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逢春:语文教育信息化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tt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语文教学,就想起鲁迅先生在《百花园与三味书屋》里描写的寿镜吾先生,想起他的戒尺,想起他在教堂里大吼“人呢?”,想起他自我陶醉地读《笑林广记》,“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一百多年过去了,私塾早已被淘汰,寿先生的教学方法也退出了历史舞台。过去的一百年是科学日新月异,是民主层层推进,是创新纷呈迭现的一百年。我们也由铁器时代进化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从汉字到拼音,从阅读到写作,从情感到思想,从体味到评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学的基本目标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教学的形式却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从单纯的教师讲授到以声音、图像、视频等营造的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逼真的教学情境,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官同时授受刺激,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的运用能力也大大提高。
  信息化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能考虑的只能是如何适应这一潮流,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改进自己的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本期,我们采访了相关课题负责人、在语文教学信息化方面取得成功经验的一线教师,希望能给大家更多的启迪。
  
  龙语语文: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课占据了三分之一的课时,但是各地的语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如何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汉语的精彩,感受文字的魅力?如何才能更好让各地的孩子都享受同等的优质资源?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教与学的研究》课题组也在进行这样的探究,他们开发了“龙语语文”知识库,力图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龙语语文”子课题的负责人、北京龙戴特公司总经理张帆。
  信息教研周刊:您好,请问贵公司开发“龙语语文”知识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全国各地的教材版本有很多,在开发知识库时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才使这一知识库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张帆: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教育信息服务企业,遵循“传播知识给追求知识的人”的服务理念, 面向基础教育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以系列中文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产品、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学科。但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却与其第一学科的地位不匹配,不用说小学生,就连很多大学毕业生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也都不理想,吕叔湘先生1978曾说过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原因在于:第一,学科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新挑战。教学理念的变化带来教学观念、内容、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变化,“大语文观”要求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第二,教材版本不断变化。出现了一标多本、一本多教、一教多学等情况。第三,教师本身也存在着语文专业素养和学科要求之间的差距。无论是来自学科改革的挑战,还是版本的变化,抑或是教师本身的学科素养差距,都最终反映到教师备课难这个具体问题上来。如何解决备课难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也同样困扰着我们。2007年,一个新的契机出现了,在对公司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教与学的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教育知识管理”理念为核心,以“知识元”的数据库技术为支撑构建的知识库体系,我们首先就将该知识库体系应用到小学语文学科上,搭建了“龙语语文”知识库,利用“龙语语文”知识库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备课难的问题。
  信息教研周刊:“龙语语文”已经在山东泰安、安徽芜湖等地进行了重点推广,请问,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老师们对使用“龙语”有什么样的反馈?都提出了哪些意见和要求?
  张帆:简单列举一下近两年的成就吧:
  泰安:2008年7月,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开始示范推广应用“龙语语文”知识库。岱岳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岱岳区龙语语文应用课题小组”,颁发实施《小学语文龙语语文应用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并上线运行“岱岳区龙语学科管理平台”,从制度上保障了课题应用效果。监测数据显示,岱岳区语文教师备课效率大幅提高,全区语文教研活动开展活跃,教研水平明显提高,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芜湖:2009年5月,“龙语语文”知识库在安徽省芜湖市进行示范推广应用。10月20日, “龙语语文”应用暨安徽省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研讨会召开,教育部、安徽省教科院、芜湖市教育局等领导,总课题组负责人及来自该市语文学科的骨干教师近300人出席并听取了“龙语语文”知识库应用效果专题报告,还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快速推动了芜湖市小学语文教学信息化事业的发展。
