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起点 凸显本质 提升效率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PEP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在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感受十进制,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十进制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因此,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促使学生基于自身已有的积累去探求新知,无疑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凸显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关键词:找准起点; 凸显本质;提升效率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在本课中学生第一次感受十进制,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十进制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学生通过幼儿园的学习和平时生活经验,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和正确地认、读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怎样才能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笔者进行了多次尝试教学,现将其中教学片断摘录如下。
  【第一次教案预设】
  1.学生活动: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数完后把对应的数字卡片举起来。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数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到底数得对不对呢?验证:1)请个别学生拿著小棒在展示台数一数
  2)同桌两人互相数一数验证
  3.当小棒很多的时候,别人可能无法一下子看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吗?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轻声说一说,再做一做。(预设有部分学生会将10根小棒扎成1捆的情况)
  请学生上台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样做的?引出10个一是1个十。
  4、小棒扎成一捆后还剩下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小棒,说一说()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
  全班汇报,最多的同学说一说,有()个十和()个一。(19根)
  再添上1根是几根?(20)又可以扎成1捆,也就是2个十,是(20)。
  课后反思: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自己摆小棒、捆小棒,在操作过程中建立“10个一是1个十”概念。但是从课堂实践反应来看,存在的问题很明显:
  1、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才两个月,听讲的习惯还没有养成。课堂上我对学生数小棒的要求不够明确,课堂纪律较乱,很多学生上课一开始,好奇心较强,就开始玩小棒,注意力开始转移。
  2、从学生开始数小棒,到请个别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数小棒的过程,花费过多的时间,“性价比”太低。
  3、课堂教师提问:你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多少根吗?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根本不理解老师的话。很多学生无从下手,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把11根小棒分得很散摆放在桌子上,他们认为只要不是摆成一堆,别人就能很容易看出是11根。
  【第二次教案预设】
  一.估计导入、激发兴趣
  1.估计 出示一把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支?
  2.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不相同,但是你们猜的数都比10大,为什么呀?
  3.要想知道猜的对不对,该怎么办?(验证)请学生数一数
  4.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1-20各数,板书。
  5.师:你知道11-20有那些数吗?
  二.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1.学生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想一想,你打算几根几根数?
  (2)数一数有几根小棒,把你的数的方法放在桌上。
  (3)数完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数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展示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我将学生的数小棒的方法事先贴在纸上准备好,再实物投影展示。)
  3.老师这儿也有一种数法:你看明白了吗?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吗?(出示1个十和1个一)
  (1)师:猜一猜:这样的1捆有多少根?生:10根。
  (2)验证:先数一数。在数学上,为了计数方便,我们通常会把10根小棒扎成1捆,就是1个十。先让我们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个一。(教师示范,学生操作)说一说,刚才数了几个一?再把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师:这捆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是10个一;一捆一捆地数,是1个十;所以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学生齐说)
  (3)多媒体演示:(强化)
  4、师:当数比较大的时候,十根十根数比较方便,多出来的再一根一根数。看看大屏幕上的小棒数出一个十后,还剩几个一?一共有几根小棒?
  11的组成: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十一。(请几个同学完整说一说)
  课后反思:第二次试教,先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估计的兴趣;再让每个学生数一数小棒,展示学生不同的数小棒的方法;最后是老师的数法:10根为1捆,突出10根10根计数的方便。学生课堂上积极活跃,但秩序井然,通过估一估、说一说,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
  思考与感悟:前后多次的磨课历程,使我对11-20各数的认识这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因此,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促使学生基于自身已有的积累去探求新知,无疑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凸显教学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一、找准起点 培养数感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数的顺序、大小,我没有花很多时间教学生,因为学生的现实起点其实对这些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数小棒,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第二、“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我巧妙地设计了自己的数法:10根扎成1捆,即十根十根地数。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估计有多少支铅笔游戏,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向学生渗透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數感。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对此引入时让学生数小组的人数,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又如让学生用11-20的各数来说一句话,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当然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二、动手操作 突显本质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猜一猜、数一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够动手操作,同过动手操作来探究获得新知识,培养数学素养。因此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带领学生认识1根小棒表示1个一,接着师生一起一边摆一边数,数出了10个一,这时教师说明有时为了方便把10根小棒捆成1捆,通过提问“1捆有几根”得出10个一就是1个十,这时教师要求孩子利用身边的皮筋去实际动手捆一捆,加深对1捆表示1个十的认识。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说数的组成)──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三、实践应用 提升效率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对新授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特点,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使学生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内容:
  1、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这样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有效巩固的20以内各数的顺序、大小。
  2、先数出10只,再数一数。这道题要求学生先数出10只蜜蜂、蜻蜓,再圈一圈,最后数出一共有几只?通过数一数、圈一圈、写一写巩固20以内数的写法,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以十计数的方便。
  3、猜猜我是谁?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题目,如“我在13的前面”“我比15大1”“我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等等让学生猜猜我是谁?脱离了小棒、图片等实物,让学生在抽象的文字中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难点:数的顺序和组成。
  练习的设计,教师要通过各个环节的台阶搭建,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确保练习省时高效。既要设计突出重点和抓住难点的强化性练习,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项的练习,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教学的自信心。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每节课都会有“意外”,每节课也都会有生成、有收获。通过这次磨课,我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但是我将以“以生为本,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
  [2]俞正强.《种子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5:92-120
  [3]王金林.基于学情,调整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9:13-15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幼儿教育关于外国文化内容的渗透比较普遍。流行过洋节,说洋话。同时,也缺乏对幼儿人格方面的培养,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所以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到幼儿教育之中,并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道德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国学经典; 学前教育; 人文教育  一 传统优秀文化对于当今我国幼儿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民族之本,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美术教学校外拓展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多数小学教育中对于美术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且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制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将主要对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探究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在运用网络新媒体、家庭教育、校外教学资源的拓展等方面的具体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校外拓
期刊
摘要: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重要一部分,在试卷中也占有重要分值,是初中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对象。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一笔无比厚重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古诗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方式,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承担着责任。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且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教材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在初中
期刊
摘要:打造小学数学卓越课堂,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卓越课堂  一、为什么要打造数学卓越课堂  一方面打造数学卓
期刊
摘要: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时间投入与效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教学中“导入”这一环节,忽略了有效导入可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本文将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使学生全身
期刊
摘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需要我们每一个后代铭记。对于丰富精彩的人类历史来说更应该学习。初中作为学习历史的入门阶段,学好历史对于学生自己的发展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以及认识了解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情景教学法就是根据初中历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创造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初
期刊
凡是愉快的、成功的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育者的参与,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情境设计就是教师出于教学目标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情感气氛,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改变平铺直叙地刻板说教,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学生的认知行为,促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
期刊
摘要:在最近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并达到好的效果而对教材的合理整合、对教学内容的适当处理、对教学方法的合适选择、对教学形式的设计。做好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在实施新课标以来,以学生学习为主导地位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地理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学案例辅助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学习环节将教学案例分为导入式案例、检验式案例、实践式
期刊
在进行我园研究课题《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真切触及了怎样生成和预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内容问题。无论是生成的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或是教师预设的生活化的美术活动,其共同点是:都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重在让幼儿亲身去感受生活,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自主运用美术的手段进行表现表达,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到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下面,就在开发生活化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