以其鲜明的特点给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紧紧把握独生子女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