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发展。本人谈谈自己的实践与培养策略。
  一、优化师生关系,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师德的体现,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多沟通、多互动、多聆听,这样才能在稳固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更深入地展开科学教育。上课时,我会严格要求学生做好科学探究活动,并关注他们的行为习惯;下课我与学生談心交流,努力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有一次,市科协组织学生参加省建筑模型科技比赛。接到任务后,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说明比赛情况。大部分同学表示愿意参赛,只有一位女生犹豫了,我认真听取她的顾虑,她很愿意参赛,但很担心把时间精力花在科技比赛上,文化成绩会受影响。对于她的担心,我表示理解,同时我也开导她:优化自己的学习效率,科技比赛和文化课学习可以同时兼顾。她很受鼓舞,顾虑也打消了,最终参加了参赛。在刻苦付出中,她获得了省建筑模型二等奖的好成绩。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条件
  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创设好情境。我根据孩子们实际发展情况以及身心特点来创设有利于知识获取、消化的情境,使他们在教学情境中自主求知,主动进行科学探索,积极实践,提高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在《谁先迎来黎明》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景:利用由易到难的方法,PPT图片展示北京和乌鲁木齐。学生一眼就认出来了以天安门、水立方、“鸟巢”为背景的北京,是我们的国家首都。但是以葡萄、民族舞蹈为背景的地区,他们答案缤纷、不能确定。孩子们很想知道这是哪座城市,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当得知是我国西北的美丽城市——乌鲁木齐后,他们更加渴望关注了解它,便顺利导入到这两座城市谁先迎来黎明的问题探究,为后续教学铺垫。
  可见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块吸铁石,它吸引着学生进入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三、巧用追问激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手段
  探究兴趣进发探究意识,这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让孩子们打破传统守旧的学习观念,不墨守成规。我鼓励孩子们大胆地进行假设,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实践和探讨中提出新的观点,用新颖的答案来充实、完善传统的见解。
  在上完《我的水钟》这节课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回去制作一个水钟计时工具。有一位学生利用一个空的塑料瓶,首先在盖子上戳一个小洞并把瓶底剪开,然后把瓶身倒过来垂直放置,让水从瓶盖中滴漏,但是发现水流速度很不均匀。我就问他:“瓶盖孔的大小一样,那为什么水流速度还是不一样呢?水流速度除了与孔的大小有关,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为了能让水滴速度尽量保持一致,他又在瓶身的一个点上再戳一个小洞,当水从瓶底进来,从瓶盖流出去,由于瓶身的小洞使得水位总是被控制在一个点上,所以水滴速度能保持均匀。我又问他:“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呢?”第二天,他又拿着改良过的“水钟”对我说:“我又发明了一个可以计时的‘水钟’。”他急切地演示给我看,我的确看到水流速度均匀地滴下来。于是,我还鼓励他给全班演示介绍他的制作。
  可见,教师要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做出正确、恰当的引导,肯定他们的思考探索行动,从而引导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激发他们的灵感和新思路,激励他们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组织讨论交流,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元性,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新课改要求的是师生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的教学要充分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探讨交流。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对弈、相互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教学者和求学者灵感的火花,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
  在《造一艘小船》教学活动中,我发给每位学生一些橡皮泥,提出要求:(1)在课堂上完成一个自己制造的小船;(2)制作的物体形状要尽可能多地装载东西。在《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基础上,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能浮在水面上的各种物体形状,其中包括制作成船形的经验。因此,这就要求他们能综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整合拼装实践。结果,有的小组制作的船形体积很大(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有的小组说要在材料上进行改进,换成比较轻盈的材质……方法不一,但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很激烈,这种讨论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一方面探究气氛活跃,另一方面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释放,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会增强。
  重视学生对科学活动探究兴趣的培养,是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科学教师要努力运用多种策略,让学生爱科学,充分调动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性,让他们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不断探究科学,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
其他文献
慢性进行性舞蹈病又称亨廷顿舞蹈病或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早在1872年George Huntington即对
自从法国医学家Guillaume-Benjamin-Amand Duchenne于1861年首次详细描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以来,不少临床医学家和遗传学家对该病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虽然已在诊断和
德国科学家Theodor Boveri(1862—1915)最早发现肿瘤发生机制与遗传物质有关。1914年,他根据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显微镜观察,提出了“染色体不平衡”假说,认为不对称的细胞分裂可使细
这天晚上,我进入了一个"吃货"的梦。我从天而降,掉进了一片田野。放眼望去,稻田里种的全是棒棒糖,公路是巧克力铺的,河里流淌着草莓汁……让人看了直流口水。我先啃了几根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如何改變现有教学模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数学内涵游戏即在数学教学中,为表达数学内涵需要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组织的游戏活动。它可以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儿童的活动经历为抓手,通过启发、暗示、引导、点拨引发儿童的思考和感悟,是“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的结合体,
目的探讨疏血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疏血通治疗组,建立大脑中动脉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其课程理念之一就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喻伯军老师在《低年级科学教学建议》的专题讲座指出,“在实施一年级教学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揭示了一个命题:学生对科学持续的兴趣,与他对科学学习的持久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科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用外在的刺激、有趣的内容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持续兴趣。笔者为此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其设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方式,在小学这个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数学课能帮助学生建立数字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运算和推理能力,目前的状况是部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相应地遇到许多困难,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抓手,而且有助于整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學质量及推动教师及学生的共同成长。因此,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反思了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药物依托咪酯对P19细胞诱导所获得的神经元缝隙连接子表达的影响,以揭示依托咪瑟引起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意识迅速丧失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P19细胞经体外培养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纵向以语言知识为主线,横向以围绕主题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为依据,兼顾了知识、技能和语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习策略等长期目标的推进。下面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The lion andthe mouse》为例展开述说。  一、内容分析,面面俱到  基于本单元内容我们进行合理的课时安排和教学目标的预设。第一课时Story time。教学目标为能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说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