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应从根本上抓起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教学应从情感入手。“情”,使学生催生了写作的冲动;“情”,使学生产生了精神的营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情感;精神营养
  
  古人论述诗歌的产生时,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里的“志”便是“好、恶、喜、怒、哀、乐”等等“情”。我们知道,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其根本是出于需要,可以是功利的需要,也可以是审美抒情的需要,还可以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不同层级的需要,也可能同时存在。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伴生着情感的需要,甚至有时情感本身就是这些需要产生的诱因。可以说,在实用文写作或者是文学创作中,情感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很多学生畏惧作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情感,或者没有唤起学生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不能感受、体会类似的情感,因而无事可叙、无情可抒、无话可谈,内心根本就没有要倾吐的激情与内容,自然视作文为难事,敬而远之。而当有了某种因素的强力触发,情感的闸门一旦打开,由情感体验伴随着、带动着的生活体验、认知体验、审美体验就会汹涌而出,许多原本不相干的画面、细节、理念就会在刹那间产生某种联系,如电影的蒙太奇艺术一般,使一切都活了,都有了新的意蕴。此时此刻,思维空前活跃,情绪非常高涨,倾诉便成了生命的需要,成了一种必然。一旦到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就是写作基础最差的学生也会写出一些感人至深、启人深思的文字。可见,情是开启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是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改善学生写作困境是有帮助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乐于表达。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也对“情感”提出了要求,以我的肤浅认识,“情感”维度应该涵盖学生情商世界所有构成元素的全面、健康、和谐发育,其中包括学生写作情感的发育。
  本着这样的认识,我就如何从情感这个根本入手抓好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试以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背景:
  我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城市独生子女,进取意识不强。另一部分是乡村来的孩子,较为拘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同学之间有些隔膜。存在着“一少二怕三多”的现象:课堂上,主动交流的人很少,都怕发言,怕写作文;写作上,仿抄多,假话多,空话多。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较好的方式。一次浏览网上新闻,偶尔看到一篇报道,说是发达地区家长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投资四五十万。这篇报道给了我灵感,联想到学校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写作教学活动:
  第一步,课前,布置学生开展调查,了解、估算、记录自己从小到大花费了家长多少人民币,然后设计并填写调查表,时间是一周。
  (说明: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
  第二步,课堂上,在背景音乐(歌手苏芮演唱的《奉献》)的烘托下,学生口头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说明:落实三维目标要求,凸显情感的多重功能。)
  第三步,寻找机会布置写作任务。
  描述:
  (一)梦里花落知多少
  预备铃响起,学生看着屏幕上《奉献》的歌词,都很兴奋,跟着哼唱。“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上课铃拉响。背景音乐中,学生相继起来汇报各自的调查结果。
  某农村学生:我大约用了家里2万。
  师:这么一点钱,怎么够?
  生:我自己经常打工,什么活都干过;又很节约。
  师:具体说说,做过什么?
  生:洗碗,挑煤,到工地上挑沙石砖头什么的……
  (城市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一个身材并不强壮的同学。)
  ……
  某城市学生:我最少花了12万。(大家都望着他,若有所思。)
  师:你是怎样统计出来的?
  生:我统计了生活费、旅游费、治疗费……
  (说明:这一环节打开了一扇窗户。父母为儿女做了什么?同学的情况是怎样的?长辈的呕心沥血默默牺牲,城市与乡村差异很大的生活状态,原来一直被大家有意无意忽视的很多东西,现在都作为活生生的课程资源,进入了全班同学的视野,与学生的心灵产生高强度的交流碰撞,触发了大家的情感关注与理性思考,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等几个维度的要求有了落实的可能。)
  (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某学生:我可能用了3万多。
  师:你父母是做什么的?
  生:务农。
  师:我们这样的地方,务农能够有多少收入?
  生:还去小煤窑挖煤。
  师:就是那种洞口直径大约1米多的小煤窑?(生点头)
  人在洞里像牛一样拉着装煤的小船,只能手脚并用的爬行,以至手上的茧子比脚上的还厚?(生再点头)
  我以前有一位学生,他就曾用饱含血泪的文字记录过自己的一段苦涩。他的父亲就是在低矮潮湿的小煤窑里为他干活,每天回来的时候只有眼睛是白的,全身其他部位都是黑黑的。
  一次,煤洞塌方,他父亲的腰被砸断了,没钱上医院,就找了民间草医用草药包起来,躺在家里等待奇迹出现。有一天,这位同学吓得哭起来——他看见爸爸的手掌上大块大块的皮肤剥离下来,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后来,这位同学才知道那是厚厚的老茧,比脚上还厚的老茧。
  同学,你的爸爸就是在这种随时可能塌方死人的环境中为你卖命?