  其他地区,像沈阳、大连、呼和浩特、徐州、杭州、温州、南昌、鹰潭、长沙、常德、成都、德阳、遂宁、西安、威海等地都有陆续使用。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推荐的优秀成果,“龙语语文”知识库荣获“中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奖”和 “中国教育信息化突出贡献奖”。
  还有语文界的评价:
  “龙语语文”——语文教师巨大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备课、教研的得力平台,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
  龙语帮你轻松快乐学语文。
  ——语文出版社教材编委
  韩大庚
  龙语教学资源,是一项非常好、非常大的利民工程,它为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提供了全面的语文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师的好帮手,使用该系统非常有利于提升我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教研室主任訾永亭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逻辑结构这么好的资源库,能替老师考虑得这么周全。好比一座大楼,只有楼房好没有用,还要有好的装修,而“龙语语文”就是很好的装修师傅。
  ——辽宁省大连市教研室主任
  李凤荣
  一、利用“龙语语文”,上好语文课;二、运用“龙语语文”,备好语文课;三、运用“龙语语文”,教学效果好。
  ——安徽省芜湖市建设路小学
  俞能艳
  “龙语语文”太好了,我在家可以研究教材,选择课件,对我的课堂教学、教研及针对性地选择备课素材有较好的帮助,尤其是资料查找起来节省很多时间。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求是小学尤新湘
  信息教研周刊: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请问,“龙语语文”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将会怎样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张帆:由于历史、地域、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广大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在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教学手段等方面和城市有很大的差距。“龙语语文”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为偏远地区的教师提供专业、便捷的备课资料,将对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农远工程”的投入,使得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地区教育均衡的问题也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信息教研周刊:目前,“龙语语文”知识库已经在全国千余所学校应用,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学人员的好评,但根据记者调查的结果,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一平台,请问公司在这一方面有何策略?对于未来的发展,贵公司有何设想?
  张帆:今年我们又启动两项大型的市场活动:
  一、万人体验活动,印制10000张体验卡,每张卡能在一个月内无限制地使用“龙语语文”。
  二、 举办龙语教学成果大赛
  关于未来发展方向,首先,提供优质的资源仍然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其次,会在知识库体系上增加备课工具、教学研究、管理统计等板块,升级后的“龙语语文”不再仅仅是知识库,而是具备学科资源自建管理、教师在线备课、教研以及教师网络行为的统计管理功能的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管理平台。
  
  传统的“老师+黑板”的授课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国内很多小学的语文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是21世纪推进语文教学现代化所必须充分利用的、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手段。江苏省徐州市光荣巷小学是“龙语语文”的合作学校,刘丹老师给记者发来了她使用“龙语”的体会。
  
  利用网络素材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辅助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以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整合数据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今网络资源相当丰富,但完全针对于语文老师教学而设计的专业网站却不常见,就在大家为此产生疑问的时候,教育部推荐了一个专门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网站“龙语网”,一时间龙语网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学校语文老师登录的主要资源库。
  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信息资源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本学期我们在学习《早》以及《二泉映月》时,学生们对于鲁迅、阿炳的背景资料并不了解,提前让他们运用网络去搜集人物的相关信息,为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作了良好的铺垫;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们事先搜集了大量的秦兵马俑信息资源,在课堂上展现给孩子们看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发了“哇”、“呀”的惊呼声,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这课的积极性;而在教学《灰椋鸟》时,当孩子看到大屏幕上的灰椋鸟图片时,书本上所描述的灰椋鸟形象的语句立刻便活了起来,无需多说,为课堂教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通过一段时间的频繁使用,语文老师们普遍认为该知识库技术先进,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是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建构主义教学模型和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工具,有效提高了教师备课效率、教学质量及自身素质,促使小学语文学科提前迈入了信息化教学时代。使用“龙语语文”知识库后,我校教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备课效率显著提高,不仅从繁重的备课、批改作业等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教与学过程的互动,增加了精品课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随时可将最新的教学信息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融于课堂之中,不断丰富课堂内涵,更新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在最先进、最便捷的媒体网络中去释疑解惑、观景读文、悟情明理,直至网上留言、交流创作,学生容易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萌发兴趣,获得最佳语文学习效果。
