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防控校园欺凌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校园欺凌的内涵和四种类型,班主任应着力于班级管理,防微杜渐,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防患于未然。预防校园欺凌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任务。
  关键词 校园欺凌;班级文化;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035-03
  1 前言
  王献蜜、刘曼怡对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2016年)显示,54.2%的学生与欺凌行为有关,被欺凌者占22.5%,欺凌者占24.2%,既是被欺凌者又是欺凌者的占7.5%[1]。该数据表明,不能对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欺凌现象掉以轻心。针对全国各地频发的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为加强对此类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国务院于2016年4月向全国发出《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这标志着校园欺凌问题被纳入国家层面进行防控,在中国校园里一场反校园欺凌的行动全面展开。校园欺凌行为既影响班级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又损害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能有效地防控校园欺凌。
  2 概念解释
  欺凌 挪威的Dan Olweus教授认为:“欺凌是受害者在某段时间内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有意地、反复地或持续地施以负面行为(包括身体上的撞、打、推、踢或勒索、损坏财物等,语言上的辱骂、取笑、威胁、恫吓等),导致受害者身体或心理上受到伤害。”[2]中国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年前,山东师范大学的张文新教授才率先开展对中小学生“欺凌”问题的研究。
  对于欺凌的定义,学者们的观点尚不统一。他们大都只关注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而鲜有涉及教师这一角色。本文认为,欺凌是指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内,在某段时间内较强势的一方(欺凌者)对弱势的一方(受害者)施以的有意的、反复的或持续的欺压行为,通过肢体、言语、网络或其他方式的行为侵犯弱势的一方,导致受害者身体或心理上受到伤害。
  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在校内或校外周围环境(如上学读书、下学回家途中等必要的延伸时空里)教育者、受教育者在某段时间内较强势的一方(欺凌者)对弱势的一方(受害者)施以的有意的、反复的或持续的欺压行为,通过肢体、言语、网络或其他方式的行为侵犯弱势的一方,导致受害者身体或心理上受到伤害。许多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聚焦在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实际上,欺凌者可能是教师或学生,受害者也可能是教师或学生[3]。其中,生生间校园欺凌行为频发,情况最严重;也存在师生间的校园欺凌行为。
  3 校园欺凌行为的分类
  校园欺凌行为的表现五花八门,根据欺凌者具体的行为方式,可以分为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其他形式的欺凌等四种类别。
  1)肢体欺凌主要是指欺凌者对受害者的身体撞、咬、打、踢、挠、敲、掌掴、抓扯、推搡或教唆他人攻击等,导致受害者身体或心理上受到伤害的行为。如《兰州晨报》报道(2017年1月3日):成县城关中学一名初二的学生因为直呼语文老师的名字,被语文老师揪住头发连扇耳光。
  2)言语欺凌主要指欺凌者对受害者进行语言上的谩骂、威胁、恐吓、诽谤、诋毁、影射、妄言断定、喊侮辱性绰号、恶意散播闲话或謠言、贬损、中伤或诅咒受害者的家人等,导致受害者心理或身体上受到伤害的行为。《青岛早报》报道(2016年5月11日):某小学二年级一学生因上课尿裤子被同学嘲笑,产生厌学现象。
  3)网络欺凌主要是指欺凌者使用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包括网页、邮件、微信、QQ空间、校园APP等),对受害者进行辱骂、诋毁、嘲笑、威胁、恐吓、骚扰、侮辱、恶意散播闲话或谣言等,导致受害者心理或身体上受到伤害的行为。中国搜索网报道(2017年3月7日):周口市淮阳县两中学生张某某、黄某因同学间开玩笑,想恶搞同学,故意编造同学感染H7N9的谣言并发布到自己的QQ空间,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4)其他方式的欺凌主要是指欺凌者对受害者孤立排挤、歧视、区别对待、勒索、敲诈受害者,没收、抢夺或损坏受害者财物等,导致受害者心理或身体上受到伤害的行为。观察者网报道(2017年1月24日):《最强大脑》节目里的“神童”孙亦廷因为天赋过人,被同学视为异类,受不了欺凌,孙父为保护儿子的童年和天赋,带着他远赴澳大利亚学习和生活。
  4 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对学生的危害 小学生心理处于平稳但不成熟的可塑性时期,逐渐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初中青春期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断奶期和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心理容易受到伤害,虽无体肤之痛,却有心灵之伤。受害者受到欺凌者的肢体欺凌,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身体受到伤害,轻则摔倒、破皮、鼻青脸肿、轻度疼痛,被抓伤、咬伤;重则眼睛受伤、骨折、脑损伤、残疾等。同时对受害者的心理健康也有诸多危害。经常受到欺凌的学生,会出现担忧、压抑、闷闷不乐、害怕、焦虑、沮丧、自闭、抑郁、痛苦、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受挫等心理现象,外部可能表现为怯懦、头昏、头痛、入睡困难、多梦、想入非非、食欲不振等现象;继而导致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出现厌学、逃学现象,或者转学/退学;最严重的出现自残、自杀或攻击行为等极端现象。校园欺凌现象对中小学生身体和身心健康的发展[4],及成年以后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发展,都会造成直接消极影响。
