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技术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主要区别是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机械类应用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 实践教学 实习 毕业设计 应用技术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206-01
应用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形态之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普通本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形成由认知实践到综合性的实践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强调工程技术实践、职业技能训练与和新技术应用。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技术本科机械类专业由于专业的适用性广,近几年就业形势较好,特别在三峡库区更明显。我校在做了用人单位调研、人才市场调研及兄弟院校调研之后,对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制定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做到每一学期均有实践环节。
1.1 课程实验
机械类专业中存在着一些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反映内容多、抽象、难学,没有系统性,与就业岗位较难联系起来。针对这一问题,围绕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仍按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学,以保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对实践性较强的部分,以理论教学加上实验、实际操作等方式。机械类专业中如《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如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与性能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对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加深对车刀角度标注方法的理解,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熟悉车刀刃磨及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实验内容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做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实验,突出专业能力的训练,真正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1.2 实习
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强化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实习质量的优劣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指导老师聘请的是一些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实习内容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在学生学习的四年中,共安排了以下三种实习,保证每一年都有实习。
1.2.1 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主要学习车、铣、钳、拆装、焊接等加工工种。我们在大一的下学期安排了四周的金工实习,分四个工种,一周一换工种,每一工种必须单独记成绩,各占总实习成绩的25%,每一工种以工件或报告形式体现,指导教师聘用工厂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师傅。实习零件尽量选用常用机械零部件,使学生尽早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常用的测量工具的使用,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
1.2.2 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是大二的上学期且最好是上课10周以后,时间为五个周,所选企业最好是能看见某一机器的完整装配过程,能够熟悉更多的常用机械零件、熟悉常用的工程材料和热处理方式,因为这学期一些专业技术基础课已开设,所以我们选择在汽车制造行业和发动机制造行业等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学生从汽车和发动机的制造过程认识一些常用机械零件和机器的组成,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次是大三的上学期,时间也是五周,这时已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所选实习企业要具有机械加工的常用设备,要求学生要进行各类普通加工设备的操作和一些简单的机电方面的故障诊断与维修。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基本知识,印证、巩固已学过的专业课和相关技术基础课内容,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及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最好是带着毕业设计题目到企业,也可将毕业实习安排至工作单位。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加深本专业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产品、设备及技术资料;使学生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实习的工厂应具有中、大型规模和现代化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学生应认真完成实习内容,按规定记实习笔记,撰写实习报告,收集相关资料。
1.3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题目一般应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或具有工程实际背景,能够使学生做到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供机会,是院校同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1.4 其他实践环节
在大四的上学期进行了为期六个星期的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二周的CAD/CAM、UG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以及对工程案例的整体处理能力,为毕业实习和今后从事数控领域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另外,大一开学入学教育的一个内容就有三天的专业认知实习,到校办工厂、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开设创新实验、挑战杯、技能竞赛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开设课程设计。学生必须持毕业证和至少一个技能等级证书毕业。
2 结语
以上实践教学的环节的构建我校已运行了近四届毕业生,反映效果非常良好。这种相对独立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培养应用技术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目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培养企业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保证,是提高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丽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九江学院学报,2007(6):105-105,110.
[2] 杨兰芝.确定“应用本科”定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09.8:316,253.
[3] 莫惠林,杨近,娄斌超,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 实践教学 实习 毕业设计 应用技术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206-01
应用技术本科是高等教育多样化形态之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普通本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要形成由认知实践到综合性的实践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强调工程技术实践、职业技能训练与和新技术应用。
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技术本科机械类专业由于专业的适用性广,近几年就业形势较好,特别在三峡库区更明显。我校在做了用人单位调研、人才市场调研及兄弟院校调研之后,对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和思考,制定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做到每一学期均有实践环节。
1.1 课程实验
机械类专业中存在着一些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学生反映内容多、抽象、难学,没有系统性,与就业岗位较难联系起来。针对这一问题,围绕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仍按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学,以保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对实践性较强的部分,以理论教学加上实验、实际操作等方式。机械类专业中如《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如在《机械设计》课程中的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与性能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对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加深对车刀角度标注方法的理解,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熟悉车刀刃磨及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实验内容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多做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实验,突出专业能力的训练,真正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1.2 实习
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强化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实习质量的优劣对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指导老师聘请的是一些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实习内容根据实习目的确定。在学生学习的四年中,共安排了以下三种实习,保证每一年都有实习。
1.2.1 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主要学习车、铣、钳、拆装、焊接等加工工种。我们在大一的下学期安排了四周的金工实习,分四个工种,一周一换工种,每一工种必须单独记成绩,各占总实习成绩的25%,每一工种以工件或报告形式体现,指导教师聘用工厂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师傅。实习零件尽量选用常用机械零部件,使学生尽早了解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常用的测量工具的使用,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方法,拓宽专业视野,增强就业竞争力。
1.2.2 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分两次完成,第一次是大二的上学期且最好是上课10周以后,时间为五个周,所选企业最好是能看见某一机器的完整装配过程,能够熟悉更多的常用机械零件、熟悉常用的工程材料和热处理方式,因为这学期一些专业技术基础课已开设,所以我们选择在汽车制造行业和发动机制造行业等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学生从汽车和发动机的制造过程认识一些常用机械零件和机器的组成,为后面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次是大三的上学期,时间也是五周,这时已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传动、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课程,所选实习企业要具有机械加工的常用设备,要求学生要进行各类普通加工设备的操作和一些简单的机电方面的故障诊断与维修。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基本知识,印证、巩固已学过的专业课和相关技术基础课内容,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及现代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2.3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最好是带着毕业设计题目到企业,也可将毕业实习安排至工作单位。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加深本专业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产品、设备及技术资料;使学生认识社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实习的工厂应具有中、大型规模和现代化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多类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技术较先进。学生应认真完成实习内容,按规定记实习笔记,撰写实习报告,收集相关资料。
1.3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安排在最后一学期。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题目一般应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或具有工程实际背景,能够使学生做到真题真做,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供机会,是院校同企事业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1.4 其他实践环节
在大四的上学期进行了为期六个星期的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二周的CAD/CAM、UG实训等,通过这些实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以及对工程案例的整体处理能力,为毕业实习和今后从事数控领域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另外,大一开学入学教育的一个内容就有三天的专业认知实习,到校办工厂、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开设创新实验、挑战杯、技能竞赛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等课程开设课程设计。学生必须持毕业证和至少一个技能等级证书毕业。
2 结语
以上实践教学的环节的构建我校已运行了近四届毕业生,反映效果非常良好。这种相对独立的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培养应用技术本科机械类专业人才目标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培养企业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保证,是提高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丽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九江学院学报,2007(6):105-105,110.
[2] 杨兰芝.确定“应用本科”定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09.8:316,253.
[3] 莫惠林,杨近,娄斌超,等.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