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娴熟的课堂提问技巧是上好科学课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科学课堂的教学实际,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设计提问、灵活运用提问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科学课堂 提问 技巧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精心设计的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但是,目前初中各班级人数多且程度差别较悬殊,这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如何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其实,提问是有技巧的,只有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运用提问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把握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在以下几处进行提问设计:在导入新课时设问,以调动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整体性;在接触新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实质,是优化课堂提问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学生学习遇障碍处设问,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在力点处设问,能抓住力点,整体把握教材;抓住题目的变通处、知识的疑点、模糊点、兴趣点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二、提问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常用的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提问个别——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提问小组——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
提问全班——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统一答案.
提问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符合教学规律,值得大力提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辞,对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正面肯定或否定,否定时应给出正确答案,评价要及时,评价可由教师评价,也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评价.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要体现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问和答的质量.
三、提问设计要合理
1.问题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设计要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设计提问,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初中生的好奇和探究心理特别强.对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英国的动物学家康莫森在某国家的水塘里发现一种鱼常浮在水面上,并向空中伸一伸头,当时康莫森给这种奇怪的现象作了一个奇怪的解释:这种鱼浮在水面是为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因此给这种鱼命名为‘爱嗅气味的鱼’,现在人们称其为‘嗅鱼’.根据你的估计,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它具备哪些性质?”
对这样的以故事为背景的科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联想和进一步研究人类呼吸的原理.事实证明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情境氛围中设置的问题,能使学生由好奇立即转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面对充满疑惑的问题,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
2.问题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问题应结合教学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
例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组提问:
(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理解了变形公式R=U/I.由此可见,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提问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3.问题要有针对性
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思维和语言交流与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巧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就要迅速而细心地分析学生成疑的原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点破迷津.这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并通过巧妙的设疑,突破难点和关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人们生活在大气中,却从未感受到大气压强.让初中生一下子接受大气压的存在,确实困难.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取大、小两个试管,小的恰能套在大的里面,先在大试管中倒入半管水,然后把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再把它们倒过来.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掉下来,反而不断进入大试管时,就会惊讶地发出疑问:“小试管怎么不掉下来?”“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试管推进去?”对这样的疑问,学生怎能不积极思维,对其探究一番?
4.提问要有整体性
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通盘考虑,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逻辑的“问题链”.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而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大气压的测定”时,在笔者做完托里拆利实验后,在学生疑惑不解时及时提出以下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拆利管中的水银面比槽中的水银面高76厘米?(3)实验时如果玻璃管不竖直,对读数有什么影响?(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做该实验,对读数是否有影响?(5)实验时,如果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对读数是否有影响?(6)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如果用水来做实验,玻璃管至少得多长?以上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另外,教师对授课中的“放”和“收”事先也要有计划.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于某一问题而产生疲劳时,教师应该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快慢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
5.问题要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温度的测量》时,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两人一组),每组发给一些装纯净水的小瓶,有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请每组学生自制温度计.然后请学生把自制的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
提问:玻璃管中的有色水柱在热水中为什么上升?在冷水中为什么下降?
学生回答:水会热胀冷缩.
提问:这样的装置可否用来测液体的温度?该装置有哪些缺点?怎样改进?
该节课以自制温度计为主线,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然后根据原理设计测量温度的装置,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有效地问”.优化、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而为一,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责任编辑:廖银燕]
关键词:科学课堂 提问 技巧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精心设计的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但是,目前初中各班级人数多且程度差别较悬殊,这加大了教师在课堂中对提问把握的难度.有些教师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难于驾驭;提问少了,师生之间很难沟通,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也容易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提问过于简单,则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兴趣.如何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其实,提问是有技巧的,只有准确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计提问难度,灵活运用提问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问要把握时机
提问是丰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解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提问,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既起到锻炼学生思维与听说能力的作用,又可以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设问,及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体现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在以下几处进行提问设计:在导入新课时设问,以调动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整体性;在接触新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实质,是优化课堂提问不可缺少的一步;在学生学习遇障碍处设问,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在力点处设问,能抓住力点,整体把握教材;抓住题目的变通处、知识的疑点、模糊点、兴趣点设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二、提问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驾驭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常用的提问方法有以下几种.
