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0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定向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全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听完后思考:口技表演者摹拟了怎样的场面情节和哪些声音?(课后研讨与练习一)请学生简单列举描摹声音词。随后屏幕显示:(1)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的图文和描摹声音的词列举。(2)深夜从失火到救火的图文和描摹声音的词列举。
  2.让学生自看自读课文注释:了解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教师提示:借助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是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让学生一起大声朗读2、3、4段。其后,抽一朗读好的学生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表演者摹拟声音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屏幕显示图文:从远到近、从外到内,由单一到混响。
  4.教师朗读指导:读出停顿节奏、轻重语调、强弱语气、缓急语速,力求把听者带人口技摹拟的声响场景中。
  5.学生再听录音或教师范读2、3、4段,边听边想象声音摹拟场景,据屏幕图文提示,小声跟读或背诵。
  
  二、定向朗读,辨析古代表时间的词
  
  1.全文用了不少表时间的词。让学生跳读全文,逐段找出这类词,据注释分类填写课后练习,其后屏幕显示表时间词及分类,以及在文中所起作用:提示表演者摹拟声响的情节发展,声响变化。
  2.女声齐读表时间的词,男生读类别,强化辨析古代表时间的词,加深理解记忆。
  
  三、定向朗读,了解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
  
  1.一学生读口技者摹拟表演部分,其余读宾客反应部分。然后由学生找出描写宾客反应的词语。屏幕显示:文中描写演出前、演出中宾客反应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研讨课后练习二:这些词语写出了宾客的什么情形?有什么作用?讨论后老师点拔归纳:既有动作、神态的表现,又有情感、心理的暴露。三次描写各不相同。这就是侧面描写。
  3.按屏幕图文提示,读/背描写宾客句。
  
  四、定向朗读,了解反复交待简单道具的作用
  
  教师启发:口技表演如此精彩,摹拟声音由单一到混响,用了哪些道具?(练习二)
  1.分组朗读:1、2组读第一段,3、4组朗读最后一段。读后由学生找出说明道具的词语,然后屏幕显示道具图文。
  2.研讨问题:这4样简单的道具,为什么作者要在首尾反复交待呢?学生讨论后屏幕显示作用:(1)反衬口技者“善”口技表演。以极其简单的道具摹拟百千声响,演技高超,不同凡响。(2)文章结构上首尾照应。
  3.教师引导小结: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反面衬托、反复、首尾照应等写作手法,为突出中心起了很好的作用,值得我们写作时运用。
  4.据屏幕图文提示读背首尾段。
  
  五、定向朗读,积累文言字词
  
  1.学生自己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2)一词多义的词;(3)古今异义词;(4)古今用法变化的词。分类找出后,据语言环境,借助课文注释、资料等作辨析、解释。然后屏幕显示4类词列举及解释。
  2.据屏幕显示朗读这4类词。分男女声朗读,加深理解记忆并积累。如(1)近义词:群响毕绝——众妙毕备;妇抚儿乳——妇拍而鸣之;变色离席——满坐寂然;大啼——百千儿哭;一时齐发——百千齐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夹百千救求声。(2)一词多义:从妙毕备(奇妙的声音),以为妙绝(神奇美妙);手有百指(手指头),不能指其一端(指出);以为妙绝(极),群响毕绝(断,停止);稍稍正坐(动词坐),满坐(座位)宾客。(3)古今异义词:但闻、中间、少舒、虽人有百手、两股、先走、当是时、以为妙绝。(4)古今用法不同:善(擅长)、大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不能名其一处(说出)。
  3.教师提示:(1)文中近义词意思相同或相近,但词语不同,可见文言文中词汇丰富,作者善于遣词变化,值得我们注意、领会、积累,并迁移运用于其他文言文阅读和自己的作文之中。(2)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今用法的辨析要根据语言环境,从词性、词义角度来取义项,才能作出正确解释。(3)学习其他文言文时,除了注意辨析积累以上4类词外,还要注意积累通假字(如本文中的“坐”通“座”)、常用虚词(如“之”“其”“而”等),还要注意常见文言表达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疑问句等)。这些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有极大的帮助。
  
