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在教育教学思想方面有着非常独到的创见,主张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并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孔子主张在人格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渗透式教育和言传身教等原则,这样就能达到培养出君子的目标。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格教育 目的 目标 原则
  
  
  孔子是第一个探讨人格问题的教育家。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要比他的技能重要的多。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仍有借鉴作用。我国长期存在着重技能培训轻人格教育的倾向,培养的学生大多为具有某种专业技能而人格未必健全的劳动者,这种人才显然不能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我们应该重新重视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使教育回归实质,把造就理想人格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孔子教育的目的
  孔子主张“君子不器”①,君子作为价值的承担者,不能仅满足于掌握某种技能来实现个人物质追求,还要能够胸怀天下,为社会做出贡献,所谓“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②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培养人才,单纯的技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育之重,首在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③ “务本”,首先就是要塑造人格,做一个“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孔子说“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④马既如此,人亦如是。一个人值得称赞的不是他的技能,而是他的人格。完善人格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其意义要重于技能的培养。因此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成人”、“成德”上,并始终贯穿这一目标。
  孔子认为,技能培养必须以人格培养为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⑤他是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格,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却仅仅用来为自己谋事、谋食的话,也未必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甚至若缺乏完善的人格,一个人掌握的技能愈高,就愈有力量危害人群。这从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可以清晰得看出。孔子的弟子各有特长,但孔子最重视的是他们的“德行”而非技能。比如他认为以“言语”著称的子贡不如以“德行”著称的颜渊。对同样以“言语”著称的宰我,孔子更是因其不行三年之丧而斥之“不仁”。冉有精于“政事”但他帮助季氏搜括钱财,孔子号召弟子群起而攻之:“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⑥子夏以“文学”著称,孔子告诫他“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⑦这说明孔子评价弟子的首要标准是人格而非技能,绝不会因为其某方面的技能而对人格缺陷姑息迁就。孔子把培养学生人格作为教育首要目标,强调以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而不是独善其身的个人主义发展。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伟大之处。
  孔子人格教育的目标
  孔子不仅把人格教育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还提出了完整的人格体系理论。
  圣人是孔子的人格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⑧圣人的境界即便尧舜也做不到,遑论普通人。但孔子依然提出圣人的目标,意在使人始终具有提升的目标。但这种几乎达不到的要求会使人产生畏难心理,从而放弃提升努力,反而连较低的人格层次也达不到了。因此孔子提出了比较现实的人格层次——君子——作为现实的目标:“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⑨
  君子是相对比较现实的理想人格,是实践礼乐文明和体现仁义价值的精英。具体来讲,“君子之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⑩君子具有通过修身努力培养仁、智、勇品格的人。君子四道为:“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12}君子还须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13},等等。概言之,君子的品格可分为两方面:不仅要对己能“修己”,还要对人能“安人”。作为普通民众的先进分子甚至领袖,君子应担当领导人们实现仁的责任。所以孔子努力培养学生树立君子风范来引导社会形成良好风气,他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4}“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15}君子是政治文化的承传者,在社会上起到榜样的作用,对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小人主要是与君子进行衬托和对比以彰显君子的品格。君子与小人泾渭分明。在做人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6}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8}在个人胸襟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19}“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0}等等。总之,小人是指为仁人所摒弃的人格。这种人格是社会前进的阻力,必须进行转化和改变。
  孔子并不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圣人的境界,做到比较现实的君子的境界就可以了。这一点对我国一贯拔得太高的人格教育很有启示意义。
  孔子人格教育的原则
  启发诱导。孔子教育方法的最本质特征是启发式教育。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认真思考,若还是想不通,才可以去启发他;若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尚不能用适当的言词表达之,才可以去开导他,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亦不复也。”{21}启发只是“成人”、“成德”教育的助力,“成人”、“成德”的关键还是要依靠自身。如果只是靠一味的灌输教育而不是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其教育效果是颇可值得怀疑的。
  因材施教。孔子的学生资质各个不同,他的教育也是各有侧重。他往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他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什么是仁”这同一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要求,这是孔子人格教育的高超艺术。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学生个性要有深刻了解。孔子在这一点上可谓典范,他对每个弟子的特点了如指掌,主要用的是观察法和谈话法,即“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22}概括起来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23}通过仔细聆听和观察学生的言行,孔子对他们不同的个性有了准确而深刻的把握,诸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等。然后对症下药,开出切中肯綮的建议。
  渗透式教育。孔子的人格教育不是孤立抽象的,而是渗透于教育内容和教学环节之中。从教学内容来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24}“诗”、“书”主于“文”,是立言的根本;“礼乐”主于“行”,是立身行事的根本。这些内容各有侧重,但都围绕着“成人”、“成德”这一主题,贯穿着塑造人格这根主线。孔子就是在礼仪的实践、诗书的学习,乃至射箭、宴饮、驾车的仪式、规范和技艺等知识和技能教授的同时,使弟子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人格境界。
