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后来多次去过上海,但印象最为强烈的到底还得说是第一次。那是1966年初冬时节,我和一位极好的朋友借着文革大串联的机会,从大连乘船,在海上航行了两天两夜之后,当我对于过去的一切恍惚中已生隔世之感的时候,于晨光熹微之中,渐渐地靠近了上海外滩码头。
那时,那幅早已在电影中在画报上看到过的上海标志性画面——上海外滩——便在水气和晨雾的缭绕中若真若幻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啊,这就是上海呀!果然是气势不凡呀!”我在甲板上兴奋地大叫。
以后的半个月,我俩几乎跑遍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因为年轻,有力气跑来跑去,同时又是串联的学生,因此所费不多。记得我俩是住在上海第二医学院的一间大教室里的。那所学校的招生与分配都在上海,因此很受上海人的欢迎,只是革命造反的劲头似乎弱了些,校园里显得有些冷清。问问学生们都在干些什么,答曰:都回家逍遥去了。有趣儿的是,却有一个男生每天提着棋盘来找外地学生下棋。没人跟他下的时候,他就跟我们聊天。他对所谓革命造反一点儿兴趣没有,就是玩儿,是一个挺可爱的小伙子。
赖在二医不愿走的原因,还有一个是他们的饭菜好吃。他们的菜,分菜底和菜顶两部分,菜顶部分可以选择,常常是一块排骨,一块肉肠,或几块炖肉,几块油豆腐之类,颇合我的胃口。至于其他的饭菜,也显得要讲究些,不像我们北方学校食堂,打饭时就是一勺子下去,稀里糊涂,什么都有。所以这些年来,每见有人批评上海人精细时,我就会想起二医的饭来,就觉得精细其实正是上海人的长处。
此外,在二医住得久了,就也不可避免地跟他们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有所接触有所交流,我就发现在待人接物方面,上海人也与我们北方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上海人比较温和,比较礼貌,不像我们北方人那么粗糙,那么暴烈,那么好就一条裤子不好就横眉立目。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女生在跟我聊天时,嘲笑北方女生连给自己做裤子时都不知道要买几尺布,不知道布的质量与质地,不知道自己穿什么样式的合适,等等。这类知识,我当然更是没有,不过待我回到北方以后注意了观察,发现果然,就觉得那个上海女生的看法的确是对的。因为女人就是要像女人,而那时中国北方的女子的确是太过中性了。
上海女子很可能算得上是在中国范围内最可爱的女子了,她们身型玲珑,面容娇俏,说起话来跟鸟叫一样……打个不甚准确的比方,北京的女子像哥们,天津的女子像大姐,东北的女子像‘女匪’,而上海的女子则像小妹,是能够跟你玩在一起的。当然,剔除物质因素,恋爱也行。
至于上海的市民生活,印象深刻的是住房很挤,却很讲究卫生,弄堂里高高矮矮地横着的竹竿上永远地挂着洗过的衣服,马桶则刷得光可鉴人斜在墙边。
我那回在上海,其实是一个风雨欲来的短暂平静期,上海和北京高层的某些人其时正在策划着一个很大的动作,所以,从我这个外人的角度看来,上海与北方比较,形势还是相对温柔的。只是我离开上海不久,所谓“上海一月风暴”就发生了。那就是另外的一番景象了罢?
……
前已有述,我后来还多次去过上海,我就发现上海人的确是有些特点的。这些特点,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是说上海人精明且精细。对此,有褒有贬,以贬居多。然而在我看来,任何特点其实都是有长有短的,精明且精细固然显得魄力不足,但北方人的魄力在文化不足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却也常常是粗糙和生硬,而上海人的精明和精细却常常表现为科技与产品的讲究与先进。
而且,我其实并不以为精明和精细才是上海人的最最根本的特点与特性,因为在我看来,上海人的特点与特性固然与它存在的地域、气候、饮食、人种(说明一句,我以为中国北方人属蒙古人种,南方人属马来人种,上海人大约属于这两个人种之交合)等等有关,因此在与南北中国人竞争的漫漫过程中形成了上海人的相对温和相对精细的特点与特性,但要说到上海人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的根本差异与区别,却应该说是——上海人比较讲究规则。
我们知道,中国人是个讲究人情的民族,这是由中国长期而稳定的农业社会与封建道统决定的。上海人当然也是中国人,自然也讲究人情,但上海人与其他地区人明显不同的却是,他们讲究人情却更讲究规则,而讲究规则正是近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
跟上海人打交道,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也很讲究义气和情意,但那常常是随着我们北方人在嘴上说说而已,他们办事其实很认真很原则,一般地不会出大格,不像我们北方人酒盅一举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此外再加上他们的文明和礼貌,他们就成为了中国人中最具绅士风度的人了。
比方说在上海搭乘出租车,你会发现司机不会像天津司机那样骂骂咧咧,不会像北京司机那样多嘴多舌,不会像广州司机那样暗藏玄机……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不多言不多语,但文明、礼貌、有教养,也不会多要你的钱。