  校园欺凌对教师的危害 教师受到肢体欺凌也会造成身心创伤。教师受到欺凌会影响身心健康、名誉、威信,降低甚至丧失职业归属感。当教师的自尊和成就感被挑衅和侵犯时,就可能消极、倦怠,丧失进取心等,遇事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的心理受到创伤,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破坏师生关系,引发或加深师生之间的抵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5 遏制校园欺凌的策略
  教师层面
  1)教师加强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违反师德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以良好的师德修养润心育人,以人格魅力熏陶感化学生;树立楷模,甘为人梯,传递正能量,塑造学生灵魂。
  2)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特别是班主任要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提高有效处理校园欺凌的能力。建议班主任上岗前先对其进行常态化的班主任技能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当班主任,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同时,教师要掌握一些识别校园欺凌的技巧。学者解立军认为,学生出现某些变化,说明其可能受到了欺凌:一是学生身体突然出现伤痕;二是生活习惯和规律的变化,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三是不想上学或要求转学;四是行为和情绪的变化,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和他人交流等[5]。
  3)教师提高防控责任意识并客观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现象及其危害,特别是教师欺凌学生给学生带来的身心伤害。加强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把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融入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想方设法从根源上遏制校园欺凌现象。教师要做到“五心”(热心、诚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关心班级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特殊学生,给他们建立“爱心档案”,多给予关怀和保护,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爱生如子,陪伴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逐渐形成自觉的杜绝校园欺凌的育人理念。
  4)合理运用教育惩戒手段,强化教育惩戒的威慑作用,科学规避教师对学生的欺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教师要遵循教育的客观性、公平性、民主平等性、个体差异性和教育性等原则,遇事要沉着冷静,学会倾听,耐心听学生诉说事情原委,多调查,不偏听偏信,及时对学生进行情绪抚慰;处事要以德润心、以理服人,讲究教育批评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获得心服口服的情感教育。
  5)教育专家熊丙奇指出:“当前需要关注的,不是批评教师群体的师德,而更应该关注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合理地进行情绪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不“带病”上岗;定期用专业手段检测心理健康状况,随时调整好心态,必要时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
  班级文化建设层面
  1)班级积极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多种形式(如主题活动、专题讲座、参观实践等)的防范校园欺凌的培训和预防性教育活动;同时利用班级板报、班级微博、宣传栏、手抄报等“阵地”,多管齐下,促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类型、严重危害,以及防范校园欺凌的一些基本有效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摒弃校园欺凌行为,形成团结友善和谐的班集体。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品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让中华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洁身自好。
  2)加强法制教育,对校园欺凌说“NO”。农村学生普遍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淡薄,受到欺凌以后因为害怕丢面子、担心被教师批评或招来更严重的报复,大多选择隐忍,不敢告诉教师,也不求助于家长。提升学生的学法、用法意识迫在眉睫。组织学生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其知道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知道学校的有关规定。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请公检法的专业人士给学生作法律知识讲座,以典型案例分析为载体,以案说法,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法治意识和强化对法律的敬畏,促进学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
  3)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时向同學、教师、家长倾诉或寻求心理咨询和法律帮助。加强和落实班级层面的监督和投诉机制建设,班级要开设信箱、开通求助电话等申诉平台,让学生合理、平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困惑并给予心理援助和调适。
  4)加强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学生在人际关系、情感、学习等方面会面临许许多多的心理困扰,扎实开展心理辅导刻不容缓。学校设置专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班级建立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为辅的班级心理辅导小组。班级每月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促使他们学会一些必要的常识,发展健全人格。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及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培养学生阳光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
