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中小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博物馆的职能侧重点在发生转变。2015年3月20日开始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了博物馆的目的是教育、收藏和欣赏,并将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可见,社会教育工作在博物馆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博物馆(以下简称“江津博物馆”)为例,充分分析其资源优势,以转变思路,找准定位,让社会教育工作成为办“活”博物馆的重要支撑点。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策划
  1 江津博物馆概况
  江津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五馆三中心,是江津区的第一个综合性博物馆。江津位于重庆西南,紧邻重庆主城区,以地处长江而得名,全区土地面积3218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50万人,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建制史。江津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为6406平方米,其中,布展区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库房建筑面积955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共7000余件/套。整个博物馆主要功能分区为陈列展览区、文物库房区、社教服务区、观众服务区和行政管理区。2020年1月2日完成陈列布展工程,对外试运行开放(图1)。
  2 江津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2.1 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多元化
  2.1.1 文化遗产资源
  江津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是重庆建县历史较早的区县之一。江津的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除了江津博物馆馆藏文物外,还有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现登记了不可移动文物83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江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江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较多的区县,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处,同时是首个重庆市级历史文化名城。
  2.1.2 人才资源
  江津博物馆最宝贵的资源是一群具有朝气、很有情怀的文博人。江津博物馆虽然现有编制只有12人,但是人员结构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占80%,學历均为本科以上,其中通过江津区人才引进计划引进的文博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公开招聘的文博专业本科生4名,具有教学经验的英语专业本科生2名。另外,全馆平均年龄30岁,是一支拥有新思想,勇于创新,能打硬仗的队伍。
  2.1.3 物资资源
  一是资金。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因此博物馆的大部分社教活动是免费的,这就需要积极争取相应经费。近年来,江津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江津文博事业,对江津博物馆的展陈、社教等工作给予了一定经费支持。二是场所。中小型博物馆由于许多场馆是“交钥匙工程”,或者不是独立场馆,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社教区域。江津博物馆建筑中的原库房都分布于1~3层展示区,后为了完善博物馆功能布局,将其挪出展区,利用负一层改建文物库房,多出的空间设置了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场所,分布于博物馆一层,约400平方米。改建时对该区域墙壁采用了隔音材质,避免影响其他观众的正常参观。举行活动时会根据社会活动的主题对该区域进行氛围营造,让参与活动者的体验感、参与感更强。三是设施设备。江津博物馆展厅设有专业的语音导览系统。在博物馆行政管理区域的大小会议室兼顾了举办会议、培训、讲座的功能,配备了专业的可触摸式一体机、音箱及方便移动的桌椅。
  2.2 具有一定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基础
  国有的中小型博物馆中大多是由当地的文物管理所“加挂牌子”的,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江津博物馆也属于这一模式。虽然江津博物馆才起步,但是近十年来,江津文博人利用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为通过社会教育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累丰富经验。2019年文化遗产宣传月期间,江津博物馆主办了“文博游园会”活动,把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群众文化相结合,在同一场地以江津“津”文化为主线,汇聚了历史文化巡展、非遗展演、文创展演、拓片体验、手绘扇面、文博知识闯关等活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2.3 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2.3.1 理念问题
  一是悲观。认为中小型博物馆藏品资源的知名度较低,与大型博物馆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开展社会教育工作做不出亮点。二是重“物”轻“人”。把目光过分集中在一件件具体的文物上,认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就是宣传物本身。三是认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开展的方式就是通过一系列活动直接告诉大家文物是什么、历史是什么、文化是什么,而忘了最好的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启发。
  2.3.2 文化遗产资源解读的深度、广度不够
  文化遗产是社会教育工作的核心资源。社会教育不仅基于对文化遗产本体的解读,更是对文化遗产所在的那座城、所处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历史背景等一系列的关联物、事件和现象的解读。但中小型博物馆与大型博物馆相比,由于专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对文化遗产深度和广度的解读十分不足。以江津博物馆为例,虽然江津近年来开展了大量文化挖掘工作,尝试对文化遗产进行解读,但是很多还是碎片化的,需要借助高校、专业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及提升。
  3 对江津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开展的设想
