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本是同林鸟,风雨欲来各自飞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红楼梦》里,各种家族利益的算计投机,可谓是琳琅满目,但等到危机来临的时候,贾府内所有源于另有图谋的婚姻大多凋零破败,在大难临头的时候,难有宝玉黛玉,就算没有结婚成为夫妻,却也是心中满满的幸福踏实,收获了人生,其实艺术收藏与投资,亦是同理。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没有哪一个环节,哪一个产业,哪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我们组织了一个由艺术投资专家,画廊经营者,艺术评论家和国际艺术投资顾问/美籍华裔画家参加的小型研讨会,以各自不同的视野与立场,纵论金融危机背景下艺术市场的战略判断,战术对策,并探求艺术收藏的真谛。
  在当代艺术虚火暴窜的时候,任何劝阻这列狂奔列车缓行的,都会被视为立场保守而被投机者远离。现在,市场泡沫迸裂,投机者开始品尝苦果,也应该有足够的耐心来解读各方立场。正如当年的虚火没有浇灭传统艺术的土壤一样,当代艺术也不会因为今日的虚火而丧亡,投资事业也不会因为投机失败而不再繁荣。收藏与投资,传统与当代,理应各得其所,守住自己的本分与价值,这才是未来艺术市场繁荣的希望之所在……
  
  战略判断:虚高的艺术打回原形,画廊拍卖才会有生意
  
  ●洪平涛:
  今年上海博览会这些展览,来的人多,但是人气弱,一是股市的问题,房产跌成这样,大家口袋里没钱,以前赢了的人不少被打回原形。二是原先有钱的人,被社会鼓动进入艺术市场,在媒介的挑动下,想买时,艺术品已经很贵了,去年十万元买,今年一百万元,他不会去追,所以期待降价。换句话说,他们对现在的价钱有疑问,在等着跌价。
  原来虚高的,泡沫的,一定要打回原形,画廊、拍卖才会有生意和扎实的基础。中国大陆目前国民收入所得一千美元,可是一幅画却动辄十万元。一个人因为自己喜欢,也许会花一万元买LV的包,可很难为了喜欢而去要20万元的画,这个价格可买一辆好车了。但是,所有买20万元画的人,都是以为它会涨,但是有什么会一直涨?一旦不涨了他就不买了。
  画廊买了那么多画,老百姓买不起,老百姓买画是为了涨价。可惜的是,艺术市场是不能以投资方式来做的,正途应是鉴赏生活的美学享受,艺术品,是中高收入的族群消费的对象。现在一幅艺术品,5000到10万元,国内中高以上人群还能买得起,但是30万,50万元,那就只有大企业买得起,来作为投资标的,才买得起。
  任何被打回原形的艺术家都不聪明,行情先上后下,价格从100万下来,没人买,一辈子就都被毁了,可是国内艺术家竟然配合炒家,也许就是想着过把瘾就死了。
  现在来看,有一大堆人都被套牢了,一季二季拍不上去,护盘护不了的时候就完了,经营者价格回归到基本面的时候总要来到。
  
  ●俞璟璐:
  今年这半年来,经济形势对画廊冲击大,今年上海艺术博览会是我们参加的12届中第一年亏的。本来明年一月份的改到十一月来,博览会是做交易的,提前了,三会合一,来的人很多,但不是同一个人群,效果觉得未必好。
  前一阵我问我们的一个收藏家客户,他说今年股票亏了,艺术品购买的事情要迟些作决定。
  这个例子具有普遍性,金融市场对我们的冲击已经感受到了,虽然我们画廊没有做价值虚高的艺术品,冲击要小些,最近做的韩国艺术展,也卖了十几幅,但从画廊平时销售来看,影响很大。
  当然,我们也相信,由于顶级艺术品圈子不大,经济危机固然会使大购买机构的实力缩水,但没有影喃其实力主体。当代艺术则面临严峻考验,收好东西、收最高价值作品的都没问题,缩水的是中低价格的艺术品。
  
