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及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ir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作业设计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与体验,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消化课堂知识,促进课堂的生成与发展,促进个体的思考,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学而不思则罔”,通过完成作业,在思考中解决疑难问题,摒除疑惑、迷惑。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和现状
  从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是值得我们忧虑的。首先是形式单一化,缺乏趣味,许多层出不穷的教辅资料沿袭以往的体例,重复多,创新少,学生重复做,累,教师多次看,也累。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其次训练题海化,让人生厌,一摞摞作业,教师批改得苦不堪言,学生做得叫苦不迭。有多少作业是重复的呢?有多少是有效的呢?最后作业重视工具性,缺少人文性。作业应与学生本身的人文素养和所生活的环境相结合,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个人意识的觉醒,体会到积极思考、独立思考所带来的愉悦。很可惜,我们当前大部分的作业忽略了对这种探究能力的培养,而仅仅停留在工具性上。
  二、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
  语文作业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是整个教学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自我巩固的一个着力点。温故知新,效果才能更加显著。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何设计有效、有质量的作业呢?我认为可从两方面努力:
  1.重视文本,从基础抓起。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者针对文本自身特点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本配套练习是对文本的梳理、强调和小结,学生能从中找到基础练习的落脚点,启迪自身的思考,从而更好地自主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些作业,实现了知识的融合,给学生以信心,有益于他们的成长。
  2.教师参与,从信心抓起。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把握要合理,既不能过度干预,又不能放任自流。首先,做好榜样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示范。其次,做到有效指导。教师参与到作业中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好作业的难度系数、侧重点,想学生之所想,这样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隔靴搔痒。长期以往,定能事半功倍。
  三、语文作业的设计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有三,一是认知的初始行为,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基础;二是情感的初始特征,即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积极性;三是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语文作业应该以怎样形式出现,怎样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甚至喜爱,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呢?从以下三方面积极改进,可取得一定成效。
  1.丰富内容,重视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要追求多样化,可供学生选择完成。作业内容设计可围绕每个专题的学习重点,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有思想的作业。作业的类型可以多样,可以偏重于对课内知识的预习和巩固,可以侧重于对名著名篇的阅读与鉴赏,也可以对已经做过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挖掘。语文作业,应该让绝大多数学生从中找出自己合适的地方,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作业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也可以给学生取长补短的机会。
  2.合理适量,力求作业趣味化。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认知和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是单调甚至乏味的,这就要求作业设计要合理适量。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融合进一些热点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去探索,允许获得不同的结论,提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乐趣。避免让偏题、怪题、过分的难题出现在常规作业中,关注课内,结合课外,让二者相得益彰。
  3.注重体验,不忘作业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业设计应结合学生的体验,考虑其人文性,关注学生人格、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我认为可将必修教材、自读教材与选修教材相结合,注重必修教材的阅读与探求,不忘结合自读教材与选读教材进行深入与拓展。重视体验性的作业,彻底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体,打破测试的藩篱,构建学生的语文世界,启迪他们的灵性,使他们的思想思维能够多维地展开。
  袁久钻,教师,现居江苏东台。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已经长期脱离,不但抓不住现实的生活,还让学生总是回到过去式,这种现象的发生对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直接、严重,负面的影响。曾经有人在其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出这样的心声:“想要更好地学好语文,必须要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这就是针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目前普遍存在的脱离社会生活的反思。   1.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1.1实现教材生活化   高中语文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师在
刀不磨不快,文不改不好。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作文升格训练固然是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一大法宝,可是这种训练愁坏了许多学生,让学生叫苦不迭。  如何让学生有“通天的梯”,意识到自己还有“可走的路”、想升格、乐于升格、积极主动升格?我们不妨把作文推向“互批的市场”,让学生走出家门看他人,在比较中反省自作,获得升格的真知。  一、“互批市场”,让作文卷面亮起来  互批,可以让学生直观他人习作,真切体会作文卷
起这个题目,我鼓足了勇气。一是怕被“学生本位”的思想者批评,遭到口诛笔伐;二是自觉学识不足,功底浅薄,招来行家里手“善意的提醒”,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但是在参加一次区级学科培训,从语文教研员那里听到“语文课堂的干货”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点什么。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很不踏实。评优展示课上,有精彩的结果呈现,极少动态生成;有精妙的拓展设计,缺少文本特质的品味欣赏;大量训练
“没有人能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的发生,只有当它让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看到郭教授《谛听教育的春天》这些诗一般的哲理时,领悟到需要通过生本的方式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成长,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一、鼓励探究式学习,以应用为目的,变传授为共赢   不要轻率地把教书当成“授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德育工作为“五育之首”,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有现代化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文道统一,学科教学和品德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耳边回响着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心中生发出甜甜的幸福。身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知道,是学生的周记让我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身为一名普通的语文任课教师,在高中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每周只有那么五六
教《鸿门宴》一课时,涉及了对刘邦评价的内容,我安排了延伸活动,让学生课外阅读《史记·高祖本纪》,结果学生对好些细节产生了理解的分歧。如:  (1)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有的说是“胆大,心理素质好,不唯唯诺诺,敢戏弄上级,爱玩偶”,有的说是无赖相。  (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产业。  有的说是“抱负远大,不为小利纠缠”;有的说是“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类似的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被家长问到,小孩成绩差,尤其是阅读和作文得分很低,做哪些练习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呢?我在记忆库里努力搜索,希望找到一本高效的练习册,但是,在内心深处,我清楚地认识到,这是治标不治本。  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的文化底蕴,而不是当下流行的答题技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平时不爱看书,没有储藏必需的“粮食”和“枪弹”,等到临场作战时,如何应对?如何取胜?《朗
语文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共同成长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与传递,需在良好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基础上进行。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认同与交流,必然会消除双方心理距离障碍,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迸溅出思维的火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语文教学之气,只有情味盎然的语文教学才会受欢迎,才会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教师该如何造“情”呢?  一、语言
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正是沙皇对国家进行极端统治的时期,作者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曾经在日记中写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像我们俄国这样,人们受到权威的如此压制,俄国人受到世世代代奴性的贬损,害怕自由……我们被奴颜婢膝和虚伪折磨得太惨了。”而恐惧和害怕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千方百计地想要保护自己,把自己装在他们自认为安全的“套子”里。像别里科夫那样墨守成规、循规蹈矩,想方设法地“千万不要闹出什么乱子来”。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