  3.1 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中小型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不应持悲观态度,要转变观念,博物馆的大小只是场馆面积、藏品数量、藏品等级等数据上的区分。虽然中小型博物馆社会教育拥有的资源和大型博物馆不能相比,但是中小型博物馆所服务的受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大型博物馆是一致的。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重点在“人”不在“物”。所以江津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工作目标是加大对江津文化遗产资源的解读,提升服务大局、服务广大公众的能力,策划具有启发性、互动性的系列社教活动,最终实现人们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
  3.2 充实社会教育活动的力量
  江津博物馆虽然拥有一支充满情怀的文博人,但是由于工作人员不止承担博物馆工作,还要承担江津全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因此不可能像大型博物馆那样可以配备足够的人手,设立一个专门的社教部,但是可以通过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借助社会力量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3.2.1 与志愿者合作
  选择热爱文博事业,并具有一定活动策划、摄影或者绘画等技能的志愿者参与江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登记每位志愿者每次参与活动的时长,根据服务时长发放纪念证书和纪念品。
  3.2.2 与文化艺术培训机构合作
  文化艺术培训机构是博物馆扩充社会教育力量的一个重要渠道,博物馆与艺术培训机构合作是一种双赢。艺术培训机构需要借助博物馆平台提升其知名度,博物馆可以借助机构的教学力量、设施设备,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目的。2018年重庆市文化遗产宣传月期间,江津博物馆举办文博游园活动就是与江津某知名的绘画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了扇面绘画体验活动。江津博物馆只提供了桌子和文物藏品的图案素材,艺术培训机构负责准备活动所需所有材料以及现场的教学活动,还免费将其一个版画制作机器搬到现场供市民体验,反响十分热烈。这个项目江津博物馆一共只花费了300多元钱,配备了一名工作人员,却让50个孩子参加了传统文化体验。因此,只要找准平衡点、切入点,中小型博物馆也可以花小钱办大事。
  3.3 做好社会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细节管理
  社会教育活动的一般流程为制定活动方案—发布活动信息—准备活动物资—开展活动。要做好社会教育工作就要在大的模式框架上抓细节。主要是四点:一是做好社会教育工作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宣传,确保活动的影响力;二是发布活动信息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媒体平台发布,还可以采取现场报名、主动邀请等模式,扩大博物馆社会教育受众范围,否则会造成參加活动人员的局限性;三是活动策划要避免单一性,每次活动不能只是简单的手工活动、画画活动,要有关联性。如可以策划一场“我的津城记忆”主题活动。主要是通过征集老照片和记录不同社会背景,经历过江津时代变迁的10组家庭,把江津传统习俗、古城街巷、街道地名故事融入其中,表现江津古城的山水之美和人文情怀。
  3.4 活动类型要多样化
  3.4.1 主题类活动
  此类活动不宜孤立开展,应结合节庆活动、临时展览、基本陈列,提炼贴近群众,尤其是贴近青少年的主题活动。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暨重庆市文化遗产月主场活动在江津举办,借此契机,江津博物馆依托展品,融入体验,积极策划了“与画同行—跟着名家学画画”“‘穿’越千年—汉服体验活动”“手绘津城—感受江津城池变迁”文化遗产月系列社教活动。这些活动主题突出,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让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从聆听变为感受,从感受变为享受。“与画同行—跟着名家学画画”主题社教活动是以江津博物馆临时展览“桑梓情深—李初梨捐赠书画展”为基础策划的。参加活动的20名1~3年级小学生变身“江津博物馆小超人”,通过“初识—江津人李初梨”“获取新身份—开启文化闯关游戏”“展厅教学—沉浸式观展”“教学活动室—知识巩固”“活学活用—扇面绘画体验”五个环节的体验,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了初步认识,了解了家乡人李初梨先生无私的精神,并对人生的价值这一种重要命题积极寻找答案,增强了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图2)。
  3.4.2 设立公众开放日
  在“博物馆热”的背景下,人们不只对博物馆展柜里的文物感兴趣,对文物保护的过程也很感兴趣。因此,博物馆可设立不定期的公众开放日,策划活动,让人们可以近距离了解文物保护工作是如何开展的,文物保护的手段、方式有哪些。可以举办如走进文物修复室,近距离接触文物修复技艺;走进考古工地,了解考古与盗墓区别;走进文物古建修缮工地,感受传统匠人高超技艺等活动。
  3.4.3 研学活动
  博物馆社教活动不能局限在博物馆内,应该从博物馆出发,发挥博物馆专业优势,整合当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资源,开发相应的研学线路,同时结合文化创意产品,让参加活动的人员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增长见识,还可以通过自己制作或者购买文创产品的方式“把博物馆带回家”。江津博物馆馆藏许多古字画,江津还是中国的“楹联之乡”,许多楹联散落在各个古镇、古街道、古村落。江津博物馆可以与书法、绘画培训机构合作,开展一场书法艺术研学之旅。活动以博物馆为起点,串联几个古镇、古村落,邀请江津本土书画名家与博物馆人员一起讲解各地的楹联,让参加活动人员可以在山水和人文景观中体会古代字画和诗词的魅力,并尝试自己创作,真正做到“诗和远方”的结合。
  4 结语
  笔者在一次参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时,看到两队学校组织参观的小朋友,旁边有两三位老奶奶和保安在聊天:“这些小孩子来看什么,又看不懂!”“就是学校组织参观而已。”由此看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江津博物馆才开始扬帆起航,其社会教育工作站在起跑线,需要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完善才能适应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需求,真正促进江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唐长沙窑青釉褐斑模印贴花花鸟纹执壶是扬州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根据文物的病害状况,制定保护修复步骤,恢复其完整性,做到保护修复视觉效果“远看一致、近看有别”。这件执壶也是扬州出土的大量长沙窑瓷器之一,可见唐代长沙窑瓷器通过扬州转运,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关键词:长沙窑;保护修复;模印贴花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扬州博物馆对馆藏陶瓷器进行了全面整理、拍照和基本信息采集。