  ●马天:
  上海,毕竟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又加上“海派”文化的渊源向来使她得以人杰地灵而闻名。此次“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风暴我个人认为其实是由无节制的美式消费文化所致。中产阶级或以下阶层的大众是最大的“输家”,富有阶层不会是,因为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是有钱,更何况反倒是这些人大多并不是无节制消费的一族。在经济车轮完全停止了转动的时候,这批人群的持币观望态度的时机长短将是决定市场何时恢复投资信心的决定性因素!
  仅次于1920年大萧条的打击,给世界艺术品市场带来危机也是转机;相信这次许多国外画廊的关闭或重组乃至东山再起都在意料和情理之中。潮涨潮落也好,风水轮回也罢,只要有文化的存在,艺术就不会有世界末日……2010年的世博会展将带来极大的商机,而画廊业在上海其实是大有可为,因为现在的总体水平和多元化的发展尚有较大的差距。我十分赞同俞博士关于画廊所应承担的美术教育者的角色和社会责任心的提法(这在国内美术教育体制和审美水平普遍失落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战略对策:建议先做观察,也别去做行销、扩盘的事情
  
  ●洪平涛:
  昨天我还在与一家画廊说,不景气,你还是要做下去,以台湾过去的经验,一个画廊如果开办五年以上,基本上都能活得下去,结局都是很好的。经营中要收东西,有时候20个画家中,总有三四个是好的,你等到了,就是赢家,只要你有一个眼光,不要赶潮流,就能做大赢家。不景气的时候就节省开销,有便宜的好画就买,等市场景气了,你仓库里有很多东西,流行的画就卖,不流行的画如果卖不掉,买家杀价的话你就储存起来,专门收不流行但艺术上有高度的东西。不流行的价格永远是不贵的,流行的永远是贵的。
  我以前收了不少大陆的老油画,因为当时台湾老一代油画很贵,国内东西多,也相对便宜。做艺术的也跟做股票一样,做股票的在琢磨,现在已经1800点,他还在等1600点。跌了再涨,也不是不可能,但再起来就可能是别人的了。如果你已经开画廊了,积累了市场基础与资源,建议先做观察,也别去做行销、扩盘的事情。现在不便与艺术家谈合约,市场价格刚跌,他还不明白原来的价格是不合理的。
  我这次拍卖,传统的老一代的油画卖得很好,因为我在这块上比较专业,大家相信我的专业能力。你想啊,这批老油画,十几年都没涨过价,而我这里的艺术品买家习惯已经养成,你又十几年没涨过,所以他们就转向老一代的画了。
  你说跌价,与真正有艺术水准的艺术品关系不大。比如,王沂东的画要跌也跌不到哪里去,冷军的超级写实,到50岁还能这样画吗?一辈子就只能留下30多张吧。中国经济没有崩盘,有钱的还是有。王沂东也不能恢复20年前水准,一辈子100张,中国如此大,需求又存在,价格就算涨不上去,下跌的空间也有限。
  以前一些只注重创造形式,或找助手一起画的所谓艺术品,如果外国人不要,中国人也不会要,只有有难度、不可取代的艺术,经典艺术才可以留下来。
  我的客户中,喜欢艺术价值的多,“艺术投资疯子”如果来找我,我也不拒绝。如果经营“炒作”,一定要按我的路子来,投资不是不好,但要知道什么后果,要挑选一些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坚持画,不一定流行,一张三万五万元买下来,开展览,被市场接受,一路就起来了。到时候,赚点也就可以了,而不是炒5万到50万元,最后把客户套牢,让人跳楼,不讲道德。当年几千万元卖虚高东西的人,现在如何面对自己的客户呢!炒作虚高,做盘的 也许爽了,世界上很多事情,就看顺不顺,如果你集合一些人爽了,让别人不爽了,还是有麻烦的。我自己决不卖虚高的东西,仓库里也没有,客户里也没有那种人群,气场不对。
  我始终记得一个环境保护者,他关注一个小镇,赚了钱,在湖边一直买绿地,有钱就买,等他死的时候,周边的绿地都被他买光了,后来成立了基金会,有了基金会的支持,那个小镇到3000年的时候还能维持这样的生态,这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现在这个时机,倒很适合做基金与金融衍生品,以前不少人做艺术基金,时间点不对,现在过半年,从底部抄底就有好味道。2006、2007年有太多人想拿年轻艺术家的画去欧美展览,当时,行情好,画家送他们画,稍微便宜卖,就有厚利可图。2008、2009年无人做,全国巡展要200万元,现在100万元就可做了,市场冷的时候是时间点。
  
  ●俞璟璐:
  就我们大剧院画廊平时销售来看,金融风暴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的对策有二:一、坚持做展览空间,展览很好,弥补了收益;二、本来画廊七天都开,现在周一拟不开,跟国外一样,准备试行三到六个月。我们的经营理念,必须靠规范的经营管理来养活画廊,看看靠规范操作,与国外学习,能不能活下来,事实证明是可以的。
  
