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行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hear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在紫砂壶上写字画画的愿望,终于在辛卯秋月成行了。
  八月二十四日早晨八点,我乘坐高速火车,下午三点半到达无锡。无锡著名女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书法研究生顾柯红准时到车站接到了我。柯红也写大草,是一个极具个性而又不趋时流的女书家。我俩都属虎,她比我小一轮,更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可能因为写大草都有点儿豪气率性,不会寒暄。虽然很久未见,也只是相视一笑,数日的牵挂尽在不言中。我们乘电梯到地下停车场,然后驱车前往市区。整个城市天空灰蒙蒙的,针尖似的毛毛雨浸湿着整个空气,也浸湿着我的心。
  穿过无锡市区,我们来到一个竹子搭建的小酒店。酒店坐落在湖水岸边的小竹林里。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一直延伸向酒店。路两旁一片片的竹林、花草,被雨水冲洗后越发显得水灵光鲜。这份清幽、水灵在中原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来的。你可以种上竹子和花草,搭建成木屋式的酒楼,但你却迁移不来这湿润润的空气。
  我说:“咱们雨中走走吧?”两个人搀扶着合打着一把伞,走出林荫小路。我们沿着湖边人工铺成的小木桥漫步。由于秋季雨水较大,湖水淹没了木桥板。走在木板上蹚着没脚脖的湖水,凉丝丝的,一阵秋意蹿入心底。这就是范蠡与西施泛舟的湖水吗?我的思绪顺着湖水的波纹悠然远去,思接千载,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到了吴越那个多事之秋。
  湖水浸湿了我俩的鞋袜、裤腿,雨水打湿了我们的胳膊、后背,也浸润着我的心。柯红说:“蠡湖与太湖比,太湖是硕大浩渺的,蠡湖是纤细悠长的;蠡湖,又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作五里湖。蠡湖更像个隐士。”蠡湖的幽意、静默和质朴让人心生敬慕。如若说西湖是华贵的,太湖是优雅的,那么蠡湖则是质朴的。我当然更爱蠡湖,不仅因为它贴近我的心性,更因为它与范蠡有关。
  烟雨中蠡湖显得更加静穆、本真。湖岸边叫不出名的灌木、花草、垂柳在风雨的摇曳中婆娑妙曼着沉静的湖水。木板桥向湖中心延伸……柯红说:“这里曾有一个码头,现在被水淹没了,也没有人乘船了。”伸向湖水深处的木板桥,越来越看不到木板了,往前走水已没到了小腿,两边也没有了扶手。我们只好停下来雨中观湖,水面很阔,天空灰沉得快要落进了湖水。当年范蠡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放弃显赫的地位和荣华富贵,不与世俗为伍。在蠡湖之滨过着简朴的隐逸生活。遗世独立,终日泛舟在蠡湖之上,与诗书和爱妻西施为伴,平静踏实地走完最后的人生,完善着一个文人士者孤傲决绝的人格。我欣赏范蠡的才华胆识,更敬重他能够放下世俗享乐的勇气和智慧,使他的形象以人格的力量不仅镌刻在史册,更刻在文人骚客的心中。从此,蠡湖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一汪湖水,更是一种对现实和理想不同的选择和态度。在我心里,蠡湖已成为一种精神高标的符号。
  渐渐地,蠡湖也在我的心目中高贵、沉重起来。烟雨迷蒙中,我好像看到一叶小舟自远处漂来,船上似有一书生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悠闲地处于江湖之上,任风雨飘来飘去,何等的快意,何等的自在……
  来到竹子搭建的酒店,我俩安坐下等待无锡的书友到来共进晚餐。这时,服务员送来了热茶,我和柯红临窗而坐,边饮茶边隔着落地玻璃窗眺望。烟雨中,湖水杳渺,拱桥上没有一个行人,岸边的小树和灌木枝在风雨中腰身挺直了又被吹弯,弯下了又倔强地挺直起来,仿佛是那些极具个性而又备受磨难的文人和艺术家。历史上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孔子、庄子、孟子、司马迁哪一个不是被现实如此地摧残着折磨着?
