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有深度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阅读要求教师以语言建构为基础,运用多种阅读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深刻、生动地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感悟能力、思维发展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笔者以《壶口瀑布》为例,阐述深度阅读的理念与策略。
  一、目标定位:以文为本,以生为本
  阅读教学要想取得成效,教师必须先明确所执教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壶口瀑布》是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文辞优美是游记散文的一大特点,作者梁衡又是锤炼语言的大家,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文字的涵泳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山水,将意境美、哲理美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有了上述观照,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我们就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了:1.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2.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表达对人生思考和民族精神歌颂的表达手法。同时,将“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确定为教学重点,将“领会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流程设置: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围绕上述目标和重难点,教师设计了三个有梯度、有张力的教学环节,安排了十个有关联、有个性的教学活动:
  一、初读,观景象,读出壶口的磅礴
  活动1:默读课文,了解这篇游记散文的文路。
  活动2:你是喜爱雨季的壶口,还是倾心枯水期的瀑布。
  二、精读,品性情,读出壶口的刚柔
  活动3:读气势之宏。
  活动4:品动词之妙。
  活动5:赏句式之美。
  活动6:变式朗读,读出壶口之柔。
  三、深读,悟哲理,读出壶口的伟大
  活动7:探究石的作用。
  活动8:思考人称的变化。老师有个小小的发现,从第五段中的“她”与前面“它们”人称代词的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9:感受黄河精神。观看具有黄河性格的抗日志士奋勇杀敌的视频。
  活动10:升华阅读情感。配乐齐读第六自然段。
  上述三个环节板块清晰、由景入理、一“壶”串之、浑然一体。同时,十个活动循着“起承转合”的思维逻辑渐行渐深,曲径通幽。
  三、策略运用:析辨揣咏,增删调换
  析、辨、揣、咏、增、删、调、换等,是解构语言、重构语言的基本方法,用得好会越读越有趣,越读越深入。
  在活动3“读气势之宏”中,师生没有争议地聚焦到下面这个句子:“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教师先让学生自读,找出特别有气势的词语。学生找到了“涌”“挤”“撞”“推”“搡”“呼”“碎”等动词,还找到了“排排”“推推搡搡”“堆堆”等叠词。教师让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要求重读动词,拉长叠词的语调,读完后谈体会。这名学生朗读时感受到壶口瀑布汹涌奔腾的力量,其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也有类似感受。教师让全班学生大声朗读这句话,要求重读动词并辅以“涌”“挤”“撞”“推”“搡”“拥”等动作。学生情绪高涨、表情丰富、肢体语言夸张,仿佛自身化成了汹涌的河水。
  在活动4“品动词之妙”中,教师运用“换”“辨”策略,收到了解构语言、再构语言的双重效果。看下面这个句子:
  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学生初读后,教师提示:将“拢”换成“合”,将“冲”换成“流”,将“跌”换成“落”,读一读,想一想,看看和原句有什么不一样。一名学生感受到,原句中的“冲”写出了黄河水势的湍急,有气势磅礴之感,而“流”缺少动感和力度,气势不够;另一名学生感受到,“跌”动感十足,将壶口瀑布不断往下落的过程写出来了,有拟人化的效果,而“落”不够生动形象,欠缺气势。对于“拢”字的分析,学生面有难色。于是,教师出示了一张壶口瀑布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一川平坦如席的大水,迅速收成一股向下隆隆冲去”的地形特点。一个聪慧的学生下意识地做出“拢头发”的动作,大家心领神会,有了精彩的答案:“这一川水如一位即将出征的俠士,用力将头发一挽,毅然决然地前行,而‘合’(学生将张开的双手合上),不能将壶口瀑布被龙槽收束的状态准确地表现出来。”另一名学生的发言更精彩:“冲向龙槽的这一川大水,是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拢’成一束的,这双有力的大手,就是黄河母亲之手!”
