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论易的逻辑问题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于在网上看到了杨振宁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的报告,这之前已看到报上有关这个报告的争议。看报告才知,争议集中在第—个问题上。十分钟里要把一个问题逻辑严密地解释清楚,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他要说三个问题。但现在引起争议最大的第—个问题,“易经对中华文化与思维方式的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只匆匆介绍了观点,却也可以看出逻辑上存在问题。
  他的结论是在前人的第四、五种观点(原因)的基础上得出的。这两种观点的正确性是需加证明的。即使因时间关系,把证明略去,假定观点正确,也推不出杨振于先生的结论。如“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这笔账能算到《易经》头上吗?按杨振宁先生的观点,是因为易经里只有归纳式思维,没有推演式思维。即便如此,“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也不能算是《易经》的责任。就像杨振宁先生教的学生中物理很好,而数学不及格,不能怪杨先生只教了物理,没教数学;或者他物理教得太好,过多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他没有在教物理时同时强调数学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只要少许认真想一想,所谓“中国传统里面无(还不是‘缺乏’)推演式的思维方法”根本不可能成立的伪命题。一个正常人的逻辑思维,进行归纳,就是为了推演。杨先生自己也说,“推演其实比归纳容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怎么可能会“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呢?没有推演法,归纳出来再正确的结论,也无法付诸实用,何况举一反三,倘如此,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是怎么创造与积累起来的?要说是中国的哲学书里没有对推演法的规律的总结,那么,中国的哲学书里何尝有对归纳法的总结,易经里的归纳思维不是靠杨先生总结出来的吗?学界早有一种看法,中国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与逻辑学,难道中国人在几千年里没有哲学思维与逻辑思维吗?中国人确实有像杨振宁先生一样乱用术语的毛病,但这不是从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有毛病,而是在表达上有毛病,使用的语言工具不称手,先用起来再说,因为有观点要表达。
  不过,建立在不清概念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会使论者有错误而不易自审自察。杨振宁先生身在西方语境中那么多年,且受过严格的科学思维的训练,尚且会有这样的逻辑上的问题,要说不善逻辑思维,是否中国人更不善的是归纳思维呢?但这个题目太大,本人也无研究,不敢说,只能把它提出来,请大家议议。
其他文献
当今乘公交车或地铁主动给我这年逾七旬的老朽让座的人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少之又少。在下自忖有点修养,跟人家去抢座位,未免有失自尊。一般情况我在终点站下车,只要站在两排座位前,等到中转大站,有大批的人下车,这时“座位得来全不费功夫”。但坐定后如见到有老妪或孕妇上车最先起来让座的几乎总是我。  有人不免要问:一个已退休十几年的人大清早去赶地铁为何故?这是因为老同事极力邀我去他女儿开的设计事务所当顾问,实在
期刊
“我送你一束花吧。”——“我要的花,你是买不到的。”  “是什么?”——“黑郁金香。”  站在窗前的晚风里,细细历数着18岁梦季里的一片片落叶。  很爱的花是黑郁金香。喜欢那种墨紫晶的眼神,藏在层层花蕊里历数清冷。深沉而柔和的故事,是属于夜的颜色。  她的名字叫做——夜皇后……  “你还在等吗?”——“我会一直等下去。”  当记忆背起行囊向青涩告别的时候,彼岸飘来岁月的歌。终有一天,天真与单纯会如