  饭后,柯红精心安排,让我住在一家背靠湖水的酒店。
  风雨交加使得气温急剧下降。
  清晨起来,我拉开窗帘透过玻璃窗,美丽的太湖水尽收眼底。雨水打在酒店花园的芭蕉上,滴滴敲在时客他乡人的心上,一种无端的怅惘袭上心头,像远处烟雨中的湖水那样朦胧黯淡。生在江南是幸福的!生在江南的艺术家可谓得天独厚!每天都可以观赏到这充满灵性的湖水和花花草草,每天都可以面对它们的笑脸发发呆。在当下这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有时间发呆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无锡的确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城市被太湖和蠡湖环绕着,有两个湖,太奢侈了,真令人羡慕!无锡街道干净,人口不多,空气湿润。被这些有灵性的东西环绕着包围着,人的心灵也会变得温润、细密而感性。所以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着不同的艺术和艺术家。在黄河岸边,被黄土高坡上塞外风吹着的生命大多会有一股执拗、倔强的天性,会有一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肯定与在花草、烟雨中供养着的艺术家不同。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磨炼着不同艺术家的心性,心性不同的艺术家创造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艺术风格丰富着我们的艺术世界和人类的现实生活。
  秋雨一直不停地下着,我隔着玻璃窗面对灰蒙蒙的天空和湖水发呆,也善待自己来奢侈一回。竹子在秋雨的洗刷中青翠,此时,时空仿佛都已寂静地凝结在了一起,如同我的心。“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的诗句闯入我的心头,生于鉴湖的秋瑾愁的不是秋风秋雨,而是清政府的腐败和国破家亡下百姓的流离失所。江南的雨一下起来就没完没了。数十年后,秋瑾这个大写的女人,仍然活在追慕她的人心中。我在案前坐下,铺开稿纸记下这秋风秋雨的连绵和怅惘,记下暮宿于太湖之滨一个女子对她的思慕。
  早上八点,柯红来陪我吃早餐,然后冒雨驱车赶往苏州胥口去画紫砂壶和瓷瓶。胥口因伍子胥在这里建功立业而得名。胥口是苏州的一个小镇,这里太湖环绕,自古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百姓富足,商贾发达。明清时,这里的文化影响着整个中国。苏州是出文人和美女的地方。这里片片土地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像江南的烟雨一样绵密细长。吴王夫差、西施、孙武、张旭、白居易、张继、范仲淹、范成大、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八大山人、柳如是哪一个不是感天动地名垂青史的人物?
  上午十一点,我们来到胡一龙先生的放意斋工作室。一龙与柯红是多年的朋友,曾在南艺学习过书法,在江苏国画院学过绘画,曾求教于常进、亚明、宋文治、魏子熙等名家,但是他最终没有选择南京,而是落脚在苏州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化重镇发展,可谓明智之举。这里诞生过数不尽的大诗人、大艺术家和政治家,还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当下,哪个写字画画搞艺术的人不来苏州写生?不来感受江南的风物人情?不来追索先贤的圣迹呢?   坐定后,我们品尝了一龙先生沏的功夫茶。然后他拿出了十把造型同样的紫砂壶泥胎让我来画,并说:“泥胎很软要轻拿轻放,手不能捏得太死,拿捏得太死会破坏壶的造型。”我坐在画案前用一个细小的毛笔在掌心大小的茶壶上写字画画,画小茅屋、画盘腿的书生、画兰花、画竹子,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画画,在偌小的茶壶上画画,真是开心极了!然后,又学着用刻刀在紫砂壶上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写的字和画出来的图案刻出来。刻比画麻烦多了,粉末碎颗粒崩得到处都是的,粉尘刺得鼻孔痒痒的。简直不是女人干的活儿。