  四、高潮建构:奇思妙想,美悟美读
  教学高潮出现的标志是,学生强烈的阅读情绪被唤醒,进入到“深刻”“生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能否进入高潮,是评判一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参照物。
  在活动5“赏句式之美”中,教师再次出示活动4的句子,并将其修改为“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不断地往下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要求学生比较一下,哪一种表达好。学生通过阅读、揣摩,发现原句是长句,反复描写瀑布跌的过程,显得更详细,而改句是短句,显得直白,欠缺过程的描述,不能带给读者想象。教师追问:“句式的不同带给我们的感受一样吗?”一名学生体会到,原句充分展示了壶口瀑布汹涌磅礴的画面,将壶口瀑布愈跌愈猛、顽强不息的生命状态体现出来了,而改句欠缺画面感,少了情味。另一名学生体会更深刻:平静流淌的黄河水到了壶口更加激越强劲,不断跌落,又不断地奋勇向前。她跌出了勇敢,跌出了自信,跌出了不一样的全新自我。这是一种热烈奔放的生命力,是一种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带着这种理解朗诵,学生读得气势磅礴、声震屋宇,教学高潮如期而至。这个高潮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
  当课堂行进到活动8“思考人称的变化”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黄河文化、母亲河乃至中华文明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尽管还处于比较诗意和抽象的状态,但对文本意旨已经有了一种朦胧的感觉。于是,教师切入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话:“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这段话既是对文本内容本身的评价,也是对作者家国情怀的高度赞扬,对学生的阅读起着方向性作用。借助这段话,课堂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活动9“感受黄河精神”。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恰到好处地推出了代表民族救亡和不屈抗争精神的微视频(经过艺术加工的“平型关大捷”英勇壮烈的战斗场面),让黄河文化、民族精神找到了落点。
  情与理的汇聚为教学高潮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契机,课堂顺理成章地进入到第10个活动:升华阅读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配乐齐诵文章的最后一段。在铿锵的《黄河大合唱》乐声中,学生充满深情的读书声响起来了,为民族欢呼、为自己喝彩的掌声也在心底响起来。
  (作者单位:易艳丽,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镇五里初级中学;龚金喜,荆门市沙洋县教研室)
其他文献
“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蔡元培先生这句话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在增强师生向心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整体提升办学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宜昌市西陵区常刘路小学(以下简称“常刘路小学”)的“跃美文化”源于学校的体育特色,但又不囿于体育,而是将课堂建设、德育建设等融为一体,构建出的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常刘路小学的前
《孔乙己》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编排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下册。这篇文章的主旨,主流的解读是这样的: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虚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的描写,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很长时间内,我对这种解读并没有产生怀疑。究其原因:一是《教
在集体备课研讨活动中,一位老师主备、主讲了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的《列夫·托尔斯泰》。他将这篇文章确定为主题型文本,并据此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①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体会作者的崇敬、感激之情。②感知文本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表达效果。③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这位教师用课件简介了托尔斯泰的生平及著作,配乐朗读了文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学校新一轮课堂改革的方向。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十七章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授课过程为例,探讨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一、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为学生提供预习资料,下发导学提纲。  首先,在导学提纲中为学生做明确具体的学法指导。如“研读教材76页能量守恒定律部分,按照导学提纲的提示,独立完成情境探究”等。接着,教
新授课结束后,部分学生对新知识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此时,开展整理和复习教学,能够起到理清思路、明晓算理、巩固内化的作用。如何设计一节复习课?笔者结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主回顾梳理,培养分析观念  回顾梳理环节,笔者主要借助“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学习单”内容如下:  1.通读教材中的例题,想一想每道例题主要学习的是什么?  2.哪些题在
近日,本刊记者来到荆门市竹园小学,对湖北省首批小学正高级教师、省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荆门市竹园小学校长吴晓梅进行了专访。采访中,吴校长就校园文化创新及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创新是文化核心,更是发展方向  记者:学校的文化内核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师生面貌和精神状态,也决定了这所学校的办学氛围和品位。您对学校文化的核心特质是怎样理解的?学校的文化核心又是什么呢?  吴晓梅:新
在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补写结尾,既可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够训练学生的想象和写作能力。  根据故事情节补写。在教学中,笔者着力引导学生紧紧扣住小说的情节来补写结尾。比如,笔者在讲授莫泊桑的《项链》时,课文的末句是“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这句话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但并不能说是完美的结尾。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梳理并分析课文的情节,学生在归纳出本文的情节——“
“襄阳隆中名师罗海英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8月,成员中有特级教师2人,隆中名师5人。工作室围绕“小学识字教学”“小学古诗教学”“神话故事与童话教学”等主题,采取专题培训、观课议课、沙龙研讨、网络教研、送教下乡等形式,举办大型教研活动20余场,累计培训教师一千余人次。  工作室主持人罗海英是特级教师、隆中名师,主讲的《尊严》获省级一等奖,主讲的国家级示范课《难忘的一课》受到广泛好评。  教学目标是
调研发现,学生在思维方面缺乏长期有效的训练,致使在写作中存在无材可写、选材老旧、提笔记事动辄“送伞”“让座”“喂药”的问题。为此,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作文课堂为主阵地,围绕学生写作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敏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思助写,以写促思,最终达成了“思”与“写”的同步提升。  理论学习晓内涵,问卷调查知学情  整个研究阶段,我们除了通过多个渠道、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理论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的每一课都通过“运用你的经验”版块调动学生个体生活经验,随后以“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版块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分享、交流生活经验,最后借助“拓展空间”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如何运用编者精心搭建的脚手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呢?我们在实践中构建了“八步教学法”。下面以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第一框题《男生女生》为例,简要介绍这种方法。  第一步,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