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初中生的语文成绩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设计预习内容、教授预习方法、检查阅读成果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有效课前预习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策略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在课堂授课之前,学生们先自行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和准备的方式,是初中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们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重视课前预习,还要教给学生们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策略。
一、设计预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预习目标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基本上每天都会给学生们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学生们的预习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只是在预习中翻翻书,没有预习的目的性。对此,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精心的为学生们布置预习作业,预习难度要合理,还要有针对性,达到预习目的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预习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之前,我们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收集作者“鲁迅”的相关资料,查一查这篇文章是选自鲁迅的哪一部散文集,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什么?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还有作者是如何构建百草园的四季景象的?有哪些形象的描写?初步体会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要求学生们预习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扫清文章中的生字障碍,对不懂的词句、段落做着重的标记。给学生们布置课前预习作業,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预习,能够充分调动其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很好的促进学生们边预习边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预习效果和自学能力。
二、教授预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预习
初中生们课前预习效果差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没有掌握预习内容的主次。所以,我们在强化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充分的了解教材,梳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更好的进行课上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对于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预习,首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一遍以上的通读,先粗读,发现文章中不认识或者不确定发音的生字和生词(恹恹、倦怠、婆娑、坦荡如砥、主宰、妙手偶得等),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给这些字词进行标注,然后进行精读,体会文章主旨的同时,积极思考,对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描写和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段落进行重点勾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白杨树算不得书中的好女子,但是他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温和,更不用说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勤于动笔,将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到本子上,时常翻看逐渐积累成自己的写作素材,或者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写下来,以便于跟教师和同学交流,提升语文课前预习成效。
三、检查预习成果,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初中生们在学习中的自觉性还没有养成,所以对于预习作业的布置,我们在课上教学时要对学生们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以避免预习作业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而且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成果,还有助于敦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学生们自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们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把班上自律性强和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进行穿插分组,在完成课前预习之后,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自检,相互监督预习结果与预习成效,形成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组内成员一起讨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上进行问题讨论和文章大意分析时,请每组派代表进行组间互动,提升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成果。而且在课上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比如,请几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进行生字默写,其他学生在台下在纸上默写,检查一下学生们的生字掌握情况;还可以请学生们分段朗读课文,看一看学生们朗读的流利度;或者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简单问题:文章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检查只是一种预习监督形式,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养成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明确课前预习对学生们语文学习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为学生们提供有效的课前预习策略指导,帮助学生们建立预习目标,教授科学的预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们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海峰.让“自主互助”课堂更有效——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2,(11):124-125.
[2]潘超然.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研究【J】.内蒙古教育:B,2017,(2):114-11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前预习;策略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在课堂授课之前,学生们先自行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和准备的方式,是初中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们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我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们重视课前预习,还要教给学生们进行有效课前预习的策略。
一、设计预习内容,帮助学生建立预习目标
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基本上每天都会给学生们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学生们的预习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只是在预习中翻翻书,没有预习的目的性。对此,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一定要精心的为学生们布置预习作业,预习难度要合理,还要有针对性,达到预习目的的同时,提升学生们的预习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之前,我们在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后收集作者“鲁迅”的相关资料,查一查这篇文章是选自鲁迅的哪一部散文集,以及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什么?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还有作者是如何构建百草园的四季景象的?有哪些形象的描写?初步体会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要求学生们预习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扫清文章中的生字障碍,对不懂的词句、段落做着重的标记。给学生们布置课前预习作業,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预习,能够充分调动其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很好的促进学生们边预习边思考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预习效果和自学能力。
二、教授预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预习
初中生们课前预习效果差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没有掌握预习内容的主次。所以,我们在强化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充分的了解教材,梳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更好的进行课上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对于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这篇课文的预习,首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一遍以上的通读,先粗读,发现文章中不认识或者不确定发音的生字和生词(恹恹、倦怠、婆娑、坦荡如砥、主宰、妙手偶得等),通过查字典等方式给这些字词进行标注,然后进行精读,体会文章主旨的同时,积极思考,对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描写和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段落进行重点勾画(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白杨树算不得书中的好女子,但是他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温和,更不用说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勤于动笔,将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到本子上,时常翻看逐渐积累成自己的写作素材,或者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写下来,以便于跟教师和同学交流,提升语文课前预习成效。
三、检查预习成果,帮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初中生们在学习中的自觉性还没有养成,所以对于预习作业的布置,我们在课上教学时要对学生们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以避免预习作业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发生。而且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成果,还有助于敦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学生们自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们可以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把班上自律性强和自律性比较差的学生进行穿插分组,在完成课前预习之后,可以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自检,相互监督预习结果与预习成效,形成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组内成员一起讨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上进行问题讨论和文章大意分析时,请每组派代表进行组间互动,提升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检验学生们的预习成果。而且在课上教师也可以对学生们的预习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比如,请几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进行生字默写,其他学生在台下在纸上默写,检查一下学生们的生字掌握情况;还可以请学生们分段朗读课文,看一看学生们朗读的流利度;或者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简单问题:文章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检查只是一种预习监督形式,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养成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明确课前预习对学生们语文学习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为学生们提供有效的课前预习策略指导,帮助学生们建立预习目标,教授科学的预习方法,同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学生们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海峰.让“自主互助”课堂更有效——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2012,(11):124-125.
[2]潘超然.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研究【J】.内蒙古教育:B,2017,(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