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与文化过滤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74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过滤是指根据自身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分析、借鉴和重组,是接受美学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过滤在所难免,主要包括有意识的文化替换改写与删节和无意识的文化过滤流失。对于外来文化引进,译者需要过滤杂质,保持本土文化纯净;对于本土文本外译,译者需要减少文化精华流失,促进本土文化传播。
  关键词: 文化过滤 文学翻译 接受美学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后接受美学兴起,它肯定了接受者在文学交流活动中的能动性、选择性、创造性,从而开启了传统影响研究的现代转型。接受美学将目光投向交流的接受者,而文学交流活动中接受者的主体性、选择性、创造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文化过滤。
  文化过滤是指在跨文化的文学交流中,接受者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现实语境、价值标准、审美习惯等,对交流信息进行选择、移植、改造、重组,它的结果就是源交流信息在本土语境中的变异[1]P125。任何文学交流都是以文化过滤为前提的。这是因为任何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稳定性、内聚性,因而在面对异域文化的时候,或多或少会表现出抵御和排它。就文学翻译而言,文化过滤涉及翻译前的文本选择、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替换、改写与删节,以及翻译后的文本审查等方方面面。本文主要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常使用的文化过滤手段。
  二、翻译中的文化过滤
  在翻译活动中,译语文化时刻都在过滤一切可能危及译语文化的信息。在翻译前,原作一般都要经过文化过滤,只有顺利通过“文化海关”,才有可能得到下一步具体的翻译[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外国文学翻译活动经历了前苏联文学翻译独领风骚到欧美文学翻译与之并进,甚至超越前者的过程,这充分说明文化过滤在翻译之前就在文本选择方面崭露头角了。
  即使经过译者翻译的文本,也并不一定都能面世;即使面世,也很有可能在文化监控下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文化改编。至于那些没有得到正式许可的翻译,其结果即便质量无可挑剔,也会受到文化监控,文化不合格的译作只能以潜在翻译的形式存在。
  在实际的语言转换中,原作中的个别细节如果与译语文化存在冲突,就会受到疏密程度不一的有意识文化过滤:替换改写或删除灭迹;或无意识的文化过滤。
  (一)有意识的文化过滤手段
  1.文化替换与改写
  文化替换与改写,顾名思义,就是用译语文化成分替换改写源语文化成分。当然,这一方法并不是随意地改写。它主要包括内容上宽泛意义的改写与具体意义上的对应替换,以及形式上的改写替换。下面请看几个例子:
  例1:She was a striking looking woman,a little short and thick for symmetry,but with a beautiful olive complexion,large dark Italian eyes,and a wealth of deep black hair[3].
  安娜貌颇昳丽,肤色雪白,柔腻如凝脂,双眸点漆,似意大利产。斜波流媚,轻盈动人,而鬈毛压额,厥色深墨,状尤美观。性体略短削,微嫌美中不足[4]。
  原文中描写的安娜的形象,从身材、肤色、眼睛、头发来看,是英语文化里南欧美女的典型代表。在程小青的译文中,英语文化里典型的南欧美人变成了典型的中国式美女:肤色雪白,柔腻如凝脂……斜波流媚,轻盈动人,额前还有刘海。这种美女形象是中国读者群所接受的美人形象。这种归化翻译策略所达到的“美言不信”的效果,就是翻译过程中“对中国传统美女模式的过滤”[5]。
  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网络四通八达,程小青的译文在当今社会,其不忠实的程度就加深了。现在翻译时应该忠实地保留南欧美人的特色,再现异族审美背景下的美人,增进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于是笔者拟译为:
  “安娜虽体态娇小圆润,稍欠匀称,但有着美丽的橄榄肤色,意大利式的大眼睛,深黑浓密的秀发,容貌引人注目”。
  例2:亭亭石上留,反顾意悠悠。西子知何处?开屏叫汝羞。
  Alight I on the rock,upright;
  Lost in a muse,I turn my head.
  Helen of Troy,where e.er art thou?
  To make thee blush my tail I’ll spread.
  原文是女画家罗密先生给一幅孔雀画题的诗,诗中用“西子”的美衬托出孔雀的美丽绝伦。然而,诗中的“西子”这个美人形象可能是一部分西方人所不熟知的,这位译者为了让西方读者能更加容易地在脑海中产生充分的联想,于是偷梁换柱用Helen of Troy代替了原文中的“西子”,即中国古代第一美女“西施”。中国的美女西施完全被西方的海伦过滤替代了。
  这一替换虽然有利于西方读者对文本的迅速理解,然而却丧失了传播中国文化的一次良机。解释性翻译可能不利于诗歌篇幅形式的保持,因此在笔者看来,可以采用文内音译、文外加注的翻译方法,推动中国式美人走向世界①。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在文本内容上的替换或改写,仅就内容传达而言,所谓“对应词”之间的转换必定造成一些内容信息的流失。这是因为所谓的“对应词”事实上在各自民族的语言系统内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情感信息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不可能做到完全对应,有时在深层意义上甚至还是完全相反的[1]P127。
  单就形式而言,文化替换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清末翻译家周桂笙在翻译法国作家鲍福的小说《毒蛇圈》时,为了迎合中国读者的文学趣味,将原作分为几十回,并为每一回都拟了一个章回体标题,使小说在样态上俨然是一部地道的中国传统小说[6]。我国早期翻译家伍光建在译法国大仲马的《侠隐记》(现译《三个火枪手》)时,压缩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因为历来中国传统小说的景物描写较少,照原作译出,恐怕读者不易接受。其实,有时候刻意地替换改写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张谷若的一段译文就是很好的例证:   例3:…according to a wild legend in our family,he was once seen riding on an elephant,in company with a Baboon;but I think it must have been a Baboo or a Begum.
