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感悟人生与观察社会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i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纲解读】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一般都出现“立意自定”这个词语,“立意自定”说明作文题目中存在角度的区别,写作时需要看到这些角度,并选出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但还要看到材料有不同的指向,这些指向规定了写作时立意的区域。高考作文有三个指向:人生、社会、自然。
  人生道理一般指人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包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忍不屈的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精神、明朗愉快的情绪、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健康乐观的心态等。社会道理一般是对生命群体的认识、对现实生活中事态的判断。近几年的高考大多集中在“人生”和“社会”这两个区域,以“自然”为话题材料的题目偶有出现。这就要求考生有相应的准备,要善于感悟人生,还要学会观察社会。人生道理又包括励志和做人两方面;以自然为话题材料的题目大多还是联想到人生道理与社会道理。
  【样题分析】
  1.(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展开了讨论。
  甲:老实是实诚、忠厚,聪明是机智、敏锐。
  乙:老实和聪明能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未必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本题是一个关系类的话题,话题对象是“老实和聪明”。甲的说法是对“老实”“聪明”最通常的理解,将“老实”和“聪明”对立起来了;乙的说法强调了一个人能够拥有“老实”和“聪明”两种品质;丙的说法对立又统一,是对“老实”和“聪明”更高层次的理解。
  审题时不要忽略材料中有“学会做人”四个字,所以立意就要表达对人生道理的思考。每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做人的道理。
  2.(2013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题是以社会生活为内容的作文材料,话题集中在科学家和文学家对手机的看法。“手机”是科技新产品的一个代表,因此,本题话题可以扩大为“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不可思议”“新奇”“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立意。
  正面立意: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必将使人类社会迈上一个崭新的高度。科技讓人们生活更美好。
  反面立意: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给人类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人们对科技产品产生严重的依赖,造成自身能力的下降。如手机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却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心灵距离;网上阅读方便快捷,却让人失去了手捧书卷细细品读的乐趣。
  也可以从正反两面综合思考: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不论考生怎么看待以手机为主的科技新产品,都要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这些都与人生道理没有关系。
  【高分捷径】
  1. 人生道理。
  ①励志方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坎坷和曲折。而处在困境中的人,又会产生一些消极悲观的情绪,所以需要一些积极乐观的思想来激励。这就需要写作时联想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并发掘提炼其内在的优秀品质,给人精神上的鼓舞。历史上一些彪炳史册的伟人或名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精神品质。把这些精神品质作为写作时的立意,对我们普通人的人生都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历史或当代名人一般也都经过人生的挫折,他们身上表现的例如忍辱负重、刻苦、自信、勇敢、坚持、毅力、随机应变、善抓机遇、以苦为乐、走出心理阴影、敢于直面失败、善于思考等品质,最终的指向都是成功,所以这种以阐释人生道理为主的立意,往往表述为:只有……才会成功。
  其实,有很多伟人也不乏失败的经历,在这些失败的经历面前,他们也会和常人一样,流露出痛苦、自卑、怯懦、欺骗、贪婪等心理,如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屈辱,苏轼几次想投江自尽,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自卑到一说话就脸红口吃的孩子。但他们均走出心理的阴影走向辉煌。所以一些负面的人生遭遇也可以帮助很好地立意:只有走出(战胜)……才会成功。
  ②做人方面。作文即做人,写文章就是要表达对“人”的认识。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他一定受某些社会关系的制约。一个人遵循社会关系的制约,他就能与别人和谐相处;一个人总是逾越社会关系的制约,他就会处处碰壁。怎么与人相处,就是生活的艺术。此方面常见的立意是宽容、诚信、爱心、知足、慎独、浪漫、务实、洒脱、敬业、甘于平凡等。立意的形式一般是:人要学会……