  六、定向朗读,熟读背诵全文
  
  通过《口技》课例可以看出,文言文“定向朗读法”有如下特点:1.以朗读带动课文内容理解;2.以朗读带动课文主要写法的了解;3.以朗读带动文言词语的辨析积累,文言句式的辨识;4.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理解基础上的初步背诵;5.在朗读中教给学生一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一学法体现了新教材、新课标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探讨的学法。
其他文献
中学生书写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他们学习任务之一,所以学好和正确使用汉字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可中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汉字的情况又怎么样呢?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感触尤深,每每打开学生的作业本,眉头不觉紧皱,有的别字成堆,如骨鲠在喉,不知所云;有的春蛇秋蚓,仿如张旭在世,不知所写。因此不少语文教师常常自嘲:“语文教师是出色的破译员,能识破学生暗藏的玄机;语文
期刊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将来的文盲,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阅读的人。我经过反复总结完善,认为有必要、有可能进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因为这种单元比较阅读教学法,既能更新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快教改的步伐,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能力,所以,它本身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一、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目前,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是按一定的文体特征分单元编排的。这样,就有利于进行单元比较阅读教学。而且,
期刊
所谓作文,顾名思义,即学生写或写出的文章。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可现在学生的作文大多不但没写出,反而套话、假话、大话、空话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将一些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指导学生学会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仔细倾听,“说”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真正属于自己个体化的话,发真正从自己的心里所生的感,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去消极变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化压力为动力,对学习有兴趣。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喜欢学习,热爱学习。目前,特别强调自主学习,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呢?我觉得一堂课可以围绕课堂开始、课堂之中、课堂结尾三部分设趣、激趣,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情趣蛊然。以我上语文课为
期刊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体会认为,作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作文教学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是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重要措施。如何抓好作文教学,我们七年级语文组在教研组长的引领下,发扬群体智慧的优势,采取一系列简便有效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三个一”的活动。解决作文无话写的问题  1、每天摘抄一个精美语段,(利用语文课强化背诵积累,在教室后面黑板
期刊
一、创造美的氛围    我们知道,不管做什么工作,如果对每一项工作本身产生厌恶之感,那工作是难以做好的。学习语文当然也是如此。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的最好境界是要让学生乐于听,这乐于听就应该有一种美的氛围。  如何创造这美的氛围呢?语言本身是人们最便捷的交流途径,是最容易让对方理解、接纳的产品,因此,我们语文教学首先应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美。教师应把自己的心与
期刊
一、开上一点小差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堂教学能否做到有效,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曾经以为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45分钟内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东西,于是就在备课的过程中苦心经营,力争做到每一个教案都份量十足。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听到的是多了,记的笔记也多了,可渐渐发现他们脑子里装的并没有这么多。    二、“逼”他们及时订正作业    有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
期刊
一、 提高认识,重视检测的设置    主体参与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和终极目标。学生把该学的东西掌握了,教学目标达成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在“五严”规定下,我们需要讲究效率,需要用较少的时间解决所有学生存在的问题。而这两次检测能够帮助教师明了学生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学生中哪些人已经掌握了,哪些人还没有。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没有掌握的问题。  课前检测,是对课
期刊
第一、 弘扬三种精神,培养队伍    “构建适于改革的生态环境”,确实如此。课改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活动,需要一支肯吃苦、敢拼搏的教师队伍。瓜埠镇教师历来不缺吃苦精神,教师很注意自己的教学名声。为此我在瓜埠镇积极引导教师推广“合作、拼搏、奉献”这三种精神。集体备课、学科协调、级部整合、后勤保障、学校管理,无不体现出合作、拼搏、奉献意识,从而形成一只有力的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和精干的教师队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