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e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中点滴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新观点,并从结合学生实际,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发现规律,适时正确引导使抽象概念形象具体化,学会创造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等四个方面,如何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数学 ; 教学;体会
  
  数学是科学的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对数学教学谈以下几点体会:
  1 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在学习了《身边处处有数学》这一章节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学,启发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如:你家有几口人?(3口)再加上爷爷奶奶是多少?(3+2=5(口))等,让学生从身边去观察去认识,理解就容易多了。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梯形的定义,学生由于思维不严密,这样概括: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这个定义不准确,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发现没有?”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仍然不严密。教师这是巧妙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同时又明确了梯形定义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
  显然这一环节的设计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一种主体性的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这种前提下,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应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梯形,等腰三角形,在已掌握梯形概念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认识思维推向深入。
  2 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去发现规律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能,是思维迅速的发散和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更完整地提出发现学习的理论。他强调,学习是发现知识、理解一个学科的基本认识结构、运用直观和分析推理以及依靠内在动机的过程。他认为,“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式。”我认为: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对概念、性质、法则的理解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堂演示或实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同时要让学生知其意。要防止学生死记硬背,但并不是不记不背,有些概念、法则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其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通过图形加以系统整理,以说明他们的关系。
  开始先让学生各拿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叠、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两个半个直角(45°)组成的。随后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再试试能不能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因为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而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等的。
  我们还收集了一些等边三角形容器。让儿童发现可以把6个这样的容器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而且可以把三个拼在一起立在桌子上,这说明每个角等于2个直角的三分之一。这再一次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能不能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教师建议学生各画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给每个角标上号。有的学生折叠三个角,使它们对在一起,有的学生撕开三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它们发现拼成的角的边形成一条直线。有些学生试图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有不等于2个直角的。
  最后教师建议,在一个球面上画一个三角形。学生很高兴地发现,在球面上画的三角形有些内角和是2个直角,还有一些却大于2个直角,教师就及时说明在平面和球面上画的图形有什么区别,强调这些概念是建立在平面内的。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共同点是激发儿童动脑筋想办法发现规律。
  3 正确引导,使抽象的概念形象、直观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客观世界,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连,当它上升到理论性学科时,往往就形成了一些高于生活、高度概括,而且抽象的概念和定义。如何使这些抽象的概念定义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数学中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
  比如我在一堂六年级数学自习课上,一个学生拿出一道数学课外习题让老师帮助解答(一个蓄水池单开进水管6小时可以注满,单开放水管8小时可以放空,当空池时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几小时可以注满)读完题后让大家讨论,一会儿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不知道水池有多大,有的说又进水又放水永远注不满,也有的说开进水管6小时可以注满,开放水管8小时可以放空,说明进水管比放水管大,在同一时间内进的水比放的水多,到一定的的时间多余的水可以把水池存满。我发现正确的思路已经出现,就随即拿来一个粉笔盒当做空水池,拿一个较粗的笔管当做进水管平放在顶部,拿一个较细的笔管当做出水管平侧插入底部,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思考分析,很快大家找到了答案,争先恐后地说,进水管大,放水管小,同一时间进水比出水有节余,到一定时间水池可以注满。在肯定了学生的正确思维后,紧接着提问:不管水池容量有多大,我们应该把它怎样看?同学们回答:可以看作1。那么进水管每小时进水多少?答:1/6;放水管每小时放水多少?答:1/8;1小时同时开进水管放水管,池中可以结余多少水?答:1/6?-1/8=1/24;那么我们知道一小时可以节余水池容量的的水,多少小时可以注满水池?答1÷1/24=24小时。由此可见,适时正确地引导,变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化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4 学会创造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时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可见,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
  4.1 坚持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要求标准答案,正确结论,似乎是一种定式,要想让学生打破常规,敢于求异,就应该少限制,少规定,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经常这样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4.2 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都是这个道理。求变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4.3 注意信息交流的多样性。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信息交流,创新教育课堂信息交流需要由单向性向多向性发展,学生可以眼、耳、口、鼻、舌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从身边的数学中去体会它的价值。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数学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是工具性功能、育智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统一体。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既有健全的人格又有生产技能,既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雅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把传递人类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与传授数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这正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一、开上一点小差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能否做到有效,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曾经以为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45分钟内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东西,于是就在备课的过程中苦心经营,力争做到每一个教案都份量十足。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听到的是多了,记的笔记也多了,可渐渐发现他们脑子里装的并没有这么多。    二、“逼”他们及时订正作业    有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
期刊
一、 提高认识,重视检测的设置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和终极目标。学生把该学的东西掌握了,教学目标达成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在“五严”规定下,我们需要讲究效率,需要用较少的时间解决所有学生存在的问题。而这两次检测能够帮助教师明了学生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学生中哪些人已经掌握了,哪些人还没有。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没有掌握的问题。  课前检测,是对课
期刊
第一、 弘扬三种精神,培养队伍    “构建适于改革的生态环境”,确实如此。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活动,需要一支肯吃苦、敢拼搏的教师队伍。瓜埠镇教师历来不缺吃苦精神,教师很注意自己的教学名声。为此我在瓜埠镇积极引导教师推广“合作、拼搏、奉献”这三种精神。集体备课、学科协调、级部整合、后勤保障、学校管理,无不体现出合作、拼搏、奉献意识,从而形成一只有力的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和精干的教师队伍。    
期刊
一、定向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全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听完后思考:口技表演者摹拟了怎样的场面情节和哪些声音?(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请学生简单列举描摹声音词。随后屏幕显示:(1)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的图文和描摹声音的词列举。(2)深夜从失火到救火的图文和描摹声音的词列举。  2.让学生自看自读课文注释:了解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提示:借助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是文言文自主学习的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一直存在着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德育工作者专业化水平过低;二是对于德育的研究重视不够;三是社会支持配合得远远不够。我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广大青少年长期存在的德育问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渠道入手:  第一,以课堂教学教育为主渠道,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
期刊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增多,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学生获取的信息倍增,接触的思想也多种多样。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加之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极感兴趣,学生中也出现了一些被年长者们痛批的非主流思想和表现,我们有些教师也谈“非”色变。其实,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学生们出现一些非主流思想纯属正常,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非主流思想,以便教育工作的更好开展。  要做到不
期刊
一、亲情的缺失    中学生正处在情感的断乳期、性格变化的转折期。由于监护人年纪老、身体差对孩子的约束力往往比较差,祖孙思想观念差距又大,沟通很难;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更无地方倾诉。留守生们的快乐他们不关注,烦恼他们不倾听,困惑他们不理解,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使得留守学生远离了父母亲的关爱,这使得孩子严重缺失健康的重要因素——亲情,并且给孩子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有:1、亲情观念淡薄。 2、
期刊
我们能用来教学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上作文课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把语文课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让作文教学渗透到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引导学生从优秀的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     一、 朗读优美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好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语言流畅,表达清晰。对要状写的人、事、物,能用流畅、恰当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
期刊
一、为写作储备厚实的素材    美国作家詹姆斯·霍华德说:“写作能力代表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头脑中有足够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广积累、多储备写作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积累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基础。多媒体的广泛运用,让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储备犹如探囊取物。如学习《孙权劝学》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期刊
要学好语文,就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了较好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启迪、审美乐趣。那么,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下面简要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加强指导训练学生的语感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只要老师能够精心的指导和训练,会让学生的语感有着稳步的提升。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