  5)出色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多数轻微的校园欺凌可以由他们处理。培养一支敢管、善于解决同学矛盾问题且管得住同学的班干部队伍,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大“利器”。班干部随时和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了解,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班上师生间、同学之间交往的情况,帮助班主任及时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在班干部的帮助下能及时发现班里的非正常因素,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立刻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6)构建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学生间互敬互爱,爱家人、爱师长。少数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人际关系糟糕,容易被孤立、排挤,势必影响师生与同学关系。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与教师、同学交往,以真诚、热情、宽容的态度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理解、关心、帮助和给予,学会控制不良情绪和解决简单矛盾冲突的技巧。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改善了、和谐了,学生间的欺凌自然就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7)每学期召开2~3次家长培训会,帮助家长了解防控校园欺凌的相关知识[6];发放《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控手册》指导材料,让家长平时要告诉孩子保护自己和回避欺凌的办法,增强监护责任意识,提高防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献蜜,刘曼怡.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调查[J].中国德育,2016(6):25-28.
  [2]Olweus D.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M].Oxford: Blackwell,1993.
  [3]李燕秋.校园欺凌研究综述[J].教育科学论坛,2016(14):68-71.
  [4]反校园欺凌共识[J].教育科学研究,2016(2):5.
  [5]解立军.校园欺凌中之学校和教师的法律责任及其规避策略[J].中小学管理,2016(8):15-18.
  [6]刘文利,魏重政.面对校园欺凌,我们怎么做[J].人民教育,2016(11):13-16.
其他文献
影子银行系统提高了资金的流动性,造就了金融市场的辉煌,但因其产品结构复杂、杠杆率高等特点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风险。本文在对影子银行体系脆弱性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
→股票市场走势是由宏观经济周期、上市公司利润周期和证券市场政策周期三大主要因素共同决定的。当前虽然宏观经济周期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同样不能低估证券市场政策
【摘要】我国审计市场发展自脱钩改制已有15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成就与问题并存,社会各界人士和学者对审计市场的研究从未间断,审计市场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审计市场集中度是审计市场结构的重要表现,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审计市场结构;审计市场集中度;审计质量  一、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  DeFond,won
摘 要 我国大力提倡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利用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筛选,通过可视化分析,认识STEA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趋势、热点,便于明确研究主题、发展方向和未来进程。对STEAM教育研究情况进行概述,利用可视化大数据对STEAM教育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论文发表量、基金项目分布、研究人员机构、关键词网络共现等主题。  关键词 STEAM教育;大数据;创客教育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英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目前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教师不能很好的教授课程知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接受教学知识,使教学效果呈现出不良的趋势。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地方文化元素,在这些文化元素展示与表达过程中,既是一种符号性元素,更是彰显大众认知与生活习惯的元素内容,这一文化元素影响下,独立动画艺术创作时,既要
教研员作为区域专业领导者,承担教学研究和教师学习管理的二元职能。然而在传统教研或常见的网络教研形式中,无论是教研过程的即时反馈,还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性数据收集,以及教
茶叶的初制包含有杀青、烘干等各方面工作,其作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从常见的茶叶萎凋控制工作来看,计算机的图像技术可以很好的评估茶叶质量。所以,当前计算机技术应用
茂炼转债(125302)在2月份的市场表现如同过山车一般,从波峰到谷底。2月12日转债狂涨到144元,而后停牌。对于茂炼转债的投资者来说,近一周的停牌无疑是难熬的等待,而后2月21日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正确界定教学目标,突破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局限,牢牢把握住教学这一特征,注重评价教与学方法是否有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是否落实,全面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