  生:是的……
  我用的就是父母的血汗钱。
  (全班动容。教室里只有深情的背景音乐在回响。)
  (说明: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并抓住教学契机,巧妙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催化“好、恶、喜、怒、哀、乐”等等“情”快速发酵,为学生顺利进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状态进行铺垫。)
  (三)花儿静静地绽放
  良久,一个平时很内敛的城市女孩举手:老师,我想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可以说一说吗?(师点头同意)
  我有一次生病了,需要开刀。我躺在手术台上,等着麻醉。可是,麻药效果不好,加了药效果还是不好。只好忍着痛做手术……
  妈妈在手术室外仿佛能够感觉到我的痛苦,再三要求医生同意她进来陪我……
  妈妈穿着白大褂进来了……她流着泪抓住我的手……鼓励我要坚强……
  我拼命地忍着……
  妈妈看我实在是太痛了,怕我咬着舌头……她、她、她就把自己的手塞进了我的嘴里,她说“乖崽,你痛老火(方言)了就咬妈妈的手啊……
  妈妈原来晕血……可是,可是她忍住了,一直陪我到手术结束……而我平时还一直烦她有些啰嗦……
  这位女孩抽泣着,讲述着。
  全班女孩的脸上都流着泪水,有的低声哭着……
  男孩子们也都红着眼睛。
  我久久无言。实在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课堂上,这是第一次。
  我噙着泪,把音乐换成了歌手满文军演唱的《懂你》:
  ……
  花静静地绽放
  ……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全班学生情怀激荡。
  我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作文话题:
  我拿什么奉献给您
  下课铃声响起。
  思考:
  这次作文布置非常自然,学生都有了不吐不快的感觉。多数同学的作文,字数都远超平时,一句句从肺腑之中流淌出来的话语充满了对父母的深深感激。养育之爱,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天高海深的恩情。大爱无声,孩子们回忆起过去熟视无睹现在想来却感人至深的无数细节;爱是雨露,滋润了孩子们有些枯萎的心灵;爱是动力,激励起孩子们立志奋进报答父母的美好愿望。就是我,也跟着学生一起,享受了一场心里的洗礼。
  有人说,教育就是唤醒。诚哉斯言。
  这次写作活动,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特别是情感体验,唤醒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避免了学生平时写作中存在的许多硬伤。写作就自然而然成为感情的一次沟通,生命的一次展示,人性的一次升华。
  而且,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对血缘至爱的激情体验,对生命支柱的认真审视,对自我生命的价值思考和目标追寻。
  预设与生成走向了和谐一致。
  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精神世界的指导者,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该拿出什么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呢?这次活动启发了我,我想,如果每次设计教学活动,都能够让学生或多或少增加一些对生命和大爱的体验、洞察和觉解,增添一些飞扬的灵性,那么,我们就不仅是在学科层面,也是在教育层面,为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的精神成长,真正奉献出了一种叫做终极关怀的人文努力。
  这次写作活动的成功,究其根底,我认为是抓住“情”这个根本。情,使学生催生了写作的冲动;情,使学生自产了精神的营养;情,使学生的作文面貌一新。由此我想,推而广之,学生身上有多少种“情”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开发、去培育、去提升的?由对亲戚朋友的情感到对民族人类的情感,由对一事一人的情感到对真理、正义的情感,由对家园乡土的情感到对国家宇宙的情感,有多少文章可做?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在哪里?在充满人性光辉的“情”上。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工业化主导的世界正在渐渐走向衰败,如果坐视不管,这个衰败将是灾难性的,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需要融合农耕主义和工业-市场化系统二者之长。农耕思维和工业思维的结合意味着需要实证的、专业化的科学世界与整体的、伦理的、经验的、负责任的农耕世界这两种不同认知方式的融合。农耕思维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整合的能力,重新发现农耕主义不只意味著在边缘改良或修补,而是要唤醒人们彻底反思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以及
【摘 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对教学的静态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预设要有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才能有利于把握动态的生成。而实施动态生成的主要方法有:质疑生成、拓展生成、出错生成、偶发生成等。只有精心预设,动态生成,才能构建起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预设;生成;语文教学;和谐课堂    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
[摘要]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中之重,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如何指导学习科学训练,提高作文水平,是保证学生考出好成绩的关键,本文论述了作文复习备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考语文 作文教学 复习备考    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但作文作为高考中分值占比最高的一块,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认为。除平时的阅读积累外,每周至少要有两堂课的时间用在具体的作文写作与指导上。如果时间上得到保证。再加上指导训练
【摘 要】白居易、元稹的诗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的友谊是在酬答诗文中建立起来的,苏教版高中教材中《寄元九》和《得乐天书》就是很好的明证。  【关键词】文人相“亲” 白居易 元稹    白居易、元稹在政治态度和创作方向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两人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为唐朝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白居易和元稹却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散文,更应借助于朗读这种教学形式。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论述了散文教学中朗读的三个层次:示范朗读,整体感知;朗读指导,体悟语言;重点鉴赏,读出自己。  【关键词】散文 朗读 教学 层次    语文是一首诗,朗读是一把钥匙。古人云:“夫缀文者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列方法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其一,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实践性 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语文的四个
【摘 要】在高考作文中,能够掌握文章写作技巧的锦囊妙计,借鉴一些方法和技能,知道如何写好作文,如何让你的作文在几十秒之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就可以赢在考场上。  【关键词】高考作文 高分作文 写作技巧    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否取得高分,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常有同学感叹,作文难写,而多数学生患有“作文恐惧症”,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知道作文写作的范式及要素。如果在写作中,能够
【摘要】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或宫女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本文谈到了四类闺怨诗。  【关键词】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    闺怨,指旧时女性独守空闺、思念离人所表现出的一种哀怨之情。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或宫女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
【摘 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用了三个典故,本文探讨了用典的缘由,用典的寓意,用典的效果,进而体悟作者用典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鲁迅 用典 寓意 效果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杂文中的名篇,尽管赏析它的文章很多了,但依然有挖不尽的宝藏。笔者不想泛泛而论,仅就文中的三个典故作一些粗浅的赏析。  一、作者用典的缘由  1931年2月7日,“左联”的五位优秀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
摘 要:赫尔巴特由教育目的引出“教育性教学”,提出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培养,通过对经验和交际的补充,达到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的目的。杜威强调教育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主张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经验的改造。本纳在延伸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学的教育”,继而发展“教育性-教养性教学”,指出个体不仅需要扩展世界经验和人际交往,还要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中去。基于对“人性问题”的考量,三位大家就如