  紫砂壶不像宣纸,宣纸对于墨汁是易渗的、敏感的,视觉是平面的;而紫砂壶是立体的,泥胎是不渗墨的。所以,每次蘸墨不能太多,紫砂壶也不容易表现墨的渗透性和线条的张力,只能表现线的工稳和精微,加上最后刀工的修补,一个绘制好的紫砂壶就完成了,只等最后进窑烧制。在紫砂壶上写字作画不像在宣纸上只能是一次性的书写不能添加修补。我恍然大悟,为什么称画壶的为工艺美术师,而在宣纸上写字画画的叫书画艺术家。材料的不同,书写绘画追求的艺术理念不同,尤其是制作手段工艺的不同就有了艺术性质和效果的区别和不同。
  下午,我们赶赴绿光农场画瓷瓶。沿途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太湖边上的湿地芦苇荡漂亮极了。我们停下车观赏。此刻,天公作美阴霾散去,阳光升起。我们下到湖边的木桥上拍照,岸边的芦苇荡又高又深又厚,湖水里躺着似开未开的睡莲,像似睡未睡的美人。古人有诗曰:酒饮微醺,花开半开。这是最美的境界。睡莲的叶子油绿,花朵粉嫩,真想跳到水里抚摸它一下。靠中间的木桥边上有两条老式的木船停泊在岸边,哎呀!简直太入画了!我们兴奋地这样那样地拍照留影。芦苇荡、睡莲、小木船和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太湖都和我们一起进入了相机,定格于辛卯秋月的苏州太湖湿地。
  大约下午四点,我们来到西山岛画瓷瓶的工作室。太湖旅游联合会主席汤键栋先生在门口热情地迎接我们。寒暄之后把我们引到瓷瓶作画室,室内有一个会议圆桌,上面摆满了各种造型的象牙白瓷瓶泥胎。这时已有两个本地和北京来的画师在作画。我找到一个空位子坐下来开始工作。二○○六年,我在长沙办个展时曾在湖南卫视艺术玩家的长沙窑画过一次瓷瓶,有了一点点经历,但还不是很有经验。画瓷瓶是用毛笔蘸上一种特殊的矿物质颜料,写或画在瓷瓶上。一开始我用的颜料很薄很淡,因为用很厚的颜料写草书速度快不起来。旁边负责烧瓷瓶的师傅说,颜料太薄就淡了,烧出来的颜色不够厚度也不鲜亮,颜料厚一点儿,颜色就重效果就好。我用心在瓷瓶上画着写着体会毛笔、颜料和泥胎相触之间的摩擦感觉和用笔提按的力度,忘记了身在异乡和周围一切的存在,好像自己和泥胎瓶在进行深度对话,而且越来越默契,真有宠辱皆忘、心旷神怡的欢喜。第二天再来写字时,我一下子就能够用很厚的颜料来写字画画了,而且越写越顺手,越写越畅快,仿佛是心在泥胎瓶上起舞歌唱。最后,只剩下一个小笔筒时,我在上面画了一棵兰草和数朵兰花瓣,然后作跋来记录此次江南之行。“辛卯年秋,我携柯红赴胥口得以结识一龙兄和梁虹君,于放意斋谈诗论画,此一快也。后于紫砂壶上书画,又一快也。又驱车赴西山岛画瓷瓶又一快也。此次江南之行,有此三快,夫复何求?”写罢投笔,气足神畅,心生欢喜。柯红、一龙、梁虹纷纷称快,此又一快矣。
  看着自己在瓷瓶上虽然稚嫩的绘画,像是找到了童年玩耍的乐趣。我盼望着把它们赶快烧制出来,再来看它们在烧制之后的变化。我知道这些泥胎在经过了高温后会发生变化的,它们再也不会是我刚画好的颜色了,因为矿物质经过高温的冶炼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且是不可预测的反应变化,越是不可预测就越是充满了神秘,越是神秘就越是想尽快看它们最终的结果。因为一切未知的东西对人类都充满诱惑,这是人好奇喜欢探秘的本性使然。我相信它们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妙。那爽劲的线条和稚嫩的造型里面有我的生命存在。所有的生命都是时间的叠加,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你把时间给了谁就等于把这段生命给了谁。我把时间给予了汉字,给予了书写,给予了绘画,给予了由文字组成的诗词和文章,所以,读者要想了解我,就请欣赏我的书法,阅读我的文字吧!
