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组织作为受教育对象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载体,需要围绕和谐校园发展不断调适,以求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和谐校园提倡“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从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建立科学的文化体系。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创新学生组织工作,实现优化管理。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工作;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C
1学生组织的概述
从广义角度来看,学生组织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从狭义角度来看,指在教育单位内,由学生组成的,接受学校党委领导、团委指导的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组织,具体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等不同学生组织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学生社团属于兴趣爱好型,主要由有相同特长、爱好、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学生群体组成,主要以“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为宗旨,在学生组织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最贴近在校学生的朝气和精神面貌。又比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属于社会公益型组织,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桥梁,主要涉及环保、义务劳动、无偿献血、送温暖等活动。
2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与管理模式分析
2.1更新管理观念,明确学生组织工作向导
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包含多种类型群体,不同组织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一点在“学生组织的概述”中已经有过详细的分析。要使这些学生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同时,获得健康成长,体现“第二课堂”价值,学校党委、团委相关领导必须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组织性质和活动目的,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实施不同的“引导”,做到“少干预、多指导”,充当学生组织发展的引路人、合作者以及帮扶者[1]。
2.2创新学生组织工作方法,推动有效发展
学生组织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现阶段,对学生组织工作方法的创新进入新阶段,并实施了一系列尝试。比如将学生组织中的“青马学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和依靠的实践者,此种管理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学生组织健康发展,使学生组织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成为共青团工作中最活跃的闪光点;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渗透的范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2]。
2.3革新管理机制,保障学生组织工作创新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机理,能够决定管理功效。学生组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群众性机构,其运行过程离不开管理机制的保障。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党委、团委相关领导必须重视管理机制的革新,通过强化、规范管理加强学生组织队伍的建设,完善聘用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3]。
3学生组织工作创新与管理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分析
3.1明确学生组织地位,找准文化建设方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到学术氛围、制度文化、文化气息、校风、教风、学风等,可见,校园文化的形成主要围绕教师与学生展开。因此,在学生组织工作中必须明确自身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过程的地位当下高职院校正积极实行学分制,学校管理也更加集中化,在此背景下学生组织却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凸显。
3.2深入指导特色活动开展,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学生组织要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特色和品牌的突出,避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只依托于简单的歌唱比赛或社團活动,需要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有相应的科学指导,展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达到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保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达到为社会输送富有敬业、诚信、公平意识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3.3加强学生凝聚力形成,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让学生自主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正是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学生组织工作要加强学生凝聚力的形成,通过完善团队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其中培育优秀干部就属于一个明显的案例,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学生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更好地融入群体,融入学校氛围,最终学会融入社会氛围,增强认识世界的能力。
3.4增强学生价值认知能力,提高校园文化构建内涵
学生不仅是学生组织活动实施的主要对象,更是校园文化构建的载体。因此,在学生组织工作中要增强学生价值认知能力。其一,注重对学生理性价值的培养,包括价值认知能力、价值分析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其二,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目的的培养,主要政治文化、道德教化以及对文化认同的正确理解[4]。
结语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精神品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观念。学生组织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主要对象和实践者。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组织工作管理相互补充和促进,前者为后者创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后者为前者搭建活动平台。
参考文献
[1]金利平.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0(09):54-57.
[2]李东浩.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20-21.
[3]王秋方.浅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20,42(02):86-89.
[4]郝东.团学活动在高校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交际,2020(07):124-125.
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 017000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工作;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34 文献标识码:C
1学生组织的概述
从广义角度来看,学生组织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从狭义角度来看,指在教育单位内,由学生组成的,接受学校党委领导、团委指导的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组织,具体包括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等不同学生组织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学生社团属于兴趣爱好型,主要由有相同特长、爱好、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学生群体组成,主要以“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为宗旨,在学生组织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最贴近在校学生的朝气和精神面貌。又比如青年志愿者协会属于社会公益型组织,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桥梁,主要涉及环保、义务劳动、无偿献血、送温暖等活动。
2学生组织工作的创新与管理模式分析
2.1更新管理观念,明确学生组织工作向导
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包含多种类型群体,不同组织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一点在“学生组织的概述”中已经有过详细的分析。要使这些学生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同时,获得健康成长,体现“第二课堂”价值,学校党委、团委相关领导必须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组织性质和活动目的,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实施不同的“引导”,做到“少干预、多指导”,充当学生组织发展的引路人、合作者以及帮扶者[1]。
2.2创新学生组织工作方法,推动有效发展
学生组织是连接学生与学校、社会的重要纽带,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现阶段,对学生组织工作方法的创新进入新阶段,并实施了一系列尝试。比如将学生组织中的“青马学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和依靠的实践者,此种管理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学生组织健康发展,使学生组织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成为共青团工作中最活跃的闪光点;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渗透的范围,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2]。
2.3革新管理机制,保障学生组织工作创新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机理,能够决定管理功效。学生组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群众性机构,其运行过程离不开管理机制的保障。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组织工作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党委、团委相关领导必须重视管理机制的革新,通过强化、规范管理加强学生组织队伍的建设,完善聘用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3]。
3学生组织工作创新与管理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分析
3.1明确学生组织地位,找准文化建设方向
校园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和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到学术氛围、制度文化、文化气息、校风、教风、学风等,可见,校园文化的形成主要围绕教师与学生展开。因此,在学生组织工作中必须明确自身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过程的地位当下高职院校正积极实行学分制,学校管理也更加集中化,在此背景下学生组织却越来越被学生接受,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断凸显。
3.2深入指导特色活动开展,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谐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从而实现德育的渗透。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学生组织要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特色和品牌的突出,避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搞“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校园文化建设不是只依托于简单的歌唱比赛或社團活动,需要在组织课外活动时有相应的科学指导,展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达到以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保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达到为社会输送富有敬业、诚信、公平意识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3.3加强学生凝聚力形成,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让学生自主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正是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学生组织工作要加强学生凝聚力的形成,通过完善团队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其中培育优秀干部就属于一个明显的案例,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学生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更好地融入群体,融入学校氛围,最终学会融入社会氛围,增强认识世界的能力。
3.4增强学生价值认知能力,提高校园文化构建内涵
学生不仅是学生组织活动实施的主要对象,更是校园文化构建的载体。因此,在学生组织工作中要增强学生价值认知能力。其一,注重对学生理性价值的培养,包括价值认知能力、价值分析能力和价值选择能力;其二,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目的的培养,主要政治文化、道德教化以及对文化认同的正确理解[4]。
结语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精神品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观念。学生组织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主要对象和实践者。可见,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组织工作管理相互补充和促进,前者为后者创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后者为前者搭建活动平台。
参考文献
[1]金利平.中外高校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20(09):54-57.
[2]李东浩.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11):20-21.
[3]王秋方.浅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台州学院学报,2020,42(02):86-89.
[4]郝东.团学活动在高校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交际,2020(07):124-125.
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 0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