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提高学生成绩和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那么,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哪些呢?
  
  1 精心设计课堂引言。地理教师应重视课堂引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述地震时,可以用低沉的声音说:“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正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这时,学生们都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防地震,并把它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挂图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又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或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起到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画地图的基本技能。例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画起,一直画到人海口处,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边画边讲。
  
  (3)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化教学法是现代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的、形象的、实用的地理教学软件,能解决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
  
  (4)利用英特网。利用英特网可以转载需要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时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那里的图片,把那里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一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3 巧妙插叙、激发情趣。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使用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加以说明,一方面可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讲中国地理第一章第一个问题“从宇宙空间看地球”时,讲述:“…--圆形星球悬挂在空中,上面有白色的云和蓝色的海,没有云遮挡时可以看到地球上下的海陆轮廓。”这是学生新学期的第一堂地理课,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在宇宙间看到地球的样子呢?引出我国“神舟5号”和“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太空飞行这一历史事件。这样既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4 利用歌谣、谚语辅助教学。教学中抓住区域地理相互联系的规律,编成简洁明快的歌诀或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易于记忆。如讲内蒙古高原用“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美好意境去理解温带草原的辽阔、壮丽就通俗易懂了。
  
  5 巧借成语、谜语、古诗教学。短小精悍的成语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谜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如一些城市名称“上海”——“船出长江口”,“双喜l临门”——“重庆”等。诗词歌赋,朗朗上口,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等效果很好。
  
  6 穿插趣味故事进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内容适当穿插趣味故事,既能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能引人入胜,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如讲“日界线”时,可先讲一对孪生姐妹出生的故事,再问为什么妹妹反比姐姐大一岁。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思想特别集中,对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情况容易理解,掌握得牢固。
  
  7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当前情况下,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和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他文献
语文的人文性可以促进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但高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语文课带来的文学、艺术的熏陶。考试只是竞争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培养出能考高分的学生,只是教育的部分成功;只有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才是成功的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任务是发展自我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完善人格;而充分挖掘语文课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创造性的思维。在语文课堂中关注人文性,就
一堂英语课的质量与例句有着密切关系,好的例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快捷地理解并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因此,英语教师备课时应精选例句,以提高课堂效率。一般来说,选用例句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代表性原则    例句是为解释某个知识点服务的,相当于论点的佐证,因此,必须体现代表性。  请看下列例句:    1 I traveled alone but I didn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逐步从传统和封闭走向开放,打开教学之门,使教学融入生活,是实现课程改革新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内容开放。使课堂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    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特征,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政治课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为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由“以课堂为阵地”的封闭教学模式向“以社会为阵地”的开放教学模式转变。当前很多地区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开卷考试或半开卷考试,没有实现开卷考试的地区也都倡导实施政治课考试以开放性试题为主,这种开放性的考试方式和考试题目也要求政治教学的开放性。作为一名从
曾经欣赏过一场大学生的有关“合作胜过竞争”还是“竞争胜过合作”的精彩辩论,选手们是巧舌如簧,你追我赶,展开了激烈的口水竞争。虽然最终一方胜出,我想那也仅是选手水平的胜出而已,并不能证明他们的观点就正确。本人私下认为,其实在如今的世界中,竞争与合作犹如人的左右臂,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有着惊人的和谐与一致。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而离开了合作,竞争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放眼世界,奥运会的举办就很好地
近些年来,语文教育教学可谓是麻烦缠身,国人群起而攻之,仿佛真的“误尽苍生是语文”。然而,“有深度的批评”多,“有价值的建议”少,对广大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往往有一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新一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语文教育在迷惘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在探索中建构。然而,虽不乏星星之火,却未见燎原之势。语文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作为一名从教13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笔者结合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课程的内涵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中就有一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课程的开发。那么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要以什么为宗旨呢?笔者认为关键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一、课程开发为什么要以学生为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产的发展、人才需要的变化,课程目标应能促进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学习、自主地研究、主动地探索。所以开发课程就要以学生为本。为了使课程开发做到以学生
崇山叠岭,小桥流水间,武夷美食令人回味无限。  武夷风味,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武夷山位于福建西北且邻近江西,平均海拔200米,靠近内陆,故河鲜多为内陆河海养殖,相比沿海偏腥,需少量添加剂除腥,且受江西一带影响(江西多以辣为主),造就了武夷人民偏咸辣的口味特点。当地的菜系几乎都不是闽菜,反而与川菜、湘菜类似。因其常年潮湿,油腻辛辣是百姓家常便饭的特色。  武夷山当地的名片,除茶以外,菌类也十分著名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埋怨学生智力不好,不够聪明,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与但制约着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情趣、意志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智力活动中发展智力,使其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减轻其课业负担,提高其学习成绩。下文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谈点笔者的心得体会。    一、激发
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多角度、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一,课前短时的说话训练,提高胆识    上每堂课前均要求学生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发言,内容不定,范围不限。如自我介绍、读名人名言、说新闻、讲故事、谈生活等。还可以讲见闻,将所思所感、读书心得……说一说,每天一至二人,轮流进行,使每个学生均有锻炼的机会。训练开始时,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