  ●奚耀艺:
  无论经济环境如何波动,机会永远存在,高峰有高峰的做法,谷地有谷地的做法。机会怎么把握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是有认识上的区别的,艺术品对收藏家来说永远有机会。而想在艺术品交易中投机获利者,随着经济形势的下坡,必定会受到利益的损失。真正的艺术收藏是一种艺术消费过程,并且是有时间概念的,消费过程越长,价值体现就越大,当然还牵涉到艺术品的本身水平,投机操作行为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一些画廊多兼收藏者身份,在经营过程中,沉淀自己认为的精华作品,也销售出去以往的藏品。对具有学术信心的艺术品收藏者来说,金融危机反而可能是一种机会,前些时候你想买好东西、买精品,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现在反而可能有机会买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个别精品就有可能出现在市场上,对其他收藏者来说,机会来了,剩下的就是价格问题。
  
  当代艺术未来:大众艺术传播是艺术市场未来长期的利多
  
  ●洪平涛:
  眼下来说,今年博览会,台湾、香港、北京、上海,看画的人包括我,这里人很多,可见艺术收藏有根底。几年的艺术走红,媒体艺术报道助力良多,艺术已经全民皆知,以前电视台谈艺术投资,只针对小众,现在是潮流,是大众,不断的炒作行为鼓舞了很多人知道艺术市场的存在,这个是艺术市场未来长期的利多。
  
  ●俞璟璐:
  最近上海市政协来调查,主题是少谈艺术投资,多谈艺术消费,买东西多从喜欢出发,本身就蕴涵有消费行为。我与买家说,还是买喜欢的,价格波动,也不生气。前几年有人到画廊点着名要画,拿了去拍卖,也赚了,但是万一套牢,不是物有所值,自己又不喜欢,就会生气了。
  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的价值价格问题,我说现在是当代艺术的三个拐点,一、艺术价值拐点,好的探索也存在于当代艺术中,但是也有垃圾、泡沫,大陆造假成风,当然美国也有假拍,但是,泡沫一定是要破的;二、艺术价格拐点,各种手段炒作这么高,赵无极、朱德群的东西都卖不过你,一定有问题;三、收藏群体拐点,国外资本进来,先不谈目的是为政治还是其他,资本进来肯定是要赚钱的。如果国内有稳定的收藏队伍,并在全社会的合力下,用各种方法使得收藏家队伍扩大,那么我们艺术市场的基本面就能稳定。
  
  ●奚耀艺:
  众所周知,当代艺术今年以来,除去假拍和流拍的,真正成交的并不多。我一直认为,国内当代艺术的学术价值并没有真正确立,假设当代艺术真的具备足够的学术价值,就不会遇到今天这样的场景。因为,如果是真正的好东西,又在市场上具备真实的价格,即使是遇到经济下滑,价格也不会大幅跌落。金融危机一出来,受影响和打击最大的,很明显就是那些有泡沫虚高的当代艺术及其以获利为目的的投机者。而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来说,受冲击程度并不很大。你看,无论是传统中国画、经典油画,还是瓷器杂项等,只要是真品、精品,真正好的东西,并不会出现大幅度滑坡现象。为啥?因为真正会研究的收藏家能坚信自己的认识判断,很多藏家反而在这个时机等待钻空子,危机也往往会使得好东西出现。这些人不是金融危机所能击垮的。历史上,当一个收藏家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只听过有艺术品把他救出危机泥潭的故事,而没有艺术品让收藏家破产的故事。如果艺术品能让收藏它的人破产,那这东西根本就和艺术无关,或根本就是一堆假冒伪劣的“艺术”。
  所以,顶端艺术市场不会被大幅撼动,抗风险能力较强。常言道,物以稀为贵,真正具备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东西,历经风雨并被一代代收藏者保存和流传下来,其价值都会被不断尊重和提升。
  许多以“实验艺术”状态存在的外国当代艺术包括后现代艺术的艺术价值,西方学术界还有争论,也没有给它准确定位和盖棺定论。西方都是这样,何况在技法和表现形式上大多抄袭西方的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其艺术和学术价值就更加悬疑。部分当代油画的本质就是讽刺漫画或政治漫画,而非油画本质,他们是在用油画材料、技法画漫画而已。无论是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还是对观念或政治行为的理解,艺术家选择怎样的思考方式和创作方式是他的自由。所以我说,造成今天的局面,错不在艺术家本身,错是在起哄者,资本起哄者、评论起哄者、媒体起哄者等,这些是产生泡沫的罪魁。开始一些当代作品可能是艺术家艰难探索的成果,由于他人的起哄,影响或转变了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态度,这些东西却逐步演变成了一堆“文化垃圾”。
  如今金融风暴与以往历史上的经济危机相比,对于艺术品的影响很难类比。现在许多艺术品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当代艺术的属性,已是一个代表资本的符号,具有“金融产品的特征”,而非原来的纯艺术属性。所以现在性质变了,当金融业态、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个“金融产品”也必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以往经济困难时期,人们可能暂时停止了艺术品消费,但并没有对艺术品价格产生大起大落的影响。艺术品交易历来是小众的精神生活方式,收藏家去拍卖艺术品也是为了自己的喜欢,或为了捡便宜才去拍卖行的,并不是为了去拉升艺术品的价格。以前的收藏家研究的是艺术品及其艺术家本身,而今天的投机者(或投资者)只研究这只“股票代码”的行情和走势它们没有可比性。
  