  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带来了变革。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师学生都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真正提高“教”的效率,“学”的效率。
  
  针对“龙语语文”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记者电话联系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教与学的研究》负责人邓立言。
  
  资源开发更要研究教学
  
  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问题: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怎样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科都有,语文方面是我们的一个子课题,“龙语语文”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成果。
  现在的趋势很明显,要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不用信息技术是不行的。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不错的成果,比如说 “龙语语文”。我们这个课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吸收了很多IT公司参与,因为教育信息化离开这些公司是不行的。80年代,我在教育部就负责搞教育信息化,那时的情况与现在不同,那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国家不投资,主要是学校来筹集资金进行。虽说现在教学资源也很丰富,但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如果把IT公司联合进来,一起做这个项目,就可以做到双赢。
  “龙语语文”主要是根据在“教”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制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他们所做的备课平台也非常专业,在国内尚属首例,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现在有很多教师不愿意用信息技术,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用信息技术会加重自己的负担。虽说在网上查东西比以前到处搜集资料要快多了,但是网上的资源太多,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有了“龙语语文” 备课平台所需要的东西都会呈现出来,不用再到处搜寻了,很方便也很快捷。
  关于信息技术运用会不会影响语文味的问题:
  信息技术本身是把“双刃剑”,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把很简单的东西搞得复杂化。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要考虑好需不需要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得多媒体、都得营造信息技术氛围的。在用的时候,也要考虑好怎么样去用。有些老师以为不管什么样的课都得用信息技术,有的地方评课就是这样:公开课评比活动时,如果没有用信息技术,没用多媒体就不是好课,非常片面。
  《新课程标准》出来之后,也出现了好多问题。好多老师跟不上,有时也不太理解。比如说 “学生是主体”, 有些地方就规定一堂课最多只能讲五分钟,超过五分钟就不是好课,非常形而上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有很多理念的问题,并不是说硬性规定一个东西就可以的。“龙语语文”数据库有一个好的地方就在于老师可以自由地进行选择,这个数据库针对每一节课都提供了好几个可以选择的设计方案并伴有相应的数据资源,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或者适合自己学生情况的,并且可以随意地增加或删除内容,由老师自己根据需要来定,有一个很自由的空间。所以,用得好不好关键还在于老师本人,而不是技术。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我们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原来的教育软件公司,比如科利华、翰林汇等,这些很大的软件公司,原来也起到过一些作用,都纷纷倒台了。这些公司就是不太懂教育,一心想着快点赚钱,只是想着找一些好老师开发就行了,他们所提供的软件资源不能进行任何的改变,只能原封不动地使用。
  技术要怎样才能用得好,用得恰当,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怎样进行整合,是需要好好研究的,需要各方面努力,需要有具体的理论指导,不是靠一两个特级教师就能做得出来的。
  我主要是进行宏观方面的指导,对于龙戴特,我的意见是针对性要强,没有针对性,一线教师肯定不会用,如果老师认为进行教学很需要它,自然就会使用。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龙戴特进行了很多调查,工作做得很扎实。试想,如果不研究教学、不懂教学,怎么能够为教学进行服务呢?
  信息技术运用多了会不会影响孩子们写字的问题:
  教师上课时,板书还是要用的。而且书面作业是不可缺少的,不能把作业都放到网上。但有些地方提倡“无纸化作业”, 这就走向了极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不是一种形式,他对所授的内容是一种提醒,优美的板书会引起孩子们模仿的兴趣,对他们的手写也是一种锻炼。现在好多老师都不再板书,特别是推行电子白板之后,板书更是大量减少。
  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培训要跟上。在我们的课题里,就有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也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老师们应该清楚并不是说使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实现了课程整合,要结合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所拥有的资源,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点。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
