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联网+”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虽然这种新常态为社会带来了很多有益变化,但也同样导致了社会负面问题频繁发生。例如,“互联网+”出现在校园中,导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削弱。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过于片面,并且存在着盲目追求和崇拜西方民主模式的现象,这导致我国社会出现了功利化发展趋向。究其原因,当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为了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度,需要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利用各种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089-02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所有高校都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树立正确三观,实现全方位发展。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单一化的高校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冲击。大学生尚未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就被西方文化中的各种不良思想造成了影响,从而片面或者单一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内容,造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岌岌可危。
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
1.1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宣传控制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时效性得到了有效增强。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内容却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过于复雜以及类别过多的信息内容,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影响,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能够得知,很多学生在“你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上给出的结果极少一部分是“信仰”,有6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不看好或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程度一般。还有11.3%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曾经非常流行,但现在已经过时了”[1]。这一调查结果明显的表现了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非常令人堪忧,这也从侧面表达了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的控制程度并不强,各种文化以及思想融合在一起,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思想层面的冲击。
1.2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严重冲击
“互联网+”时代中所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思想变得非常多元化和开放化,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极为多元化的学生来说非常不适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单方面的观察学生,但却无法对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造成引导,自然也无法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马克思信仰教育学习计划。在面对“你是否真的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个问题时,有7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是学校必须要求上,而非自愿。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否在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时,2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能够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非常片面,而且仅仅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当成了一个口号或摆设,并没有真正将其当做生命未来的方向之一。
1.3让学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接受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以及学习资源。学生了解到的文化成果过多,在进行不同的价值选择时,会受到这些文化内容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倾向,这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支持感。当前网络中的很多内容来源于我国的经典文本,但很多都是对经典文本断章取义所得出的内容,学生对经典文本的了解并不够,很容易受到这些内容的误导[2]。“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否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92.5%的学生表示有影响。其实互联网中存在的不仅仅是一些软件和内容,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不良文化,当前我国中的很多大学生就受到了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利己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冲击,从而影响了三观的正常形成,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出现。
2“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创新路径
2.1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制
2.1.1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安全、高效、稳定的网络学习空间,非常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首先,要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网络,确保师生能够利用无线网络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换和内容学习。其次,要和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师培训模式保持一致。比如学校要根据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优化和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流程和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和科学化。为了保证教学的公平公正,还要尽可能开放学校中的教学资源,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最后,建立与现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训模式一致的“智慧教室”。例如计算机设备、录音设备、多媒体设备等等,教师能够利用“智慧教室”为学生量身打造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2.1.2建立资源、信息、知识的共享服务体系
“互联网+”让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学习信息以及展开学习实践的主要手段,而线上教育凭借着其便利性成为了大学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导者,高校要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需求[3]。根据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师能力开发培训课程,研发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此外,互联网平台本就有着涉及范围广,包含量大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师研修,能更好的整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知识内容,让教师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开展研修学习活动,建立完整的共享知识服务体系。
2.1.3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协同创新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并不是单独开展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会与其他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其他教育课程的共享性,衔接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通过统一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能够带动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高效化和一体化。 2.2建立“智慧教育”云平台
2.2.1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高校各班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各教室还要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电子教材和课本教学的同步开展。信息交流平台还有利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信息交流平台不仅仅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能让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体化管理。
2.2.2教学服务平台
教学服务平台主要针对的是教育共享和教学管理。教育服务平台能够整合不同平台的优秀马克思主义教育资源,让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丰富和完整,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水平。如今的高校大学生更追求个性化教育,所以利用教学服务平台能够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考试管理以及教学评价[4]。
2.3合理利用外部环境
“互联网+”促进了手机移动设备的发展,而且手机移动设备可以说是当前设备中最为灵活的设备。高校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易班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展开思想交流和碰撞的机会。而且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通过移动端来学习和交流。通过建立微信学习小组群,老师能够在网络中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背景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非常必要。首先,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与管理,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监督机构,反馈网络中的各项不良信息。其次,严格把关进入我国网络中的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剔除有害信息,防止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为学生建立一个优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环境。最后,高校应教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不同的思想意识,提高对优质信息的辨认度,从自身做起,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其实非常明显,他们的信仰会受到互联网中各种信息的冲击。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也是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只有将其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融入到每个人民的心中,才能树立属于社会主义的独有优势。“互联网+”时代,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今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将会成为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薪童.“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
[2]孙耀斌,傅敏.“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与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3-5.
[3]傅玉良.“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8.
[4]文潔贤.“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8,30(1):124-128.
