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计划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確;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而我只有骑着白驹,在一片慌乱中寻找自己可能的春天。这也成了唯一的可能,因为计划一旦开始,除了抵达,无论成败再也没有了中止的可能。
   于是在窗影阑珊的夜里,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中的我和同行者仿佛刚从肖申克监狱中获释,巨大的突如其来的自由让我一时陷入茫然的泥淖。那一刻,我仰望头顶闪没的飞鸟,金色的阳光下一切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唯独我在自由中迷失了自我。那迷失也让我顿悟到:那些以为熬过了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后获得的难忘的自由,也不过是原本生命中普普通通的自由。
   夜半惊醒的我,在黑暗中沉默良久,才在半宿的失眠中体味到这梦的沉重象征,也才有幸在夜色的掩伏下将快要终结的计划回溯一遍。
   倚着窗格上逗留的月光,想到策划者和执行者。路上的忐忑、盘桓、期许都像此时的夜潮紧紧将我包围。
   我们一路风尘仆仆,但或许唯有勇气,是启程前的所有行囊。
   回望来时的路,起伏的山峰和绵延的征途都错落成记忆的风景,定格在岁月的相机中。
   回荡耳畔的铮铮誓词,课前读诗的场景还在眼前回放,楼道里激荡的笑声在青春的纸上洇成曲谱,在阔别日落前的大道上奏唱,赭红的跑道蹒跚着脚步,倒计时牌翻唱着过往。资料上的苯环、手稿记载的解析式或地图、让人心烦的哲学思想或物理实验,却成了我们逃跑途中不得不捡起的难以下咽的干粮。这一路的颠踬一走就是十二年。那些闪着微光的辛酸和不甘,正一颗颗被拾起,也将在谁歌唱的星河里被点亮,枯朽成永恒。这些流亡的追光者,像极了跟着光梦游的影子;少年啊,我还有多少拥抱你的日子;还有多少把身体摧残得精疲力竭的日子;还有多少夏花泛滥大雨滂沱的日子;还有多少在春末五月为你写加油稿的日子;还有多少不知爱憎游丝般溜走的日子。我终于明白为何在五月的早晨终于丢失了睡眠。
   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也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我不知道那些铭刻在心间的青葱,还要经历多少荒芜才能被记忆的磨石,切磋得熠熠发光。我们渴望出发,渴望山高水长的远方,但翅膀上却满是牵挂,就像希望托起的泪花,那盛开的水花倒映着楼前的青瓦、窗外的古树、手牵手走过的盛夏、背对背数过的星星。当我们背着倦怠在昏黄的街灯下涌出校门,或坐在温暖的车厢,或靠着坚实的后背,或天南地北地拌嘴偕行。那一双双截然不同而又神似的眼眸在人潮潜游,在缺氧和拥挤的潮汐中抱紧了你。他们也被岁月刻画,他们也曾穿着军大衣,也曾推着单车,也曾搓手跺脚,载着幼鸟归巢。那些被守望者站立过的土地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情景。大概只有经历过,才懂得“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逃跑这个复杂而盛大的主题,从起初渴望成功到后来离别的落差,给我们一个不知所措的趔趄。逃亡,挣脱……
   西西弗斯还在推石上山吗?但至少我们的逃亡计划还未结束。《千与千寻》中有句话:“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那挥手后垂首缄默的片刻,纵然含着泪也要在心底告诉对方:那是我一低头的微笑。
   书中有位过来人说过,只有那些一步步踏着泥泞走过来的人,才有资格轻轻地吐出一句“也不过是一场虚惊”。
  【评点】
   这是一篇文质兼备的散文,说的是青春,将人生比作一场“逃跑式”的旅行,构思独具匠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文章从标题到正文掺杂了不少音乐和影视的元素,融合排比修辞以及唯美的语言,使得整篇文章极具美感却无丝毫矫揉造作,从而让青春的奔跑呈现出最美的姿态,且关于梦想、努力、友谊的叙述充满现实感,动人心弦。孙  铎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裔建筑大师,1917年出生于广州,祖籍苏州,吴中名门“贝氏家族”之后;1935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曾获美国总统授予的“自由勋章”及美国“国家艺术奖”、法国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等,被誉为“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作品有美國约翰·肯尼迪图书馆、法国巴黎卢浮
期刊
当前,一些青少年产生了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劳而获等不良心态,折射出当前劳动价值观的缺失和异化。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象一: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   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一些孩子从小形成了“劳动分贵贱”的错误价值观。“爸妈教育我,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去扫大街、当清洁工、进
期刊
倾杯·鹜落霜洲  柳 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似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落第离京后所作,运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
期刊
我国很多作家在发表作品时,往往不使用本名而使用笔名,这些笔名富有独特的内涵和情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来源也是五花八门。   有的笔名出自古诗文名句。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截取出来的,意在激励自己珍惜时光。   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原名恩润。“韬奋”是1926年他在上海主
期刊
北宋思想家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他的观念中,学者应有担当和使命感。可林语堂说:“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于是他不计较世事,返璞归真,反而找到了属于自己真性情的诗情画意。   其实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责任固然重要,可我们更应学会沉淀人生,发现生活的诗意。   许多古人热衷于归隐山林,在远离喧闹嘈杂
期刊
在我们这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和尊师传统的国度,从古代以來,“教师”的称谓便很多。   “教师”一词最早见于《学记》中:“教师者所以学为君也。”古代称“教师”为“师”,与军队有关。西周立国之初,为了加强军队统治力量,统治者便开始办学校,培养贵族子弟。这些贵族子弟在学校主要是学习射箭、驾驭战车等军事技能,而后才是学习文化。因此,西周初期的学校教师都是高级军官担任,因其职名未变,人们称他们为“师”或“师氏”
期刊
如果世界上有如果,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百万富翁,每个人都不会为困难而烦恼,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不会再为自己的遗憾而时常感叹,每个人都会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可是,人生却是没有“如果”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切过去的事情,就如同滔滔远去的江水,一去而不复返。过去了就过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人生不像演戏,错了可以重来;人生就是直播,它不会给你重来的机会。要记住:人生中没有“如果”,我们需
期刊
孤独于我而言,是好的。孤独的时候,内心总是宁静的,当然也伴随着淡淡的忧伤。我越来越喜欢一个人,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就这样待一个下午,任由思绪去徜徉。   当然,我无法准确地解释孤独的含义,有时我也不确定我是否处于孤独,总觉得孤独是小众的,而寂寞是大众的。所以我可能并不是孤独,而是寂寞。那什么是孤独呢?李清照的那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应该是对孤独最好的写照。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
期刊
感怀  李清照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兄,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我乃得至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赏析】   作为宋代首屈一指的女词人,李清照堪称婉约宗主。她早期生活优渥,诗词语言清新自然,多
期刊
贝聿铭投身建筑事业几十年,美国是他事业的起点,所设计的项目遍布全球各地,可中国是他永远无法割舍的。他对记者说:“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受邀访华。贝聿铭听闻消息后,激动地在工作室里走来走去,他敏锐地感觉到,再过两三年,自己就可以回到中国了。果然,三年后,他受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