  那里有最真实的胡秋萍。
其他文献
黑暗中的另一个黑暗  是多么黑。一个人将黑色的时间装进黑里  一个人将黑色的心事装进煤里  黑便变成了全世界的黑  黑便变成它黑的全部  黑越来越黏稠和细密  黑越来越在逼仄内心  无法看清从何而来的另一个黑  在汗流浃背的困难呼吸里  在寂寞的黑里,自我旋转和救赎里  用微弱的心跳扛住沉重的呼吸  用深刻的爱和远逝的青春  把煤的岁月层层点亮  让黑暗里颤巍前行的脚步  迈得更欢畅有力一些  走
期刊
呐喊,声音从黑暗里  发出,通往真实的仪式  让你摇晃的  经不起推敲的文字  一棵单独的树,在风中  无奈地放纵  被遗弃的房子,看见你  一片温柔的月光  迎难而上的诗人,值得敬重  他的目光来自彼岸  胡世远:笔名白天鹅的情人。七○后作家。中国诗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白天鹅诗人协会主席、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天鹅诗歌奖创办者。诗作散见《诗刊》《诗潮》》《星星》《芒种》《诗歌月
期刊
每一个十字路口都不相同  形形式式的人穿梭行进  有的车鬼鬼祟祟  有的人正大光明  如果给人也装上号牌  我肯定过目不忘  尤其是老人和女子  但小孩不行  在我眼中他们都一个样  十字路口是两条路在吵架  夜深无人它们偷偷恋爱  附近高楼看在眼里  只有羡慕的份  怎样从这个世界辨别坏人  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  好人请左转  坏人请右转  不好不坏的请直行  时好时坏的停止不动  右转方向空无
期刊
月亮升起后我敢断定  我出生在这个小巷的尽头  那晚,月亮胆小  有个老人死在路上  警察在办案,许多人围观  我出生时默默无声  大声哭泣显得毫无意义  小巷一年比一年陈旧  最要命的是分不清春夏秋冬  自那以后,母亲不再微笑  那个男人抛弃了她  我不知生身父亲是谁  不久母亲搬离小巷  带着旧箱子和我  我的童年颠沛流离  我不知母亲在追寻什么  只好不停地和刚认识的玩伴告别  世界越来越新
期刊
屋外飘着一阵方便面的香味,整个天空仿佛由炊烟架起的蔚蓝,云朵遮住刺目的光源。  穿过小院里的葡萄架子,和两排无花果树,几个顽皮的孩子在吹泡泡,他们用麦管吹。在太阳下,淡色的水泡闪着晶莹的蓝。  泡面的香味感染着我的舌苔,不禁口涎奔到唇边,在香味的诱惑下,我做出让步,眼睛顺着香味看到碗里的的汤和仅剩的几根弯曲的面。为了维护自尊,我没有冲动地跑去喝掉诱人胃肠的汤水。其实,那时的我已经将口水咽了第三次了
期刊
多年以前,先师吴孟复先生为丁梦周教授《中国书法与线条艺术》一书作序,盛赞其:“标新领异,体大思精,本才、学、识之三长,合文、史、哲于一冶……以辨证之方法,融美学之精思,亦书学之专史,尤艺术之宝山。”吴先生乃皖学大师,书览古今,学宗汉宋,术通文史,文兼韵散。其以学者之眼光,公开窥书艺之奥境,所言必为不虚。  光阴荏苒,丁梦周先生艺业精进,学养笃深,论著盈案,书作等身。作为文艺理论与美学研究专家、著名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语,“言为心声,书为画心”。书法艺术作品是书法家对人生的感悟、认知和修炼的结晶,是色彩斑斓、跌宕多姿的生活在心灵深处激起的艺术光辉。书法作品的笔墨运行轨迹是书法家心声的自然流露,它是表现书法家鲜明个性的艺术品,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正如孔子所说的,外在的风采和内在的品行,两者和谐统一互相映照,那才是理想的君子。我们从赏析邱丰书法作品中看到,他始终循此“根”此“道”而行。千古传统
期刊
许国作为一名摄影家,在摄影艺术上所取得的成绩为人们所称道,他的作品,屡屡在全国和国际摄影大赛中捧金夺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正由不惑之年走向知天命之年的他,近年来艺术追求更为执着,艺术主张更为鲜明,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大。  他的工作单位是中铁四局。这是一个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已有65年的历史,特别是近些年来,参加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Fl赛车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许国不仅
期刊
很久以来我一直没有写作的欲望,尽管许多回激动之后,有一种想为我们的美术说点儿和写点儿东西的情绪,但是,每每自己又会找到不说和不写的理由,这大概也是一种污染的表现。  作为艺术家能够不被现实污染,积极创造,精神可嘉。李以仲先生的作品使我震撼和激动。这是一个自我、自娱、自在、自闲的世界。极有秩序的线条和笔墨效应,阳刚美与阴柔美的结合,构成了生活美与作品内蕴的广阔容量,给人以深刻、苦涩的美感。他的作品很
期刊
刚一见面,我们就聊起了雪莲花。听着张易眉飞色舞地叙述在西藏米拉山口与雪莲花相遇的经历,我眼前浮现出她因为高原缺氧而产生的疲倦、浮肿的痛苦镜头……裹着头巾,披着洁白的哈达,身着厚厚的羽绒服,俯伏在褐色的流石陡坡上,她一步一挪地接近雪莲——难道,在遥远的海拔五六千米的雪域高原,她挑战生命的极限接近雪莲花,只是为了一睹雪莲花的芳容?  雪莲花,当然是传说中一朵神奇圣洁的精灵了。  “海碗般大的奇花,花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