  杨琳琳老师是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部德育主任,负责国际文凭项目11、12年级的中文A1与中文B。前者是教中文为母语的中国学生,进行文学评论与鉴赏方面的学习,后者是教中文为第二语言的外籍学生,学习中文运用与中国文化。
  她用思维导图与“头脑风暴”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呈现文学之美,观赏文学之美的舞台。在指导学生学习中篇小说《棋王》时,指导学生学习使用思维导图(XMIND),将整部作品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由关键信息及其联系所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不仅便于加速资料的累积,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责,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使学生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知识,使下一阶段文学评论写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杨老师说在碧桂园工作是很辛苦的,尤其中文教学与国内不一样,没有课本,都是一整部的作品,资料都要自己找,教材也是自己选编。所以要花很多的时间。为了备课,杨老师经常上网,还要到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下载资料,还经常与国外同行交流教学理念与方法。她认为网络“很方便查找资料,而且实现了资源共享,给教学的开放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杨老师是一位有着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在谈及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时,杨老师说:“以前都靠教师讲,教师占主导地位,而信息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在谈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时,杨老师说:“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就是不断学习,因为老师只有懂得更多,才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所以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给学生创造一种终身不渝学习的氛围,这是老师的共同职责。所以,我喜欢学习各种不同的新鲜事物,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我,喜欢上我的课。网络、信息技术刚好提供了这种快捷的学习与沟通方式。老师走在前列,才会有更多的学生走在前列。许多年纪大的老师其实是对新事物有畏难情绪,其实深入去接触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看奶奶
  煎荷包蛋
  奶奶煎的荷包蛋真好吃,我最喜欢吃啦。可那是怎么做成的,我可从来没见过。五一节那天,奶奶又要做了,我想看个明白,就跟奶奶说:“奶奶,你煎荷包蛋的时候,我在一旁看看可以吗?”奶奶说:“当然可以了。”
  只见奶奶把锅洗干净,打开燃气开关,蓝色的火苗在锅下呼呼呼烧起来。那锅是空的啊,我问奶奶:“为什么不添油呢?”奶奶说:“刚洗的锅里面有水珠,水珠蒸发掉,添上油就不会溅了。再说,先热锅后添油,鸡蛋不会粘锅。”噢,我明白啦,原来添油也是有窍门的。
  说话间,奶奶把一点点盐放进油锅,搅了搅。然后,拿起一个鸡蛋往案板上一磕,鸡蛋壳裂出了一条缝。奶奶用两手的大拇指从裂缝处分开蛋壳,把鸡蛋打进锅里。只听“嗤”的一声,我吃了一惊,赶紧向锅里看,透明的蛋清一下子变白了,还鼓出一个个小泡泡,而橙黄色的蛋黄变得灿黄灿黄,挺有趣。奶奶煎好了一面,用铲子把鸡蛋翻了个身,又煎另一面。
  很快,一个煎荷包蛋做好了,满屋弥漫着香味,奶奶又开始做第二个。我问奶奶,煎荷包蛋有什么诀窍?奶奶说:“诀窍倒没有,只是油、盐要适量,火色要适度,做得清淡一些、嫩一些,才好吃。”
  
  这是一篇小学生作文,您可以猜一下,这是几年级的小学生写的?
  四年级?不会。
  五年级?不会。
  六年级?可能吧。
  对不起,您猜错了,这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作文,是记者随意摘录的一篇。想不到吧!二年级的学生居然有这么好的观察能力,这么细腻的描写。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提前阅读助力儿童成长
  众多汉学家公认汉字是最难学的文字,但深圳市南山区实验学校用他们的行动证明:汉字不难学;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是先教拼音再教汉字,南山实验学校却是先识字再学拼音;大部分学校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南山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在二年级就能写出让人惊叹的优美文章……
  南山实验学校的成功在于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就此,记者采访了南山实验学校教科研信息中心的张晶副主任。
  
  信息教研周刊:小学低年级正是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很多学校和老师采取的方式是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地抄写,费时费力,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但2000年,南山实验学校就进行识字教学,请问进行这种尝试的初衷是什么?
  张晶:可以说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尽早阅读。我们有一个观点认为:语言能力是在浸润中发展的,也就是在丰富的阅读中获益。孩子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优秀读物的徜徉中,使语言大量输入并内化。世界上每年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他们在子女尚处婴幼儿阶段就开始了阅读兴趣的培养。美国孩子4岁后进入独立的、自主的大量阅读阶段。而我国儿童的阅读起步较晚,除了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识字量满足不了孩子阅读的需求。我校在一年级突破识字关,开发了各种有趣的识字游戏,孩子在不断地与生字见面的活动中轻松识字2000个。同时,老师们把大量优秀的读物引进课堂,读给孩子们听,送给孩子们看,于是识字为阅读提供了保障,阅读也巩固了识字,扩大了儿童的视野。儿童在国内外优秀的读物浸润中,吸收的是精神发育的必要养分。
  朱永新认为,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所以,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这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选择和路径。
  信息教研周刊:南山的“八岁能读会写”实验是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程整合,那么,学校是如何利用这一技术促进儿童的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呢?