  “励志”倾向于阐释人生目标,“做人”倾向于生活方式。
  2. 社会生活道理。
  此类作文考查的主要是“事”理。近几年,以阐释人生道理为主要内容的作文题目和过去相比少了,以阐释某种社会生活道理为主要内容的作文题目日渐多了起来,因为很多考生还是把注意力放在思考人生方面,一旦见到以社会生活为材料内容的作文题目,往往是束手无策。考生们在高考到来之前很注意素材的积累,生怕考场上写文章无话可说,但所积累这些素材往往是名人故事和名言为主的,一遇到以社会生活为主的作文题目,还是无从下手,先前准备的材料被一扫而光,一个都用不上。   每一个事物、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就需要考生强化哲学思维,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生活虽然复杂多变,但里面所折射出来的道理,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善于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都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并因此得出作文的立意。
  近几年高考试题出现过的,如怎么看待中国的崛起、怎么看待90后、怎么看待中国乒乓球队包揽世界冠军、怎么看待科技新产品(手机、智慧芯片、摄影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怎么看待某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怎么看待某个学科(中学生学习的“三怕”)、怎么看待“老规矩”、怎么看待生活环境变化等,多种多样,这些内容与人生联系不大,立意时需要提炼出对生活的真知灼见。
  阐释某种社会现象的时候,一般立意为赞成、认可、接受或反对即可,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提炼出来也可以作为作文的立意。
  我们在立意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区别立意之“域”是人生还是社会,材料里面的关键词往往会给予提示。如前文样题1(2015年高考四川卷)中说“学会做人:我看老实和聪明”,其中有关键词“做人”,告诉我们本题要谈做人道理。而样题2(2013年高考北京卷)中说“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显然就不再是谈人生了。
  【写作误区】
  1. 平时练习重视人生道理的思考,忽略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受以往高考的影响,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总是停留在对人生的思考上。一旦走上考场,看见作文题目是对社会生活某种具体现象的思考,不能谈人生道理,就会觉得当头一棒,被打晕了。说这样的题目从来没见过,感觉这样的题目偏、怪、难。其实这样的题目来自生活,真正的不偏、不怪也不难。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试想脱离了生活的写作算得上真正的写作吗?今天的作文不能走“代圣人立言”的老路子,它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就需要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要认为有一本厚厚的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就够了。
  2. 不能把人生道理当公式来套用社会道理。
  有人分不清人生道理和社會道理,就会胡乱套用公式化的论点。例如,“遵守老规矩才会成功”,“接受现代科技会造就辉煌的人生”等,硬把对社会某种事物的认识嫁接到人生的道理上,没有写作就自乱手脚。所以,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道理,我们赞成、反对也都有自己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很准确的立意,例如:“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老规矩不利于创新”等。
  3. 自然话题并不局限与自然本身。
  有些以自然为话题的题目,往往需要延伸到人生和社会方面,毕竟学生接近自然的机会少,如果局限于自然本身,写作就会无话可说。如“绿色生活”本来是一个倾向于自然生活方面的话题,可以写柳暗花明、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但只把思路固定在自然环境这个话题上,立意就会很难,毕竟考生接触到的这方面内容是少的。如果延伸到人内心的平和和社会的和谐上,可写的内容就丰富了。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读过的书,放在书架上之后就会死亡,成为一具尸体,只有它被下一个人再一次读到的时候,才可能重新焕发生命。”这是某文艺青年在5月16日拿着机票,即将奔赴哥伦比亚大学时的文艺性表达,他发微博决定卖掉自己的的1741本书,获得了超乎他预料的转发和支持。一天之内,他收到7000多人汇来的77.8万元购书款。6月4日,剧情忽然发生逆转,有读者从微博的晒单或是同朋友包裹的比较中发现了书单重复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在最新附书籍照片晒出的82单中,重复的书目种类达到60种。原来该青年在整理完第一批订单之后,发现原有的1741本藏书远远不够,便另外买了约6000本书,虽然赔了十几万元,但并没有得到买书人的谅解,还有很多人在攻击他,甚至有人给他即将要去的学校写信举报。
  要求:你对以上材料有什么认识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立体几何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都是以中档题或是中档偏下试题与考生见面,是我们主要得分之题.因此,我们说:它是我们必须坚守的阵地.当我们面对这一内容进行复习时,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带你一起进入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常规方法与必备能力的全面复习与欣赏.  一、近三年全国(1)卷的考情报告与分析  1.(1)理科试题分布情况  (2)文科试题分布情况  2. 考情分析  对于理科,由上表可以清晰的