  ●马天:
  资本追逐利润是必然的,几乎所有的“投行”都有专门的艺术基金透过(股市逻辑)运作去捧红炒高一些经过挑选的“当代艺术”来为基金客户完成投资回报(准确地说是投机)的任务。这似乎只与“当代”有关,而与真正的“艺术”无关。
  中国人用改革开放后完成的财富原始积累不可谓不迅猛,但是人文文化素质和社会公德心方面的积累却是不容乐观。现在的股市又为一夜之间产生众多的暴发户提供了可能,但是贵族(气质)的培养却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光阴!有些东西就是无法逾越的。在国外,虽然我自己仅能接受到早期抽象主义为止,但我看到大多数国外当代艺术家本身做艺术的态度是相当认真的,以艺术审美为基准的观念是有积极意义的……
  至于经济好坏对艺术投资的影响,一线顶级品牌不会受负面情形的拖累,就在不久前伦敦以8000万美元拍出的莫奈油画即是明证。反过来看收藏,1900年的一幅中等尺寸的印象派油画卖500美元(这在当时已不是低价了),但到2000年后,同样的画已可卖到5000万美元。想想拿它在手里的收藏家,必定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俞璟璐:
  中国不能放弃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能拆字当头,艺术市场的规范不能破坏,不能乱来,做艺术品跟做旅游产品不同,不要投人所好。某些人拿着资本“点石成金”,害了市场,害了艺术家,害了收藏家,我们还是要讲究文化价值与社会责任心,对社会缺乏责任心的人,才敢于把诚信打烂了去炒作。
  我们大剧院画廊合作的艺术家还是以学院派为主,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油画历史的脉络,作品成熟,进入市场有过一段时间,至少创作态度很认真。他们现在作品的价格与当年的价格比也没有离谱,价格掉也掉不下来。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也没看出多少人民币。我们对艺术家要负责,对自己要负责。
  我们画廊受两方的冲击,一是拍卖行,其实不少拍卖行无资质、无实力,由于行业开放过度,自己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赝品流行,拍卖行在艺术市场上取代画廊应有的作用;二是当代的画家,直接拿画去拍卖,拉高价格,或无知或有意,又捣乱一次。更有危害者,影响了青年学生,使得他们认为不需要好好画,也不要比你好,反而要比更丑,目的只为出名,这个对青年学生毒害非常大。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艺术创作最宽松,而近乎无制约的,艺术杂志里看到不少有违社会道德准则的所谓艺术,美国是不会刊登的。还有黄色的变态的艺术品,我每月收到上百本艺术资料,不少是垃圾。
  