  张晶:信息技术对于“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功不可没。实现了通过有趣的课件游戏促进识字,拓展阅读促进主题学习,以及提供网络平台让学生体验创作的快乐,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次变革。
  首先,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为拼音教学提速,给识字教学赢得了大量的时间。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在孩子一入学先识字后学拼音。在识字一个月以后,我们再来借助计算机键盘认读字母,打写音节,这时,一个个熟悉的汉字在自己的敲打中呈现在屏幕上,孩子的好奇心与成就感油然而生。就这样计算机的打写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也使完全无法望形生义的拼音识记变得简单轻松。
  掌握拼音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写。我国学生作文起步晚,主要原因是汉字的难写,学生在一年内掌握2000个汉字的识读容易,但是要想写会2000个字却太难。我们起步不是让学生用他稚嫩的小手艰难地手写,而是通过计算机的打写有效地规避了汉字难写带来的作文起步难的问题,学生只要会说话,就可以通过打写有效地输出,讲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想法,在班级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通过一个一个网络平台与大家分享成长的快乐。
  信息教研周刊:很多人都认为汉字是很难学的一种文字,而南山实验的孩子们在一年级就能认识2000个汉字,二年级上学期结束,即可以认识2500~3000个常用的汉字。请问,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率的呢?学校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
  张晶:我们认为识字如认人,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也就是说当学生与生字见面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认识了。于是,在这一想法的引导下,我们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给学生提供与生字见面的机会。如字卡游戏、小组合作识字、电脑游戏识字、同意义文块的拓展阅读,等等。另外,小主题的活动识字也备受孩子们的欢迎。如开学初的认识校园、认识同学(姓名)、认识书本等,从身边孩子们最常用的汉字入手。
  只要识字过程能够与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理词汇建立起多层级的连接,汉字内在的构字特征就会被激活,一些用其他方式或许要死记硬背的抽象符号就“活”了起来。与他们似曾相识的字接触时,看见“笑”就会感到轻松快乐,读到“哭”就会联想到悲伤。这些儿童并不会觉得汉字难认难记。
  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利用汉字造字方法的系统性、规律性,把目标字放在汉字的整个系统框架中,让儿童在与其他汉字进行联系、比较中去认识它,使儿童在感受汉字系统的规律中加快识字、成批识字。以此还能促进儿童感知或发现汉字的规律,从而触类旁通,对汉字变得敏感起来,提高识字能力。
  信息教研周刊:儿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也有爱玩好动的天性。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需要制作大量的课件。这是一件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请问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张晶: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发展曾经历过一段技术培训的过程,在此期间,老师们掌握了多种制作课件的软件操作,如Authorware、Flash、网页制作等。但随着信息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关注技术的运用,技术在促进学科课程学习的作用。我们制作课件的关注点也从技术实现到课程突破转移。
  在实验开展的前几年,实验教师利用Authorware、Flash等应用软件开发了很多有趣又实用的识字游戏课件,但这些软件本身特点制约了课件的有效分享,为了使更多的实验教师能更好地分享,突破识字难关,在前期老师的探索基础上,学校信息中心组织技术员,在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开发了与实验学本相配套的教学课件(http://61.144.246.5/8age/sy/index2.asp)。
  
  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01年起,江苏省姜堰市里华中心小学把视角投向信息技术教育的崭新领域,确定了“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办学特色,并承担了“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省级课题研究和全国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的子课题——“建设数码社区”的课题研究。2004年秋,从小学二年级开办了 “人手一机”的信息化实验班。彭小艳老师是首个“人手一机”信息班的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一轮的实验之后,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二年级上学期, 信息班学生就一人一台电脑,每周开两节信息技术课。第一学期我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以及中午的一些闲暇时间,和学生一起认识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学生具备了这些“硬件”和“软件”知识后,我又从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网络学件为切入口,借助“课件、学件”平台,一步步扶着孩子步入神奇、充满知识和智慧的网络课堂。具体来说,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为肤浅,抽象的文字描述往往会给他们的理解带来困难,会影响其阅读。信息班的上课环境是多媒体网络教室,配有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这样的环境,能填补这项缺陷。我在教学前先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图形、动画、图像、视频等,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刺激学生的感官,既调动了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辅助阅读的丰富材料,使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在不知不觉中对读物产生兴趣并设下悬念,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如:教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蚕姑娘》一课,现在真正见过蚕的学生很少,更别谈了解蚕了。为此,课前我到网上搜集了反映蚕成长过程的活动视频,借助电子教室管理软件中的“屏幕广播”功能,组织学生观看,学生个个兴致盎然,在此基础上来学习,真是称心如意!
