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人才人文医学素质教育路径的探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0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近年来国家在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教育工程,是加快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对高等医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但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规范化的培养体系,仍处于边探索与边实践的过程,所以本文将结合医学教育发展过程,基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来探讨全科医学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全科医学 人文医学素质 教育
  一、人文素质培养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培养的根本任务之一
  (一)人文医学素质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我国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复合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医学服务由单纯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发展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医学的发展为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决定了医学生应当成为具有医学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医学的人文价值体现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信念中,渗透于医学高新技术的应用中。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良好的人文修养,适度的人性关怀是化解医患矛盾的良药。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除了具有高超的医术外,还应具备科学的价值观、基本的法律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懂得尊重、理解、关爱和抚慰病人,对病人有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这表明,人文医学素质培养一定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项根本任务。
  (二)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高质量全科医生,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医学教育模式新变革的核心。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是看病防病的“多面手”,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医学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以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健康。
  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滞后的几大主要原因
  (一)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人文素质培养的缺失。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重智商培养,轻情商培养,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轻人文素质的形成,直接降低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高校首先要承担起了“补课”的责任。
  (二)教师观念落后,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转变,漠视社会、心理、伦理等多角度多方位探求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
  (三)医学人文教育学科研究滞后,医学院校更是缺乏人文教育机构,而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轻视了人文教育。
  (四)医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中与人文教育相关的“两课”主要承担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对医学生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培养薄弱,课时量仅占10%,而且教学方法简单、考核方式单一。
  (五)医学院校学科背景单一,医学教育中越来越突出职业技术与职业的应用性发展,学科知识注重工具的实用性,轻视了历史的、情感的、思想知识的的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学校缺乏浓厚的人文环境氛围。人文素质的培养和造就不仅仅需要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更要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这种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通过无处不在的影响,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我们习惯将高校营造成“知识的殿堂”,使其缺乏人文情怀,这无助于校园人文氛围的塑造,这使得学生个体在人文素质养成的过程中,缺乏应有氛围熏陶。
  三、人文医学素质教育需要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教育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医学模式转变,医生的职责已经不完全限于对疾病的诊治,还包括了对疾病的预防,卫生信息的管理,以及健康咨询等。医生的角色已由单纯医疗保健的提供者,转换为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保健方案的决策者、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社区健康的倡导者、健康资源的管理者。这些改变对医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全科医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文素质教育要通过人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存品质。人文医学素质培养更是要在医学生个人内在品质养成的过程中,加以浓厚的人文医学氛围熏陶,提高医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注重以校园内外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践行医学生人文医学精神,使之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学校要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需要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开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模式,提高我国医学教育水平,促进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营造浓厚的人文医学校园内涵环境。
  学校要有意识地把校园文化导向与学校人文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凸显校园文化功能,开辟多渠道的院校人文环境建设途径,造就浓厚人文气氛校园环境。
  1.营造生动而丰富的人文素质育人环境。
  校容校貌、景观雕塑、建筑风格等校园实体,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应具有审美性和教育性,这样的校园魅力到处流溢着人文的光泽。校园的规划、建筑设计等软、硬件环境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外在气质展示着学校的人文底蕴,丰富学生的人文意识。
  2.加强校风、校纪、校容所形成的独特校园文化情景、人际情景、物质情景等氛围的建设。
  医疗活动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事业,尤其需要人文精神。医学院校尤其要坚持不懈地强调“医乃仁术”的医学思想,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不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通过学校人文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凸显校园文化功能,开辟多渠道的院校人文环境建设途径,造就浓厚人文气氛校园环境,通过校园报刊、广播、文艺晚会等宣传形式进行广泛宣扬,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组织由学生们自行策划与组织开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演讲比赛、文化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润物细无声”的不断浸染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开展“文化名人进校园”、“医学人文大讲堂”活动,培养学生以“厚德载物”“大医精诚”的精神,教育医学生以高尚的品质、超群的才智、广博的学识和强健的体魄,投身于艰苦卓绝,浩瀚无垠的医学事业,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3.倡导“全员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方式。
  “全员育人”是学校在发挥学生工作队伍核心与骨干作用的同时,更要做到全体教职员工都来关心和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体系与格局,在对学生进行教书、管理、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参与学生教育工作的局面,最终实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与自我教育的功能,达到全员力量的整合,才能最终实现高校“全员育人”这一目标。
  学校不仅要建立一支专业、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还要加强学校所有教育管理者和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的人文知识培训,提高学校教师整体人文素质,让校园内人人学人文、人人懂人文、人人重人文,让全体教师成为实践人文的榜样。
  (二)开展全新的人文医学素质课程教育。
  1.开发内容丰富的人文医学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根据社会与医学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优化和重组医学课程结构,建立一套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不仅要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必修的传统医学生人文课程,而且要根据实际需求有选择的开设历史、文学、艺术、礼仪等人文科学课程。除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人文医学课程外,鼓励教师开设涉及传统文化、文学、艺术欣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使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内容相融合,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使人文医学真正形成科学体系。