  据我们家里的一种荒乎其唐的传闻,在印度,一次有人看见他和一个马猴,一块儿骑在大象身上。不过,据我想,和他一块儿骑在大象身上的,绝不会是马猴,而一定是公候之类,再不就是母后什么的。
  原文中的baboon(狒狒)、baboo(绅士)、begum(贵妇)读音相近,为谐音词,张的译文中的“马猴”、“公侯”、“母后”等几个词也有共同的谐音音素。在董秋斯的译本中,将这几个词直译为“大狒狒”和“贵人”、“公主”,读者很难将“大狒狒”与“贵人”和“公主”联系起来,原文的意思及谐趣全无。张的译本虽然与原著有一点出入,但改写后的译文却将原著的趣味及作品的风格更好地传达给了读者。
  2.删节
  有时替代改写无法达到过滤的目的,因此有些译者就会根据需要,直接采用删节的方法。例如,林纾在翻译《块肉余生述》时,经常删节一些他认为不重要的东西,如他认为的繁冗的叙述及对整个故事无关紧要的插叙和辍笔;感叹词、拟声词、象声词等虚词;标题;跟宗教相关的内容,等等,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较多的过滤处理。据统计,林纾对这部小说中表现教堂、礼拜之类的内容的删除率达54.39%[7]P111。此外,他竭力维护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将狄更斯小说中有违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的地方毫不犹豫地进行了过滤。比如,在翻译中他常常对英国普通男女之间符合礼节的身体接触,如挽手、握手等进行删除和改译,因为这与中国儒家所宣扬的“男女授受不亲”是相悖的。
  其实,林纾对文本内容的删节还主要考虑到了当时中国读者的文化认知水平和阅读趣味。当时中国与英国文化认识对应度很低,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知之甚少,林纾对原著进行了一些改写,其目的是便于国人的理解和阅读。林纾在其翻译中“以我为主”,对西方文化进行积极有效的过滤,让他的译著乐于被当时的中国人所接受。
  当然,这种删除改译遭到一些译者的反对。董秋斯认为“不值得译的东西干脆不译,既然要译,那就绝对忠实。译者不同意原作时,可以在篇前篇后写出自己的见解,他绝对不得删节或歪曲原作”。[7]P112“绝对忠实于原文”也是笔者曾经一直坚持的翻译原则,但是,经过一些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学习,笔者意识到,绝对忠实的译文几乎是无法实现的。篇幅小的几句话还有可能,然而要翻译几千甚至几万字的小说,如果按照词典所给的释义,简单地进行语言的转化,忽略中英文化的差异,则反而让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得不到很好的表达,更不利于目的语读者的接受。
  (二)无意识的文化过滤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有时候一些文化成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悬殊,文化过滤在所难免。译者应该尽量增强文化意识,减少无意识文化过滤对文本翻译质量造成的损失。
  例4: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祝福》
  Old Mrs.Wei brought her in and introduced her.Her hair was tied with white bands,she wore a black shirt,blue jacket and pale green bodice...[8]P131
  And so it was that Old Lady Wei,acting as go-between,led a new servant into the house.Hair tied with a piece of white wool,she wore a black shirt,a blue lined jacket with long sleeves,and over that a sleeve-less vest of light blue[9]
  中国传统文化中,“白”一般与“丧事”挂钩,文中祥林嫂的“白头绳”就是因其刚刚丈夫去世而扎白头绝在头上,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Lyell将其译为“a piece of white wool”,在一定程度上用到了“替换适应”的方法,但是“羊毛线”似乎是祥林嫂消费不起的,因此与事实不符;杨宪益夫妇将其译为“white bands”算是一种直译,但是并没有表达出“白头绳”的文化内涵,两种翻译都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流失。笔者认为解释性地将它译成“white mourning band”,能够减少文化成分的无辜过滤。
  例5:“这断子绝孙的”,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Ah Q,may you die sonless!”sounded the little nun’s voice tearfully in the distance.[8]P78
  在中国,“断子绝孙”可以称得上是最恶毒的诅咒。但在西方社会,不少人信奉独身主义,丁克家庭并不少见,他们断难理解sonless的文化含义,断难理解这句诅咒的恶毒。所以,即便是在字面上完全忠实于原文,也无法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涵。笔者认为杨戴夫妇在此处很有可能是没有意识到中西方的这种差距,过滤掉了中国文化中的特色成分。笔者认为可以在译文中加上一条解释补偿或脚注—a curse that is bitter and intolerable in China,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补偿策略。
  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推动着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从而加速不同文化的融合与趋同。时代的差异造成了文学交流活动中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文化过滤。然而,归根结底,产生文化过滤的深层原因乃是文化差异的存在。两种文化,其重合的部分反映了人类思维存在的共性,是文学交流的基础;而其不叠合处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特性,是文化过滤的所在。一般来说,文化的差异性越大,文化过滤的程度就越高,接受者的创造性接受越明显,源信息的变异性越大,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大。   三、结语
  从宽泛的意义上讲,所有的外来文化(当然包括外国文学作品)都是通过本土文化的过滤后才产生作用的。“因为根据接受美学理论,任何作品与读者相接触,首先遭遇的就是读者的‘接受屏幕’。每一位读者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纵的历史文化发展和横的文化接触面构成的坐标之中,正是这一坐标构成并规定了其‘接受屏幕’”[10]。也就是说,即使不存在译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文化过滤翻译,不同的读者依然会根据自己的“接受屏幕”,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一定程度的选择、鉴定与分析,这就是进行文化过滤。