期刊
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博场馆如何在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同时开发旅游产品、刺激旅游消费、开拓旅游市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博场馆对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为例,通过文献资料的调阅研究和网络数据汇总,分析了文博行业在现阶段发展上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从“互联网+”与文博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文博品牌以及文博IP作用全域旅游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等方面讨论
期刊
摘 要:元代龙泉寺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现存较早建造的藏传佛教寺庙,在元、明、清三代非常兴盛,属典型汉式寺庙建筑风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保存有许多元代历史文物,为研究元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已成为塞外著名的旅游景区。  关键词:元代;龙泉寺;塞外;典型汉式风格;藏传佛教;寺庙  佛教文化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其对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
期刊
摘 要: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博物馆对儿童教育的关注与优化,不仅有利于儿童教育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为博物馆培养未来的观众。信息时代为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更多元化、更灵动、更发散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更艰巨的挑战。文章立足于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具体实践,探索如何在社教活动中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自主性思考,构建馆校契合的快乐课堂。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教育;自主性思考 
期刊
摘 要:文章简明扼要介绍了王大凡的主要生平事迹及艺术风格。通过对其作品粉彩乐天诗意图瓶的题材内容、构图形式、笔法设色等进行阐述赏析,展现出王大凡中年阶段瓷上绘画的典型艺术风格及审美特征。同时,对定制者杜重远和受赠者穆藕初二人关系交集进行简单梳理,揭示出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其礼馈性质。此瓶不仅是王大凡匠心之作,还见证了20世纪历史风云变幻以及杜重远与穆藕初的云天高谊,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
期刊
摘 要: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是博物馆进行考古整理研究不可或缺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是文化遗存的附属档案。为永久性保存和便捷利用这些资料,博物馆采用专业高清扫描技术对这些资料进行扫描数据化,开发相应的系统软件满足当前研究、整理、利用和管理的需求,方便随时随地共享交流,为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博物馆;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数据化  田野考古发掘资料是指在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所有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博物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全新的方式开展博物馆管理、服务工作。中小型博物馆在我国博物馆体系中占比大、分布广,承担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等任务。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博物馆的收藏、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发挥广大中小型博物馆的作用,需要每个基层博物馆人不断地实践和摸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型博物馆;应用  从电子计算机到互联
期刊
摘 要: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文化学与生态学交叉的学科,生态学强调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与再利用要平衡,而文化生态学在文化遗产维度上强调人类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以达到平衡的状态。工业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程度良莠不齐,如何实现保护与再利用的平衡,是我国工业遗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青岛啤酒博物馆为例,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知识与理论,来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光
期刊
摘 要:天一阁博物馆历来以收藏明代地方志、科举录著称。近年来,天一阁博物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献的收藏,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如今已成为浙東第一家谱收藏中心。自2017年起,天一阁博物馆启动家谱修复工作,根据《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的要求挑选出亟待抢救的家谱,编制规范科学的修复方案,展开有序的修复工作。文章以浙江遂安《湖峰王氏宗谱》的修复为例,展现家谱抢救性修复的全过程。  关键词:天一阁;修复;加固;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已经不单单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各地博物馆教育在借鉴西方博物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区域文化背景以及博物馆所在地的经济政治情况,呈现出不同特色的馆校合作形式。这些合作关系基本上都是以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为开发教育活动的蓝本,活动具有非常浓厚的本馆特色,与学校教育结合并不紧密,往往在活动开展实施—一到两次以后就被束之高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