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们,影友们大家新年好!“摄影课堂”栏目今年改版为“摄影漫谈”,德治不才,也不好为人师,只是过去设立的“摄影课堂”栏目,一直由我主持讲座而已,新年伊始恰逢改版,索性将“摄影课堂”改为“摄影漫谈”,希望广大影友和摄影理论专家积极参与进来,发表漫谈摄影文章,打破一言堂,形成百花齐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互动局面。在2010年的第1期,我先来从“开荒”“打井”“挖渠”说起——摄影之路,算是抛砖引玉吧!
似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形制。记得在河北省大成县的一次摄影人聚会上,知名摄影理论家,《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李树峰在摄影交流讲座上提出了一个是“打井”还是“开荒”的观点上,我深受启发,觉得这个理论对摄影爱好者玩好摄影,玩出名堂,玩成名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理解树峰老师说的“开荒”是指许多初学摄影的爱好者急于求成,不分题材和体裁,只要能拍到就广泛尝试,从中体会快门咔咔作响的快感。其实这是爱好者的通病,但也未,必不对,这样只是不容易很快出成就罢了。树峰老师希望摄影人应该以“打井”的方式攻其一点越深越好。从这个理论谈起,姑妄言之“挖渠”,也不失为很好的比喻。何为“挖渠”我的解释是,找到一个摄影题材或体裁开始学起,不必先深挖“打井”不断向前摸索实践,看多了拍多了体会多了,自然会回过头来从出发点开始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以便创新发展,正所谓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在一个领域内出类拔萃技高一筹。
事实上前人的成功之例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当我们欣赏传世佳作时,在介绍作者时往往都是这样写着:风光摄影家某某,生态摄影家某某,昆虫摄影家某某,民俗摄影家某某,人像摄影家某某,当然也有这样介绍的,著名摄影家某某,但是后面还要加上擅长什么摄影,喜欢拍摄什么,在什么摄影方面成绩斐然等等。这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在某一方面的成功,或某一条线上的成功,或者说某一点上的成功。因此,我认为,学习摄影的“开荒”“打井”“挖渠”三种途径,还是先从“挖渠”开始的好,其排列应该是“挖渠”(学习所定题材或体裁的摄影表现形式)
“打井”《研究所定题材或体裁的摄影理论内涵)“开荒”(探讨所定题材或体裁的摄影创新概念或尝试新的题材和体裁)。
综上所述,关键是找到一个起步的基点。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点呢,也是因人而异的,从成功的摄影名家来看,他们这个点的选择也不同。有的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如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家于云天,他是中国航空杂志副主编,他却选择了拍摄风光这个点,拍摄了大量的风光传世之作,成为令人尊敬的风光摄影大师;有的是从职业特点出发,如中国第一个战地摄影女记者黄文,她是新华社记者,于是她选择了去科索沃战争现场拍摄新闻,记录战争为世界战争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有的从未来发展需要找点,如人像摄影家张学龙,他曾经是裁缝,有着很好的绘画功底,但是他一直想开个最棒的影楼。于是他从学习人像摄影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目前已成为中国人像摄影界瞩目的大师级摄影家:也有的从冷僻缺门找点,如在旅游摄影中有的选择拍风光,有的选择拍民俗,有的选择拍新闻,有的选择拍鸟类,有一个朋友说你们都拍了我就不拍了,我决定今后开始拍蚊子,把全世界的蚊子都拍全,集结成册出版一个蚊子大全,我们姑且把他的话当成笑话听,其实这不失为是个找点的办法。总之这个点应该是个兴趣点,拍起来才能越发深入,越拍越来劲,拍出名堂来。
其实“挖渠”“打井”“开荒”孰先孰后并无绝对的正确排列,要根据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而定,比如本人虽然倡导从“挖渠”开始,其实也是从“开荒”起步的。从题材上讲人像摄影、新闻摄影、风光摄影、广告摄影,建筑摄影、纪实摄影、航空摄影,都认真地玩过那么一阵子,但哪个成就都不大。现在又迷上了鸟类摄影,在摄影实践上可谓样样通样样松,浅尝辄止,难成大气,好在敝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经常写些体会文章,与影友分享聊以自慰。常言道教学相长,我决定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以鸟类摄影为起点,专攻苍鹭,也进行一次先“开渠”后“打井”式的摄影活动,但愿早日出成就奉献给大家。
