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探索中了解物质溶解的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务川县丰乐中学贵州省遵义务川564300)
  
  在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有组织、有计划、创新式的去进行教学活动。
  我组织《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课的教学时,就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节是制取氢气的原料
  该内容的教学通常是用试管分别来做演示实验, 这种方法相互对比不明显,而且坐在教室后半部的学生很难观察到较明显的现象。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改用投影演示法,用四只培养皿放在投影仪上, 各倒入适量的稀盐酸后再分别放入镁、锌、铜、铁四种金属, 让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后进行总结。由于实验现象对比明显, 顺其自然得到了部分比较活泼的金属和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氢气,而且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的重要结论。
  二、教学环节是制取氢气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
  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置换反应,通过制作的动画教学课件(也可以用磁性黑板和裁剪好的元素符号)来分析,增强了动态感,使置换反应的原理明显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如果只让学生掌握简单装置而不学习启普发生器, 教学深度不够。如果直接向学生介绍启普发生器固然可以,但对于其设计原理学生可能处于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维状态。所以在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中,我重新进行了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进行分析讨论。在不断设问的同时,显示直接用试管制取氢气、再增加单孔塞、玻璃导管而组成简单装置;然后把单孔塞换成双孔塞,填加长颈漏斗,并分析长颈漏斗插入位置的正确与错误,从而组成可以加酸液的简单装置;再在长颈漏斗下端增添有孔塑料隔片及弹簧夹,并显示弹簧夹夹住及松开橡皮管时的变化情况而组成简易气体发生器。由于按照学生的观察及思维顺序安排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了简单装置、简易气体发生器的设计任务并掌握了使用原理。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启普发生器的投影片, 学生很快就能分析出各部件的作用及使用原理。通过由简到繁的顺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欢愉。最后再通过实物演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使课堂教学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三、教学环节是补充做了一个试验
  收集一集气瓶氢气并将集气瓶口朝下,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缓缓伸入集气瓶中,稍过片刻再将蜡烛缓缓移出。学生们观察到燃烧的蜡烛伸入集气瓶中熄灭,缓缓移出后又燃烧起来,感到非常新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掀起课堂学习气氛的高潮,为《氢气的性质》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充分体现“实、细、活、精、新、美”的教学。 “实”,就是课堂教学紧扣主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把学生的思维导向重点,使之课堂训练到位,有相当的密度、广度和深度。 “细”,就是课堂教学注重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环环相连,使整个教学过程严谨细致,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剖析透彻。 “活”,就是教学手段灵活,注重启发。教得活,学得活,让学生的思维和感觉器官和谐运动,气氛活跃。“精”,就是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新”,就是指课堂教学要有时代气息,使学生在新方法、新思想、新感受、新事物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知识。“美”,就是指课堂教学富有情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完美的教态,合理的教学手段,充分展示教学艺术的魅力,在教学美的感受中激起学生的共鸣和高度的求知欲。
  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敢于揭示教材内在的矛盾、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矛盾,从而达到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教学。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是通过信息高速传递,打破师生心理状态的平衡、知识水平的平衡的教学,是打破学生知识体系和智能体系平衡的教学,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平衡,使师生共同获得发展的教学。
  物质溶解没有明显的现象,只是一段时间后固体物质消失了.有的物质有温度变化.物质是怎样溶解呢?在溶解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什么变化?老师在教学中无法去用直观方法讲解,学生很难听懂,老师一般情况下只是让学生记住一些结论:生石灰,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时温度要升高;含铵根离子的物质溶于水时温度要下降;其他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四、现就对物质溶解进行分析:
  将物质投入到水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力的作用,使得物质的微粒要进入水中,但微粒间存在着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作用力,要使微粒进入水中,就要增大水分子的作用力,既增大水的内能,要增大水的内能,就要向外界吸收温度来增加内能,这个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是吸热。微粒在水中要与水分子结合,由于微粒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原子是实心的球体,微粒的变化不影响球体的形状。微粒间的结合实质上是球体相结,而球体间相结只有一点,不牢靠,只有通过降低内能,向外失放能量,增大接触面积,形成新的微粒结构牢靠,在这过程中有新的微粒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放出热量。
  物质溶解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既有吸收热量又有放出热量,不因某些物质溶解时温度发生变化,就说这物质溶解时发生了吸热或放热。如烧杯与木板用融化的石蜡凝固在一起,向烧杯中加一些水,加入一些浓硫酸,不断搅拌,发现温度升高,凝固的石蜡已融化了,就说浓硫酸在溶解时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等);如将一个烧杯放在有一些水的木板上,向烧杯中加一些水,再在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不断搅拌,发现烧杯与木板间的水已凝固,温度降低了,就说硝酸铵在溶解时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含铵根离子的物质等);其它的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相差不大,温度就没有明显的变化。
其他文献
(正安县乐俭乡乐俭中学贵州正安563400)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自主个性发展,立足于面向生活、面向学生的主题,注重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使学生全面掌握初中化学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其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构建初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
(巩义市芝田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巩义451200)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学之一,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初中化学课教学作为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如果将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科学知识,仅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而不采用活泼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将得不到培
本文着重探讨了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始命,承担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繁重任务,提出了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
(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中学贵州习水563000)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只要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周边的自然现象即可获得;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这就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从而获取一定的数据和信息来提供物理事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建筑管理方式已无法顺应时代的整体要求,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智能化信息系统取代了以往的建筑管理方式,并
(万源市黄钟职业中学四川万源636350)    【摘要】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中学教师备课的总体要求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师备课    作为教学一线工作的老师,对备课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事。备课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瓮安县鱼河中学贵州瓮安550414)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材教师学生创新情景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化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
教师专业化这一论断存在于不同主体的话语系统中,但不同主体对其认识存在着差异。本文正是基于国际教育组织、我国国家政府、我国地方政府、学者及教师等主体的认识差异性,来探
(明溪县第一中学福建明溪3652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
中国广西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靠近,与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经济往来的互补性强。广西的地理位置是既沿海又沿边,南靠我国的北部湾,背靠大西南,东临粤港澳地区,面向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