这就要说到近现代社会的历史根源了。在这方面,东北人受了些日俄的影响,广东人受了些港台的影响,而上海人受的是欧美的影响。讲究规则和绅士风度,就显见了这种影响的巨大,由此,构成了上海人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人的最最根本的特点与特性。
那时,那幅早已在电影中在画报上看到过的上海标志性画面——上海外滩——便在水气和晨雾的缭绕中若真若幻地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啊,这就是上海呀!果然是气势不凡呀!”我在甲板上兴奋地大叫。
以后的半个月,我俩几乎跑遍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因为年轻,有力气跑来跑去,同时又是串联的学生,因此所费不多。记得我俩是住在上海第二医学院的一间大教室里的。那所学校的招生与分配都在上海,因此很受上海人的欢迎,只是革命造反的劲头似乎弱了些,校园里显得有些冷清。问问学生们都在干些什么,答曰:都回家逍遥去了。有趣儿的是,却有一个男生每天提着棋盘来找外地学生下棋。没人跟他下的时候,他就跟我们聊天。他对所谓革命造反一点儿兴趣没有,就是玩儿,是一个挺可爱的小伙子。
赖在二医不愿走的原因,还有一个是他们的饭菜好吃。他们的菜,分菜底和菜顶两部分,菜顶部分可以选择,常常是一块排骨,一块肉肠,或几块炖肉,几块油豆腐之类,颇合我的胃口。至于其他的饭菜,也显得要讲究些,不像我们北方学校食堂,打饭时就是一勺子下去,稀里糊涂,什么都有。所以这些年来,每见有人批评上海人精细时,我就会想起二医的饭来,就觉得精细其实正是上海人的长处。
此外,在二医住得久了,就也不可避免地跟他们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有所接触有所交流,我就发现在待人接物方面,上海人也与我们北方人有着明显的差异。上海人比较温和,比较礼貌,不像我们北方人那么粗糙,那么暴烈,那么好就一条裤子不好就横眉立目。
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个女生在跟我聊天时,嘲笑北方女生连给自己做裤子时都不知道要买几尺布,不知道布的质量与质地,不知道自己穿什么样式的合适,等等。这类知识,我当然更是没有,不过待我回到北方以后注意了观察,发现果然,就觉得那个上海女生的看法的确是对的。因为女人就是要像女人,而那时中国北方的女子的确是太过中性了。
上海女子很可能算得上是在中国范围内最可爱的女子了,她们身型玲珑,面容娇俏,说起话来跟鸟叫一样……打个不甚准确的比方,北京的女子像哥们,天津的女子像大姐,东北的女子像‘女匪’,而上海的女子则像小妹,是能够跟你玩在一起的。当然,剔除物质因素,恋爱也行。
至于上海的市民生活,印象深刻的是住房很挤,却很讲究卫生,弄堂里高高矮矮地横着的竹竿上永远地挂着洗过的衣服,马桶则刷得光可鉴人斜在墙边。
我那回在上海,其实是一个风雨欲来的短暂平静期,上海和北京高层的某些人其时正在策划着一个很大的动作,所以,从我这个外人的角度看来,上海与北方比较,形势还是相对温柔的。只是我离开上海不久,所谓“上海一月风暴”就发生了。那就是另外的一番景象了罢?
……
前已有述,我后来还多次去过上海,我就发现上海人的确是有些特点的。这些特点,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是说上海人精明且精细。对此,有褒有贬,以贬居多。然而在我看来,任何特点其实都是有长有短的,精明且精细固然显得魄力不足,但北方人的魄力在文化不足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却也常常是粗糙和生硬,而上海人的精明和精细却常常表现为科技与产品的讲究与先进。
而且,我其实并不以为精明和精细才是上海人的最最根本的特点与特性,因为在我看来,上海人的特点与特性固然与它存在的地域、气候、饮食、人种(说明一句,我以为中国北方人属蒙古人种,南方人属马来人种,上海人大约属于这两个人种之交合)等等有关,因此在与南北中国人竞争的漫漫过程中形成了上海人的相对温和相对精细的特点与特性,但要说到上海人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的根本差异与区别,却应该说是——上海人比较讲究规则。
我们知道,中国人是个讲究人情的民族,这是由中国长期而稳定的农业社会与封建道统决定的。上海人当然也是中国人,自然也讲究人情,但上海人与其他地区人明显不同的却是,他们讲究人情却更讲究规则,而讲究规则正是近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
跟上海人打交道,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也很讲究义气和情意,但那常常是随着我们北方人在嘴上说说而已,他们办事其实很认真很原则,一般地不会出大格,不像我们北方人酒盅一举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此外再加上他们的文明和礼貌,他们就成为了中国人中最具绅士风度的人了。
比方说在上海搭乘出租车,你会发现司机不会像天津司机那样骂骂咧咧,不会像北京司机那样多嘴多舌,不会像广州司机那样暗藏玄机……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不多言不多语,但文明、礼貌、有教养,也不会多要你的钱。
这就要说到近现代社会的历史根源了。在这方面,东北人受了些日俄的影响,广东人受了些港台的影响,而上海人受的是欧美的影响。讲究规则和绅士风度,就显见了这种影响的巨大,由此,构成了上海人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区人的最最根本的特点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