  二、多渠道对话,树立“计算机是学习工具”的意识。
  众所周知,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交流的平台与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与同学与老师互动学习。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都需要我制作出既适合学生课堂练习使用,又适合他们课后反复应用的网络学件,努力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实现人机对话,突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玩中学,学中得,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此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识字6》一课,我带学生先参观网上动物园,看课本上介绍到的12种动物的活动视频,让学生感性地认识这12种动物,并激发起进一步认识他们的兴趣;然后,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识字6》;接着,满足学生交流的欲望,再来进一步认识了解他们;最后,借助闯关游戏巩固提高。在课后,学有困难的学生和感兴趣的学生随时可以调用该网络学件,继续享受人机对话的乐趣,品味成功的欢愉。这种个性化和交互式的学习,对于学困生来说,极好地避免了在同伴面前容易产生的窘迫感、自卑感等,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让教学殊途同归。
  三、多课程整合,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
  紧密围绕“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题的探究,我还竭力尝试多课程整合,如结合共创动画软件,借助做动画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借助讲动画环节,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借助比动画环节,渗透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再如结合共创音乐软件,让学生边学习音乐知识,边尝试乐曲创编,提高素养和能力。
  在六年的实验里,我以计算机辅导教学为突破口,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富有情趣的阅读材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的学习资源成为引领孩子们遨游知识宫的导游,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爱学、乐学、善学、勤学。
  当然,六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也有许多困惑和值得探讨的地方:
  首先,网络课件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会不会冲淡教学的语文味?许多课,如阅读课,有时不像是在上语文课,倒像是在上语文综合实践课,尽管在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联系课文,亲近文本,但学生仍停留在课件、学件中的 “资料链接”上,忽略文本的作用;再如,识字教学,重视了词串的朗读时又会忽略写字教学,端端正正写字不能靠耳听、眼看,再优美的动画演示笔顺,也不如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写一遍,总之,对语言文字的训练还不够突出。我的实践心得是:在精心设计网络课件与学件时,不必要过多追求资料的丰富翔实,而是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加以选择。原因有二:第一,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丰富的资料很容易误导学生漫无目的地浏览,而冲淡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二,无法体现教学的重点,有些资料了解即可,无需在课堂上饶费口舌。
  其次,并非课课适合整合,也绝非堂堂要用计算机。在课文的选择上最好是选一些信息量大、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比如:二年级的《台湾的蝴蝶谷》等。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要用在非用不可的环节上,当用则用,切不可为用而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内集中力量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另外,教师要适当利用“屏幕广播”功能,以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人手一机”的课堂教学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差异,也带来了对传统教育的冲击,这或许是未来课堂教学的走向。但必须要明确:信息技术只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媒介、平台,是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要偏离课堂教学所应有的轨道,也不能冲淡甚至改变课堂教学所应有的味道。
  
  网络浸润生命成长
  刘沛华老师从教小学语文已经14年了,虽然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并不是很让他满意,但刘老师说:“信息技术带给我很多,网络打造了我的成长之路。”
  回首14年的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网络,把我、我的学生以及我的同事带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是网络,让我、我的学生以及我的同事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尽情抒发情怀;更是网络,为我铸就了一条勇于探索、不断辉煌的幸福人生轨迹,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班主任”、“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全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先进工作者”、“全国煤炭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办公室开通了网络,我第一次走进了网络时代。在一个同事的帮助下,我申请了名为“教师人生”的QQ,后来又创建了名为“中小学教师交流”QQ群。在QQ聊天室和QQ群里,我认识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我们倾心交流工作心得,探讨教育教学方法。更难能可贵的是,我认识了许多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国家级研讨会、学生作文大赛等重大活动的信息。同年12月,我参加了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执教的录像课《网络作文——写读后感》获全国小学作文优质课三等奖。同时,第一次领略到了于永正、靳家彦、张化万等名师名家的作文课堂教学艺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快乐作文”教学研究。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我逐步探索出了“减缓坡度,减低难度,提高水平”的作文教学新模式,形成了“乐读——给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畅说——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倾吐心声;言真——留一席倾心的空间,让学生学写真话;悟理——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怡情——耕一块怡情的沃土,让学生感情升华”五步作文教学法。是网络,让我行走在快乐作文教学改革的大路上。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my.coolala.net/)上成功建立了班级博客——“追梦的使者”,这是我和学生共同的追梦天空。