似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形制。记得在河北省大成县的一次摄影人聚会上,知名摄影理论家,《中国摄影家》杂志主编李树峰在摄影交流讲座上提出了一个是“打井”还是“开荒”的观点上,我深受启发,觉得这个理论对摄影爱好者玩好摄影,玩出名堂,玩成名家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理解树峰老师说的“开荒”是指许多初学摄影的爱好者急于求成,不分题材和体裁,只要能拍到就广泛尝试,从中体会快门咔咔作响的快感。其实这是爱好者的通病,但也未,必不对,这样只是不容易很快出成就罢了。树峰老师希望摄影人应该以“打井”的方式攻其一点越深越好。从这个理论谈起,姑妄言之“挖渠”,也不失为很好的比喻。何为“挖渠”我的解释是,找到一个摄影题材或体裁开始学起,不必先深挖“打井”不断向前摸索实践,看多了拍多了体会多了,自然会回过头来从出发点开始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以便创新发展,正所谓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从而在一个领域内出类拔萃技高一筹。
事实上前人的成功之例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比如当我们欣赏传世佳作时,在介绍作者时往往都是这样写着:风光摄影家某某,生态摄影家某某,昆虫摄影家某某,民俗摄影家某某,人像摄影家某某,当然也有这样介绍的,著名摄影家某某,但是后面还要加上擅长什么摄影,喜欢拍摄什么,在什么摄影方面成绩斐然等等。这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在某一方面的成功,或某一条线上的成功,或者说某一点上的成功。因此,我认为,学习摄影的“开荒”“打井”“挖渠”三种途径,还是先从“挖渠”开始的好,其排列应该是“挖渠”(学习所定题材或体裁的摄影表现形式)
“打井”《研究所定题材或体裁的摄影理论内涵)“开荒”(探讨所定题材或体裁的摄影创新概念或尝试新的题材和体裁)。
综上所述,关键是找到一个起步的基点。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点呢,也是因人而异的,从成功的摄影名家来看,他们这个点的选择也不同。有的是从兴趣爱好出发,如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家于云天,他是中国航空杂志副主编,他却选择了拍摄风光这个点,拍摄了大量的风光传世之作,成为令人尊敬的风光摄影大师;有的是从职业特点出发,如中国第一个战地摄影女记者黄文,她是新华社记者,于是她选择了去科索沃战争现场拍摄新闻,记录战争为世界战争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有的从未来发展需要找点,如人像摄影家张学龙,他曾经是裁缝,有着很好的绘画功底,但是他一直想开个最棒的影楼。于是他从学习人像摄影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目前已成为中国人像摄影界瞩目的大师级摄影家:也有的从冷僻缺门找点,如在旅游摄影中有的选择拍风光,有的选择拍民俗,有的选择拍新闻,有的选择拍鸟类,有一个朋友说你们都拍了我就不拍了,我决定今后开始拍蚊子,把全世界的蚊子都拍全,集结成册出版一个蚊子大全,我们姑且把他的话当成笑话听,其实这不失为是个找点的办法。总之这个点应该是个兴趣点,拍起来才能越发深入,越拍越来劲,拍出名堂来。
其实“挖渠”“打井”“开荒”孰先孰后并无绝对的正确排列,要根据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而定,比如本人虽然倡导从“挖渠”开始,其实也是从“开荒”起步的。从题材上讲人像摄影、新闻摄影、风光摄影、广告摄影,建筑摄影、纪实摄影、航空摄影,都认真地玩过那么一阵子,但哪个成就都不大。现在又迷上了鸟类摄影,在摄影实践上可谓样样通样样松,浅尝辄止,难成大气,好在敝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经常写些体会文章,与影友分享聊以自慰。常言道教学相长,我决定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以鸟类摄影为起点,专攻苍鹭,也进行一次先“开渠”后“打井”式的摄影活动,但愿早日出成就奉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