  2.探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改革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方式,可采用对话、讨论等方式,借鉴各种传媒技术,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新性开辟人文医学教育的新途经和新方法。
  3.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
  学校对于教学计划内开设的人文教育课程,可采取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开卷考试等灵活考试方式,加强考勤,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多角度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根据不同课程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采取不同形式的课程考核,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外,还应该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法,进一步深入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的内涵。
  (三)构建形式多样的人文医学校内外实践体系。
  1.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人文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医学课外活动。
  如贫困生帮扶、勤工助学、读书颂读经典活动,组建学生人文社团,向优秀实践分子学习等。举行医学生誓言宣读仪式、护士授帽仪式、向遗体捐赠者致敬仪式、毕业典礼等活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固定活动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道德素质教育,丰富医学教育的形式。
  2.丰富全科医学生校外实践形式。
  组织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社区、街道、厂矿、乡村等参加实践,增强学生了解社会,服务大众的意识;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寒暑假农村基层卫生院实践,让学生尽早了解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前熟悉乡村卫生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使学生与病人早期接触,尝试医患沟通与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为农村服务奉献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能力、职业精神和素质。
  (四)创新地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评价。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管理和指导学校工作、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及教育工作者自身进行检查、反思、改进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它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获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其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
  学校应当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建立相应的人文素质评估标准,要将学生人文素质作为一项基本的教育内容纳入“合格医学毕业生”考核评价来贯彻实施,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将学生日常表现、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文体活动、艺术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等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评价依据,建立“医学生素质教育记錄手册”,记录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感受,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者予以重修,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青峰.人文精神培育与医学生成才[J].中医药学刊,2006(6):1113.
  [2]何渊.浅谈医学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5):47.
  [3]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4]Boelen C.The Five-star Doctor:An asset to health care reform[EB/OL].[2008-09-20].http:www.who.int.
  [5]IIME.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3-25.
  [6]孙英梅.人文课程建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17-18.
  [7]祝世娜,王艳芹,刘俊峰.医学人文课程多元评价方法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50-51.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在实践教学体系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重点是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实施以及实践效果的管理控制,并就存在的难点:顶岗实习、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技能大赛等环节逐一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过程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一
期刊
[摘要]手机作为通讯终端,从出现到今天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给手机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非物质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多地去寻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感受,也导致通讯终端从注重“物质”转移到“精神”上来。人机交互界面的地位在手机上愈发重要,阐述了手机操作系统的变化和苹果系统上交互界面的优秀案例。以及提出了评估交互設计的用户体验评估体系和量化方法。  [关键词]交互设计 手机 用户体验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词汇是语言表达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对于一个词的掌握,光记住它的形,音,义是不够的,还要知道它的句法功能,搭配意义和感情色彩等才有可能正确的使用它。在英语中存在着一种固定或半固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将它的句法和词汇的特征融合在一起,人们在使用时可以整体提取,使人们提取语言的速度大大加快,对人们语言的习得以及输出更加准确和地道的语言具有重大意
期刊
[摘要]电子游戏平台从电视游戏机到通用个人计算机再到现在的手机、PDA等嵌入式设备,各种游戏每时每刻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使用C语言编辑一个广泛流行的小型游戏拼图游戏。能够判断出图形是否已经组装完毕,并判断是否成功的拼完整个图形,游戏还要有分步的记录和倒计时的功能。该类课程设计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嵌入式技术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嵌入式技术 拼图 游戏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社会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呼唤关于社会教育内容的研究,具体深入的探讨社会教育内容的界定、分类、选择依据、价值和实施等方面。在社会教育内容的研究过程中,应首先明确其研究基础、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立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需要,以培养其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劳动中的“适应”与“超越”能力。  [关键词]社会教育内容 社会关系 社会劳动 适应与超越  近年来,尽管社会教育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并
期刊
[摘要]模块式教学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按标准组合成模块,不同知识点的组合使不同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达到有效的整合,有利于知识点的系统化。我们理论教学过程中应用基础和临床联系的整合模块,可以使学生系统的掌握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实验课教学中,设置开放性实验模块,以系统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组织胚胎学 模块式教学 整
期刊
【导读】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的指导者,不同的课型,教学组织指导策略也有所不同,而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各种课型的教学组织指导的策略很多,效果也感觉最明显,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指导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的有效指导要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  导学案是教师实施有效指导的关键,没有好的导学案,绝没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所以教
期刊
[摘要]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从而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向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培养创新性人才成了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使其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为其成为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 
期刊
[摘要]“卓越计划”是为社会培养造就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大项目。本文围绕纺织工程本科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诉求、培养模式的更新、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纺织 工程实践 创新  2009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期刊
[摘要]针对作物育种学课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改革现有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学团队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通过此次课程建设和实践,提高了我校作物育种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前言  《作物育种学》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对掌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