期刊
初看之下,居然把图片上的“东北新粮专列”看作了“东北新娘专列”。以为出了新。想有“东北新娘”组合成专列。浩浩荡荡进入上海欢度蜜月。也不失为创意。但转而一想,新娘来了,新郎做什么呢?没有新郎,何来新娘?  是错了。错把“新粮”当“新娘”,为何就不当“新郎”来看。同样一字之差,就不愿看新郎而愿意看新娘,这潜意识里,是有看新娘子的观念在作祟。性意识在这样的图片里可以读出来,是个教育。  也不一定都会这样
期刊
5大箱漫画书等着我    没到日本,晓得日本是漫画王国。到了日本,还知道漫画被民间列为茶道、歌舞伎、相扑之后的第四大国宝。  在国内认为日本是漫画王国,那只是听说,等到了日本,无所不在的漫画,却让我超过对樱花的体验。我到日本是将近4月中旬,樱花的前线已经掠过九州地区,在春光明媚的大自然我只能感受樱花凋零于泥土的芬芳,到了新居的寮(大学安排访问学者或留学生居住的宿舍),在打扫房间的时候,累的不是灰尘
期刊
人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山”,对我而言,则成了“黄山归来不上班”。我是在黄山的莲花峰上和老公一起望着冉冉升起的火红太阳的那一刻,做出了我人生中最率性最诚实的决定:辞职回家。  尽管事到如今已经快一年了,但是亲朋好友对于我在经过多年奋斗顶着两个硕士事业刚刚起步的情况下选择“沦为”“家庭主妇”还是颇为不解,追着赶着问我为什么。其实同样的问题我也问过自己很多次,答案虽然常常随着我心情的起伏而略有不同,来来回
期刊
弗兰克阿巴纳尔是上世纪60年代国际知名的巨骗,他所犯的诈骗案不知其数,其中有许多大案奇案惊动全世界。可是他在被捕后在监狱里关了不久就被联邦调查局保释出来,因为联邦调查局需要利用他的经验和头脑来破案。如今他大出风头,成为著名导演斯比尔伯格电影中的主角,由曾经主演《泰坦尼克》的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他。    凭借翩翩风度和如簧之舌,他到处受到欢迎——免费住豪华饭店,将漂亮女人骗上床。在短短5年中
期刊
掐指算来我离开国有体制超过十年了。回想这些年风风雨雨,似乎无所谓喜、无所谓悲,更多的是流光易老的感慨和无奈。也曾有过许多青春的梦想,“豪情万丈”、“一飞冲天”、“辉煌”,诸如此类的词句激荡在胸。可如今,青春也都去了,并无辉煌。  多年不见的好友问起我的近况,我总爱以一个老故事自嘲。故事的主角是个老秀才,一生了无建树,生有两子,一取名为年纪,另—取名为功名。某日秀才窗下读书,听闻两子村外拾柴归来,便
期刊
有一件事我一直愧对施大畏。前几年,我在一篇写他的报道中说他身高1.78米,其实,他是1.87米。不是因为我比他矮5厘米而嫉妒他,实在是笔误。一个小小的笔误,让他活生生矮了9厘米,恐怕也让他错过了许多招惹他犯错误的机会——他可能因此会恨我,但他太太会感谢我的。  施大畏英俊高大,50来岁的汉子,像是40才出头,实在是海上画坛不多见的美男。  有的人天生器宇轩昂,有领袖之相。施大畏便是如此。即便是和一
期刊
我真的不想写陈逸飞了。自从他去世那天起,自觉的和“被迫”的,我自己都不清楚已写了多少篇关于他的文字。每次写他,对我来说都是折磨。你可以理解吧,如果你死了个朋友,天天让你写他,回忆他,那是种什么滋味?且这朋友又如此出名,这么写他,好像自己在借机作秀似的。  陈逸飞在世时,我很少写他。他也不要求我写。每当我想写点什么时,他常说:“弗要写了,省点力气吧。阿拉是朋友,一道白相相,弗要有心事。”既然是朋友,
期刊
女主人公和我完全没有关系    笔者:融融,你好。你1987年离开上海赴美留学,1997年才开始小说创作,这些年来离国内文坛一直比较远,最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一年推出了你三部作品,这次回国又赶上《夫妻笔记》热销,会不会觉得有点意外?  融融:应该说很高兴,很幸运,但并不太意外。其实我这次回国主要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的小说做宣传,而是代表美国轻舟出版社来和国内的一些出版社洽谈合作,我们有一批很优秀的海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