  就文学翻译而言,任何外来文学影响的产生都必然遭遇本土文化的“文化过滤”,而“文化过滤”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翻译前、中、后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是传统文化、历史语境、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语言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就译者具体的翻译操作而言,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主要包括译者有意识地替换改写和删节,以及无意识的文化因子流失,这主要是受译者所处时代现实语境的影响和语言本身差异的制约。译者需要尽量减少无辜的文化精华过滤,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补偿;过滤掉外来文化中的杂质,保持本土文化的纯净。
  注释:
  ①此处可将“西子”在文内译为:Xizi,文后加注:Shi Yiguang,also called Xishi,one of the renowned Four Beauties of ancient China.She was said to have lived during the end of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n the capital of the ancient State of Yue.也可进一步解释,It is said that her beauty was so extreme that while leaning over a balcony to look at the fish in the pond,the fish would be so dazzled that they forgot to swim and sank away from the surface.
  参考文献:
  [1]李丹.跨文化文学接受中的文化过滤与文学变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6):125-128.
  [2]杨仕章.论翻译活动中的文化过滤[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4):86-90.
  [3]Dolye,Conan.The Complet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M].London:Penguin,1981.
  [4]程小青.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第七册)[M].上海:中华书局,1916.
  [5]张德让.“不忠的美人”——论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J].山东外语教学》,2001(3):41-44.
  [6]孙青.传统文化因素的过滤对文学翻译的影响[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02-104.
  [7]童真.文学翻译与文化过滤——以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三个中译本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3):110-115.
  [8]Yang,Hsien-yi
其他文献
内地新建本科高校招录的学生主要是本省和内地学生,中学阶段并不重视英语听说训练,大学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的应用主要在于听说,积极探索教师角色、形成性评价、
作为新中国自行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平顶山矿务局)有着骄人的辉煌历史。但是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平煤集团公司同样难以避免
摘 要: 志愿服务精神已成为我国重大盛会中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宝贵财富,有效地推动了发达城市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信息化建设。深厚的底蕴、有序的组织及对志愿精神的时尚化设计和推广,是志愿服务举得成功的内在因素。而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加强制度和体制创新则成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 重大盛会 志愿服务 启示 青年  从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到广州亚运,我国的志愿服务工作呈现直线提
无论是采用2线、3线还是4线配置,RTD都证明是一种稳定而又精确的测温器件,但也最昂贵。了解RTD的优点与缺点,有助于您进行温度测量决策。在众多测量温度(或测温)方法中,电阻温度检测器(或电阻测温器,通常简称为RTD)是最精确的一种方法。在RTD中,器件电阻与温度成正比。尽管有些RTD使用镍或铜,但RTD最常用的电阻材料还是铂。RTD拥有很宽的温度测量范围。根据其
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无锡市企业家队伍建设,更好推进我市“两个率先”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1995年6月,无锡市委组织部、市经委、无锡锅炉厂、市企协、企业
<正> 矿井安全评估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起的煤矿安全管理新方法。它是贯彻系统工程原理和全面安全管理思想、以预防为主、进行超前动态管理的新方法。本文以大同矿务
税收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是当前经济界、企业界和各级党政领导都在探讨的热点问题,它涉及到国家与纳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我们对
随着技术的升级,DAQ下载的目标正随着操作系统的改变而改变。从根本上来说,数据采集(DAQ)就是以自动的形式从模拟和数字测量源收集信息,并将其以有意义的方式显示出来。
无锡市自来水公司,现有资产总额44711万元,水厂生产能力100.4万吨/日,拥有5座地面水厂,1座水源厂,2个深井水水厂,自来水输配管线总长度1500多公里,是无锡地区唯一一家大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