(责编:杨梅)
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8-0089-02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同样也是我国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所有高校都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树立正确三观,实现全方位发展。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开放性、多元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单一化的高校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冲击。大学生尚未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就被西方文化中的各种不良思想造成了影响,从而片面或者单一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内容,造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岌岌可危。
1“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
1.1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宣传控制能力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时效性得到了有效增强。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内容却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情况。过于复雜以及类别过多的信息内容,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产生影响,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力。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能够得知,很多学生在“你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上给出的结果极少一部分是“信仰”,有6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不看好或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程度一般。还有11.3%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曾经非常流行,但现在已经过时了”[1]。这一调查结果明显的表现了当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非常令人堪忧,这也从侧面表达了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的控制程度并不强,各种文化以及思想融合在一起,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思想层面的冲击。
1.2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了严重冲击
“互联网+”时代中所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思想变得非常多元化和开放化,单一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极为多元化的学生来说非常不适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单方面的观察学生,但却无法对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造成引导,自然也无法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马克思信仰教育学习计划。在面对“你是否真的喜欢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个问题时,有70%以上的学生都表示是学校必须要求上,而非自愿。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否在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时,2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能够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非常片面,而且仅仅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当成了一个口号或摆设,并没有真正将其当做生命未来的方向之一。
1.3让学生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接受到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成果以及学习资源。学生了解到的文化成果过多,在进行不同的价值选择时,会受到这些文化内容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倾向,这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支持感。当前网络中的很多内容来源于我国的经典文本,但很多都是对经典文本断章取义所得出的内容,学生对经典文本的了解并不够,很容易受到这些内容的误导[2]。“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是否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92.5%的学生表示有影响。其实互联网中存在的不仅仅是一些软件和内容,更多的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不良文化,当前我国中的很多大学生就受到了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利己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冲击,从而影响了三观的正常形成,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出现。
2“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创新路径
2.1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制
2.1.1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所形成的安全、高效、稳定的网络学习空间,非常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首先,要建立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网络,确保师生能够利用无线网络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换和内容学习。其次,要和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师培训模式保持一致。比如学校要根据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优化和建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流程和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和科学化。为了保证教学的公平公正,还要尽可能开放学校中的教学资源,实现师生资源共享。最后,建立与现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培训模式一致的“智慧教室”。例如计算机设备、录音设备、多媒体设备等等,教师能够利用“智慧教室”为学生量身打造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性。
2.1.2建立资源、信息、知识的共享服务体系
“互联网+”让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学习信息以及展开学习实践的主要手段,而线上教育凭借着其便利性成为了大学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导者,高校要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需求[3]。根据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教师能力开发培训课程,研发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此外,互联网平台本就有着涉及范围广,包含量大的特点,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师研修,能更好的整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知识内容,让教师时时刻刻随时随地的开展研修学习活动,建立完整的共享知识服务体系。
2.1.3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协同创新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并不是单独开展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会与其他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其他教育课程的共享性,衔接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通过统一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能够带动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我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高效化和一体化。 2.2建立“智慧教育”云平台
2.2.1信息交流平台
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能够实现高校各班优质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各教室还要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电子教材和课本教学的同步开展。信息交流平台还有利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信息交流平台不仅仅能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能让教师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体化管理。
2.2.2教学服务平台
教学服务平台主要针对的是教育共享和教学管理。教育服务平台能够整合不同平台的优秀马克思主义教育资源,让高校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更加丰富和完整,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水平。如今的高校大学生更追求个性化教育,所以利用教学服务平台能够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考试管理以及教学评价[4]。
2.3合理利用外部环境
“互联网+”促进了手机移动设备的发展,而且手机移动设备可以说是当前设备中最为灵活的设备。高校可以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易班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展开思想交流和碰撞的机会。而且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通过移动端来学习和交流。通过建立微信学习小组群,老师能够在网络中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背景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非常必要。首先,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与管理,可以利用网络建立监督机构,反馈网络中的各项不良信息。其次,严格把关进入我国网络中的各种思想意识形态,剔除有害信息,防止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为学生建立一个优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环境。最后,高校应教导大学生正确看待不同的思想意识,提高对优质信息的辨认度,从自身做起,推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其实非常明显,他们的信仰会受到互联网中各种信息的冲击。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也是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只有将其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融入到每个人民的心中,才能树立属于社会主义的独有优势。“互联网+”时代,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今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将会成为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薪童.“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9.
[2]孙耀斌,傅敏.“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与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3-5.
[3]傅玉良.“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D].大理:大理大学,2018.
[4]文潔贤.“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8,30(1):124-128.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