  (责编:石 晓)
其他文献
【编者按】近年来,关于书画艺术品的真假鉴定问题屡屡见诸报端,相关官司层出不穷,有的艺术家奋起参与打假,也有拍卖公司因此被告上法庭……但是这类问题始终未见终止迹象。由此带出的另一个关联话题,即近现代艺术作品的鉴定权归属问题。那么鉴定权是在艺术家本人手中?还是在社会第三方那里?抑或是在司法机构?10月19日,《北京晨报》联合有关媒体在北京召开了“谁是一槌定音人?——近现代艺术作品鉴定权归属问题专家研讨
期刊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际,精心筹划六年之久的“明代宫廷艺术展”,在美国隆重登场。  由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及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明代宫廷艺术展”,从2008年6月27日起在美国三地陆续巡回展出:2008年6月27日至9月21日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1月11日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美术馆;2009年2月22日至5月17日在圣路
期刊
2008年底2009年初,上海博物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南陈北崔——陈洪绶、崔子忠书画特展”,为观众呈献两位明代著名画家存世的精品佳作。论及中国古代人物画,“南陈北崔”都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明代人物画的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山水、花鸟画。相较之山水、花鸟画,在人物画中图画的表现力及意涵,较受限于图像本身,且人物画的功能,也限制了画家对绘画各种表现模式的自由探索,正如万历年间《五杂俎》所言:“今人画以
期刊
江西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瓷器珍品——“釉里三色”荷塘瓷瓶,人们常用“万件瓶”来称呼它。瓷瓶制于1959年,是当年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而特制的一份献礼,曾陈列于人民大会堂20年。1979年人民大会堂第二次装修时,更换了一部分陈列物,瓷瓶随即撤回江西,入藏江西省博物馆。  这件瓷瓶的颈、腹系分体烧制,以子口相套合,子口处不上釉,方便组装、拆卸。另附硬木座。瓶颈部分高51厘米,口
期刊
“豫丰”紫砂壶是由豫丰陶器公司生产的,该公司由清末秀才吴启南于宣统二年(1910年)创办。吴启南是明正德时宜兴籍四川参政吴颐山嫡传后裔,精通壶艺,是紫砂巨子。其母也是做坯能手,又因家境殷实是地方绅士,因而既有能力又有条件创办“豫丰”陶器公司。吴颐山于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在未中进士前曾在金沙寺内读书,由书童供春陪伴。在读书闲暇时书童供春发现寺内老僧挑捡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抟泥为
期刊
前不久,一些作者、读者议论“铁范铜”钱,有人认为铁范铜就是铁母,就是铸造铁钱用的铜质母钱。如此说来,铁范铜便成了子虚乌有,蛇足貂尾之谓也。  其实,把铁范铜从铁母中择出,实为钱币铸造科学之进步也。所谓铁范铜,实际上是铸造铁钱时之试范钱,因铁的流动性能差,因而铸造之前,先需用铜来试样,铸造极少量铜品以观察效果,因而铁范铜从精度、厚度以及材质等方面,均不如铁母。但肯定品相要较之铁钱为佳,因其量少,作用
期刊
2008年6月12日在哈尔滨圣中古玩城召开的黑、吉、辽东三省第一届古玩交流会期间,笔者集得一枚各类花钱谱未见刊载的花钱。面文“重臣千秋”背“福德吉利”,径4.2厘米,穿0.7厘米,厚0.35厘米,重34.7克。青铜,质地精良,钱体规整厚重,阔缘,穿廓狭窄不十分规整。包浆自然,有北方老生坑锈色,文字间有朱砂红。  钱文清晰,字口深峻,面文四个字书写风格不同:“重臣”二字楷含隶意,扁阔,稳重。“重”字
期刊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新政府在南京成立,并开始铸造民国铜币。开始,各地铸造的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等,面值一般为十文或当十,少量的有二十文或当二十面值的。后来,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面值越来越大,不仅出现了面值五十文或当五十、一百文或当一百的铜币,而且面值二百文或当二百的铜币也有出现,更有甚者,河南省还于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铸造了民国期间面值最大的铜币——面值
期刊
尊敬的读者朋友,首先向您真诚地说声道歉:本期刊物到您手中要比正常发行时间晚了一周,我们因此感到非常内疚!  我们不企求谅解,但必须向您如实汇报,这是本刊自创刊以来连续发行87期的最大幅度的一次改版,也是最大胆的一次尝试,其目的是以图“提升品质,形成风格”。  一直以来,总觉得与同类刊物相近似,总是不能满意自己,总感到有许多潜质未能发挥出采。我们虽然尽心尽力,并且不断发起和创办了“首届中国收藏界排行
期刊
史载:“大观通宝”系北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所铸。面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计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数十种版式,分铜、铁、锡等币质。小平钱又以“通”字部位结构,有“昂通”、“降通”、“斜通”、“楷通”、“大字小通”之分。其中以当十大钱最为精美,尤以小平行书及样钱、母钱为珍贵。折十铜母当属精美之品。  该枚“大观通宝”折十铜母,直径4.05厘米,穿径1.3厘米,重13克,铜质精良,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