  孔子还非常注意营造学习氛围。他经常带着弟子们走入自然和社会去学习与体验书本外的实践性知识。比如他常带着弟子到庙宇中学习,而且“入太庙,每事问”{25},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他还常带着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体察、感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6}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进行即兴提问和回答,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人格的提升。这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将人格教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达到了“生活即教育”的境地,使人格提升变成自觉的情感和行为。
  反观我国当今的人格教育,往往离开了实实在在的生活,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格教育成了干巴巴的教条式说教和生硬的灌输,导致学生对人格教育感到枯燥,甚至产生厌烦抵触情绪。所以人格教育常常是事倍功半。在这一点上,应该好好反思借鉴孔子的人格教育方法。
  言传身教。孔子十分重视“身教”的作用。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7} “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28}为政如此,为师依然。教师的身体力行,往往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比话语教育更有说服力。孔子具有高尚的师德,被誉为万世师表,高山仰止。他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言传之外,更多的是身教,使学生敬仰之余,深受熏陶。子贡曾说:“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29}孔子的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弟子。
  孔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人格教育方面的目的、目标、原则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直到今天仍有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外国语与传播学院;本文系2009年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孔子思想对建设和谐校园的借鉴意义”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GH0902171)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5}{26}{27}{28}{29}孔子:《论语》,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4、176、2、161、4、116~117、58、64、73、160、46、184、63、132、78、37、15、131、77、147、67、14、44、108、121、131~132、138、215页。
  {24}司马迁:《史记》,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第391页。
其他文献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民政部出台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业的政策,推动了我国为老服务业的发展。20多年后的今天,国内大多数发达地区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社区为老服务。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黑龙江省为老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通过对黑龙江省为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破解为老服务业发展缓慢难题寻求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为老服务 对策    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黑龙江省在发展城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在本质上是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一种。但我国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违反了其本质的要求,应从民事诉讼程序的本质出发,对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的性质、发起主体、审判程序等方面进行重构。  [关键词]民事诉讼 审判监督 再审 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再审程序的发动主体有三类,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当事人。《民事诉讼法》把发动再审的权利赋予广泛的主
【摘要】企业文化看似无形,却是企业的生存指南。员工的行为动力与企业所给予的生存机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分析企业文化本质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企业文化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特点与作用,才能不断探索有利于发挥企业文化强大力量的有效构建路径,以实现企业和员工更好地生存。  【关键词】企业文化 本质 员工 生存    引 言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曾讲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
李白《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此诗言辞闪烁,语意
【摘要】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的是社会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秋天,时年五十三岁的欧阳修写过一篇《秋声赋》,不意广为流传,人所共知。清代李調元甚至在《赋话》卷五里将它与苏轼的《前赤壁赋》相提并论,称之为“宋赋之最擅名者”。  这一年夏伏将尽时,欧阳修写了《夜闻风声有感奉呈原父舍人、圣俞直讲》,这首诗是欧阳修闻风有感送给友人刘敞和梅尧臣的。刘敞字原父,梅尧臣字圣俞。其中的“夜半群动息,有风生树端”尤为人叹赏。在这首诗里,欧阳修叹写的也
摘要 “9·11”事件后,美国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全球反恐”战争上,忽视了亚太地区的力量平衡。在反恐战争结束后,美国作出战略调整,努力维持其在亚洲和全球的主导地位。从2011年开始,美国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除了巩固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同盟关系,还与东盟等亚洲国际组织加强往来,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奥巴马连任后,加强亚太地区战略部署的总体思路不会改变。  关键词 美国 亚太
【摘要】《降低和优化政府成本》一书围绕政府的制度成本、决策成本、运行成本、公信力成本、政府会计、国库集中支付、电子政务和绩效预算八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而精辟的阐述,并对降低政府成本提出了全面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成本 宏观思维 经世致用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发展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初具规模,经济体制改革成就斐然,但政治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特征”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 1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特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研究员辛向阳做了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的报告。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条中国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发展的,并需要长期坚持的道
孙晓星执导的《Speed Show:漂流网咖》的名字“漂流网咖”来自日本漫画家押见修造的作品,而他最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家则是伊藤润二。之前有出版社去买伊藤润二的文学改编版权,策划案就是找孙晓星写的,“当时伊藤润二看到我的文学策划案就get到我了,然后把版权卖给了这个出版社。”在孙晓星看来,伊藤润二的漫畫正是“一个扭曲的、末世的、漩涡一样的世界。”  《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 (最果夕日)  “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