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从而拉近了师生、生生以及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写作铺平了道路。据不完全统计,辅导的学生有500多篇作文在报刊上发表。慢慢地,我也养成了反思写作的习惯。每写完一篇文章,我就第一时间放到博客上,全班同学都积极对我的文章进行评议,这种师生无声的融通过程,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也在积极评改过程中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我也从中受益匪浅。几年来,我写下了100多万字的教育教学随笔,其中100多篇在报刊上发表,专著《涌动心灵的感动》也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特别是被同学们改得面目全非的《一次尝试成就两个夙愿》一文,通过邮件投稿发表在《班主任之友》上后,我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朋友,读者反馈信件、邮件纷至沓来。河北大学的马云飞在来信中说:“我为你们班的孩子有你这样的好老师感到幸运,这是他们一生的幸福……”这无声的言语,是对我最大的褒奖。是网络,让我享受着教师职业的那份快乐与幸福。
  在我的带动下,我校的一大批青年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浏览别人的博客、撰写所思所悟以及与网友对话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博客,记录了师生平凡生活中的趣事,记录下了老师们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也记录下了自己或同行的种种遗憾甚至败笔……目前,一大批年轻教师的文章已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为我校创建“名校、名师、名生”工程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在,我、我的学生以及我的同事每天都会畅游网海,用双手不停地敲打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绘就了一幅幅赏心悦目的人生画卷。几年来,我隐隐约约地听到老师们专业成长的拔节声。是网络,为我、我的学生以及我的同事提供了生命成长的新支点。
  网络,不仅浸润着我生命成长的点点滴滴,而且让我享受着生命成长的每一天!
其他文献
Macromedia Flash MX 影片是用于Web 站点的图形、文本、动画和应用程序,是一个优秀的动画制作软件,广泛应用在网络媒体中。以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容易掌握动画制作?又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的创造力产生出优秀作品?这些是我们教学者一直思考的课题。   一、好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学科教学方面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
期刊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和统帅。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更应该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加强班集体思想建设,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个优良的小环境,从而形成大环境——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整体工作的新局面。要创造良好的小环境,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设,抓好新生的起始教
期刊
假期到上海进行了半个月的教师培训,其中上海市卢湾中学倪怀玉老师的讲座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她强调对待学生要有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平常心,用爱感化,团结学生,用爱将学生凝聚在一起,奔向明天。  我们的教育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我认为以人为本就是爱——“师爱”。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无私奉献“师爱 ”,是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条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意置疑问难,切磋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培养人才的方式,不断地探讨新的教育途径。在此,根据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和目前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
期刊
学习兴趣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动力,它像磁石一样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下,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用导入,吸引学生注意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能否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精彩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期刊
我校地处城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一刀切”的传统班级授课教学形式,显然既会妨碍学生英语特长的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在这项课研中,笔者进行了近三年的努力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小组分层  我班10%的学生接受过正规的英语教学,50%的学生接受过非正式的英语教学,40%的学生从未学过
期刊
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笔者逐渐认为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育沟通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
期刊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所以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营造出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
期刊
带着感情教学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不热爱,没有深厚的感情,那么不管他的学术水平有多高,教学能力有多强,他就不可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只有带着感情教学,才能以对学生、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把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精益求精,不遗余力地做好,让学生满意,让自己满意。   带着感情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会使得学生产
期刊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是由学生内在动机而激发的一种行为,主动是自主学习的应有之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须有饱满的热情、执着的精神、强烈的欲望、鲜明的个性和强大的内驱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把学生当成完全被动接收的对象,不注重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