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ee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方法凭借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已被广大一线教师所认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讨论法 现象 成因 思考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讨论法,作为契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广泛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教师把建构新的学习方式理解为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当然,这个问题也凸显了目前新课程改革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方面的严重缺失。下面就是我观察到的几种现象,以及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一、存在的现象
  1.滥用讨论法。
  有的教师听说讨论法好,便不管有用没用,也不顾实际效果如何,大肆使用,结果课堂是热闹起来了,但讨论的大多是一些价值很小甚至无价值的问题,既浪费时间,又收效不高。
  2.讨论只停留在形式主义上。
  有的教师把小组讨论交流当作法宝,总是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室一片嗡嗡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两分钟,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或者讨论还不充分,教师就匆匆宣布结束,讨论马上停止,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而这些代表一般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样的讨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思想碰撞与交流,流于形式。
  3.讨论前没有给足思考时间。
  在课堂上,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教师一说大家讨论一下,邻座四人小组马上面对面开始讨论,根本没有准备的时间与空间。实际上,讨论往往需要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学生如果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头脑空空,对问题就没有自己的思维见解,拿什么去讨论和交流?特别是小组中的学困生,往往思维跟不上,这样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4.讨论中小组成员全体参与不够。
  在许多讨论中,总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主角,成为讨论的活跃者,而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或性格等种种原因,不敢发表意见,很难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也总是关注那些敢于表现的学生,而往往冷落了小组中的“不活跃”者,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参与的信心。这就造成了真正参与讨论的只有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多数学生只是陪衬。
  二、成因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所出现的这些问题是正常的,因为改革就是在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的。理念不等于现实,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出现偏差也是必然的,主要还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没有掌握讨论法的实质。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H.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1906—1990)指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又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探究讨论出来的。”作为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定组织探究,讨论教学的信念,努力钻研新课改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ohnson)曾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简单地将学生安排在小组中并让他们一起学习,这本身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和产生较大的效力。小组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是不会产生效益的。”合作学习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生生互动的创造性运用。
  合作学习首先是一种理念,这个理念应该渗透、贯彻于整个学习过程。合作学习不仅仅是指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应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合作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组讨论法是符合合作学习理念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它是在师生双向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相互的呼应与信息交流,形成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说是没有让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
  三、几点思考
  1.合理灵活地使用讨论法。
  确定是否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其前提条件应该是只有当多人合作的效果确实比个人独立完成的效果好,或者确实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适度的不确定性,即具有多角度的理解或答案。如果讨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答案,或者是单一的确定性的结论,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认识是相同的,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和基础。小组讨论的价值是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发,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内容或活动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而且独立完成的效果也是最佳的,就没有必要使用讨论法。
  又如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当教师分析解法时,学生常会出现嘀嘀咕咕的现象,学生这种表现是正常的,这正是展开小组讨论的好时机。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学生们的思维是发散的,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解法,而且要与同伴的解法相比较,辨别它们的优劣或其中的正确与不足:一种解法可能被同学否定,也可能被改进,甚至被另一种解法代替,逐渐形成一种或多种更成熟的解法,从而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自己的体验和提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作用此时往往发挥得最好。
  2.小组分工,责任明确。
  小组成员应分工明确,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职责的基础上体现相互合作。小组讨论或者几位学生共同完成一项活动,需要每位成员都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职责或义务。例如,小组讨论时要有人做记录、监督发言时间、概括整理小组观点、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等,这些职责需要事先明确,才能提高讨论的效率。每项职责都很重要,所以小组成员需要分工也需要合作,特别是刚刚组合成的小组,小组成员的分工采取轮流转换的机制,以保证成员都有机会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得到相应的锻炼。另外,学生具有小组成员的角色意识绝对不是通过一次讨论就会形成的,需要教师具体、适时地指导。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3.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先停顿一下,学生必然积极思考。因为在教师没有说出是提问还是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时,学生关注的是问题本身。在学生的思维得到较为充分展开后再组织讨论交流,学生的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能使个体既有独立尝试的机会,又能及时得到同伴的帮助。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说:“你是如何做的?先思考,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你的看法。”
  4. 避免每次小组讨论只是少数“精英”的对话。
  在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每次小组讨论大多是那两三位“声音大”的学生发言,其他同学基本是旁观者,甚至有的学生明显在重复着前面同学的观点,等到大家讲完了,讨论也就结束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进行指导,要求每位参与讨论的同学认真倾听,并与自己的认识或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对于不同之处要探究其原因或根据,从而修正、发展、深化、完善自己的认识。只要在这些方面加强指导,就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小组讨论需要学生展示各自的观点,还需要学生在观点的相互碰撞、启发的过程中生成更多的观点,也就是说小组讨论的目的不是各种观点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比原来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认识和观点。所以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甚至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将思考和认识展开或引向深入。
  5.适当控制讨论时间。
  首先,教师要让小组成员学会互相尊重,让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有倾听别人观点的义务,要学会尊重别人,要给没有发言的同学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有意识地征询别人的意见或看法。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完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每位学生都应该意识到不管自己的观点多么重要,发言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侵占别人的时间和机会。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清楚完整地表达是非常困难的,教师应该在小组讨论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根据所讨论问题的内容把握讨论的时间,尽力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的现象。教师一方面要预设好讨论时间,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讨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按照教学的基本原则,课堂教学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地调整教学时间、教学目标、内容或方法,尊重事实,作出及时调整,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也不是一种万能的方法,它不是传统讲授法的一种简单补充,而是教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因为理念并不等于实践,从理念到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然也正是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推动着我们对理念的进一步思考、认识和修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师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介绍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在科学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数学应用意识 形成标准    不少学生,包括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他们认为:数学与我无关,与实际生活无关,学与不学都不影响生活。然而果真如此吗?事实上,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事情数不胜数。比如,在当今社会中,信息特别发达
摘 要: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课改新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我们要做到每一堂课都有有效的教学目标,使课堂结构科学化,就必须秉持创新务实的态度。本文从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本质、科学地实施课堂教学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科学化    要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
近几年,随着“4+7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得以飞速发展.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医药用品采购数量大幅增加,医药行业的应收账款数额急剧增加.另外
“导学练合一”教学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中亮丽的风景,它标志着我校“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真正确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使新的教育理念彻底贯穿到教学实践中,我认为需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 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教师是权威的代
一九八六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无疑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也是我们老人普遍关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七十年前,由爱国学生和进步青年发起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和广大民众为拯救国家,捍
目的 分析预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造血损伤及潜在的治疗药物,为临床救治SARS-CoV-2感染所致造血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筛选SARS-CoV-
一、案例描述在这学期刚开学的前几周,我校的几位老师去了一个中学参观并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一节初一数学课中的提问环节引发了我的思考。这则案例有这样几个片段:片段一: Fi
摘 要: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策略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合作学习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
摘 要: 新课标要求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能获得必备的数学素养,都能获得最佳发展。这就特别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采取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设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师生互动 做法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