第1课  粗看上去,这两道题目有相似之处,都是在说溺爱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好像同样的话题,用同样的立意和素材就可以行文了。但仔细分析却大不一样。  第1题,包含着一个隐藏的话题,需要分析、概括,还要用恰当词语置换。材料中三个人物三句话,各有各的态度:孩子的态度明显是抱怨,“穿秋裤”不是因为冷,而是在“忍受”妈妈,他知道其中有爱,却感觉不到幸福,冷暖自知,他是从需要不需要穿秋裤的角度出发的,显得很无奈
7月22日,某勤务支援旅奉命加固新乡市上焦村孟姜女河段大堤,连续奋战20余小时,成功守住大堤。  7月中旬以来,河南多处遭遇恶劣天气影响,罕见的特大暴雨以瞬时速度笼罩中原大地。郑州、新乡、安阳等地出现洪涝险情,大坝决堤、坝道破裂、村庄被淹。  第83集团军闻令而动,急速驰援。  7月21日深夜,南水北调多段突发管涌险情。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抽调由55人组成的精干应急力量,于22日子夜时分到达任务地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不断的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而课堂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古人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阶梯,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层次的知识,[1]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历史课堂的提问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开放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了初高中历史教师不懈追求的共同目标。《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1]等要求。其中,历史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更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众多的历史情境类别中,“生活情境”因其“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等特
自2019年秋起,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开始正式使用。据学者专家的建议、试教同仁的反馈及自身的体会,笔者想运用镜头语言来优化新教材施教。所谓镜头语言,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意思,常见于影视制作。它包括镜头拍摄角度、移动方式、后期镜头加工、剪接手法等等。目前镜头语言的运用已跳出影视艺术的范畴,在语文的诗词鉴赏,英语记叙文写作等教学中也频频出现。笔者以统编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课
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发展的阶段产物,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当时乃至后世社会生活各方面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理学的重要地位,故无论是岳麓版教材还是新版部编教材,都对其有较大篇幅的介绍。  但是,由于理学的晦涩难懂,所以无论是岳麓版教材还是新版部编教材,都无法在有限篇幅里对其清楚阐述;而只有十五六岁的高中生,要根据这些只言片语理解理学,更是难上登天。如果无法完善、补充学生的必备知识,那么理学
是时候出手管束“马路低头族”了。  1月1日起施行的《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明确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时,不得浏览电子设备,违者将处警告或者50元罚款。  作为一种必需品,智能手机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工作、社交、娱乐、消费等方方面面。然而,手机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一些人沉溺其中。  人们将那些机不离身、眼不离屏的人称为“低头族”。而在“低头族”中,危害更大的要数“马路低头族”,他
近年来浙江、上海率先进行了新高考改革,通过对其实施过程的考察,不难发现一个困扰广大师生的突出问题,作为选考科目的历史从一考变为两考,在首次选考之后,除少数已取得满意成绩的学生外,多数学生仍需在几个月后进行第二次历史选考。而在首次选考之后的这一阶段,“炒冷饭”成为多数师生无奈的选择。  鉴于“后首考”阶段的学情、师情,历史课堂通过引入适当的拓展性内容,设定恰当的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提
一、相关短语  1. be confident in yourself自信  2. build up self-confidence建立自信  3. set an achievable goal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4. make contributions to our motherland为祖国做贡献  5. become a talent to our country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