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培养料及配方
农作物多种秸秆(如麦秸、玉米秸、豆秸等)和下脚料(如玉米芯、花生壳等)都可用于栽培平菇。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
1)麦秸80kg、麸皮或米糠5kg、玉米粉10kg、磷肥2kg、石膏1kg、尿素1kg、蔗糖1kg。
2)玉米秆35kg、玉米芯60kg、石膏2.5kg、尿素0.2kg、磷肥2.3kg。
3)花生壳78kg、麸皮或米糠20kg、石膏1kg、蔗糖1kg。
4)豆秸35kg、棉籽壳55kg、麸皮5kg、豆饼2kg、磷肥1kg、石膏1kg、石灰1kg、尿素0.2kg。
2培养料处理与发酵
1)培养料的处理。培养料应新鲜无霉变,并在阳光下充分晒干。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花生壳碾碎,其他秸秆截成2~3cm小段并碾碎。拌料前先将场地打扫干净,用0.2%多菌灵或3%~5%石灰水消毒。拌料时,将配方中的石膏、磷肥、蔗糖、尿素等可溶于水的辅料溶于清水中,制成拌料液,再将不溶于水的辅料从少到多逐渐添加混拌均匀,最后将拌料液和辅料与主料调拌均匀,加清水使料中含水量达到约60%,即用手抓培养料用力握,指缝间有水印但无水滴即可。
2)培养料的发酵。将配好的培养料,建成下底宽1.5m、上底宽1m、高0.8~1.2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用细木棒在侧面每隔40cm向料中心斜插一孔洞。当料内温度上升到60℃时,维持24小时,翻堆1次,即将中心料向外层翻,外层料翻向中心。待料内温度再次上升至60℃,维持24小时,再翻堆,如此连翻3次即可。培养料经过发酵,可有效杀灭培养料中的霉菌、细菌及虫卵,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3选种及播种
1)菌种的选择。食用菌栽培的成败及产量的高低与品种的选择关系密切。目前平菇栽培品种繁多,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是平菇获得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优良的品种形态美观,柄短肉厚,口味好,柔性好,抗性强,商品价值高。平菇有低温、低中温、中温和高温四个温度类型,应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相应温度型的品种,早春、晚秋和冬季选择低温型和低中温型,春季和秋季选择中温型,晚春、早秋和夏季选择高温型。
2)播种。发酵料栽培以袋栽效果较好,栽培袋可选用25cmx60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接种时将塑料袋的一端用线绳系好,装入1层菌种(事先掰成蚕豆大小的颗粒),然后装人1层料,并用手压实,再装入l层菌种,如此共装3层料4层种,袋两端均为菌种,最后将袋口系好。
4菌袋发菌
将接种好的菌袋移入菇棚,气温较低时,可摆成4层的垛,菌袋间插入温度计,每天检查几次,当料温超过30℃时,要及时翻垛,减少层数,以利散热,防止“烧菌”,促进菌丝萌发生长。25天左右菌丝即可发满,转入出菇阶段。
5出菇管理
发好的菌袋,袋面有一层白色菌膜,坚实,拍打有嘭嘭声,料面分泌黄色水珠。此时可将线绳解去,袋口拉开,地面撒清水或空间喷雾,使菇棚(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并增加通风换气和光照,不久便会在菌袋两端形成大量菇蕾,然后加大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98%,同时增加通风换气,以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6病虫害防治
平菇病虫害近几年发生较频繁,常给菇农造成一定损失。主要有以下几种:
1)枯萎病。培养基过干,空气湿度太低,菇蕾或子实体停止生长,萎缩变干,甚至枯死、腐烂。应合理补充水分,调整相对湿度,正确掌握通风。
2)锈斑病。喷水过多、空气湿度超过95%且通风不良时,菌盖、菌柄均可产生褐色斑点。此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3)干泡病(褐斑病)。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绒毛状菌丝,生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应喷洒2%甲醛溶液或1:500倍多菌灵,并加强通风换气。
4)子实体畸形。形似珊瑚,根粗,柄特长,菌盖小,是由缺氧、通风不良引起的,应加强换气和通风。
5)菌丝徒长。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高时,菌丝体表层会生出大量团状气生菌丝,影响出菇。解决办法是降低湿度,加强通风换气。
6)菌蝇。形状如黑色小蝇,在菌柄基部产卵。幼虫如蛆,能咬食菌柄、菌盖、菌丝体。可喷洒1:800倍高效低毒农药防治,也可在晚上点起马灯,在灯后放一张涂满桐油的白铁皮。当菌蝇扑灯时,即被粘在桐油上而死亡。
7)红蜘蛛。一种黄红色的小螨虫,它咬食菌盖、菌褶,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菌盖表面产生锈黄色凹斑。可喷1:1000倍乐果溶液或石硫合剂(500mL水加原液10mL)杀灭。
8)跳虫。喜咬子实体,可喷0.1%鱼藤精防治。
7适时采收
从菇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5~7天,平菇采收的最佳时期为子实体八九成熟,即菌盖边缘尚未展平,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无白色绒毛,这样的菇体外形美观,耐贮运,味道好,商品价值高。采收时,应剔除残留的老菌根,保持料面完好,也可在创面上撒一层石灰粉,防止霉变。