提问个别——由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某个问题.
提问小组——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
提问全班——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同一问题,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统一答案.
提问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课堂上的学习任务,符合教学规律,值得大力提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辞,对学生的回答应该给予正面肯定或否定,否定时应给出正确答案,评价要及时,评价可由教师评价,也可适当放手,让学生评价.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要体现激励机制,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根本,从而提高问和答的质量.
三、提问设计要合理
1.问题要有趣味性
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设计要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巧妙的艺术构思设计提问,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初中生的好奇和探究心理特别强.对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
“英国的动物学家康莫森在某国家的水塘里发现一种鱼常浮在水面上,并向空中伸一伸头,当时康莫森给这种奇怪的现象作了一个奇怪的解释:这种鱼浮在水面是为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因此给这种鱼命名为‘爱嗅气味的鱼’,现在人们称其为‘嗅鱼’.根据你的估计,这种气体究竟是什么?它具备哪些性质?”
对这样的以故事为背景的科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联想和进一步研究人类呼吸的原理.事实证明如果问题的情境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上必能使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在这种活跃的情境氛围中设置的问题,能使学生由好奇立即转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展开想象的翅膀面对充满疑惑的问题,直至问题的最终解决.
2.问题要有目的性
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问题应结合教学目的,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置.
例如,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一组提问:
(1)某导体两端加8V电压时,测得电流强度是0.5A,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2)若在导体两端加16V电压,测得的电流强度是多少?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原来的两倍?
(3)根据公式R=U/I,我们可以说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吗?
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理解了变形公式R=U/I.由此可见,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提问应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
3.问题要有针对性
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思维和语言交流与他们的思维是否受到“点拨”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巧设疑,同时还要善于导疑、点疑.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无法深入时,教师就要迅速而细心地分析学生成疑的原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点破迷津.这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产生的思维障碍,并通过巧妙的设疑,突破难点和关键,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人们生活在大气中,却从未感受到大气压强.让初中生一下子接受大气压的存在,确实困难.在“大气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取大、小两个试管,小的恰能套在大的里面,先在大试管中倒入半管水,然后把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再把它们倒过来.当学生看到小试管不掉下来,反而不断进入大试管时,就会惊讶地发出疑问:“小试管怎么不掉下来?”“是不是水把小试管吸进去了?”“是不是有一种什么力把试管推进去?”对这样的疑问,学生怎能不积极思维,对其探究一番?
4.提问要有整体性
提问要紧扣教材内容,通盘考虑,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逻辑的“问题链”.设计的问题要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而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学习“大气压的测定”时,在笔者做完托里拆利实验后,在学生疑惑不解时及时提出以下问题:(1)测得水银柱的高度是7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2)为什么托里拆利管中的水银面比槽中的水银面高76厘米?(3)实验时如果玻璃管不竖直,对读数有什么影响?(4)用内径不同的玻璃管做该实验,对读数是否有影响?(5)实验时,如果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对读数是否有影响?(6)这个实验为什么不用水来做?如果用水来做实验,玻璃管至少得多长?以上问题一环扣一环,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而且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另外,教师对授课中的“放”和“收”事先也要有计划.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巧妙的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于某一问题而产生疲劳时,教师应该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快慢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
5.问题要有探索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温度的测量》时,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两人一组),每组发给一些装纯净水的小瓶,有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请每组学生自制温度计.然后请学生把自制的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
提问:玻璃管中的有色水柱在热水中为什么上升?在冷水中为什么下降?
学生回答:水会热胀冷缩.
提问:这样的装置可否用来测液体的温度?该装置有哪些缺点?怎样改进?
该节课以自制温度计为主线,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得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然后根据原理设计测量温度的装置,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有效地问”.优化、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而为一,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责任编辑: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