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行动计划还把“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新世纪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目前教育仍然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中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4-0018-03
  
   一、为什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新。创造生产工具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重要标志;古代人创造了语言文字才使人类脱离原始人的蒙昧状态,逐渐发展成为有高度智慧的现代人。人类与自然做斗争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即创新的动力问题,显然,创新意识要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则解决“如何创新”的问题。 1999年6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关于素质教育的新提法,这种提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二、高中信息技术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1.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出现,使教育面临一场深刻的根本性变革,教育必须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高层次的教育,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里学习,在网络和信息的环境里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加工、传播、创新知识。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2.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契机
  高中的很多知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都能学会,但是目前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尺度是升学率,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尺度就是每次考试的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很多教师实行灌输式教学,久而久之从初中到高中,学生一贯的思维都是无条件地接受,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就被学校和家长浇灭了。这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实践条件,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发现,教师也随之转变为技能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程序的设计者。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自己意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使其充分地展示自己,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加工和创新,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的能力,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考,为他们以后发展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1.营造氛围,创新思维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活动活跃、形成良好创新素质的黄金时期。为了培养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应中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充分和谐发展成为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在课前认真制定好一个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出完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具体要求,剩下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不管形式,不论结果,只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创造”出符合教师要求的“作品”出来。例如:在多媒体作品的加工与制作中,可以提出一个总要求,如制作一个有关名人的多媒体作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出发,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全方位、高强度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让其充分参与认知,从而达到快速掌握知识、强化巩固学习效果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教师提供必需技术提示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知识与技能,选择自己最熟悉的Flash、Word等软件进行作品制作。由此制作出的作品一般都很有创意,不拘一格,形态各异,各有千秋。对于作品中某些不足,再鼓励学生进行修改、补充以及再创造,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2.鼓励求异,创新思维
  创新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常常需要多种相近、相反的思维统一于创造思维过程中,相互作用。学生一般都是习惯于相同的思维,求异思维却是所有创新思维之中最重要的。例如,在VB编程中关于猴子吃桃子的问题,一个猴子摘回一堆桃子,第一天吃了一半,再多吃一个,第六天再吃剩下的一半,又多吃一个,这样吃下去,到第七天吃时只有一个桃子,问猴子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很多学生开始都是从第一天想起,可是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这里只能采用求异逆向思维,从第七天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又如在求1到100的累加数,很多学生都是按照“1 2 …… 100”的顺序,但教师应引导学生逆向思维,看学生能不能按照“100 99 …… 1”的方式求解,或者横向思维以“(1 100)×50”方式求解。最后再鼓励学生扩展思维,能否求出N到M之间的累加数、N到M之间的偶数的累加和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的能力便能得以发展。
  3.实践检验,主动探索
  实践可以检验思维的正确性,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活动实现开放性和实时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实践的过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通过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VB编程中求圆的面积。当学生都能实现界面功能时,比较一下哪个学生的界面功能做得最容易操作,可以让一个不了解计算机的人也能操作,很多学生都会以label来加以说明:请输入圆的半径,然后用textbox 来设置输入框,用command来编程求面积。但在讨论后有学生提出来,可以再设计一个按钮来清除重新输入半径求其他圆的面积,最后有一个学生问是否能实现把说明文字放在输入框中,开始时处于选择状态,可直接输入半径。这是很有创意的一个想法!学生从来没接触过,但学生能提出这个观点就是积极探索的表现。这是一个关于焦点的问题,最后在笔者的技术提示帮助下学生实现了这个功能,感到很有成就感。全班学生也得到启示,这是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创新思维能力。
  4.打破常规,不拘一格
  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的教学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大胆质疑发问、想象猜测,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例如,在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制作一个广东亚运会的电子板报。学生选择自己最熟的加工软件,并根据自己的构思来查找相应的图片资料,各小组选择的内容各异,有的介绍广州人的文化,有的介绍体育比赛场所,有的介绍广州交通道路等等,然后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内容设计版面,形式各异,各有创意。这样,教师主要给予技术性的指导和建议,学生很好地完成了一个个精美的电子板报。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渴望学习的动力。
  5.质疑问题,正向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进而发现真理。好奇心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让学生学会创造,敢想、敢说、敢问,努力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巴普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因此,我们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大胆质疑、言他人所未言、做他人所未做。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信息技术的特点,创设情境,如设置悬疑、程序演示操作等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到用VB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时,笔者课前设计了一个点名的程序,一上课就用设计好的小程序来点名回答问题,学生第一次看到觉得很新奇,很想知道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然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自己也来设计一个。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这样,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时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迸发而出,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慢慢形成,从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结束语
  教育应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允许质疑和批评,鼓励学生创新。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加工知识、创造知识;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维、阐述各自不同观点、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天赋,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王天鹏)
其他文献
摘要 在孩子的成才、成功、成人之路上,自我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什么同样的幼儿却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呢?这显然是幼儿自我教育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  关键词 自我教育 游戏活动 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  享誉全球的教育经典著作《学会生存》中有这样的论述,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目前,不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复杂,使得不少学生摸不着思路,因此需要来个“破茧成蝶”:割舍一切多余的部分,使其变得通透;整理教学结构,使其变得系统;解放束缚,使其变得广博。这样,语
教学理念《变化的鱼》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
摘 要:开放性是时代的基本特征。基于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困境的分析,文章倡导实施开放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即通过建立灵活的教学时间、搭建多维的教学空间、引入开放的课程资源、构建多样的教学模式、组建教师共同体、开展多元的课程评价,有效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开放性;封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24-00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读、写的训练,而忽视听、说的训练。因此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受到影响
教材分析 在了解了家乡的向海、莫莫格、查干湖、月亮湖四处草原和湿地的特点的基础上,了解草原和湿地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草原和湿地面临的危机,启发学生为保护家乡的草原和湿地想办法。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湿地的热情,提高学生爱护草原和湿地的意识。  教学目标①了解草原和湿地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目前草原和湿地面临的危机。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快乐。③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草原和湿
春夏之季,女士们穿上各种裙装,都喜欢拍一些新潮的影室美姿照片,留下动人的身影。春夏之季最适宜拍摄全身照片。拍摄影室全身美姿照片,首先要注意背景的处理。为了使背景具有统一
有机地将课外阅读材料引进课堂,不仅可以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宽应用的渠道。一、引进课外阅读材料,可以进一步畅通对
长期以来,我们喊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口号,实则在做着“一切由我做主”的事情,在关起门来教语文。“关门语文”性状有三:rn1.低估学生,唯师独尊。“蹲下来看学生”是一个热门话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最近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别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