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失水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以利下潮菇的生长。
农作物多种秸秆(如麦秸、玉米秸、豆秸等)和下脚料(如玉米芯、花生壳等)都可用于栽培平菇。常用的栽培料配方有:
1)麦秸80kg、麸皮或米糠5kg、玉米粉10kg、磷肥2kg、石膏1kg、尿素1kg、蔗糖1kg。
2)玉米秆35kg、玉米芯60kg、石膏2.5kg、尿素0.2kg、磷肥2.3kg。
3)花生壳78kg、麸皮或米糠20kg、石膏1kg、蔗糖1kg。
4)豆秸35kg、棉籽壳55kg、麸皮5kg、豆饼2kg、磷肥1kg、石膏1kg、石灰1kg、尿素0.2kg。
2培养料处理与发酵
1)培养料的处理。培养料应新鲜无霉变,并在阳光下充分晒干。玉米芯粉碎成黄豆大小的颗粒,花生壳碾碎,其他秸秆截成2~3cm小段并碾碎。拌料前先将场地打扫干净,用0.2%多菌灵或3%~5%石灰水消毒。拌料时,将配方中的石膏、磷肥、蔗糖、尿素等可溶于水的辅料溶于清水中,制成拌料液,再将不溶于水的辅料从少到多逐渐添加混拌均匀,最后将拌料液和辅料与主料调拌均匀,加清水使料中含水量达到约60%,即用手抓培养料用力握,指缝间有水印但无水滴即可。
2)培养料的发酵。将配好的培养料,建成下底宽1.5m、上底宽1m、高0.8~1.2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用细木棒在侧面每隔40cm向料中心斜插一孔洞。当料内温度上升到60℃时,维持24小时,翻堆1次,即将中心料向外层翻,外层料翻向中心。待料内温度再次上升至60℃,维持24小时,再翻堆,如此连翻3次即可。培养料经过发酵,可有效杀灭培养料中的霉菌、细菌及虫卵,有利于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3选种及播种
1)菌种的选择。食用菌栽培的成败及产量的高低与品种的选择关系密切。目前平菇栽培品种繁多,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优良品种,是平菇获得高产稳产的先决条件。优良的品种形态美观,柄短肉厚,口味好,柔性好,抗性强,商品价值高。平菇有低温、低中温、中温和高温四个温度类型,应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相应温度型的品种,早春、晚秋和冬季选择低温型和低中温型,春季和秋季选择中温型,晚春、早秋和夏季选择高温型。
2)播种。发酵料栽培以袋栽效果较好,栽培袋可选用25cmx60cm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接种时将塑料袋的一端用线绳系好,装入1层菌种(事先掰成蚕豆大小的颗粒),然后装人1层料,并用手压实,再装入l层菌种,如此共装3层料4层种,袋两端均为菌种,最后将袋口系好。
4菌袋发菌
将接种好的菌袋移入菇棚,气温较低时,可摆成4层的垛,菌袋间插入温度计,每天检查几次,当料温超过30℃时,要及时翻垛,减少层数,以利散热,防止“烧菌”,促进菌丝萌发生长。25天左右菌丝即可发满,转入出菇阶段。
5出菇管理
发好的菌袋,袋面有一层白色菌膜,坚实,拍打有嘭嘭声,料面分泌黄色水珠。此时可将线绳解去,袋口拉开,地面撒清水或空间喷雾,使菇棚(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左右,并增加通风换气和光照,不久便会在菌袋两端形成大量菇蕾,然后加大喷水量,使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98%,同时增加通风换气,以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6病虫害防治
平菇病虫害近几年发生较频繁,常给菇农造成一定损失。主要有以下几种:
1)枯萎病。培养基过干,空气湿度太低,菇蕾或子实体停止生长,萎缩变干,甚至枯死、腐烂。应合理补充水分,调整相对湿度,正确掌握通风。
2)锈斑病。喷水过多、空气湿度超过95%且通风不良时,菌盖、菌柄均可产生褐色斑点。此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
3)干泡病(褐斑病)。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绒毛状菌丝,生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应喷洒2%甲醛溶液或1:500倍多菌灵,并加强通风换气。
4)子实体畸形。形似珊瑚,根粗,柄特长,菌盖小,是由缺氧、通风不良引起的,应加强换气和通风。
5)菌丝徒长。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高时,菌丝体表层会生出大量团状气生菌丝,影响出菇。解决办法是降低湿度,加强通风换气。
6)菌蝇。形状如黑色小蝇,在菌柄基部产卵。幼虫如蛆,能咬食菌柄、菌盖、菌丝体。可喷洒1:800倍高效低毒农药防治,也可在晚上点起马灯,在灯后放一张涂满桐油的白铁皮。当菌蝇扑灯时,即被粘在桐油上而死亡。
7)红蜘蛛。一种黄红色的小螨虫,它咬食菌盖、菌褶,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菌盖表面产生锈黄色凹斑。可喷1:1000倍乐果溶液或石硫合剂(500mL水加原液10mL)杀灭。
8)跳虫。喜咬子实体,可喷0.1%鱼藤精防治。
7适时采收
从菇蕾形成到子实体成熟,一般需5~7天,平菇采收的最佳时期为子实体八九成熟,即菌盖边缘尚未展平,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无白色绒毛,这样的菇体外形美观,耐贮运,味道好,商品价值高。采收时,应剔除残留的老菌根,保持料面完好,也可在创面上撒一层石灰粉,防止霉变。
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失水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以利下潮菇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